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广义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义,系统,观测器,互联,迭代,矩阵,区间。
离散广义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延修,潘斌[1](2019)在《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观测器的设计与存在性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系统理论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该理论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等诸多领域。针对含非线性项的离散广义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系统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与状态观测器的两个存在性判据。首先,通过对离散广义系统进行等价转换,设计了一种离散广义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其次,通过讨论系统中的非线性项,给出了两个状态观测器的存在性判据,以范数不等式形式给出的存在性判据可以得出观测器误差方程中非线性部分所允许的界限,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的存在性判据,可以通过MATLAB控制工具箱对状态观测器中的增益矩阵进行求解,避免了增益矩阵选取的盲目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计算出了误差方程中非线性部分的界限β与观测器的增益矩阵L,验证了状态观测器存在性判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高瑜,郑思凡[2](2019)在《全系数矩阵不确定离散奇异广义系统的Hinf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系数存在不确定性,不随时间变化同时模有界的离散奇异系统,为了提高该控制广义系统的稳定性,采用LMI的方法,H∞→可得到状态反馈控制问题求解的条件,并设计出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状态反馈鲁棒Hinf控制器不仅使离散奇异广义系统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系数,能够保证闭环广义系统是正则的、因果的并且渐进稳定,而且同时其矩阵能够满足给定的Hinf性能指标。数值仿真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该结果可以很容易推广到存在时滞问题。(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孙延修,潘斌[3](2019)在《一类离散相似广义互联系统区间观测器的设计与存在性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离散相似广义互联系统,研究了系统区间观测器的设计问题.基于相似互联系统所具有的相似结构特点对系统进行线性变换,进一步将子系统正常化;基于变换后的系统结构,设计出状态的区间观测器,并给出区间观测器的存在性判据;给出离散广义互联大系统区间观测器的结构,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区间观测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延修,杜莹,潘斌[4](2019)在《一类Lipschitz非线性时滞离散广义系统降维观测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时滞离散广义系统降维观测器的设计问题,提出一类Lipschitz非线性时滞离散广义系统降维观测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时滞离散广义系统的可观性对系统进行变换,将系统变换为易于求取降维观测器的形式;其次,基于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的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通过讨论时滞系统中的Lipschitz非线性项,分两种情况设计出了时滞系统的两个降维观测器;最后,为使得时滞系统与降维观测器的误差系统渐近稳定,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分别给出了两个降维观测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类降维观测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杜莉莉,傅勤[5](2019)在《一类广义大型互联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类广义大型互联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问题。借助矩阵奇异值分解,将一类广义大型互联线性离散时间类系统转化为差分代数系统。根据差分代数系统的特性,构建D-P型的学习控制算法。证明在该算法的作用下,系统的状态跟踪误差沿迭代轴方向收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淑璠,王文婷,刘华[6](2019)在《具有庇护所效应的广义离散型捕食-食饵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具有庇护所效应的广义离散型捕食一食饵系统,并分析了庇护所效应对该系统的动态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型捕食系统的动态结果比相同类型的连续型系统要复杂的多.最后,本文基于生物学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具有生物学意义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延修,黎虹,潘斌[7](2018)在《一类时滞Lipschitz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观测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时滞Lipschitz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主要研究了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首先,基于广义系统的特殊结构对时滞广义系统进行变换,将系统转化为易于求取观测器的形式;其次,考虑到系统中的Lipschitz非线性项,将系统分两种情况并分别设计出了系统的观测器;最后,为保证系统与观测器的误差系统渐近稳定,通过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给出了两个观测器存在的条件,并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观测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向东,傅勤[8](2018)在《广义正则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类广义正则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问题。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将该类系统转化为差分代数系统,根据正则系统的特性,基于P型学习律构建得到迭代学习控制律。并利用迭代收敛原理,证明在这种学习律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跟踪误差沿迭代轴方向收敛,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孙延修[9](2018)在《一类基于离散广义时滞系统观测器的存在性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散广义时滞系统研究了一类观测器的存在性问题.首先,通过对离散广义时滞系统进行变换,设计出一类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其次,利用差分方程的特点,通过范数的性质和向量不等式给出判定状态观测器存在的条件;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判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雪飞,周绍生[10](2018)在《离散区间二型Tagaki-Sugeno模型时滞系统广义耗散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带有时变时滞和外部扰动的一类离散区间二型Tagaki-Sugeno(T–S)模型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其广义耗散性能分析与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与一型T–S模糊系统相比,区间二型模糊系统能更好地处理隶属函数中的不确定信息.首先,通过模型转换的方法,对系统的滞后状态进行变换,从而将时变时滞的不确定性从原系统中分离出.根据转换后的仅含定常时滞和具有有界误差范数的两个子系统,利用时滞依赖的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泛函方法推导出了使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广义耗散性能的充分条件.接着,设计了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并具有广义耗散性能指标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由数值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离散广义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系数存在不确定性,不随时间变化同时模有界的离散奇异系统,为了提高该控制广义系统的稳定性,采用LMI的方法,H∞→可得到状态反馈控制问题求解的条件,并设计出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状态反馈鲁棒Hinf控制器不仅使离散奇异广义系统对所有容许的不确定性系数,能够保证闭环广义系统是正则的、因果的并且渐进稳定,而且同时其矩阵能够满足给定的Hinf性能指标。数值仿真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该结果可以很容易推广到存在时滞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广义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孙延修,潘斌.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观测器的设计与存在性判据[J].自动化仪表.2019
[2].高瑜,郑思凡.全系数矩阵不确定离散奇异广义系统的Hinf状态反馈控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3].孙延修,潘斌.一类离散相似广义互联系统区间观测器的设计与存在性判据[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孙延修,杜莹,潘斌.一类Lipschitz非线性时滞离散广义系统降维观测器的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杜莉莉,傅勤.一类广义大型互联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跟踪算法[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
[6].王淑璠,王文婷,刘华.具有庇护所效应的广义离散型捕食-食饵系统(英文)[J].生物数学学报.2019
[7].孙延修,黎虹,潘斌.一类时滞Lipschitz非线性离散广义系统观测器的设计[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18
[8].李向东,傅勤.广义正则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孙延修.一类基于离散广义时滞系统观测器的存在性判据[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王雪飞,周绍生.离散区间二型Tagaki-Sugeno模型时滞系统广义耗散控制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