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因素

影响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因素

身份证号码:45270119781022xxxx

摘要:本研究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效益相关因素分析,就是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从而取得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治;效益

前言

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旨在充分发挥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在确保人力、资源、环境协调的前提下,达到投入少、收效大的综合效益最佳。因此,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通过这一科学决策的实施,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的目标,使人类、土地、环境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取得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土地综合整治的涵义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大概念,它包括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法规、规划、管理等诸多要素,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的结合,对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的关键在于形成建设合力。

土地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整治、村落整治),发展非农产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质就是把土地整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与“三项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及产业集聚区用地等统筹考虑。其直接的做法,就是把土地整理项目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整合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所谓的整合有四大方面,一是整合各类整理复垦开发工作,二是整合资金,三是整合政策,四是整合部门力量。

2.影响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因素

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存在着多方面效益。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确定,而评价内容的确定取决于对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内涵的界定,效益内涵不同评价内容也就不同。因此对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科学界定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基础。

土地综合整治具有效益的统一性,生态因素是制约土地资源利用的主导因子,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综合整治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与前提;社会因素是土地利用系统的主导因子,土地综合整治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社会效益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目的所在;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综合整治对国民经济与综合整治项目区农户的影响,追求经济效益是土地综合整治的中心内容,也是土地综合整治生命力所在。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统一,努力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有效。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综合。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是从效益方面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考核,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组成,三效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评价内容。项目的效益大小最终由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组成的综合效益决定,在分别对三者进行评价以后,再对项目的效益进行总的评价,即综合效益评价,从而得出一个总的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就是对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的评价。

2.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人们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经济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综合整治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效益应该表现为在有限的投入水平下,使整理后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业生产收入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同时,由于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会促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施后新增耕地指标可以作为建设用地指标,有力地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局面,这些挂钩指标用于工业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实施区来说,同样增加可以经济产出,理论上讲也应该考虑在土地综合整治经济效益之内。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土地综合整治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主要包括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耕作、水利灌溉和规模经营、节水节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

2.2社会效益

土地综合整治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对社会环境系统所产生的影响。针对土地综合整治,社会效益就是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明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等所作出的贡献与影响的程度。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使废弃园地、空心村、工矿废弃地、未利用地、坟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标准农田和优质耕地,使昔日利用率不高甚至荒废的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后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为农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农户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可以实现农业人口的适度集聚,引导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建房集聚,为产业集聚区预留了发展空间,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效益。

2.3生态效益

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综合整治的措施实施行为和过程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使农田生态界面平坦,水系通畅,护林防风,降低水、气污染;同时,广泛推行先进的农业新技术,使无公害基地面积扩大,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增加,使用化学制剂频次减少,农田的各种污染随之降低。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局部流域的水土流失。

影响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因素表现为通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增加森林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强洪涝灾害抗御能力,优化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等。

3.结束语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的关键在于形成建设合力。把综合效益作为衡量一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可以直观、准确地判定项目方案是否可以促进土地综合整治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刘允洲,冯广京,等.谁给我们土地[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

[2]李志民.抓好土地综合整治平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资源导刊.[J].2009,(8):11.

[3]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4]谢炳庚,胡贤辉.土地综合整治的六个关键.国土资源导刊[J].2009,6(9):82.

标签:;  ;  ;  

影响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