导读:本文包含了融合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蛋白质,质量控制,亲和,内质网,基因,组氨酸。
融合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胡榕婷,王珏,杨静,丁滪,陈国颂[1](2019)在《基于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荧光融合蛋白质微米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蛋白质融合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FP)与可二聚化的链酶亲和素突变体(SA)融合,形成二聚化融合蛋白质GFP-SA,并以此作为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的构筑基元.同时,设计并合成了相应的配体分子RhYBio2,该配体中的2个生物素分子能特异性结合相邻融合蛋白中的SA,并将2个以上的二聚化融合蛋白GFP-SA排列成纳米线,随后该纳米线再通过配体中的罗丹明B分子二聚,进一步组装形成荧光蛋白质微米环.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对其粒径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观察了组装体的形貌,即蛋白质微米环,其形貌规整并具有较强的荧光.(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汪文婷[2](2018)在《GP41膜融合蛋白质的和频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融合在生命体活动中普遍存在,参与着重要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过程。GP41是一种典型的膜融合蛋白质,是HIV病毒的病毒蛋白,在HI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GP41的FP区位于其蛋白质序列的N端,可以将宿主细胞膜与病毒细胞膜拉近然后进行下一步融合过程。正因为这一区域在膜融合初始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关于FP区的研究也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其结构的探讨上。目前较为认可的是FP区以β-strand和β-折迭结构存在。最近有研究表明这种多态的β-strand结构与膜融合过程中间体紧密相关,β-折迭形成的多聚体结构可以更深地插入到膜中,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膜的拓扑学结构来加速膜融合过程。然而,由于GP41结构的多态性和缺乏表征膜融合过程中融合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有效手段,β-strand结构的实时表征仍然是一个难题,聚集行为与膜融合直接的关系仍然不清楚。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一种具有界面选择性、时间和空间分辨的技术。和频光谱正是这样一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光谱分析手段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磷脂的研究中。本文通过测量其与不同磷脂双分子层作用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的界面蛋白质酰胺Ⅰ谱带、酰胺Ⅱ、酰胺Ⅲ以及酰胺A谱带的信号,采用手性和非手性偏振相结合的手段,对GP41膜融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GP41结构与蛋白质浓度相关,浓度的增大会使β-折迭结构形成多聚体,且这种结构与和频光谱的酰胺Ⅱ信号有内在相关性。而且时间的延续和温度的升高会使得GP41进一步发生聚集,从而使酰胺Ⅱ的信号进一步增强。同时,研究发现部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对也会使得GP41膜融合蛋白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4)
韩春梅,范文红,陶磊,饶春明[3](2016)在《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融合蛋白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进行效价测定;分别用非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分子筛液相色谱(SE-HPLC)测定纯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原液肽图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源DNA残留量;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融合蛋白理化对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序列;其余检测项目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叁部规定进行。结果用建立的方法对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融合蛋白3批原液、3批成品及1批理化对照品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了针对该制品原液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原液和成品的检验结果均在质量标准控制范围内,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叁部的要求;理化对照品质谱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为71 361.0,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氨基酸序列覆盖率达到97%。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具有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特点,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13期)
王丹丹[4](2016)在《肿瘤相关融合基因及融合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位相关的基因融合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肿瘤中普遍存在。转位相关的融合蛋白质是融合基因转录翻译后产物,具有无规则区域富集、结构紊乱等特征。转位相关融合蛋白质的无规则区域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但是其形成机理、结构特征及其结构对功能的影响等尚未明确,因此研究转位相关融合蛋白质无规则区域的形成因素和无规则结构对癌症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上述内容,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融合亲本基因断点附近碱基序列特征、融合蛋白质断点附近结构特征及其翻译后修饰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RNA-Seq,鉴定新的融合蛋白质数据,构建可用于融合蛋白质鉴定的数据库。首先,研究融合亲本基因断点附近的序列特性。本课题利用融合基因数据库中经过实验验证的可靠数据,统计、分析融合亲本基因断点附近的序列特征,总结该序列特征与染色体易脆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融合亲本基因断点附近10bp长度范围内基因序列存在碱基组合规律性:在断点位置处,GG(鸟嘌呤-鸟嘌呤)核苷酸组合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在紧邻断点位置的上游区域,AGC(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叁核苷酸组合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通过类比ALU重复序列在AG/CT位点被酶识别、剪切,推测融合亲本基因断点位置也可能易于被酶识别、作用,产生基因断裂。其次,研究融合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本文搜集现有融合蛋白质资源,利用IUPred工具,预测融合蛋白质断点周围的结构特征,发现融合蛋白质的断点富集于无规则区域;借助NetPhos 2.0 Server和Me Mo软件,统计融合蛋白质无规则区域内的翻译后修饰位点,发现蛋白翻译后修饰中可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位点和可甲基化修饰的精氨酸位点也均富集于融合蛋白的无规则区域;以融合蛋白EML4-ALK为特征性研究对象,进行融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分析,发现融合蛋白EML4-ALK的断点所在无规则区域导致蛋白质持续二聚化,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上述结果揭示了蛋白质的融合可能增加结构的无规则性,无规区域内翻译后修饰位点的富集,可能导致融合蛋白质整体翻译后修饰位点的紊乱,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再次,本文利用结肠癌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测序得到的RNA-seq数据,借助TopHat-Fusion工具,鉴定融合基因。分析两种组织中融合基因断点位置的核苷酸组合,发现GA(鸟嘌呤-腺嘌呤)出现的频率最高。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鉴定到的融合基因分布特性显示,断点位置具有核苷酸组合规律性,这与课题上述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最后,鉴于融合蛋白质数据库可为蛋白质组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融合蛋白质数据库。本数据库整合了利用TopHat-Fusion鉴定到的特定肿瘤中的融合基因、源自Cosmic数据库和FusionCancer数据库的实验验证的融合基因、与多种类型肿瘤相关的融合基因。根据叁位移码规则将融合基因翻译为融合蛋白质,结合NCBI数据库中的融合蛋白质,构建了包含31847个肿瘤相关融合蛋白质的背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对蛋白质组学中预测和鉴定具体肿瘤样本的融合蛋白质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王立,王朋,何晓锋,邹雪艳,赵彦保[5](2015)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His-tagged融合蛋白质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巯基纳米二氧化硅(SiO2-SH),并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得到SiO2-SH/IDA微球.该微球从溶液中可吸附更多的Ni 2+形成SiO2-SH/IDA-Ni 2+复合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复合微球可以较好地分离以组氨酸为标签(His-tagged)的融合蛋白.(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陶磊,韩春梅,陈伟,杨靖清,丁有学[6](2015)在《重组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建立重组人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的质控方法。方法:通过刺激COLO 205细胞产生白介素10并测定其含量的方法测定该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采用SDS-PAGE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纯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源DNA残留量;其余项目按中国药典叁部(2010年版)要求进行。结果:该制品3批原液及成品的平均生物学活性分别为参考品的100.6%与103.1%;定量PCR测得3批原液的外源DNA残留量均小于100 pg·剂量-1;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叁部(2010年版)要求。结论:研究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重组人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的常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袁培淞,朱明,郭韡,邢伟,李向云[7](2015)在《BPI-LL37抗菌融合蛋白质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和LL37抗菌蛋白的融合蛋白(BPI-LL37)表达载体,获得针对脓毒症治疗的多效抗菌融合蛋白,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措施。方法通过PCR方法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和LL37基因的c DNA中扩增并修饰获得需要的r BPI21和LL37活性片断,构建r BPI21-LL37/LL37-r BPI21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构建的表达载体(p LVX-Tight-Puro)上的BPI和LL37基因之间通过柔性片段(GGSGG)连接。之后使用Poly JetTM体外DNA转染试剂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A549表达融合蛋白的水平,通过抑菌试验验证此融合蛋白的分泌与抗菌能力。结果经限制内酶切酶切、DNA电泳和DNA测序证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 LVX-Tight-Puro-BPI-LL-37)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r BPI21-LL37/LL37-r BPI21能被真核细胞A549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介于25~30×103;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此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生物学效应。结论构建的两种r BPI21-LL37/LL37-r BPI21表达载体能够成功转染入人的体细胞,并表达和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有潜力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药。(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陈凤祥,关波,陈蕴,段作营,金坚[8](2014)在《共表达蛋白质折迭辅助因子对毕赤酵母分泌表达IFNβ-HSA融合蛋白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共表达蛋白质折迭辅助因子Ero1、PDI和Bi P对毕赤酵母GS115分泌表达融合蛋白质IFNβ-HSA的影响。将构建的蛋白质折迭辅助因子表达载体p GAP-Ero1、p GAP-PDI、p GAPBi P和空载对照线性化后,电击转化重组毕赤酵母GS115/IFNβ-HSA细胞,用含有400μg/m L zeocin的YPD平板筛选阳性转化子,并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鉴定。阳性转化子进行摇瓶发酵后,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共表达Ero1、PDI和Bi P对IFNβ-HS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ro1、PDI和Bi P成功地在胞内过量表达,且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长;共表达Ero1和PDI分别使IFNβ-HSA的表达量提高了80%和90%,而共表达Bi P则对IFNβ-HS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丁有学,韩春梅,李响,毕华,史新昌[9](2014)在《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注射用重组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水蛭素(hirudin,HV)融合蛋白(SFH)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fibrin agarose plate assay,FAPA)法测定SFH的溶栓比活性,纤维蛋白凝块溶解法测定SFH的抗凝比活性;还原型SDS-PAGE测定SFH的相对分子质量;非还原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SFH的纯度;胰酶裂解后采用RP-HPLC法分析SFH的肽图;其他各项指标的检测按《中国药典》叁部(2010版)规定进行。结果用建立的方法对SFH原液和成品进行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叁部(2010版)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能够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用于注射用SFH产品的常规检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曹娜,赵彦保[10](2014)在《掺有M~(2+)(M=Zn、Cu、Mn、Fe)的NiO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组氨酸融合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Ni2+对六聚组氨酸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很好地分离纯化His-tagged蛋白质。为了进一步增强分离蛋白的效果,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分别掺有不同M2+(M=Zn、Cu、Mn、Fe)氧化物的NiO复合物,并采用XRD、TEM、FT-IR、TG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NiO中掺入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后,对其形貌影响较大,其中掺有Mn2+和Fe2+的复合物形貌较好,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将其用以His-tagged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分离效果,事实证明掺有Zn2+和Cu2+的复合物分离蛋白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期刊2014-08-04)
融合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膜融合在生命体活动中普遍存在,参与着重要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过程。GP41是一种典型的膜融合蛋白质,是HIV病毒的病毒蛋白,在HI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GP41的FP区位于其蛋白质序列的N端,可以将宿主细胞膜与病毒细胞膜拉近然后进行下一步融合过程。正因为这一区域在膜融合初始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关于FP区的研究也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其结构的探讨上。目前较为认可的是FP区以β-strand和β-折迭结构存在。最近有研究表明这种多态的β-strand结构与膜融合过程中间体紧密相关,β-折迭形成的多聚体结构可以更深地插入到膜中,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膜的拓扑学结构来加速膜融合过程。然而,由于GP41结构的多态性和缺乏表征膜融合过程中融合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有效手段,β-strand结构的实时表征仍然是一个难题,聚集行为与膜融合直接的关系仍然不清楚。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一种具有界面选择性、时间和空间分辨的技术。和频光谱正是这样一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光谱分析手段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磷脂的研究中。本文通过测量其与不同磷脂双分子层作用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的界面蛋白质酰胺Ⅰ谱带、酰胺Ⅱ、酰胺Ⅲ以及酰胺A谱带的信号,采用手性和非手性偏振相结合的手段,对GP41膜融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GP41结构与蛋白质浓度相关,浓度的增大会使β-折迭结构形成多聚体,且这种结构与和频光谱的酰胺Ⅱ信号有内在相关性。而且时间的延续和温度的升高会使得GP41进一步发生聚集,从而使酰胺Ⅱ的信号进一步增强。同时,研究发现部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对也会使得GP41膜融合蛋白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融合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胡榕婷,王珏,杨静,丁滪,陈国颂.基于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荧光融合蛋白质微米环[J].高分子学报.2019
[2].汪文婷.GP41膜融合蛋白质的和频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韩春梅,范文红,陶磊,饶春明.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6
[4].王丹丹.肿瘤相关融合基因及融合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6
[5].王立,王朋,何晓锋,邹雪艳,赵彦保.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His-tagged融合蛋白质的分离[J].化学研究.2015
[6].陶磊,韩春梅,陈伟,杨靖清,丁有学.重组白介素22-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5
[7].袁培淞,朱明,郭韡,邢伟,李向云.BPI-LL37抗菌融合蛋白质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功能鉴定[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5
[8].陈凤祥,关波,陈蕴,段作营,金坚.共表达蛋白质折迭辅助因子对毕赤酵母分泌表达IFNβ-HSA融合蛋白质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
[9].丁有学,韩春梅,李响,毕华,史新昌.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
[10].曹娜,赵彦保.掺有M~(2+)(M=Zn、Cu、Mn、Fe)的NiO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组氨酸融合蛋白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