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探究

血液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探究

(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6)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降低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16年制定护理相关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督促检查,收集2016年与2015年院感数据。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7.81%下降至19.24%,明显降低。结论:护理管理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35-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5年、2016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数据,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计委的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血液科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科室领导为组长、主治医生为督查员、经验丰富的护士为感染联络员),全面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并组织实施,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

1.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管理病室环境的洁净,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日常必须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消毒及管理。指导工勤人员每天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擦桌面、床头柜,病床一次,做到一床一巾,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病床及床上用品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30分钟,有特殊感染的患者,床上用品先高压灭菌消毒后进行清洗。每天用0.05%的含氯消毒液拖地2次。每天通风换气2-3次,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在50%~60%。

1.2.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所有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做PICC静脉置管时,必须要在特设的房间进行,并保障最大的无菌屏障。每天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尽量减少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确需留置各种导管(尿管、呼吸机管道)时做好导管的护理,但是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将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1.2.4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的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强调综合用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血液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来势凶猛,很难控制,因此临床上有时预防应用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要使用时间过长、种类过多。同时密切监视患者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5医护人员管理我们建立并落实了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配备合格的手清洁剂与手消毒剂擦手纸,防止手部的再污染。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戴无菌手套,目前多数医院感染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因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护士长随时抽查六步洗手法执行情况。如出现感冒症状时,应加强自身防护,增加口罩层数,防止交叉感染。

1.2.6加强物品管理无菌物品按要求存放,反复使用的物品如:血压计、流量表、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消毒液需按规定时间更换并测量浓度。一次性用物如吸氧、吸痰管等应一人一根。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机消毒治疗室一次,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湿化液进行微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1.2.7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争取他们对消毒隔离工作的最大配合。向家属讲解探视制度,病区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的二类环境病房进行管理,限制人员探视时间及人数,自身有不适,如感冒等不应前来探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简单的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如白细胞<2×109/L时应配合戴口罩,勤洗手等。

1.2.8加强患者饮食及个人卫生管理,防止内源性感染食物最好进微波炉进行加热消毒。患者由于疾病和各种治疗手段,患者易发生口腔、肛周、皮肤等部位的感染,因此做好生活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点,必要时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指导患者加强皮肤清洁卫生,防受凉。生活护理方面,恶性血液病患者每日睡前、晨起及三餐前后应以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漱口。此外,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自身卫生习惯。

1.2.9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血液病患者感染的危险性与粒细胞的多少呈负相关。患者白细胞降低时根据医嘱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有条件的住单间或层流洁净室,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严密观察外周血象和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输注血液制品、抗生素、饮食指导等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长期卧床患者指导床上功能锻炼,鼓励多饮水,无特殊病情变化的患者鼓励取半卧位休息,协助拍背,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1.2.10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的存在血液病人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泌尿道等。在患者化疗后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畏寒、寒战、咳嗽等表现;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对口咽部、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及导管尖端进行微生物检测,掌握正确的标本留取方法,尤其是血培养,提高检测率,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准确的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情况

我科2015年医院感染人数475人次,感染率为31.81%,在进行护理管理后,2016年医院感染人数309人次,感染率为19.24%,2016年感染率显著低于2015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医院感染部位感染例次率

血液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肺部,2016年各部位发生率均较2015年降低。

3.讨论

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和反复化疗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伤害,导致了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血液科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了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我们通过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二重感染;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积极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对院内感染的正确认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属配合管理;加强患者饮食及个人卫生管理;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的存在,防止内源性感染。通过给予上述的护理管理措施,我院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衡量血液科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感染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各种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版.

[2]卢利云,何美玲.血液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3]陆月琴,寿黎红,朱萍儿.血液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年第9期.

[4]纪志芳,郭素侠,王静.血液科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期.

标签:;  ;  ;  

血液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