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包括:测试头和连接测试头的操作杆。测试头呈圆柱状且一端设有倾斜面;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成锐角设置。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测试头远离倾斜面的一端;操作杆的轴心线与测试头的轴心线重合。上述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利用测试头上的倾斜面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接触,随着测试头的进出,倾斜面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的接触点改变,从而改变滚轮的位置,从而改变弹簧支架的状态,使得微动开关上的电气开关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检测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是否存在安装异常的目的。随着倾斜面与滚轮的接触点的改变,可以准确测量出弹簧支架的动作临界位置,减少测量的误差,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头;所述测试头呈圆柱状且一端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测试头的轴心线成锐角设置;以及连接所述测试头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测试头远离所述倾斜面的一端;所述操作杆的轴心线与所述测试头的轴心线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头;所述测试头呈圆柱状且一端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测试头的轴心线成锐角设置;以及
连接所述测试头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测试头远离所述倾斜面的一端;所述操作杆的轴心线与所述测试头的轴心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测试头的一端设有参照部;所述参照部为扁平状结构,且所述参照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倾斜面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杆为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参照部为竖直或者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的夹角大小为10°~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的夹角大小为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头的轴向长度为5cm~7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头的轴向长度为6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轴向长度为13cm~15cm的直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轴向长度为14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为伸缩杆。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设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国内压水堆核电站堆芯中子测量系统(in-core instrumentation of reactorsystem,简称RIC)设备包含大量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负责采集现场RIC机电设备状态,例如,选择器所处的通道、初始位置状态、存储通道末端位置状态等等,这些微动开关的正常动作确保了RIC中子探头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因此,微动开关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在RIC机电设备中采用的微动开关一般是由电气开关与带滚轮的弹簧支架组成,二者通过长杆螺丝固定在一起。
当中子探头通过滚轮所在位置时,中子探头的头部会将微动开关滚轮顶起来,弹簧支架受力会产生倾斜,进一步带动支架的梯形弹簧动作,进而电气开关的传动杆受力产生倾斜,最终电气开关内部的干簧管动作,从而使微动开关状态的变化被系统采集到。
微动开关状态异常存在两种故障模式,第一种故障模式为电气开关故障,第二种故障模式为带滚轮的弹簧支架安装异常。
针对第一种故障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气开关上的常开和常闭触点,从而判断电气开关是否正常。
针对第二种故障模式,一般采用的是使用假探头测试的方式,由于假探头头部是圆形的,无法准确测量出弹簧支架的动作临界位置,会导致测量的误差,使得测试的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其用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的安装异常测试,并且可以准确测量出弹簧支架的动作临界位置,减少测量的误差,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一种微动开关测试工具,包括:
测试头;测试头呈圆柱状且一端设有倾斜面;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成锐角设置;以及
连接测试头的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测试头远离倾斜面的一端;操作杆的轴心线与测试头的轴心线重合。
上述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用于检测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的安装异常。使用时,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杆,以测试头设有倾斜面的一端为前端插入到RIC机电设备上供中子探头进出的通道中。在测试头进出的过程中,利用测试头上的倾斜面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接触,随着测试头的进出,倾斜面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的接触点改变,从而改变滚轮的位置,从而改变弹簧支架的状态,使得微动开关上的电气开关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检测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是否存在安装异常的目的。而且,随着倾斜面与滚轮的接触点的改变,可以准确测量出弹簧支架的动作临界位置,减少测量的误差,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远离测试头的一端设有参照部;参照部为扁平状结构,且参照部所在的平面与倾斜面正交。在测试时,测试头需要插入到RIC机电设备上供中子探头进出的通道中,操作人员可以无法实时观察倾斜面的朝向是否正确,因此,通过扁平状的参照部,可以让操作人员作为判断倾斜面的当前朝向是否正确的参照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杆为水平放置状态下,参照部为竖直或者水平设置。若参照部为竖直设置,则在测试时,通过观察参照部是否保持竖直状态来判断倾斜面的朝向是否正确。同理,若参照部为水平设置,则通过观察参照部是否保持水平状态来判断倾斜面的朝向是否正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的夹角大小为1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倾斜面与测试头的轴心线的夹角大小为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头的轴向长度为5cm~7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头的轴向长度为6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的轴向长度为13cm~15cm的直杆。为了能够检查到所有RIC机电设备的微动开关,考虑到有些微动开关所处的位置的深度较大,故可以将操作杆的轴向长度设置为13cm~1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的轴向长度为14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为伸缩杆。将操作杆设置为伸缩杆,可以适用于处于不同深度的微动开关,使用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测试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100a,100b,100c)-微动开关测试工具;
10-测试头,11-倾斜面;
(20,20a,20b,20c)-操作杆,(21,21b,21c)-参照部;
20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
如图1所示,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包括:测试头10和连接测试头10的操作杆20。其中,测试头10作为触发微动开关上带有滚轮200的弹簧支架动作的测试端,而操作杆20则作为操作人员的握持端。
结合图2所示,测试头10呈圆柱状且一端设有倾斜面11。倾斜面11与测试头10的轴心线成锐角设置,即图2中所标示的夹角α。
其中,倾斜面11与测试头10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的动作状态参数进行调整。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11与测试头10的轴心线的夹角大小可以为10°~20°,优选为15°。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夹角α也可以是10°~20°之外的锐角,例如,5°、25°、30°、45°、60°、80°等。
此外,测试头10的径向宽度与中子探头的径向宽度相同,而测试头10的轴向长度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头10的轴向长度为5cm~7cm,优选为6cm。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操作杆20的一端连接测试头10远离倾斜面11的一端。操作杆20的轴心线与测试头10的轴心线重合。
如图4所示,其为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例如,当测试头10沿图示的B向插入到RIC机电设备中供中子探头活动的通道时,微动开关的滚轮200与测试头10的斜面相对垂直,随着测试头10的插入深度增大,当滚轮200与倾斜面11上的接触点达到M点(约为倾斜面11的2\/3高度位置)以上时,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动作,此时微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将测试头10反向往回拉时,当滚轮200与斜面上的接触点达到N点(约为倾斜面11的1\/3高度位置)以下时,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再次动作,此时微动开关处于释放状态。而滚轮200与倾斜面11上的接触点在M点与N点之间时,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则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可以确定M点和N点为微动开关的两个临界点。
对于操作杆20的轴向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测试环境进行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20的轴向长度为13cm~15cm的直杆,优选为14cm的直杆。为了能够检查到所有RIC机电设备的微动开关,考虑到有些微动开关所处的位置的深度较大,故可以将操作杆20的轴向长度设置为13cm~15cm。而限制在15cm内则是为了便于携带。
另外,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a中,操作杆20a也可以为伸缩杆。将操作杆20a设置为伸缩杆,可以适用于处于不同深度的微动开关,使用灵活性强。
此外,为了便于携带,也可以考虑将操作杆20设置为可对弯折或者多段弯折的杆体。
另外,在测试时,为了确定倾斜面11与滚轮200对准,还可以对操作杆20进行改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20远离测试头10的一端设有参照部21。参照部21为扁平状结构,且参照部21所在的平面与倾斜面11正交。在测试时,测试头10需要插入到RIC机电设备上供中子探头进出的通道中,操作人员无法实时观察倾斜面11的朝向是否正确,因此,通过扁平状的参照部21,可以让操作人员作为判断倾斜面11的当前朝向是否正确的参照物。
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部21为操作杆20远离测试头10的一端弯折形成的圆环。又例如,如图6所示,在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b中,该参照部21b也可以是位于操作杆20b远离测试头10的一端的扁平状的片材。
另外,为了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利用参照部21判断倾斜面11的朝向,在操作杆20为水平放置状态下,参照部21可以竖直或者水平设置,操作者通过参照部21与地面(水平面)进行比对,可以确定倾斜面11的朝向是否正确。
如图1所示,在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的操作杆20水平放置时,参照部21为竖直设置。在测试时,通过观察参照部21是否保持竖直状态来判断倾斜面11的朝向是否正确。
同理,如图7所示,在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c的操作杆20c为水平放置状态下,参照部21c为水平设置。在测试时,通过观察参照部21c是否保持水平状态来判断倾斜面11的朝向是否正确。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头10与操作杆2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测试头10朝向操作杆20的一端的端面开设一个同心圆孔(例如深度为2cm~3cm),将操作杆20的一端插入到该同心圆孔中,在通过焊料焊接一起。
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测试头10与操作杆20也可以是过盈配合,或者是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另外,对于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者木质、或者有机玻璃、或者大理石等刚性强度良好的材质。
上述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用于检测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的安装异常。使用时,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杆20,以测试头10设有倾斜面11的一端为前端插入到RIC机电设备上供中子探头进出的通道中。在测试头10进出的过程中,利用测试头10上的倾斜面11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200接触,随着测试头10的进出,倾斜面11与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上的滚轮200的接触点改变,从而改变滚轮200的位置,从而改变弹簧支架的状态,使得微动开关上的电气开关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检测微动开关的弹簧支架是否存在安装异常的目的。而且,随着倾斜面11与滚轮200的接触点的改变,可以准确测量出弹簧支架的动作临界位置,减少测量的误差,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此外,该微动开关测试工具100提升了RIC机电设备检修效率,缩短了微动开关支架安装情况检查时间,节约了大修工期,减少了使用其他方式造成的微动开关动作偏差,进而减少了开关动作异常的概率,提升了微动开关动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利于机组RIC系统中子通量图正常绘制,有利于机组安全稳定运动,提升了操作人员在RIC系统检修自主化的能力。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551.8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60049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1R 31/327
专利分类号:G01R31/327;G01M13/00
范畴分类:31F;
申请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西深圳科技大厦24层2405室
发明人:袁德争;李玉军;肖付虎;谭巍
第一发明人:袁德争
当前权利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丹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