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提琴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提琴戏,崇阳县
提琴戏论文文献综述
王群益[1](2018)在《简论鄂南崇阳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南崇阳提琴戏是湖北崇阳的地方戏曲,是鄂南地区特有的戏曲类型。戏曲中记录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历史,是体现崇阳人民音乐文化的瑰宝。一、鄂南崇阳提琴戏发展源流调研根据《崇阳县志》记载,崇阳提琴戏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由民间艺人蒋传玉收徒传艺,并逐渐演化而来。提琴戏在崇阳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建国初期崇阳农村提琴戏剧团已达90余个,到19世纪60年已经超过100个。进入21世纪以来,(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8年07期)
王樱娜[2](2017)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变迁探微——以湖北省崇阳县“提琴戏”的考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琴戏是流行于湖北省崇阳县的一个地方戏曲品种,是我国叁百多个戏曲剧种中独具特色的一枝。200多年来,提琴戏的发展经历了几度繁荣与衰落,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困境,需要新的政策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付晓芳[3](2017)在《崇阳提琴戏的历史与现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崇阳提琴戏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音乐特征、地域特征、语言特征)等方面着手,梳理了崇阳提琴戏的相关特点,并列举了崇阳提琴戏的演出情况及大事记,以期对崇阳提琴戏的保护、传承及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7年Z7期)
李雅迪[4](2017)在《浅谈崇阳提琴戏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琴戏是流行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地方戏曲剧种,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通过文献学的角度分析了提琴与提琴戏的起源,也通过口述史的角度对前人关于提琴戏形成源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辨析,对提琴戏的成型时间进行了界定,对提琴戏借由汉剧舞台发展势力以风靡崇阳的现象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18期)
熊天霞[5](2016)在《浅谈提琴戏《双合莲·磨房》的唱腔与表演》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提琴戏,大部分崇阳人都耳熟能详。提琴戏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崇阳民间艺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双合莲》是提琴戏剧目中的奇葩。提琴戏的主要曲调有:正调、哀调、梦调、垛子、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打采调)等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01期)
闻斌[6](2015)在《崇阳“提琴戏”——奇葩吐芬芳》一文中研究指出提琴戏是崇阳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支奇葩。当地的群众不仅爱听爱看提琴戏,而且大多数的农民都能哼上几句提琴调。现在还活跃在崇阳县境内的89个农村业余剧团遍布全县乡村,2000多名农民演员,年演戏3000多场次,观众达两百万人次,崇阳被称为有名的"戏窝子"。2007年,提琴戏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5年Z1期)
吴梅芳[7](2014)在《让古老提琴戏焕发新的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南山区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湘、鄂、赣叁省交界处,12个乡镇,48万人口,地理比较闭塞,经济欠发达。然而边地文化积淀深厚,清朝中期产生了汉民族长篇叙事诗代表作《双合莲》和《钟九闹漕》,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崇阳提琴戏",成为我国400多个戏曲剧种中一枝独特的艺术奇葩。群众不但爱听爱看,而且90%以上的农民都能随口哼上几句提琴调。提琴戏已成为崇阳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农民自发组织(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4年08期)
刘文景,闻斌[8](2014)在《崇阳提琴戏:带泥山花别样香》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阳县地处鄂南,与湘、鄂、赣叁省九县毗邻,民间文化艺术十分繁荣。特别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崇阳提琴戏,是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枝独特奇葩。提琴戏究竟起源于何时,已无准确证据可考。但通过旁门佐证,提琴戏因使用乐器提琴而得名。提琴是中国古代拉弦乐器。(本文来源于《湖北旅游》期刊2014年01期)
李玲[9](2013)在《湖北戏曲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戏曲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将戏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既可丰富旅游者的旅游内容,又能引领戏曲脱离当前发展困境,同时也满足现代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湖北省素有戏剧大省美称,全省戏剧剧种达20多种。戏曲旅游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之一。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基于人类学、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基本理论,借鉴其他剧种戏曲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以提琴戏为例,对湖北戏曲旅游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的探索。全文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并对相关术语及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然后研究了湖北省戏曲资源的赋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湖北的主要传统戏剧如楚剧、汉剧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研究发现湖北戏曲资源存在着总体状况堪忧、发展不平衡、创新手法意识不浓烈等问题;戏曲旅游的开发程度比较低、专业人才不足、宣传力度和品牌形象都待进一步提升。接着以湖北崇阳地区戏曲资源提琴戏为例,分析了提琴戏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对提琴戏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讨论了提琴戏旅游开发的原则,借鉴当前一些地区和剧种的发展经验,对提琴戏旅游开发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提琴戏开发的四种模式。最后,从戏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旅游品牌的树立四个方面提出提琴戏旅游开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熊天霞[10](2013)在《加强崇阳提琴戏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阳县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崇阳提琴戏是全省重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目前,全县有89个乡村剧团,从业演职人员1924人,年演出场次4000余场,观众达135万人次。2008年崇阳提琴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加强崇阳提琴戏保护,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几点建议:1、继续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本文来源于《楚天主人》期刊2013年03期)
提琴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琴戏是流行于湖北省崇阳县的一个地方戏曲品种,是我国叁百多个戏曲剧种中独具特色的一枝。200多年来,提琴戏的发展经历了几度繁荣与衰落,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困境,需要新的政策与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提琴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群益.简论鄂南崇阳提琴戏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家.2018
[2].王樱娜.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变迁探微——以湖北省崇阳县“提琴戏”的考察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
[3].付晓芳.崇阳提琴戏的历史与现状概述[J].艺术教育.2017
[4].李雅迪.浅谈崇阳提琴戏的起源[J].戏剧之家.2017
[5].熊天霞.浅谈提琴戏《双合莲·磨房》的唱腔与表演[J].戏剧之家.2016
[6].闻斌.崇阳“提琴戏”——奇葩吐芬芳[J].文化月刊.2015
[7].吴梅芳.让古老提琴戏焕发新的魅力[J].戏剧之家.2014
[8].刘文景,闻斌.崇阳提琴戏:带泥山花别样香[J].湖北旅游.2014
[9].李玲.湖北戏曲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熊天霞.加强崇阳提琴戏的保护[J].楚天主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