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论文和设计-蒋君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端开设有插位,所述插位的内部连接有插条,所述插条远离所述插位的一侧连接有副压板,所述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弹性硅胶套;从而使其挤压的速率可以调节,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上设置了扣座、锁扣、盖板、连接带和按扣,通过扣座、锁扣、盖板、连接带和按扣可以改进挤压装置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采用套设的方式与引流管进行连接,从而使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方便的同时,还能尽量少扯动引流管,达到减少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壳体(5),所述外壳体(5)的内部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下方设置有推杆(8),所述推杆(8)的底部连接有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的底端开设有插位(15),所述插位(15)的内部连接有插条(14),所述插条(14)远离所述插位(15)的一侧连接有副压板(16),所述压板(3)的下方设置有弹性硅胶套(9),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内侧连接有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的一侧连接有积液袋(2),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带(10),所述外壳体(5)的一侧通过扣座(11)和锁扣(12)连接有盖板(13)。

设计方案

1.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壳体(5),所述外壳体(5)的内部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下方设置有推杆(8),所述推杆(8)的底部连接有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的底端开设有插位(15),所述插位(15)的内部连接有插条(14),所述插条(14)远离所述插位(15)的一侧连接有副压板(16),所述压板(3)的下方设置有弹性硅胶套(9),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内侧连接有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的一侧连接有积液袋(2),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带(10),所述外壳体(5)的一侧通过扣座(11)和锁扣(12)连接有盖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5)的两侧连接有四个所述扣座(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的两侧对应所述扣座(11)的位置处连接有四个所述锁扣(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10)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带(1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硅胶套(9)的另一端通过按扣(1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与所述副压板(16)通过所述插位(15)和所述插条(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和所述推杆(8)通过凸轮轴(4)和齿轮(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压板(16)的尺寸与所述压板(3)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

背景技术

术后病人易有一个胰漏的并发症,并发症概率在30%左右,胰漏引起的出血,一个是早期的出血,还有一个是迟发性的出血,有的时候它会在术后十天左右的时候出血,所以医生会在患者手术区放置硅胶引流管,病人在术后定期挤压引流管,将胰液负压吸出,使胰液不堵塞管道,不至于引起出血。

现有的技术存在挤压装置的压力不能调节,导致其挤压的速率固定,存在其采用套设的方式与引流管连接,导致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同时还易扯动引流管而增加患者疼痛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具有改进挤压装置构造,使其压力可调,同时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端开设有插位,所述插位的内部连接有插条,所述插条远离所述插位的一侧连接有副压板,所述压板的下方设置有弹性硅胶套,所述弹性硅胶套的内侧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侧连接有积液袋,所述弹性硅胶套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带,所述外壳体的一侧通过扣座和锁扣连接有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两侧连接有四个所述扣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两侧对应所述扣座的位置处连接有四个所述锁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硅胶套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硅胶套的另一端通过按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与所述副压板通过所述插位和所述插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和所述推杆通过凸轮轴和齿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压板的尺寸与所述压板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压板上设置了插条、插位和副压板,通过插条、插位和副压板可以暂时增加压板的重量,使得挤压装置的压力可以调节,从而使其挤压的速率可以调节,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上设置了扣座、锁扣、盖板、连接带和按扣,通过扣座、锁扣、盖板、连接带和按扣可以改进挤压装置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采用套设的方式与引流管进行连接,从而使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方便的同时,还能尽量少扯动引流管,达到减少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连接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2、积液袋;3、压板;4、凸轮轴;5、外壳体;6、电机;7、齿轮;8、推杆;9、弹性硅胶套;10、连接带;11、扣座;12、锁扣;13、盖板;14、插条;15、插位;16、副压板;17、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包括外壳体5,外壳体5的内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下方通过凸轮轴4和齿轮7连接有推杆8,推杆8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压板3,压板3的底端开设有插位15,插位15的内部连接有插条14,插条14远离插位15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副压板16,压板3的下方通过外壳体5连接有弹性硅胶套9,弹性硅胶套9的内侧通过开设的凹槽连接有引流管1,引流管1的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积液袋2,弹性硅胶套9的一侧通过胶水粘接连接有连接带10,外壳体5的一侧通过扣座11和锁扣12连接有盖板13。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条14、插位15和副压板16可以暂时增加压板3的重量,使得挤压装置的压力可以调节,从而使其挤压的速率可以调节,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再通过扣座11、锁扣12、盖板13和连接带10可以改进挤压装置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采用套设的方式与引流管1进行连接,从而使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方便的同时,还能尽量少扯动引流管1,达到减少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外壳体5来说,外壳体5的两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四个扣座11;采用该方案外壳体5可以通过扣座11与锁扣12的相互配合而与盖板13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盖板13来说,盖板13的两侧对应扣座11的位置处通过螺钉连接有四个锁扣12;采用该方案盖板13可以通过扣座11与锁扣12的相互配合而与外壳体5连接在一起,使得外壳体5的构造得到改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连接带10来说,连接带10的一端与弹性硅胶套9的一端通过胶水粘接连接,连接带10的另一端与弹性硅胶套9的另一端通过按扣17连接;采用该方案连接带10可以通过按扣17与弹性硅胶套9进行连接,使得连接带10安装完毕,可以限定引流管1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压板3与副压板16来说,压板3与副压板16通过插位15和插条14连接;采用该方案压板3与副压板16可以通过插位15和插条14进行连接,使得压板3的重量暂时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电机6和推杆8来说,电机6和推杆8通过凸轮轴4和齿轮7连接;采用该方案电机6和推杆8可以通过凸轮轴4和齿轮7连接在一起,使得电机6可以带动推杆8运行,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凸轮轴4和推杆8,两个凸轮轴4呈上下相反设<\/u>置,从而形成对引流管的交替挤压<\/u>。

本申请中引流管1、积液袋2、压板3、凸轮轴4、外壳体5、电机6、齿轮7、推杆8和弹性硅胶套9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为申请号CN201521065924.6公开的一种自动引流管挤压器(公告号CN205268821U公告日2016年06月01日)中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副压板16的尺寸与压板3相同,通过副压板16可以暂时增加压板3的重量,使得挤压装置的压力可以调节,从而使其挤压的速率可以调节。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流管1、积液袋2、压板3、凸轮轴4、外壳体5、电机6、齿轮7、推杆8和弹性硅胶套9可以组装成挤压装置供医护人员后续使用,当需要提高挤压速率时,可以将插条14的一端插入插位15,再推动插条14直至插位15被填满,使得副压板16与压板3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压板3的重量暂时增加,达到挤压装置的压力可以调节,其挤压的速率可以调节,使用方便的目的,再通过盖板13可以改进挤压装置的构造,使得医护人员直接将引流管1放入弹性硅胶套9内部,从而使医护人员不需要采用套设的方式与引流管1进行连接,达到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方便的同时,还能尽量少扯动引流管1,进而减少患者疼痛感的目的,接着通过扣座11和锁扣12可以暂时将盖板13与外壳体5连接在一起,使得引流管1被包裹起来,从而使人们不易触碰引流管1,当挤压装置使用完毕后,将其搬运至需要的区域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976.9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45519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A61M 1/00

专利分类号:A61M1/00;A61M25/00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申请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人地址: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185号

发明人:蒋君芳

第一发明人:蒋君芳

当前权利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代理人:任毅

代理机构:113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挤压引流管装置论文和设计-蒋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