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动,班主任,风格,师生,小学生,班级,亲和性。

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段雪婷,李亦菲[1](2019)在《班主任互动风格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班级环境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班主任互动风格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班级环境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风格问卷、"我的班级"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郑州市某初中6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班主任互动风格的影响性和亲和性维度能显着预测初中生学习投入水平;(2)班级环境在班主任互动风格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黄灵丽[2](2014)在《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创造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研究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已成为了时代之所需。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以七年级、八年级总计1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研究法、路径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考察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理解型班主任互动风格对班级创新氛围具有显着性影响,班主任越理解学生,班级创新氛围越良好。(2)理解型班主任互动风格、犹豫型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对初中生的发散性创造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班级创新氛围在理解型互动风格与发散性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班主任越理解学生,班级创新氛围越好,学生的发散性创造力水平越高,班主任越犹豫,学生的发散性创造力水平越低。(3)不满型互动风格与理解型互动风格对初中生的聚合性创造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班主任越不满,学生的聚合性创造力水平越低,班主任越理解学生,学生的聚合性创造力水平越高,但是班级创新氛围不在班主任互动风格与聚合性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4)班主任恩威并重,有利于营造一种开放的张弛有度的班级创新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与发展。(5)班主任积极鼓励,关注学生内心的创造欲求,有利于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安全而积极的创造环境,创建出一种让人颇受期待与欣赏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与发展。(6)班主任组织合作,有利于带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激发创造潜力、互相强化创造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9-01)

苗彩云[3](2014)在《高中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基本特点及校际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西省1558名高中生进行了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的基本特点表现为较高的亲和、友善性和支配控制性,这一基本特点有利于促进良好班级环境的形成与学生的发展。此外,高中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的基本特点存在校际间的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办学水平越高,班主任的帮助、理解等友善行为越突出。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不同学校的班主任对其班级学生的整体性认知评价不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17期)

刘飞艳[4](2012)在《从师生互动风格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看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发展维度是多方面,就其关键方面来看,布鲁姆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包括学业、情绪以及社会性发展(Bloom,1956)。师生互动风格是指教师在跟学生交往时表现出来的一般人际行为特点。研究表明教师互动风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这叁方面的发展都有明确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2年08期)

韩立敏,卢谢峰,江光荣[5](2004)在《班主任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735名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在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的两个维度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运动能力的自我概念以外,无论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水平,班主任的互动风格都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显着相关,不过这种相关关系在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按分析层次看,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远远高于在个体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个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04年04期)

韩立敏[6](2002)在《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中心。它是个体与外界(特别是“他人”)交互作用的产物。自我概念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变量,班主任的师生互动风格在所有可能的影响源中是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探讨班主任之互动风格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状况。 本研究采用江光荣修订的《教师风格问卷》和董齐等人修订的《小学生自我概念问卷》作测量工具,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它们用于此项研究是可靠、有效的。 本研究采用多层线形模型(HLM)的分析方法考察在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上班主任之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之间(除运动能力自我外)存在非常强的关联。特别是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的互动风格能够解释小学生自我概念变异量的40%以上。它对小学生自我概念中的一般学校自我、阅读自我、和亲子关系自我叁个方面有最大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维度来讲,班主任的互动风格有不同的效应量。它对小学生自我概念中的学校一般表现、阅读、亲子关系和一般自我等维度的效应很强,对数学、生理、同伴关系维度的效应稍弱,而对运动能力维度没有效应。 单就班主任教师之互动风格对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来说,其中“支配——顺从”维度和“友善——敌对”维度的影响略有区别。从个人知觉的班主任之互动风格来看,对生理外貌、学校一般表现、阅读、亲子关系和数学自我等维度讲,都是“友善——敌对”维度的影响大于“支配——顺从”维度的影响。而对同伴关系和一般自我等维度来讲,都是“支配——顺从”维度的影响大于“友善——敌对”维度的影响。从班级平均知觉的班主任之互动风格对一般学校表现、数学、阅读、同伴关系等小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影响讲,“支配——顺从”维度的影响又大于“友善——敌对”维度的影响。dwek’cv硕士学位论文W\IASTER”STllESIS 学生个人对班主任之互动风格的知觉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一股学校表现。运动能力、阅读、同伴关系以及一般自我等维度的影响力在不同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总的来讲,对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而言,班主任如果倾向于以严格、领导以及帮助、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班主任的互动风格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力会因年级不同而不同,尽管这种关系并不普遍存在,但班主任的互动风格对小学生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表现自我和一般自我的影响力大小和年级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创造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研究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已成为了时代之所需。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以七年级、八年级总计1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研究法、路径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考察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理解型班主任互动风格对班级创新氛围具有显着性影响,班主任越理解学生,班级创新氛围越良好。(2)理解型班主任互动风格、犹豫型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对初中生的发散性创造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班级创新氛围在理解型互动风格与发散性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班主任越理解学生,班级创新氛围越好,学生的发散性创造力水平越高,班主任越犹豫,学生的发散性创造力水平越低。(3)不满型互动风格与理解型互动风格对初中生的聚合性创造力具有显着性影响,班主任越不满,学生的聚合性创造力水平越低,班主任越理解学生,学生的聚合性创造力水平越高,但是班级创新氛围不在班主任互动风格与聚合性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4)班主任恩威并重,有利于营造一种开放的张弛有度的班级创新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与发展。(5)班主任积极鼓励,关注学生内心的创造欲求,有利于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安全而积极的创造环境,创建出一种让人颇受期待与欣赏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与发展。(6)班主任组织合作,有利于带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激发创造潜力、互相强化创造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段雪婷,李亦菲.班主任互动风格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班级环境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黄灵丽.班主任互动风格、班级创新氛围与初中生创造力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苗彩云.高中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基本特点及校际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4].刘飞艳.从师生互动风格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看班主任队伍的建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

[5].韩立敏,卢谢峰,江光荣.班主任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

[6].韩立敏.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  ;  

班主任之互动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