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氯论文_宁坚,靳虎,王泽安,刘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中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含量,滴定,不确定,硝酸银,氰酸,准确度。

煤中氯论文文献综述

宁坚,靳虎,王泽安,刘豪[1](2019)在《煤中氯的赋存与释放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氯是煤中重要的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煤的热解,燃烧和气化过程中,煤中的氯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移到烟气中,形成多种含氯物质如HCl、Cl_2、无机盐等,这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氯元素的挥发会引起锅炉及尾部受热面的沾污结渣腐蚀问题,形成安全隐患。了解煤中氯的测定方法,赋存形态,释放规律及控制技术是高氯煤清洁利用的前提,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煤中氯的来源及危害,并整理和比较了国内外煤中氯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统计了世界主要产煤国煤中氯含量分布范围、均值及典型煤样中氯含量的值;整理归纳了煤中氯的2种主要赋存形式:有机形态(包括无机离子、水合离子、无机盐和含氯复杂矿物)和无机形态(包括有机离子交换态、有机共价结合态、有机氯化物和有机离子配合物),并分类总结了3种煤中氯赋存形态的研究方法:相关性分析法,化学法萃取法,仪器直接分析法;阐述了煤燃烧、热解、气化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及煤中氯形态、煤质、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压力、气氛等因素对氯释放规律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气氛下煤中氯的释放规律,并分析了在加热过程中煤焦和气态中氯形态及其分布的变化;分类总结了目前氯的主要控制技术,并比较了不同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工况;同时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中氯的赋存、释放以及控制研究的若干工作建议,从而为高氯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苏龙,邓月明,莫晓山,胡彪,杨艳[2](2019)在《煤中氯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煤中氯含量测量产生的误差与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GB/T3558—2014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中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测煤中氯含量结果进行相应的不确定度评定。按照A、B类不确定度来分析与量化,重点对氯含量重复性测量、质量称量、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及用量、电位测量、氯化钠标准溶液加入量的不确定度进行阐述,提出高温燃烧水解等不确定度对总量不确定度的合成影响不大,经过分析、量化、合成不确定度求得煤中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 2%。(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黄波,张章[3](2018)在《两种煤中氯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氧弹燃烧法和艾氏卡试剂高温分解法对煤样进行前处理,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建立了氧弹燃烧-离子色谱和艾氏卡试剂熔样-离子色谱两种煤中氯的检测方法。根据试验数理统计方法用标准煤(GBW11118)对该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评定,测定值与标准值无明显差异,准确度良好。(本文来源于《电站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赵静,高亚楠,陈刚,姬鹏军,高磊[4](2018)在《煤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艾氏卡混合剂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国标法)、氧弹燃烧-电位滴定法、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进行煤中氯离子含量测定,优化了国标法的灼烧时间及离子色谱的洗脱条件,考察了氧弹法预处理样品对于吸收剂及其浓度的选择,通过测定几种煤炭标准物质,对方法显着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3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回收率、方法检测限,结果表明,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更适用于低氯煤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林晓梅,曾泽[5](2017)在《艾士卡试剂熔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用艾士卡试剂灰化熔解煤试样,水溶解全氯,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的方法。采用累积平滑方法消除电位滴定一阶导数曲线多峰和畸形的干扰,采用多试样合并增大试样量,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方法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10%以下,检出下限0.005%,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煤中氯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邢江博,樊燕,刘炎霞,李亚军,仵春祺[6](2017)在《EA40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煤中氯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A40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气化煤、锅炉煤等煤种中的氯含量,通过研究实验条件(进样量、气体流量比、泵速及进样速度、裂解温度、电解液配比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来寻找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标准煤和质控煤检验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与艾氏卡法进行了对比。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精密度高,非常适合测定煤中氯含量。(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7年02期)

段倩[7](2017)在《如何提高煤中氯的测定准确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测煤中的氯含量,操作方便,测定结果准确度高,再现性好。随着氟氯测定仪的推广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水解法应逐渐取代艾什法。本文从水解、等当点确定和滴定操作叁个方面阐述试验体会。(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05期)

曹海华[8](2017)在《浅谈煤中氯含量测定的几个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作中进行煤样中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煤炭由来、重要性,煤中氯存在形态及测定的意义,从实验本身出发,对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7年01期)

王飞逸,黎丽蓉[9](2016)在《不同电位滴定装置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总氯含量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电位滴定装置测得的煤中氯含量的区别。通过多个实验结果的比对,采用两种电位滴定装置测得的煤中氯含量的差别不大,结果准确。(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18期)

张静[10](2015)在《艾氏卡混合剂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GB/T3558-2014《艾氏卡混合剂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对煤中氯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实验过程分析硫氰酸钾滴定法测定煤中氯含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对测定过程中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仪器测量重复性等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计算出了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给出了检测结果的完整表达。(本文来源于《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期刊2015年06期)

煤中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对煤中氯含量测量产生的误差与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GB/T3558—2014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中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测煤中氯含量结果进行相应的不确定度评定。按照A、B类不确定度来分析与量化,重点对氯含量重复性测量、质量称量、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及用量、电位测量、氯化钠标准溶液加入量的不确定度进行阐述,提出高温燃烧水解等不确定度对总量不确定度的合成影响不大,经过分析、量化、合成不确定度求得煤中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 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中氯论文参考文献

[1].宁坚,靳虎,王泽安,刘豪.煤中氯的赋存与释放特性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9

[2].苏龙,邓月明,莫晓山,胡彪,杨艳.煤中氯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煤质技术.2019

[3].黄波,张章.两种煤中氯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8

[4].赵静,高亚楠,陈刚,姬鹏军,高磊.煤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煤炭技术.2018

[5].林晓梅,曾泽.艾士卡试剂熔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煤中氯[J].检验检疫学刊.2017

[6].邢江博,樊燕,刘炎霞,李亚军,仵春祺.EA40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煤中氯含量[J].分析仪器.2017

[7].段倩.如何提高煤中氯的测定准确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8].曹海华.浅谈煤中氯含量测定的几个影响因素[J].化工设计通讯.2017

[9].王飞逸,黎丽蓉.不同电位滴定装置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6

[10].张静.艾氏卡混合剂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

论文知识图

ESP/FF脱汞效率与煤中氯的关系氧化汞与煤中氯贵州煤中氯的可脱除曲线煤中氯与氟含量的关系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的关系煤中氯含量与固定碳的关系

标签:;  ;  ;  ;  ;  ;  ;  

煤中氯论文_宁坚,靳虎,王泽安,刘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