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自组装论文_卢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键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氢键,共聚物,分子,结构,缔合,棱柱,硼酸。

氢键自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卢杰[1](2019)在《氢键驱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驱动的刚柔嵌段分子聚集体在超分子材料领域被广泛研究,由于氢键受温度、酸碱度以及溶剂的影响,导致氢键型超分子聚集体具有可调控性,从而使其备受广大材料学家的关注及应用。在此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分别具有巴比妥酸盐(Ba)头部以及汉密尔顿楔(Hw)头部的TM1、TM2以及TM3叁个两亲性刚棒-线团分子。根据Ba头部可与Hw头部之间向锁钥一般配对并形成较稳定的六重氢键,可将TM2溶解在氯仿溶剂中分别与TM1及TM3按合适的摩尔比通过氢键连接形成A-B(TM1-TM2)及A-B-A(TM2-TM3-TM2)型超分子。首先,通过核磁(1H-NMR、13C-NMR)以及飞行质谱(MALDI-TOF-MASS)对叁个小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随后通过氢谱中活泼氢化学位移值变化、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以及变温紫外吸收峰值的改变确认了分子间氢键的形成,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分子在氯仿中的聚集能力,主要研究了氢键对叁个小分子以及A-B型和A-B-A型两个超分子聚集体形貌的影响。实验现象表明,当分别含有Hw头及Ba头的两个小分子混合后,可以通过六重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并使超分子在氯仿中能稳定存在。与叁个小分子相比较,两个超分子具有更大的刚性体积分数,而且,由于六重氢键的存在,使其刚棒部位平面化,在π-π堆积的作用下,聚集成不同于小分子纳米纤维结构的纳米片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4)

隋丽冉,刘亚文,林琳[2](2019)在《半夹心金属铱大环化合物的碳氢键活化现象和配位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含半夹心结构的新型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采用含有半夹心结构Cp~*M的金属角(其中Cp~*=η~5-C_5Me_5,M=Ir, Rh),是因为Cp~*环可以屏蔽六配位金属中心的叁个配位点,利用剩余的叁个配位点可有目的地组装成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含半夹心结构化合物的配位驱动自组装是高度可控的合成多组分系统的强大工具,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自组装化合物,同时研究它们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是近年来化学领域中最为热门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金星[3](2019)在《分子间卤/氢键作用诱导二维自组装结构多样性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单层膜在控制润湿与粘附,生物相容性,耐化学性,分子识别传感器,纳米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固/液界面构筑二维有序分子自组装结构并研究其内部存在的各种弱相互作用及机理,是表/界面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合理设计具有独特结构的构筑基元,研究它们的“独特特征”对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为卤/氢键)及最终自组装结构的影响,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叁种系列的有机小分子,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分子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自组装,分析其纳米结构形成与调控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结果如下:(1)通过STM研究了碘取代的噻吩并菲衍生物5,10-DITD分子在1-辛酸/石墨界面的自组装,发现其自组装存在浓度效应,获得了卤键驱动的叁种二维手性纳米结构。高浓度时,“之”字形条垄中分子间连续的C=O???I???S卤键使分子自组装呈蜂窝状手性结构。中等浓度时,分子与溶剂间的C=O···I···H卤键及分子间C=O???I???S和I???O=C卤键导致风筝状手性结构的形成。低浓度时,分子间C=O???I???S键和分子与溶剂共吸附产生的C=O···I···H键决定了环状手性结构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间卤键、分子-溶剂间C=O···I···H键及共吸附的溶剂分子(1-辛酸)数目共同作用决定自组装手性结构的形成和转变。该工作突出了不同种类的卤键在调控超分子结构及构筑不同手性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STM研究了苯和萘的溴代衍生物(Br-BC16和Br-NC16)在液/固界面的超分子自组装。两种分子通过分子间H???Br和Br???Br键排列形成不同的线型结构。由于沿C–Br键共轭核的不同几何对称性,Br-BC16的侧链和共轭核以相同的方向排列;Br-NC16的侧链则沿着不同的石墨晶格方向伸展,并且每个Br-NC16二聚体中两个共轭核取向相反。静电势图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每个二聚体中带正电的氢原子与带负电的溴原子之间的分子间H???Br键主导了组装结构的形成。此外,每一个Br-BC16二聚体中的Br???Br键和相邻Br-NC16二聚体的Br???Br键分别稳固了两种组装结构的形成。该研究结果为理解溴代分子是通过氢键还是卤键形成自组装结构提供了依据。(3)通过STM研究了位置异构体p-DBPy和d-DBPy在不同溶剂(辛苯和辛酸)/石墨界面的二维自组装。两种分子均含有与有机光电领域相关的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单元,唯一不同的区别是位于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分子自组装均呈现浓度和溶剂效应。两种分子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分子构象和排列结构,证明了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当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接近中心共轭核时,分子弯曲改变构形成香蕉状。对于d-DBPy分子,其N原子远离中心共轭核,在单分子层中分子构象保持一种线型结构。分子化学结构的细微差异显着影响了薄膜的组装形貌。这种基于DPP单元的半导体在表面上系统性的自组装研究工作可以为光伏材料的合理设计和薄膜形态的控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裴强,丁爱祥[4](2019)在《四重氢键自组装体系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之一,是构筑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理想推动力。近年来,构筑性能优良的多重氢键组装体系已经成为超分子化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其中,四重氢键组装体系因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合成简单、结构易于修饰以及可预测的识别性能等优点,在构筑超分子组装体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四重氢键组装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四重氢键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Z1期)

林瑞崇,郭绍伟[5](2018)在《调控氢键作用力在多组分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中的自组装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控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氢键作用力可应用在光学、电性及生物医用领域,因此吸引了高分子科学家广泛的研究兴趣,它提供了制备新型高分子材料(包含可调性及响应性的功能)的方法.在此篇综述中,我们整理了各种氢键作用力调控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如嵌段共聚物/低分子量化合物、嵌段共聚物/均聚物及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混合体系)在固态及液态的自组装行为.(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裴强[6](2018)在《基于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缔合方式及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之一,其强度适中、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是构建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理想推动力.在65篇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氢键的超分子组装体系的缔合方式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为设计结构稳定、可自由调控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赖双全,金勇,李汉平,孙小鹏,潘界舟[7](2017)在《基于氢键的多层次自组装:巨型囊泡、囊泡、网状及块状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水溶液体系中特殊分子结构的Y型非离子性双亲嵌段聚氨酯(PUG)与聚丙烯酸(PAA)之间随p H值降低而增强的氢键自组装作用,构建多层次微纳组装体。研究表明:PUG两侧亲水链带有的醚键(C-O-C)与PAA侧链上的羧酸(COOH)在水溶液中存在氢键作用,且随着溶液p H值的降低,PAA中越来越多的COO-变为COOH,两者间的氢键自组装作用随之增强。在p H=6.0时,PAA/PUG组装体形貌为微米级巨型囊泡;p H=5.0时,PAA在增强氢键作用下粘附于PUG的亲水链上,使得PAA之间的斥力转变为巨型囊泡间的电荷斥力,进而使得巨型囊泡压缩为球形囊泡;p H=4.0时,PAA/PUG自组装体形成微米级网状结构;p H=3.0时,氢键作用继续增强,PAA分子间的电荷斥力几乎消失,微米级网状结构坍塌形成微米级的块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廖芬,石玲英,冉蓉[8](2017)在《含P2VP的嵌段共聚物与4-羟基偶氮苯氢键复合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的超分子复合自组装可以在现有材料基础上不需要化学合成而提供新的组成及自组装纳米结构。本文基于羟基偶氮苯与聚2-乙烯基吡啶间的氢键作用,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2-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PDMS-b-P2VP)与4-羟基偶氮苯(Azo)的氢键复合体系,调节小分子的复合比例对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结构进行了调控。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证明Azo与P2VP之间有效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并且随着小分子复合比例的增加,P2VP(Azo)x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断下降。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对复合物的微相分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调节4-羟基偶氮苯与吡啶基团的摩尔比x从0到0.7之间变化,可以有效调控复合体系的自组装结构从层状转变为六方柱状,最后转化为体心立方结构;当x大于0.7以后,氢键达到饱和,小分子与嵌段共聚物之间出现宏观相分离,微相分离纳米结构也会变得无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赵福利,梅腾龙,殷绍峥,邓联东,董岸杰[9](2017)在《氢键诱导硼酸酯类自组装棱柱的形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形貌可控的微观自组装体,尤其是各向异性的自组装体,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结构应用价值。其中,苯硼酸酯类动态共价键自组装体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现已报道共价有机框架(COF)、球形纳米粒、花状微球等多种形貌。本文合成了一种由酰胺键连接的双苯硼酸单体,与多元醇缩聚后,形成了微米级的自组装棱柱,这种形貌在硼酯键体系中未见报道。与前人工作对比发现,本研究中所用单体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氢键。为证明氢键在组装过程中的影响,在体系中加入尿素破坏氢键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棱柱形组装体大多崩解为细小颗粒。而换用其他含氢键的苯硼酸类单体,同样得到了棱柱结构。但当把单体中的酰胺键换为C=N和酯键,则分别形成花状微球和表面光滑的圆球,说明氢键的取向作用,是形成棱柱的重要条件。该发现为动态共价键为基础的自组装过程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同时,基于硼酸酯键的动态性,该形貌有望在微观元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朱亚兰,陈小芳,涂远洋[10](2017)在《基于氢键作用的超分子液晶嵌段共聚物薄膜多尺度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层次多尺度纳米结构的构建在制备新功能材料、刺激响应型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已成为软物质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若将小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接到嵌段共聚物某一段上,可在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基础上嵌入周期尺寸在1~10 nm范围内的另一种有序结构,从而实现结构中包含结构的多层次多尺度纳米组装结构。目前关于超分子嵌段共聚物薄膜的报道中,通常只能观察到薄膜表现形成的嵌段共聚物部分的微相分离结构,而无法观察到超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小尺寸有序结构,限制了对这类体系的深入研究。我们研究了一系列基于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与弯曲形液晶小分子(12CBP)通过氢键复合形成的侧链型超分子液晶嵌段共聚物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随12CBP含量变化。AFM研究表明,由于两种尺寸在薄膜中采取不同的取向方式,我们可观察到丰富的表面形貌,在某些条件下能从AFM图中直观地看到两种不同尺度的有序结构共存的特殊形貌。(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氢键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研究了含半夹心结构的新型金属框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采用含有半夹心结构Cp~*M的金属角(其中Cp~*=η~5-C_5Me_5,M=Ir, Rh),是因为Cp~*环可以屏蔽六配位金属中心的叁个配位点,利用剩余的叁个配位点可有目的地组装成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含半夹心结构化合物的配位驱动自组装是高度可控的合成多组分系统的强大工具,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自组装化合物,同时研究它们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是近年来化学领域中最为热门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键自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卢杰.氢键驱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D].延边大学.2019

[2].隋丽冉,刘亚文,林琳.半夹心金属铱大环化合物的碳氢键活化现象和配位自组装[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

[3].李金星.分子间卤/氢键作用诱导二维自组装结构多样性及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裴强,丁爱祥.四重氢键自组装体系的设计与应用[J].化学进展.2019

[5].林瑞崇,郭绍伟.调控氢键作用力在多组分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中的自组装结构[J].高分子学报.2018

[6].裴强.基于氢键的超分子自组装:缔合方式及稳定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赖双全,金勇,李汉平,孙小鹏,潘界舟.基于氢键的多层次自组装:巨型囊泡、囊泡、网状及块状结构[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8].廖芬,石玲英,冉蓉.含P2VP的嵌段共聚物与4-羟基偶氮苯氢键复合自组装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9].赵福利,梅腾龙,殷绍峥,邓联东,董岸杰.氢键诱导硼酸酯类自组装棱柱的形成及表征[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2017

[10].朱亚兰,陈小芳,涂远洋.基于氢键作用的超分子液晶嵌段共聚物薄膜多尺度纳米结构的自组装[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论文知识图

利用氢键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示意图连续STM图像记录了OH-F-OC12分子自组...(a,b)OH-F-OC18分子在辛苯/石墨表面形...(a)超支化共轭聚苯撑乙烯的合成路线...不同烷基链长的分子17在甲苯(TOL)...(n=17-15)分子在石墨表面叁...

标签:;  ;  ;  ;  ;  ;  ;  

氢键自组装论文_卢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