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霞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三小学755100
【摘要】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题,如何设计有针对性、新颖、科学的数学练习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有待完善,他们对练习题的理解力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瓶颈。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小学数学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执教水平,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准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做好学生的学情调研,设计能凸显教学重点,符合小学生思维规律,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识比”;练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84-01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始终认为,“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教师们开始进一步的磨课,主要是打磨自身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组织课后活动的能力,把数学课堂打磨得愈发吸引学生,愈发具有趣味性,愈发有效率。数学教材上的练习题虽然很具有代表性,但是针对性相对差一些,教师要针对的是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自主设计数学练习题是很有必要性的。提高设计数学练习题的有效性,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认识比”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要章节,考察的是学生对“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点的理解,本论文结合“认识比”这一章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完善数学练习题设计的策略。
一、凸显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
“认识比”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比的定义,只有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定义,才能在后续关于比的性质、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点的学习中,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笔者在教学中把枯燥的关于比的定义,转化为小学生很熟悉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学生经常喝的橙汁,饮料瓶上标有橙汁含量是15%,水的含量是50%,一瓶饮料500ML,问水和橙汁的比例是多少?这一个练习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学生要把液体中的含量和比例联系起来,可以轻松得出比例;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一瓶饮料中橙汁和水的具体含量。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始终围绕教学重点,在练习题中体现学习重点,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认识,从练习题中提炼出解答类似练习题的思路。教师自主设计练习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局限于一个解题思路,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解题效率。
二、凸显新旧知识的衔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很多新的知识是对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一方面可以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笔者在讲解“认识比”这一章节时,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甲乙两地相距800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4:3,小明到达乙地时,小红距离乙地还有多远?这道练习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比的认识,还结合了路程和速度的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思考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小明到达乙地时,小红只走到了全程的四分之三,所以小红距离乙地还有四分之一,也就是2000米。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复习旧知识,透过旧知识点对新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解题中一步一步深化对新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设计的练习题来导入新课,用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新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凸显练习题的层次性,开展分层教学
新课改开展以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题时要凸显练习题的层次性,开展分层教学,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解“比”在生活中的运用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如果长增加2米,那么新长方形的周长为24米,求原来长方形的长;求新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求出第一个问题,让大部分的学生能利用比例求出旧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求出长方形原来的长为6米,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解出第一个问题,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继续进行探究,探究第二个问题,求出新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合理设计题目的难度,凸显出层次性,这样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一个水平段的学生都可以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自信心,有利于促进班级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
四、凸显练习题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小学生主要还是以感性思维、直观思维为主,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从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小学生都感觉数学很难学,做练习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反映生活实际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求解数学题目看作是生活实验,运用生活经验巧解数学题目。例如:有的学生搜集了体育课上经常说的命中率,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小明在体育课上投篮十次,中了九次,小红投篮15次,中了十次,请分别求出小明和小红的命中率,谁的命中率更高?学生们对这道练习题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讨论很热烈,对比例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这样的设计既凸显练习题的生活性,又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练习题的支持,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照搬教材练习题,自主设计练习题,凸显教学重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晓燕.取舍•整合•挖掘——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J].名师在线,2018(31):8-9.
[2]俞雪山.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