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交换法论文_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酯交换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碳酸酯,动力学,碳酸,催化剂,散体,麻点,甲酯。

酯交换法论文文献综述

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1](2019)在《酯交换法合成碳酸甲乙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甲乙酯(EMC)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已经被行业广泛认可,酯交换法是中国目前工业生产EMC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系统综述了碳酸酯交换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均相及非均相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反应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评述了近五年酯交换法制备EMC的最新进展。均相催化剂中以pK_b值(碱度系数)为标准讨论了可溶碱类催化剂碱强度和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结构对反应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工业上普遍采用的甲醇钠催化剂,描述了其失活现象并阐述了失活机理。详细比较和讨论了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面酸碱性与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了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优缺点。着眼绿色、高纯、低成本EMC合成技术,高效固体碱催化剂和涉及气、液、固叁相的催化精馏技术是今后开发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霞,张瑞金,周广文,孙宁[2](2019)在《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组合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在熔融状态下逐步线性缩聚合成聚碳酸酯的机理特性,提出了将Aspen Plus单元模块"组合"起来,建立了可以更准确描述该工艺典型工业装置聚合过程的模拟流程,包括预聚釜的CSTR模块系统、降膜蒸发器的"闪蒸-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以及缩聚釜的"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依据缩聚机理定义各模块系统的基元反应和反应速率参数。模拟结果和聚合机理一致性好,表明所建立的聚合模型能准确响应工业装置,可用于对工业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改造。(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S1期)

张瑞金,孙宁,杨霞[3](2019)在《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反应工艺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spen Polymer Plus建立了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机理模型,并分析了进料比(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温度、停留时间及压力等参数对聚碳酸酯数均分子量影响,获得了数均分子量为1.4万左右的聚碳酸酯产品的最佳聚合工艺条件:预聚温度保持在190~195℃,缩聚温度保持在270~280℃;进料比保持在1.01~1.03;预聚压力0.05~0.07 MPa,缩聚阶段压力越低越有利于聚碳酸酯相对分子质量增长;预聚阶段停留时间保持在0.8 h,单个降膜蒸发器最佳停留时间保持在0.2~0.3 h。(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燕峰[4](2019)在《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的产生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但在聚碳酸酯加工成薄膜或片材时可能会在表面形成晶麻点,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文就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宁波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张瑞金[5](2019)在《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航空航天、光学媒介等领域。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聚碳酸酯已经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工业上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法两种,其中,熔融酯交换法实现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同时使用剧毒光气,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生产工艺在高温低压下进行,聚合反应过程复杂,成为该工艺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聚合过程为研究对象,借助Aspen软件与MS软件对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聚碳酸酯聚合机理,以四面体中间物模型为基础,将聚合反应归纳为分子碎片之间的反应,结合Aspen中数据库,将聚合反应归纳为6个主要反应。同时,根据现有的聚碳酸酯连续化生产工艺和聚合反应过程特点,提出组合建模的思想,采用多釜串联、前全混流后降膜反应器的反应流程模型。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对,检验模型的准确性。(2)在聚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聚合生产中的进料比、聚合压力、聚合温度以及停留时间的对聚碳酸酯数均分子量的影响,提出聚合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预聚温度保持在190℃至195℃,缩聚温度保持在270℃至280℃;进料比保持在1.01-1.03;预聚压力0.4bar-0.7bar,缩聚阶段压力越低越有利于聚碳酸酯分子量增长;预聚阶段停留时间保持在0.8h,缩聚阶段单个降膜蒸发反应器时间保持在0.2-0.3h,最终产品数均分子量在1.4万左右。同时,针对生产过程提出建设性意见。(3)缩聚阶段,聚合反应受苯酚扩散控制,苯酚在聚碳酸酯内扩散系数成为缩聚反应研究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缩聚反应器设计的关键,针对聚合反应中的聚碳酸酯苯酚分子的扩散,以MS软件为平台,采用分子动力学与分子力学,建立聚碳酸酯聚合物与苯酚体系晶胞模型。计算不同条件下苯酚分子扩散系数,研究表明:在190℃-310℃,扩散系数随温度增加而增大,晶胞苯酚浓度对其本身扩散系数无影响;聚合度越高,苯酚扩散系数越小,短链较长链,为苯酚提供更大的自由体积。实际生产,缩聚阶段高温与膜状流动更有利于聚合反应进行。(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8)

王培涛,岑茵,艾军伟,佟伟,丁超[6](2019)在《酯交换法PC与光气法PC性能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气法PC及酯交换法PC的初始性能与双85加速老化后力学性能、熔指性能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扩链剂对不同合成来源的PC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酯交换PC相比光气法PC在拉伸、冲击及熔指方面初始性能差异不大,但经双85老化后力学性能及熔指稳定性变差,且与光气法PC间差异变大;经扩链剂扩链后的PC树脂,酯交换PC在熔指稳定性方面略有提高,其他性能下降。双85老化后,扩链后PC树脂各项性能相比未扩链体系有明显下降,其中酯交换PC性能下降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吴昊,郭立颖,杜晶华,马恩庆[7](2019)在《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和助剂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提高DMC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了传统催化体系存在的选择性或活性不高、产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揭示了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酯交换合成DMC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陈志伟,生刚,黄丽欢,王玉斌,刘力源[8](2019)在《TiO_2/SiO_2催化酯交换法合成PES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凝胶–溶胶法合成TiO_2/SiO2催化剂(TSP–44),用于催化丁二酸二甲酯(DMS)和乙二醇(EG)酯交换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丁二酸乙二酯(PES)。采用FTIR和1H-NMR确定聚合物结构,系统考察了催化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经常压酯交换后获得的预聚体在230℃条件下缩聚4.0h后,合成PES的特性黏数[η]可达到0.693dL/g,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可以达到91 546和52 015,分子量分布系数(PDI)为1.76。热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酯交换法合成PES失重1%的温度和最大热解速率的温度(Tmax)分别为310℃和398℃。(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冯朔,贺新,倪璇,王德慧,戴咏川[9](2018)在《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工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酯交换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酯的催化反应机理,并对酯交换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催化反应路径进行了归纳,重点介绍了金属类催化剂、负载类催化剂、生物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催化机理,并对每种催化剂的优势与缺陷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我国酯交换催化剂的发展应以改善催化剂性能、开发新型催化剂为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周国强,王元有[10](2018)在《酯交换法改性低溶剂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与丙烯酸进行酯交换反应,产物的端羟基与丙烯酸的羧基进行缩聚反应,丙烯酸另一端的不饱和双键再与其他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反应,达到改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目的。改性后的羟基丙烯酸分散体水性清漆丰满度高、光泽优、硬度高、附着力好、耐冲击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丙酮性能。(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酯交换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在熔融状态下逐步线性缩聚合成聚碳酸酯的机理特性,提出了将Aspen Plus单元模块"组合"起来,建立了可以更准确描述该工艺典型工业装置聚合过程的模拟流程,包括预聚釜的CSTR模块系统、降膜蒸发器的"闪蒸-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以及缩聚釜的"活塞流-闪蒸"模块系统,依据缩聚机理定义各模块系统的基元反应和反应速率参数。模拟结果和聚合机理一致性好,表明所建立的聚合模型能准确响应工业装置,可用于对工业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改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酯交换法论文参考文献

[1].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酯交换法合成碳酸甲乙酯研究进展[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杨霞,张瑞金,周广文,孙宁.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组合建模[J].现代化工.2019

[3].张瑞金,孙宁,杨霞.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反应工艺建模及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何燕峰.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的产生及预防[J].宁波化工.2019

[5].张瑞金.熔融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建模及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王培涛,岑茵,艾军伟,佟伟,丁超.酯交换法PC与光气法PC性能差异研究[J].广东化工.2019

[7].吴昊,郭立颖,杜晶华,马恩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8].陈志伟,生刚,黄丽欢,王玉斌,刘力源.TiO_2/SiO_2催化酯交换法合成PES的工艺[J].工程塑料应用.2019

[9].冯朔,贺新,倪璇,王德慧,戴咏川.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工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8

[10].周国强,王元有.酯交换法改性低溶剂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制备及其应用[J].染整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传统酯交换法PC工艺流程示意图n(AAH)/n(DMC)对CaO催化酯交换法不同温度焙烧Ca(OH)2所制备的CaO催化...n(DEG)/n(DMC)对CaO催化酯交换法DMC与PA酯交换法合成DPC的工艺...DMC与苯酚酯交换法合成DPC的工...

标签:;  ;  ;  ;  ;  ;  ;  

酯交换法论文_石磊,于悦,王吉宇,张志刚,许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