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信息含量论文-芦雅婷,张俊民

盈余信息含量论文-芦雅婷,张俊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盈余信息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盈余信息含量,信任

盈余信息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芦雅婷,张俊民[1](2019)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具有盈余信息含量吗?——基于投资者信任视角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08-2016年沪深A股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任产生与决策机制,考察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盈余信息含量。实证结果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降低了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信任程度,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在控制内生性后,我们的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任环境良好地区或经高质量内控审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其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并未显着降低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结论为我国更严厉的内部控制监管规则的建立具有决策相关性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周嘉南,袁雨佳[2](2018)在《内控缺陷披露与修正、市场反应与盈余信息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强制披露阶段下2013~2016年的沪、深两市披露内控缺陷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表现形式的内控缺陷、修正缺陷以及修正缺陷的形式为视角,研究它们对市场反应及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内控缺陷的披露与修正的信息含量差异。研究发现,与非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相比,披露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会引起更为显着的负面市场反应,且会降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而考虑缺陷跨期的影响,修正内控缺陷具有积极效应,会带来正面的市场反应;另外修正财务报告类缺陷引起的正面市场反应更为显着,同时会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袁雨佳[3](2018)在《内控缺陷披露与修正的市场反应及盈余信息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内控信息披露政策的改变,国内外学者逐渐将探索重点由内控信息披露转向更具体与关键的内控缺陷披露,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内控缺陷。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以往有关内控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多数仅考虑了2012年以前处于自愿披露背景下的公司,且对内控缺陷具体形式的影响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在强制披露内控信息背景下,探讨我国内控缺陷相关信息引起的市场反应及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帮助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配合的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下,首先全面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内控缺陷领域的文献成果,再结合四个方面的理论基础的支撑,分别以不同表现形式的内控缺陷、是否修正内控缺陷以及修正内控缺陷的不同表现形式为视角,研究处于不同视角下的内控缺陷对市场反应乃至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视角下缺陷的信息含量差异。实证检验方面,选取了2013-2016年的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以累计超额收益率衡量缺陷信息披露前后几日的股价变化情况,得以验证股票市场的相应变化,对模型中选用的各变量做了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随后对不同的假设模型分别做了多元回归分析,最后再选取其他时间窗口期以及改变盈余信息含量的衡量指标做了稳健性检验,确保不同时间窗口期所对应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不同计算结果以及盈余信息含量的不同衡量方式对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相比,披露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会引起更为显着的负面市场反应,且会降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2)而考虑缺陷跨期的影响,修正内控缺陷具有积极效应,会带来正面的市场反应。(3)另外修正财务报告类缺陷引起的正面市场反应更为显着,同时会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通过本文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向外界公布的内控缺陷情况可以显现出一定的价值,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因此,企业更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相关监管机构也应继续督促与引导,而在投资者重视内控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施于企业一定的压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2)

肖志超[4](2018)在《汇总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及宏观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Ball和Brown(1968)开创性地引入实证范式以来,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长期居于实证会计研究的核心位置,并由此衍生出应计异象、稳健性、可比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等经典财务问题,是近叁十多年来资本市场实证研究所依赖的基础范式之一。目前实证会计的研究大多关注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研究视角聚焦于股票市场。而Kothari等(2006)则发现资本市场汇总会计盈余的波动与市场收益显着负相关或不相关,这与公司层面盈余与股价波动正相关的经验证据显着不同,并指出其原因在于会计盈余在汇总层面更多地反映风险报酬率信息。延续这一思路,后续研究发现汇总会计盈余具有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价值,由此引发了对汇总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讨论和挖掘。但目前尚缺乏基于中国背景下对汇总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系统研究,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自90年代初期以来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市场制度建设及定价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缺陷,股票市场还未能够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功能。对汇总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考察,有助于跳出公司层面窠臼,从市场整体视角检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基于2003年至2016沪深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市场汇总层面的会计盈余变量,检验汇总会计盈余波动与市场收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汇总会计盈余波动与未来市场收益显着负相关,与公司层面稳健的盈余股价正相关关系显着不同,同时这一现象在行业层面汇总会计盈余中依然存在。这与Kothari等(2006)的研究发现一致,表明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构建的汇总会计盈余同样具有信息含量。Kothari等(2006)指出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在于与公司层面盈余信息反映未来现金流信息不同,汇总会计盈余中反映地更多地是风险报酬率信息,在进一步分析中:(1)分产权性质构建资汇总层面会计盈余变量后,发现基于民营企业构建的汇总会计盈余与未来市场收益显着负相关,而国有企业构建的汇总盈余波动与市场收益相关性较弱;(2)分资产规模构建汇总层面会计盈余变量后,发现与大型公司相比,基于小规模公司构建的汇总会计盈余与市场收益之间的负相关更显着,这可能民营企业或小型公司的会计盈余能够传递更多的特质性信息有关,导致相应汇总层面会计盈余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含量。若汇总会计盈余反映与风险报酬率相关的信息,则其中可能包含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质性信息。在这一思路启发下,汇总会计盈余的宏观经济预测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有研究已证实会计盈余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测功能,但大多止步于检验会计盈余与宏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本研究则尝试将会计计量基本属性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深入研究汇总会计盈余信息宏观经济预测功能的实现路径。在会计盈余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价值中,本研究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在逻辑与会计稳健性原则,将净利润分解为资产减值项目和调整会计盈余两部分,实证检验发现汇总资产减值损失和汇总调整会计盈余对GDP增长均具有预测价值。但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通过稳健性原则将对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的估计提前反映在盈余信息中,预测路径表现为”风险感知”;而调整会计盈余的预测价值主要通过与GDP收入法下营业盈余的相关性来实现,体现为“盈余传导”。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资产减值项目与未来GDP增长的负向关系更加显着,而调整会计盈余与未来GDP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不同经济运行状态下没有显着差异,实证检验总体支持会计信息通过“风险感知”和“盈余传导”两条路径对GDP经济增长产生预测作用。在会计盈余对通货膨胀预测价值的研究中,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检验汇总会计盈余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汇总会计盈余季度同比增长与未来PPI和CPI季度同比增长均显着正相关。进一步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逻辑分析其预测价值的实现路径,发现:(1)在微观层面,会计盈余波动与企业未来投融资需求显着正相关;(2)在宏观层面,当采用产出缺口、企业景气程度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作为宏观总需求的代理变量时,汇总会计盈余能显着增强宏观总需求变动与CPI之间的相关性,但对宏观总需求与PPI之间的关系没有显着影响。总体而言,本文证实会计盈余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价值,并且其对CPI的预测功能通过对未来总需求信息的反映实现,体现为“需求传导”,但这一路径在对PPI的预测中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这或许与我国的经济结构、价格传导机制以及价格指数统计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谭青[5](2018)在《会计——税收差异信息含量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采用的是适度分离的模式,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在计算口径上存在许多不一致。应税收益具有一定刚性,与会计收益相比具有不易操纵的特点。国外很多研究表明,从会、税差异信息中能够捕捉到管理当局操纵利润,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将分析会、税差异在识别企业盈余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前的很多研究采用JONES模型来检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会计》期刊2018年02期)

申心吉[6](2017)在《会计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上海A股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7年到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日前后的日个股回报率数据和年报报告的年度盈余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事项研究法,实证分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的2007年到2011年上海股市非正常报酬率与未预期盈利变化方向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盈余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7期)

张玮林[7](2017)在《盈余管理与分析师预测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相较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其总体的运行效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股价随市场同步波动是正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棘手问题。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搜集信息并据此作出决策,通过不断的交易使得股价包含了公司的特质信息。证券分析师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信息搜集能力,向投资者提供反映证券内在价值的有效信息。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与分析师预测行为理论上对股价信息含量都具有显着影响,然而在我国的特殊背景下,两者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所在。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和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会导致股票价格包含更少的公司层面特质信息,而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搜寻活动能够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使其包含更多公司基本面的信息。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直接披露的信息,投资者对分析师的依赖逐渐降低,分析师预测行为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减弱。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分析师预测与股价信息含量的相关文献,而且为优化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支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4-25)

冷继波[8](2017)在《会计盈余、制度变更与会计盈余增量信息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究国内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制度变更与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增长率显着正向影响未来GDP增长率,在股票回报率既定的情况下,此关系依旧成立,这就证实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明显的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发现,股权分置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等强制性制度的变更,能够显着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宏观经济信息量,这就说明制度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从而改善了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此外,良好的法律环境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7年04期)

钟凯,程小可,王化成,刘金钊[9](2017)在《融资融券制度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回报-未来盈余",即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的视角,探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发现:标的股票在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回报-未来盈余"、"回报-未来盈余变动"以及"回报-未来现金流"敏感性增强,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增加,即股票回报能够反映更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信息,股价信息含量提升。进一步基于基金持股、管理层持股的分析发现,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基金持股与管理层持股公司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更高,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一方面能够发挥理性投资者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促进管理层持股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理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胡华夏,洪荭,刘梦蝶[10](2017)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不同方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模型,以2009~2014年沪深A股233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内部信息,最终会增加股价信息含量,相较于负向应计盈余管理,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更为显着;真实盈余管理扭曲了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对公司未来业绩存在负面影响,最终会使股价信息含量降低,并且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更为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信息交易程度会作用于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7年06期)

盈余信息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强制披露阶段下2013~2016年的沪、深两市披露内控缺陷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表现形式的内控缺陷、修正缺陷以及修正缺陷的形式为视角,研究它们对市场反应及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内控缺陷的披露与修正的信息含量差异。研究发现,与非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相比,披露财务报告类内控缺陷会引起更为显着的负面市场反应,且会降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而考虑缺陷跨期的影响,修正内控缺陷具有积极效应,会带来正面的市场反应;另外修正财务报告类缺陷引起的正面市场反应更为显着,同时会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盈余信息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芦雅婷,张俊民.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具有盈余信息含量吗?——基于投资者信任视角的理论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

[2].周嘉南,袁雨佳.内控缺陷披露与修正、市场反应与盈余信息含量[J].工业技术经济.2018

[3].袁雨佳.内控缺陷披露与修正的市场反应及盈余信息含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肖志超.汇总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及宏观预测价值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5].谭青.会计——税收差异信息含量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中国农业会计.2018

[6].申心吉.会计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上海A股的经验证据[J].智富时代.2017

[7].张玮林.盈余管理与分析师预测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7

[8].冷继波.会计盈余、制度变更与会计盈余增量信息含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

[9].钟凯,程小可,王化成,刘金钊.融资融券制度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的实证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

[10].胡华夏,洪荭,刘梦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7

标签:;  ;  ;  

盈余信息含量论文-芦雅婷,张俊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