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床柜包括:床柜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折叠床板,依次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床柜面板,与第三侧壁相对,且床柜面板与第四床板枢接,床柜面板背向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拉手,其中,随着拉手被施加的朝向第三侧壁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呈折叠状并位于容置空间内,床柜面板罩盖第一开口;随着拉手被施加的背向第三侧壁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皆平行于第四侧壁以形成平铺的床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柜便于安装和移动,且提供便于用户施力的把手,提高用户体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柜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三侧避和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相对于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相对于第四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折叠床板,依次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枢接,所述第二床板与所述第一床板枢接,所述第三床板与所述第二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与所述第三床板枢接,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一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的形状相同;床柜面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且所述床柜面板与所述第四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柜面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四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床柜面板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拉手,其中,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呈折叠状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床柜面板罩盖所述第一开口;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皆平行于所述第四侧壁以形成平铺的床板。
设计方案
1.一种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柜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三侧避和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相对于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相对于第四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折叠床板,依次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枢接,所述第二床板与所述第一床板枢接,所述第三床板与所述第二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与所述第三床板枢接,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一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的形状相同;
床柜面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且所述床柜面板与所述第四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柜面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四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床柜面板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拉手,
其中,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呈折叠状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床柜面板罩盖所述第一开口;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皆平行于所述第四侧壁以形成平铺的床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床板和所述第三床板沿自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轮连接,所述第一轮随着拉手被施加的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沿自第三侧壁至床柜面板的方向上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T字型连接件,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与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连接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旋转的轴线,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包括在形成平铺的床板时背向所述第四侧壁的凸框,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具有容纳所述凸框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凸框的宽度的两倍,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凸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所述床柜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所述第一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床板及所述床柜面板沿自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轮,所述第二轮随着拉手被施加的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四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至第四床板沿自第三侧壁至床柜面板的方向上长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导向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床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柜面板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护枕。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床柜。
背景技术
折叠床柜是一种利用折叠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然而,现有的折叠床柜安装复杂,且无法移动,非常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床柜,可以便于安装和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床柜,包括:
床柜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三侧避和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相对于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相对于第四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折叠床板,依次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枢接,所述第二床板与所述第一床板枢接,所述第三床板与所述第二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与所述第三床板枢接,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一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的形状相同;
床柜面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且所述床柜面板与所述第四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柜面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四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床柜面板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拉手,
其中,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呈折叠状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床柜面板罩盖所述第一开口;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皆平行于所述第四侧壁以形成平铺的床板。
可选地,所述第二床板和所述第三床板沿自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轮连接,所述第一轮随着拉手被施加的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沿自第三侧壁至床柜面板的方向上长度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T字型连接件,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与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连接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旋转的轴线,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包括在形成平铺的床板时背向所述第四侧壁的凸框,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具有容纳所述凸框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凸框的宽度的两倍,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凸框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四侧壁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所述床柜面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所述第一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第四床板及所述床柜面板沿自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轮,所述第二轮随着拉手被施加的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四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至第四床板沿自第三侧壁至床柜面板的方向上长度之和。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导向机构。
可选地,所述床柜面板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护枕。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柜便于安装和移动,且提供便于用户施力的把手,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完全折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部分折叠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床柜本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床板平铺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部分折叠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床柜,包括:床柜本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三侧避和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形成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相对于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相对于第四侧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折叠床板,依次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与所述第三侧壁枢接,所述第二床板与所述第一床板枢接,所述第三床板与所述第二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与所述第三床板枢接,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一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的形状相同;床柜面板,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且所述床柜面板与所述第四床板枢接,所述第四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柜面板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相对于所述第四床板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床柜面板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拉手,其中,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呈折叠状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床柜面板罩盖所述第一开口;随着所述拉手被施加的背向所述第三侧壁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及第四床板皆平行于所述第四侧壁以形成平铺的床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柜便于安装和移动,且提供便于用户施力的把手,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床柜。参见图1至图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完全折叠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部分折叠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床柜本体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床板平铺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床柜部分折叠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折叠床柜包括床柜本体100、折叠床板200及床柜面板300。床柜本体100包括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及第四侧壁140。所述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平行且相对。第三侧壁130连接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第四侧壁140连接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所述第三侧避130和所述第四侧壁140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及第四侧壁140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相对于第三侧壁130的第一开口和相对于第四侧壁140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可以是矩形形状,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折叠床板200依次包括第一床板210、第二床板220、第三床板230及第四床板240。所述第一床板210与所述第三侧壁130枢接。所述第二床板220与所述第一床板210枢接。所述第三床板230与所述第二床板220枢接。所述第四床板240与所述第三床板230枢接。所述第二床板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210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一床板210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130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三床板230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220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二床板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210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第四床板240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230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230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220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换言之,所述第一床板210相对于所述第三侧壁130的旋转自由度、所述第三床板230相对于所述第二床板220的旋转自由度相同。述第二床板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床板210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四床板240相对于所述第三床板230的旋转自由度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床板210、第二床板220、第三床板230及第四床板240的形状相同;
床柜面板300与所述第三侧壁130相对,且所述床柜面板300与所述第四床板240枢接,所述第四床板240相对于所述床柜面板300的旋转自由度与所述第三床板230相对于所述第四床板240的旋转自由度相反。所述床柜面板300背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一侧设置有拉手310。
其中,随着所述拉手310被施加的朝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推力,使得第一床板210、第二床板220、第三床板230及第四床板240呈折叠状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床柜面板300罩盖所述第一开口(如图1所示)。随着所述拉手310被施加的背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拉力,使得第一床板210、第二床板220、第三床板230及第四床板240皆平行于所述第四侧壁140以形成平铺的床板(如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床板220和所述第三床板230沿自第一侧壁110至第二侧壁120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250与第一轮400连接。所述第一轮400随着拉手310被施加的力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二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130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210和第二床板220沿自第三侧壁130至床柜面板300的方向上长度之和。由此,通过第一轮400的设置以便于折叠床柜的折叠和展开,同时也便于折叠床柜在折叠状态下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50可以为T字型连接件,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与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连接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旋转的轴线,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轮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包括在形成平铺的床板时背向所述第四侧壁140的凸框221、231,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具有容纳所述凸框221、231的凹槽2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凸框221、231的宽度的两倍,所述T字形连接件的“—”部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凸框221、231的宽度。由此,以使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可以绕前述的轴旋转,同时,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床板220和第三床板230在旋转过程中相互避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侧壁140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41,所述第一磁吸件141用于磁吸所述床柜面板300,以保持完全折叠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床柜面板300朝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一侧还设置有对应于第一磁吸件141的金属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13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磁吸件131,所述第二磁吸件磁131用于吸所述第一连接件250,以保持完全折叠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50朝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一侧还设置有对应于第二磁吸件131的金属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床板240及所述床柜面板300沿自第一侧壁110至第二侧壁120的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330连接第二轮500。所述第二轮500随着拉手310被施加的力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且所述第四位置距离所述第三侧壁130的距离等于第一床板110至第四床板140沿自第三侧壁130至床柜面板300的方向上长度之和。由此,通过第二轮500的设置以便于折叠床柜的折叠和展开,同时也便于折叠床柜在折叠状态下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10及所述第二侧壁120于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导向机构111及121。导向机构111及121用于配合限定所述第一轮400和所述第二轮500的行进路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床柜面板300朝向所述第三侧壁130的一侧设置有护枕320,以增加折叠床柜的使用舒适度。
以上仅仅示意性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变化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化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床柜便于安装和移动,且提供便于用户施力的把手,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4214.7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450182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A47C 17/52
专利分类号:A47C17/52;A47C19/12;A47C19/02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22 上海市嘉定区申霞路369号
发明人:高曰菖;刘春兵;周宏杰
第一发明人:高曰菖
当前权利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代理人:臧云霄;潘一诺
代理机构:3128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折叠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