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钉床燃烧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所述滑块与T型块之间共同安装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块,每个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均焊接有第一支座,每个所述螺纹块的下端均焊接有第二支座,每个所述第一支座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座,两个所述第三支座上共同焊接有钉床。本实用新型构思精巧,能实现装置一体回收保护,使装置在闲置时不会对人员产生潜在的危险,又可以对装置有一定的保护,并且装置使用较简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钉床燃烧仪,包括箱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箱体(7)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8),所述T型槽(8)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9),所述滑块(2)与T型块(9)之间共同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8),且双向螺纹杆(18)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有把手(3),所述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块(12),每个所述螺纹块(12)的上端均焊接有第一支座(13),每个所述螺纹块(12)的下端均焊接有第二支座(11),每个所述第一支座(13)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座(15),两个所述第三支座(15)上共同焊接有钉床(16),所述箱体(7)的内底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支座(1),每个所述第四支座(1)均与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支座(1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0)。
设计方案
1.一种钉床燃烧仪,包括箱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箱体(7)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8),所述T型槽(8)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9),所述滑块(2)与T型块(9)之间共同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8),且双向螺纹杆(18)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有把手(3),所述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块(12),每个所述螺纹块(12)的上端均焊接有第一支座(13),每个所述螺纹块(12)的下端均焊接有第二支座(11),每个所述第一支座(13)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座(15),两个所述第三支座(15)上共同焊接有钉床(16),所述箱体(7)的内底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支座(1),每个所述第四支座(1)均与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支座(1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钉床燃烧仪,其特征在于,与所述T型槽(8)位置相对应的箱体(7)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箱盖(4),所述箱盖(4)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导轨(5),所述滑动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20),所述双向螺纹杆(18)上套设有推杆(17),且推杆(17)的上端与移动座(2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钉床燃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限位套(6),且推杆(17)位于限位套(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钉床燃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19),且滑块(2)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1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钉床燃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T型块(9)之间共同安装有限位杆(21),且两个螺纹块(12)均套设在限位杆(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钉床燃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的纹向相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钉床燃烧仪。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面料检测也越来越凸显自身的重要性,钉床燃烧仪,用于测试面料等物品的燃烧性能,首先固定样品,将待测试样放置在钉床上,以规定火源点燃试样,观察试样的燃烧状态,设定蜡烛的火焰高度为16mm,使其火焰顶端对样品点火5s,移去火焰,再燃烧5s或燃烧至主轴另一端,根据现象,计算燃烧速率。钉床燃烧仪闲置时,钉床部分外露,钉床上部钉状物较尖锐,对工作人员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设计一种钉床燃烧仪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钉床燃烧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钉床燃烧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所述滑块与T型块之间共同安装有双向螺纹杆,且双向螺纹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有把手,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块,每个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均焊接有第一支座,每个所述螺纹块的下端均焊接有第二支座,每个所述第一支座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座,两个所述第三支座上共同焊接有钉床,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支座,每个所述第四支座均与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支座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
优选地,与所述T型槽位置相对应的箱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套设有推杆,且推杆的上端与移动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限位套,且推杆位于限位套内。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且滑块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上。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T型块之间共同安装有限位杆,且两个螺纹块均套设在限位杆上。
优选地,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对称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的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螺纹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等结构使钉床上下运动,装置在闲置时可以将钉床回收在箱体内,在使用时将钉床送出箱体内部,消除钉床燃烧仪闲置时的安全隐患,避免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2、通过推杆、限位套、第一支座、滑动导轨等结构使装置在使用钉床时打开箱盖,回收钉床时关闭箱盖,使钉床燃烧仪装置闲置时受到一定的保护,防止损坏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构思精巧,能实现装置一体回收保护,使装置在闲置时不会对人员产生潜在的危险,又可以对装置有一定的保护,并且装置使用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钉床燃烧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四支座、2滑块、3把手、4箱盖、5滑动导轨、6限位套、7箱体、8 T型槽、9 T型块、10第二连杆、11第二支座、12螺纹块、13第一支座、14第一连杆、15第三支座、16钉床、17推杆、18双向螺纹杆、19滑动槽、20移动座、2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钉床燃烧仪,包括箱体7,箱体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通孔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槽19,且滑块2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19上,保证滑块2的运动轨迹,竖直向上运动。
箱体7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8,与T型槽8位置相对应的箱体7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箱盖4,箱盖4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导轨5,滑动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20,双向螺纹杆18上套设有推杆17,且推杆17的上端与移动座20转动连接,使装置通过双向螺纹杆18的运动能够打开箱盖4,避免人手工打开箱盖4,箱体7的内侧壁上焊接有限位套6,且推杆17位于限位套6内,限制推杆17的运动范围,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T型槽8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9。
滑块2与T型块9之间共同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8,且双向螺纹杆18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有把手3,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块12,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的纹向相反,使两个螺纹块12能够相向运动,滑块2与T型块9之间共同安装有限位杆21,且两个螺纹块12均套设在限位杆21上,使钉床向上运动时保持水平状态不倾斜。
每个螺纹块12的上端均焊接有第一支座13,每个螺纹块12的下端均焊接有第二支座11,每个第一支座13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支座15,两个第三支座15上共同焊接有钉床16,箱体7的内底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支座1,每个第四支座1均与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支座1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0。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转动把手3,带动双向螺纹杆18转动,双向螺纹杆18通过螺纹带动两个螺纹块12相向运动,分别带动连接在第二支座11和第一支座13上的多个第二连杆10和第一连杆14运动,使多个第二连杆10和第一连杆14分别绕对应的第四支座1和第三支座15转动,从而使钉床16与箱体7内底壁的距离增大,钉床7向上抬升,在限位杆21的限制下钉床16保持水平状态向上运动,同时,双向螺纹杆18随着两个第一连杆14的转动而沿着滑动槽19和T型槽8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推杆17向上运动,另一端绕移动座20转动,移动座20沿滑动导轨5滑动,从而给箱盖4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箱盖4转动,打开箱盖4,当钉床16完全提升至箱体7外部,此时停止转动把手3,在螺纹结构的支撑下,钉床16和箱盖4保持当前位置不变,面料检测完成后,反向转动把手3,使整个装置反向运动,两个螺纹块12反向运动,从而钉床16向下运动逐渐回到箱体7内部,箱盖4在推杆17和移动座20所给予的拉力下逐渐转动回水平位置,封住箱体7,停止转动把手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1630.9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1369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G01N 25/22
专利分类号:G01N25/2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浙江瑞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瑞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江街道英才创业园B区7幢2-4层
发明人:俞昶彪
第一发明人:俞昶彪
当前权利人:浙江瑞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