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包括一内侧护板本体以及分设于该内侧护板本体两侧的A柱和B柱。A柱和B柱沿内侧护板本体向下延伸并在该内侧护板本体的下方形成一司机窗,在司机窗上设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内安装有一导轨式遮阳帘,凸起结构上还设有一用于隐藏导轨式遮阳帘的内衬板。A柱的后侧设有一A柱后护板,B柱的前侧设有一B柱前护板,该B柱的后侧设有一B柱后护板,A柱后护板、B柱前护板和B柱后护板上分别焊接一吸塑件,吸塑件上开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内加装有一导轨型材。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导轨型材的内部的螺丝和隐藏安装的导轨式遮阳帘,使得该客车内侧护板正面可实现无外露的固定点,整体上更显简洁美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包括一内侧护板本体以及分设于该内侧护板本体两侧的A柱和B柱,所述内侧护板本体的顶部设有一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客车前顶上下搭接,所述A柱和B柱沿所述内侧护板本体向下延伸并在该内侧护板本体的下方形成一司机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窗的上部侧护板上设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内安装有一导轨式遮阳帘,所述凸起结构上还设有一用于隐藏所述导轨式遮阳帘的内衬板,所述A柱的后侧设有一A柱后护板,所述B柱的前侧设有一B柱前护板,该B柱的后侧设有一B柱后护板,所述A柱后护板、B柱前护板和B柱后护板上分别焊接一吸塑件,所述吸塑件上开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内加装有一导轨型材,所述导轨型材固定连接在车身骨架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包括一内侧护板本体以及分设于该内侧护板本体两侧的A柱和B柱,所述内侧护板本体的顶部设有一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客车前顶上下搭接,所述A柱和B柱沿所述内侧护板本体向下延伸并在该内侧护板本体的下方形成一司机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窗的上部侧护板上设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内安装有一导轨式遮阳帘,所述凸起结构上还设有一用于隐藏所述导轨式遮阳帘的内衬板,所述A柱的后侧设有一A柱后护板,所述B柱的前侧设有一B柱前护板,该B柱的后侧设有一B柱后护板,所述A柱后护板、B柱前护板和B柱后护板上分别焊接一吸塑件,所述吸塑件上开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内加装有一导轨型材,所述导轨型材固定连接在车身骨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型材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所述吸塑件压边的导轨型材翻边,该导轨型材翻边与所述凹槽两侧的吸塑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型材内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骨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为上端朝向B柱的弧形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内部结构在整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汽车车身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客车的外部造型和外部图案决定客车的第一印象,而内饰则决定客车的档次。客车内饰的设计要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原则,以适应乘客多种需要为出发点,强调触感、舒适性和观赏性,以达到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和方便性的目的。
现有的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安装在客车前顶的左侧和右侧,该客车前围内侧护板通过螺丝直接安装在车身骨架上。在客车前围内侧护板上开设有一司机窗,司机窗上直接设有一遮阳帘以保证司机驾驶时不受阳光的干扰。这样的安装方式使得螺丝和遮阳帘外露,影响了客车内饰的美观和舒适性。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以解决现有的安装客车前围内侧护板的螺丝和遮阳帘外露从而影响客车内饰美观和舒适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包括一内侧护板本体以及分设于该内侧护板本体两侧的A柱和B柱,所述内侧护板本体的顶部设有一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客车前顶上下搭接,所述A柱和B柱沿所述内侧护板本体向下延伸并在该内侧护板本体的下方形成一司机窗,所述司机窗的上部侧护板上设有一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内安装有一导轨式遮阳帘,所述凸起结构上还设有一用于隐藏所述导轨式遮阳帘的内衬板,所述A柱的后侧设有一A柱后护板,所述B柱的前侧设有一B柱前护板,该B柱的后侧设有一B柱后护板,所述A柱后护板、B柱前护板和B柱后护板上分别焊接一吸塑件,所述吸塑件上开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内加装有一导轨型材,所述导轨型材固定连接在车身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型材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所述吸塑件压边的导轨型材翻边,该导轨型材翻边与所述凹槽两侧的吸塑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型材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A柱为上端朝向B柱的弧形结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A柱后护板、B柱前护板和B柱后护板上分别焊接一带凹槽的吸塑件,在吸塑件上加装导轨型材并使该导轨型材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车身骨架上,且在司机窗的上部侧护板上设有一凸起结构,导轨式遮阳帘设在该凸起结构内并通过内衬板隐藏安装。一方面由于螺丝安装在导轨型材的内部,使得该客车内侧护板正面可实现无外露的固定点,另一方面隐藏安装的导轨式遮阳帘也使客车内侧护板整体上更显简洁美观,增加了客车整体的美观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C-C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侧护板,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包括一内侧护板本体1以及分设于该内侧护板本体两侧的A柱2和B柱3,在内侧护板本体1的顶部设有一上翻边11,上翻边11与客车前顶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连接,该上翻边11保证客车前顶在居中安装时可以左右调节而不露缝。A柱2为上端朝向B柱3的弧形结构,A柱2和B柱3沿内侧护板本体1向下延伸并在该内侧护板本体1的下方形成一司机窗4。在司机窗4的上部侧护板41上设有一凸起结构42,该凸起结构42内安装有一导轨式遮阳帘。凸起结构42上还设有一用于隐藏导轨式遮阳帘的内衬板43。
参照图1、图2、图4、图5和图6,A柱2的后侧设有一A柱后护板21,B柱3的前侧设有一B柱前护板31,该B柱3的后侧设有一B柱后护板32。A柱后护板21、B柱前护板31和B柱后护板32上分别焊接一吸塑件5,在吸塑件5上开设有一凹槽51,且该凹槽51内加装有一导轨型材52,导轨型材5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吸塑件5压边的导轨型材翻边53,该导轨型材翻边53与凹槽51两侧的吸塑件5抵接。导轨型材52内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车身骨架上。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479.9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258241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B62D 25/02
专利分类号:B62D25/02;B62D25/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23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金龙路9号
发明人:许俊洪;冯林;王振山
第一发明人:许俊洪
当前权利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方传榜
代理机构:35213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导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