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走进语文,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浙江省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325200

摘要: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无不深深地烙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无不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走进语文,学会咬文嚼字,学会逐字逐句推敲,才能真正达到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键词:语言文字品味魅力

如何走进语文?需要教师不断地唤醒,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话语者。让学生知晓,我们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深深地烙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真正达到品味文字“魅力”的追求。

一、“因字成词”忧人心

遥想当年,正值年幼,总爱钻到自己家西边的一座书场里,听江湖艺人“说书”。什么《薛仁贵征东》……听了一本又一本。记得第一次作文,用上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四字词,竟赢得了老师的啧啧称赞。

之所以在这里怀旧,是因近段时间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教学案例:我校在家长开放日,各老师向家长展示教学风采。结果学生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师:谁能给“脚”字组词?(生:小脚丫、大脚、臭脚、洗脚店。)师:谁能给“摩”字组词?(生:摩托车、按摩店。)师:谁又能给“勾”字组词?(生:勾画、勾引、勾三搭四……)

听课的家长听得是哈哈大笑,而笔者却听得心惊肉跳。可以肯定,这些小学生生活的天地里,一定少有我们70、80后家长、老师们当年流连忘返的书场,而包围着他们的,大多是所谓的“洗发店”“洗脚店”等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成熟?……它引起我们深思: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靠它传情达意。由此可见,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走进文字,对文字产生一种敬重、一种亲近、一种珍爱、一种惊叹。

二、“坐怀不乱”几多乱

曾经让学生给“坐怀不乱”写一段话。学生轻而易举地道出了以下三个案例:

生1:小女孩在电视演播现场唱京剧,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主持人见她聪明可爱,抱起了她,她仍毫无惧色,有问必答。这小女孩真是“坐怀不乱”。

生2:一支足球队正面临一场关键比赛,球队教练端坐在指挥席上,闲看风云变幻。当裁判罚点球时,该教练仍神色自若,喜怒不形于色,真是“坐怀不乱”。

生3:某地博物馆价值数亿的明清宫廷文物被盗,为侦破这“新中国文物第一大案”,当地迅速组成破案组,由公安局局长担任总指挥。他坐怀不乱,沉稳而果断地指挥侦破工作,率领全局公安干警在全国20个省市布下天罗地网……

试问,上面几例中的“坐怀不乱”都用得对吗?

说到“坐怀不乱”,必先谈及柳下惠,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本名展禽,因食邑柳下,谥惠,人称柳下惠。这可是个因清正廉明而颇具知名度的人物,《论语》《孟子》等都有关于他的记载。他是当时高尚节操的象征。笔者找出相关资料与学生分享。“坐怀不乱”正是关于柳下惠的一个经典故事。相传柳下惠夜宿城门,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恐怕她深夜受凉,便让她坐在自己怀里,用衣服把她裹得严严实实。孤男寡女,深更半夜,无一点非礼行为。被后世传为佳话的“坐怀不乱”,后来人们常用这一词,形容男子生活作风的严谨。

了解了“坐怀不乱”的出典,自然不难看出,上面几例“坐怀不乱”的用法,都是站不住的。无论是小女孩、足球队教练,还是破案组的总指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临场不乱”,而不是“坐怀不乱”,前一个“乱”是指慌乱,它的对立面是沉着、冷静、镇定,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度;后一个“乱”是指淫乱,它的对立面是正派、纯洁、洁身自好、心无杂念,是“凭你许多丫头小厮同眠同宿”也不会乱了方寸的那种自律。此“乱”和彼“乱”,岂能乱用一气?因此,若要让文字魅力四射,必须要让语言文字用得规范、自然、贴切。

三、“词序变化”妙无穷

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一次《语文园地》课的最后一题便是一把茶壶,上面刻着五个字:“可以清心也”。于是,让学生从其中任何一个字读起,结果全都可以读通: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变化如此丰富,让学生颇感惊奇。

课后,学生费尽心思不知从何处找来刻着这五字的茶壶,于是笔者一连给学生讲了几个关于词序的故事。

案例1:现在已是流传甚广的名人轶事,于右任写告示。于右任是大书法家,一日他在墙角贴出告示:“不可随处小便”。谁知刚贴出不久,便被一年轻人揭走,他把它剪裁成“小处不可随便”。你看,本是一句寻常告白,竟成了大可玩味的人生格言。

案例2:走进教学大楼,常常可看到这条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第一句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强调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第三句表明服务的彻底性,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我们常说语文课要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其实就是要走进语文,学会咬文嚼字,学会逐字逐句推敲文字。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才能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标签:;  ;  ;  

走进语文,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