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2016年夏熟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总结

滨海县2016年夏熟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总结

王海元

滨海县气象局江苏盐城224500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病虫总体呈偏重—大发生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程度为偏重发生-大发生,白粉病、纹枯病偏重发生至大发生,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仍属大发生,其他病虫害总体轻发生。这一情况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气象与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调查,分析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指导农户补救,有效地控制了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减轻了损失。

一、发生情况

1赤霉病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大发生,但在大力防治后,面上总体轻发生。今年赤霉病见病早(5月2日见病,比前两年早一周),田间菌源充足,4月上旬调查,枝带菌率1.64%,高于赤霉病大发生2012年(2012年同期调查枝带菌率0.99%),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年。后期调查,自然病穗率和病指也高达58.7%和41.1。由于今年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早,落实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加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力地推进了以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赤霉病宣传防治力度大,最终防治大田病穗率平均仅为2.71%,病指1.46,低于去年同期的3.85%、1.86。

2白粉病今年小麦白粉病始见期是3月7日,见病期早于前两年(2015年始见期3月12日,2014年3月13日),发生程度为偏重至大发生。

3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白穗率增加,发生程度重于前两年。

4小麦吸浆虫由于2012年和2013年有些镇村小麦吸浆虫危害重,减产厉害,近几年我县植保植检站加强了对小麦吸浆虫防治的宣传和指导,及时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5麦田蚜虫蚜虫发生较轻,个别田块重发。

6灰飞虱麦田灰飞虱冬后残留虫量全县平均每亩1.01万头(0—9万头),低于去年同期的1.67万头,发育进度与前两年相近。

二、气象与苗情特点

今年麦油生长期间,总的气候条件表现为积温低,光照不足,降水偏多,气候因素总体不利,对不同的生育时期影响差异明显。总积温2209.5℃,比常年同期2478.1℃减少268.6℃,减10.84%;总日照时数1338.2h,比常年同期1474.3h少136.1h,少9.23%;降雨量457.9mm,比常年同期341.6mm增加116.3mm,增34.05%。

1、播种至越冬期(10/1-12/20)。气候特点:气温偏低,日照时间短,降雨量大。播种至越冬期总积温805.9℃,比常年884.4℃少78.5℃,日照时数为340.5h,比常年452.1h少111.6h;降雨量为210mm,较常年的97.9mm多112.1mm。秋播时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苗情基础复杂,越冬前三类苗比例偏高,总体苗情不及上年。油菜受前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较小,苗情基础较好。据全县苗情统计,小麦冬前(12/20)亩基本苗22.3万,比上年32万少9.7万;平均叶龄4.3叶,比上年5叶少0.7叶;单株分蘖1.1个比上年1.4个少0.3个,小麦三类苗面积20.7万亩,其中有迟播未出苗面积15万亩。油菜叶龄9.4叶,绿叶数3.58叶,根茎粗0.56cm,一、二类苗比例占71%。

2、越冬阶段(12/21-2/20)。气候特点: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降雨量偏少。越冬阶段总积温为20.8℃,比常年7.7℃多13.1℃,越冬期积温高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加快了麦苗发育进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日照时间为299.3h,比常年312.5少13.2;降水量为29.6mm,比常年49少19.4mm。另外,今年越冬期间极端低温天气期间,由于田间湿度大并且低温维持时间短,冻害表现较轻。

3、返青至抽穗阶段(2/21-4/30)。气候特点:气温、日照时间偏高,降雨量偏少。积温为581.2℃,比常年531.6℃高49.6℃;日照为430.1小时,比常年419.4小时多10.7小时;降水量为79mm,比常年95mm少16mm。返青期春雨调匀,积温高,光照足,有利于春管春发,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之全县面上小麦拔节孕穗肥追施到位,有利于大小麦形成大穗以及油菜增加分枝数和花蕾数,是今年小麦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获得较好产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4月下旬的26、27、28日连续降水,正是旱茬小麦扬花期,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抽穗至成熟阶段(5/1-6/10)。气候特点:气温、日照时间偏低,降雨量偏多。积温为801.6℃,比常年820.9℃少19.3℃;日照222.9小时,比常年290.3小时少67.4小时;降水量为134.1mm,比常年99.7mm多34.4mm。前期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小麦灌浆结实,不利于籽粒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一是扬花期间雨日天数多,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5月2日、3日强降水正值我县大面积小麦扬花初期,满足了赤霉病大发生的要求。5月上中旬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后期赤霉病扩展较多较快,特别是渠北生育期偏迟的、扬花期正好遇雨的田块,赤霉病发生较重,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二是灌浆至成熟期,雨水多,使小麦根系合力下降,促使小麦早衰早熟,影响并缩短了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功能期,小麦灌浆结实受到影响,生育期提前,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后期不利的气候条件是今年小麦产量不及上年的主要因素。

三、主要影响因素简析与总结

1气候条件

1.1对赤霉病的影响。今年我县小麦大面积扬花期比去年早3天左右,集中在4月24—5月4日,扬花期与高温高湿天气吻合度高。4月下旬的26、27、28日连续降水,正是旱茬小麦扬花期,强降水的5月2日、3日正是我县大面积小麦扬花初期;4月下旬平均气温17.0℃,5月上旬平均气温19.5℃,比常年高2℃左右,所以总体温湿度满足了赤霉病大发生的要求。

1.2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4月份平均气温15.7℃,异常高于常年2℃,4月份有9个降水日,全县总降水54.9毫米,比往年偏多2成,田间总体温湿度条件适合,导致4月中旬开始小麦白粉病病情急剧上升。5月份全县总降水量为112.8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显著偏多5~6成,不利于穗蚜的发生。

2品种

今年我县小麦品种以淮麦系列为主,主要有淮麦30、淮麦28、淮麦35、济麦22、连麦8号等,对赤霉病、白粉病抗性不强,多属感病品种,生育期参差不齐,前前后后20天左右,抽穗扬花期很难避过阴雨天气,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机会。

3耕作制度

近年来我县直播稻、机插水稻面积大,水稻收获期迟,有利于越冬前灰飞虱种群数量的恢复;稻套麦田播种量大,田间植株群体大,郁蔽程度高,加剧了白粉病的发生。

4防治影响

今年赤霉病防治发动早,宣传力度大,农户知晓率高,防治面积大,用药量和次数足,挽回了巨大损失;但也存在小部分村民没有完全接受到宣传指导,不能按防治技术要求用药或用药适期掌握不好,影响了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农民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意识差,用药次数不足,是连年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因素之一。

标签:;  ;  ;  

滨海县2016年夏熟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