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分解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标分解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陕西省绥德中学718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据新课改要求,通过因材施教,小组教学、小目标分类,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变浓。由烦到爱,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反应:“目标分解法”使他们每一节课一看“教学目标”就知道本节重点和难点。因为,“目标测试”里有每个学生都会做的题。由此看来,因材施教是“目标分解法”核心。

关键词:因材施教目标分解法应用

一、“目标分解法”要建立目标体系及分层设标

1.按照大纲及教材要求,将所授知识细致地切分成若干小目标,形成目标网络,以求得知识细目化、条理化,使教学目标可辨,细密可求,具体可测。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实际,按教学目标体系,可划分为学期目标、章节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学期目标重在素质教育,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章节目标重在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地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知识体系,并渗透现代数学观点和方法,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课时教学目标重在分层次讲解和技能训练。

按层次目标分为:(1)高层次目标,即是小部分优等生应掌握的内容;(2)基本层次目标,即是全体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3)低层次目标,即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掌握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立目标体系,分层设标,力求做到符合大纲教材要求,符合知识的内在规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使之成为“目标分解法”的前提。

2.“目标分解法”课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激励提高”的原则。目标设计有针对性,体现“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分层检测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标在本章节、本学期甚至整个学科知识的位置和作用。例如函数知识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函数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知识,体会变量间的依存关系,还要让学生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小目标,即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大指导以达到优者更优,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大关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确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摸得着”的目标。比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理解函数概念,会求函数值和简单函数的定义域是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应掌握。

二、师生心理相容,分层编组是“目标分解法”教学的关键

所谓师生心理相容,就是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每个学生的成绩变化。分层编组是否能顺利进行,就看数学教师是否与学生“心理相容”。如果是“心理相容”学生就认可你的教学,如果不是“心理相容”有可能使个别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产生按人分等的错觉。刚分组时,确实有的学生存在一种按人分等的心理障碍,我及时找这些学生谈心,给他们讲分组教学目标,内容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要求掌握的程度不一样,一是一般要求,二是高层次要求,三是低层次要求。对于基础知识相对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掌握教材的一般要求就行,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有余力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经过谈心,学生消除了认识上的错觉,克服了心理障碍。

所谓分层编组教学是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接受知识能力,遵循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思想,再依据学生的检测成绩、个性心理差异、能力特长等几项指标加以分层编组进行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客观存在的素质和层次差异,在不易进行分班教学的实际情况下,运用“因材施教”和“掌握学习”理论,区别对待分层编组教学。分层编组的方法很多,有同质分组,即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同组;异质分组,即按学生水平上中下搭配原则分组,每组有A、B、C、D4人组成,前后座位组合。分层编组的方法各有利弊,总体上应体现以下原则:

1.层次性。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为更好地体现实施因材施教。

2.互补性。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流动性。原则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编组并在座次上有明确的区别,但这种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检测成绩和学生成绩的升降幅度经常调整,动态流动,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竞争。

三、当堂测验,当堂反馈,当堂更正是“目标分解法”教学的保证

测试内容应体现目标性、层次性和及时性;选择测试题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并具有多样形式。练习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口答、笔试、讨论等形式。以函数知识为例,在设计课堂测试题(或练习题)时,简单函数中求函数值及定义域可采用口答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函数值的概念构建方程组,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此类题应采用笔答形式;而对于判断两函数是否相同、较复杂函数的定义域如何用区间表示,由f(2x)=8x2-5求f(x)等问题则适宜采用讨论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测试,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和指导。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查缺补漏并及时指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标签:;  ;  ;  

“目标分解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