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崔云玲,张立勤,姜银春,车宗贤,赵欣楠,崔增团,万伦[1](2021)在《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肥效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景泰扬黄灌区对3个型号的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对马铃薯的产量性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加单穴结薯数和单穴薯重,提高大中薯率和商品薯率,减少烂薯,从而提高产量和增加纯收益及产投比。综合分析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景泰扬黄灌区及类似地区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的施用方案为马铃薯生长前期(出苗期至现蕾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Ⅰ型180~225 kg/hm2,中期(初花期至终花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Ⅱ型360~450 kg/hm2,后期(终花期至成熟期)施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Ⅲ型240~300 kg/hm2。
陈理,赵凯,周宇光,柳珊[2](2021)在《我国沼肥施用对作物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我国大陆不同作物类型、地域特征、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下,施用沼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以施用化肥为对照组,以单施沼肥或沼肥配施化肥为试验组,根据已公开发表的129篇研究文章,共计431组数据,应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沼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沼肥会显着增加作物产量,增产率为8.88%。玉米、小麦、水稻、番茄、黄瓜产量分别增加9.87%,11.48%,3.84%,13.81%,12.72%; 2)沼肥对西北地区的作物增产最显着,增产率为19.71%,其次为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3)在年降水量≤800 mm和年平均气温≤15℃的区域,沼肥增产效应较为明显,增产率分别为14.54%,12.39%; 4)此外沼肥的增产效应也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沼肥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刘莹[3](2020)在《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为完善东北春玉米高产高效抗倒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裂区试验,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7.5×104株/hm2密度下设置四种施硅方式,分别为奥利硅基(颗粒硅,Si-Pa.)、Energia-M浸种(硅浸种,Si-So.)、Energia-M叶面喷施(硅喷施,Si-Sp.)和不施硅对照处理(CK);四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120(N120)、180(N180)、240(N240)kg-N/hm2。研究施硅方式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施硅方式和硅氮互作显着影响产量(P<0.01),施氮量影响不显着。产量最高的处理为颗粒硅+N180。其中,仅考虑施硅方式表现为颗粒硅>硅浸种>硅喷施>无硅;仅考虑施氮量表现为N180>N240>N120。同时,在三个施氮水平,低氮(N120)、中氮(N180)和高氮(N240)下,施硅处理相比对照组分别增产10%以上。因此施硅肥使春玉米增产显着,尤其是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增施硅肥可以改善玉米的穗部性状,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2)硅肥施用方式显着增加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光合势(Leaf area duration,LAD)和叶绿素的含量(P<0.01)。颗粒硅+N180光能利用率最高,LUE为3.62%。且产量与株高、茎粗、光能利用率、叶绿素含量成显着正相关。推测硅肥可以影响玉米不同氮肥处理下的株型、光能利用等方面而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3)本试验条件下,施硅方式、施氮量以及硅氮互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施硅方式和硅氮互作显着影响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Agronomic efficiency of applied N,AEN);施氮量和硅氮互作则显着影响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pplied N,PFPN)。在同一施硅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硅氮互作对氮素收获指数(Nitrogen harvest index,NHI)的影响显着,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影响不显着。氮素转运效率(Nitroge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NTE)各处理之间无显着影响。施硅方式对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Nitrogen contribution proportion,NCP)有显着性影响,但施氮量对其影响不显着。(4)施硅方式均可以显着降低玉米倒伏率10%以上,表现为硅浸种(5.67%)<颗粒硅(6.23%)<硅喷施(7.01%)<CK(23.00%)。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对推倒强度的影响显着,推倒强度与倒伏率成显着负相关(P<0.01)。施硅显着增加玉米的机械强度、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和节间硅的含量,并显着降低玉米第三节节间长。因此硅肥可以影响玉米不同氮肥处理下的抗倒伏性能,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孙希武[4](2019)在《硅肥对桃幼树生长及流胶病发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桃起源于我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区域广。桃流胶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发病广泛,危害严重。硅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含有大量硅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物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近年来,硅肥对禾本科植物生长发育、病害防治及其机理上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在桃树上的应用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一年生‘瑞蟠21号/毛桃’(Amygdaluspersica Linn.)桃幼树为试材,研究硅肥及硅肥配施黄腐酸钾对盆栽桃幼树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根系构型及植株生长的影响。并以三年生桃树离体枝条为试材,又进一步探究了硅肥对流胶病的影响及其初步机理。以期为桃树合理施用硅肥及防治流胶病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硅肥可以提高桃幼树生长期(6月-10月)酸性磷酸酶、土壤脲酶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且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效硅含量,配施黄腐酸钾后作用更加显着。在不同的时期,各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T2(硅肥+黄腐酸钾)>T1(硅肥)>CK(空白)。在桃快速生长的7月,T1、T2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5%和37.8%,脲酶分别提高了8.0%和18.6%,过氧化氢酶分别提高了48.2%和57.5%,差异显着。在6-10月各处理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均表现为T2>T1>CK。在7月中旬,土壤有效磷含量T1>T2>CK,但生长后期,T1明显小于T2,此时也表现为T2>T1>CK。2、硅肥可以明显减轻桃树根系的褐变程度,褐变程度表现为CK>T1>T2。与对照相比,施硅肥各处理根系发达,细根分布比较均匀;与对照相比,T1、T2处理细根比重分别提高了11.2%、26.2%,根系活性分别提高了12.2%、18.1%,差异显着。施硅肥后各处理根系总长度增加,一级侧根的平均长度明显减少,一级侧根与二级侧根的数量增加明显。由此可见,硅肥可以促进桃幼树根系生长,配施黄腐酸钾作用更加显着。3、与对照相比,T1、T2处理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倍、2.0倍,干茎分别提高了23.2%、42.6%,根冠比分别增加了9.4%、17.0%,差异显着。不同处理不同器官各器官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T2>T1>CK,差异显着。与CK相比,T1、T2处理桃幼树地上部硅含量分别提高了61.3%、91.9%,地下部硅含量分别提高了63.4%、99.4%。因此,施硅肥可以显着提高桃幼树氮、磷、钾以及硅的含量,配施黄腐酸钾更有利桃幼树对这些元素的积累。6月中旬,配施黄腐酸钾的T2处理净光合速率略低于单施硅肥,之后各时期T2处理均高于T1,且都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SPAD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之间差异与净光合速率相同。由此可见,单施硅肥以及硅肥配施黄腐酸钾均可以提高叶绿素SPAD值和光合作用,且后者的作用更加显着。4、与对照相比,浸泡不同浓度的硅肥后,桃枝条的硅含量均有增加,T1、T2、T3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8.7%,53.5%,91.4%,差异显着。而且在02%的浓度范围内,浸泡的硅肥浓度越高,处理后的桃枝条硅含量越高。光照培养箱内培养1d,只有CK产生流胶。在培养3d后,所有处理中均有枝条流胶。CK流胶率为82.2%,T1、T2处理流胶率分别为67.8%和64.4%,T3处理的流胶率最低,仅有约一半的枝条出现流胶。培养7d后,CK处理的桃枝条全部出现流胶,流胶率达到100%,而泡硅的三个处理仍有少部分枝条没有产生流胶。由此可见,硅可以缓解流胶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病程度,但不能完全抑制流胶。5、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PME酶活性分别减小了35.7%、55.3%、65.1%;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PG酶活性分别减小了20.8%、27.1%、31.3%;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减小了45.6%、51.3%、62.5%,且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有着相似的趋势。处理刚开始,泡硅的枝条产生的乙烯明显多于CK,且硅浓度越高的处理,乙烯的释放速率越大。之后到24h,泡硅的处理乙烯的释放迅速减小,明显低于CK,之后乙烯的释放量均表现为CK>T1>T2>T3。ACS酶、ACO酶活性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有着相同的趋势。因此,硅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还能够通过抑制乙烯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抑制乙烯的合成与释放。因此硅肥可能是通过这两条途径来达到缓解流胶病的目的。
赵静[5](2018)在《马铃薯“液体硅肥”试验总结与分析》文中认为硅如同氮磷钾元素一样均是植物体组成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品质元素、调节性元素和增产元素。硅肥总类很多,可以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上,本文主要对马铃薯"液体硅肥"试验进行归纳总结,以利"液体硅肥"的推广应用。
代启贵[6](2018)在《冬作马铃薯商品有机肥适宜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对冬作马铃薯化肥肥效及平衡施肥的相关报道较多,但是关于冬作马铃薯商品有机肥适宜施用量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商品有机肥对冬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植株矿质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的研究。本研究以费乌瑞它合格脱毒种薯为供试作物,在稻草覆盖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的基础上,设置了6个商品有机肥施用量:15000(OM1)、12000(OM2)、9000(OM3)、6000(OM4)、3000(OM5)、0(CF)kg·hm-2,探讨了商品有机肥用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氮、磷、钾、镁、硅5种元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以期为商品有机肥在冬作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处理OM3(9000 kg·hm-2商品有机肥+1500 kg·hm-2缓控释肥)的马铃薯纯收入最高,为75318.75元·hm-2,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处理OM3产量较CF(不施有机肥)处理的总产高6553.05 kg·hm-2(相对增产19.79%),全氮(或粗蛋白)含量提高10.35%。商品有机肥施用大于9000 kg·hm-2的处理OM1和OM2,马铃薯产量略有升高,但是较处理OM3差异不显着,总体经济效益下降。在品质方面,不同处理块茎的干物质率、鲜薯Vc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处理OM3是适宜的施肥方案。(2)齐苗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马铃薯全氮浓度的变化为:茎叶呈下降的趋势,块茎氮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处理OM3浓度范围在10.2718.57 g·kg-1;氮养分积累量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氮积累量不断上升;氮元素分配率的变化为:茎叶氮元素占比逐渐下降,而块茎呈升高趋势,齐苗后39 d氮元素分配率块茎>茎叶。(3)齐苗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马铃薯全磷浓度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磷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处理OM3浓度范围在3.225.88g·kg-1;磷元素积累量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磷积累量不断上升;磷元素分配率的变化为:茎叶逐渐下降,而块茎呈升高趋势,齐苗后27 d磷元素分配率块茎>茎叶。(4)齐苗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马铃薯全钾浓度的变化为:茎叶的变化处理间各不相同,总体下降,块茎钾浓度先降低再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趋势,处理OM3浓度范围在20.1134.44 g·kg-1;钾元素积累量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钾积累量不断上升;钾元素分配率的变化为:茎叶先下降后趋于平稳,而块茎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齐苗后27 d钾元素分配率块茎>茎叶。(5)齐苗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马铃薯全镁浓度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镁浓度总体不变,处理OM3浓度范围在0.450.62 g·kg-1;镁元素积累量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镁积累量不断上升;镁元素分配率的变化为:茎叶逐渐下降,块茎呈升高趋势。(6)齐苗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马铃薯全硅浓度的变化为:茎叶硅浓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块茎的变化处理间各不相同,总体下降,处理OM3浓度范围在0.250.93 g·kg-1;硅元素积累量的变化为:茎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硅积累量不断上升;硅元素分配率的变化为:茎叶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块茎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齐苗后27 d硅元素分配率块茎>茎叶。
祁建勋[7](2017)在《几种新型肥料对向日葵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河套地区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河套灌区种植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向日葵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已经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长期固定单一的施肥模式,不仅造成了肥料过量浪费,土壤营养比例失调,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速了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将几种新型肥料和化肥适量化技术相结合,研究施用几种新型肥料与化肥配合对向日葵生理特性和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向日葵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1)适量硅肥能降低食用向日葵的株高,增加食葵的叶面积,提高食葵叶片的SPAD值,提高了食葵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每公顷施用硅肥135Kg的处理株高最低,为321.49cm,比未施用硅肥的对照处理降低了 6.02%;同时也促进了向日葵氮磷钾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结实率、籽仁率和单盘粒重,进而增加了产量;施用硅肥降低了食用向日葵籽仁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籽粒粗蛋白的含量。(2)适量施用腐殖酸水溶肥有利于提高食用向日葵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下降;施腐殖酸水溶肥还可以促进向日葵对氮磷钾的吸收;增加株高,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通过提高食用向日葵的单盘粒重、籽仁率及结实率,提高了产量,每公顷施用150Kg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196.20kg/hm2,比未施用腐殖酸水溶肥的对照处理增产12.10%。对向日葵籽仁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影响。(3)施用牧伦生物有机肥能显着提高食葵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叶绿色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的值,增强光合能力;同时增加氮、磷、钾素的吸收,显着提高了干物质的积累,每公顷施用1800的处理收获期干物质量积累达到1681.58 g/株,比对照提高16.31%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高产;提高食用向日葵籽仁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
马新,陈家杰,刘涛,唐诚,褚贵新[8](2016)在《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对玉米硅、磷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硅作为有益元素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有显着效果。本研究在2013—2014年进行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施硅对玉米硅、磷营养吸收及硅肥利用率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硅可显着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P<0.05),如在抽雄、乳熟及成熟期水淬渣硅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比不施硅肥处理(CK)处理提高36.9%、15.3%和9.7%;施硅处理均显着提高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P<0.05),水淬渣和钢渣硅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为17 979 kg/hm2和17 134 kg/hm2,分别比CK处理提高18.9%和13.3%。2年结果均显示硅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植株的吸硅量与吸磷量(P<0.05),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处理的年均吸硅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4.6%和10.4%,其年均吸磷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1.5%和8.7%。玉米吸硅量与吸磷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硅肥处理可显着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磷素营养,提高磷肥偏生产力;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年均硅肥利用率分别达38.9%和27.8%,且水淬渣硅肥利用率明显高于钢渣硅肥。
王利勇[9](2012)在《滴施与叶面喷施供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在郑州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完成,采用有机肥滴施和叶面肥喷施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施肥方式和施肥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滴施有机肥可以降低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促进光合产物向库转移;还可以增加马铃薯的大薯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总体来看:滴施黄腐酸效果要好于氨基酸。2.滴施氨基酸和黄腐酸,还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其酸度,改善糖酸比,改善马铃薯的品质。3.B、Si作为叶面肥料进行叶面喷施均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马铃薯品质,其中Si肥效果最为明显;喷施复硝酚钠增产效果不显着,但是地上部产量比对照高,复硝酚钠能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同时促进地上部生长,但不能促使光合产物由源到库的转移。4.滴施氨基酸条件下:喷施硅肥、硼肥和复硝酚钠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5%、5%和0.7%,其中硼肥和硅肥可以降低马铃薯地上部秧重,而复硝酚钠则促进了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喷施硼肥和硅肥可以提高马铃薯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马铃薯酸度。但是对马铃薯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着。5.滴施黄腐酸条件下:喷施三种叶面肥均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显着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酸度,提高马铃薯的商品属性,三种叶面肥的作用效果依次为:硅肥>硼肥>复硝酚钠。6.滴施有机肥条件下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光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提高马铃薯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对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菲光化学猝灭系数影响不显着。
王春辉,张彦萍,石晋文,张丽清,赵宏儒,马丽萍,任树强,赵晔春[10](2005)在《番茄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硅肥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起步较晚,且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过对番茄的硅肥肥效试验,验证了硅肥的增产效果:在同一试验条件下以硅肥为基肥,增产率为14.3%27.8%,投入产出比为1∶66。从而为硅肥在番茄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马铃薯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性状 |
2.2 产量 |
2.3 经济效益 |
3 结论 |
(2)我国沼肥施用对作物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与分类 |
1.2 数据分析 |
1.3 异质性检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沼肥对不同作物产量影响 |
2.2 不同种植区域沼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气候条件下沼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2.4 土壤理化性质对沼肥效用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3)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硅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
1.2.2 硅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的调控 |
1.2.3 氮的吸收转运和再分配 |
1.2.4 氮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的调控 |
1.2.5 硅对氮素的调控 |
1.3 前人不足之处 |
1.4 研究内容 |
1.4.1 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构成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
1.4.2 硅调控对春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
1.4.3 硅调控对春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
1.4.4 硅对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方案 |
2.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2.2.2 田间采样及调查试验方案 |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构成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
3.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产量及穗部构成的影响 |
3.1.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 |
3.1.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穗部构成的影响 |
3.1.3 产量与穗部形状的相关性 |
3.2 硅调控对春玉米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
3.2.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光能利用的影响 |
3.2.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透光率的影响 |
3.2.5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6 产量对形态指标的相关性 |
3.3 讨论 |
3.3.1 产量及其构成 |
3.3.2 冠层结构 |
3.4 小结 |
第四章 硅调控春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
4.1 硅调控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4.1.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1.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4.1.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4.1.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4.2 硅调控对春玉米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
4.2.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
4.2.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分配的影响 |
4.2.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转运的影响 |
4.2.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4.2.5 施硅方式和施氮量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
4.2.6 施硅对氮素积累的综合分析 |
4.3 讨论 |
4.3.1 碳代谢 |
4.3.2 氮代谢 |
4.4 小结 |
第五章 硅调控对春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
5.1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倒伏率和推倒强度的影响 |
5.2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5.3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立秆特性的影响 |
5.4 施硅处理对春玉米第三节间长和硅含量的影响 |
5.5 土壤中硅的含量 |
5.6 植株内硅的含量 |
5.7 施硅对倒伏性能综合分析 |
5.8 讨论 |
5.8.1 倒伏 |
5.8.2 硅在植物中的分布 |
5.8.3 土壤硅含量 |
5.9 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硅肥对桃幼树生长及流胶病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硅素的研究进展 |
1.1.1 植物中硅的分布 |
1.1.2 植物中硅的吸收、运输及分配 |
1.1.3 硅与土壤酶 |
1.1.4 硅与植物生长 |
1.1.5 硅与植物抗逆性 |
1.1.6 硅肥的现状 |
1.1.6.1 硅肥的发展 |
1.1.6.2 硅肥的种类 |
1.1.6.3 硅钙钾镁肥 |
1.1.6.4 硅与黄腐酸钾 |
1.1.6.4.1 硅与腐植酸 |
1.1.6.4.2 黄腐酸钾 |
1.2 流胶病的研究进展 |
1.2.1 流胶病的危害 |
1.2.2 流胶病的发病因素与条件 |
1.2.3 流胶过程中细胞壁的降解 |
1.2.3.1 植物细胞壁的组分与结构 |
1.2.3.2 细胞壁与胶体 |
1.2.3.3 细胞壁与树胶管的形成 |
1.2.3.4 细胞壁的降解及其降解酶 |
1.2.4 乙烯对流胶病的调控作用 |
1.2.4.1 乙烯的认识 |
1.2.4.2 乙烯的合成 |
1.2.4.3 乙烯和乙烯利的生理作用 |
1.2.4.4 乙烯和流胶的关系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硅肥对桃幼树生长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3.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2.1.3.2 土壤养分状况的测定 |
2.1.3.3 根系活力及长度、数量的测定 |
2.1.3.4 植株解析后项目的测定 |
2.1.3.5 植株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2 硅肥对流胶病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
2.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2.1.1 硅肥对桃枝条硅含量及流胶病发生的影响 |
2.2.1.2 硅肥对桃枝条针刺部位细胞壁降解酶及其基因的影响 |
2.2.1.3 硅肥对桃枝条乙烯释放量、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2.1 枝条硅含量的测定 |
2.2.2.2 流胶情况与流胶率的统计 |
2.2.2.3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
2.2.2.4 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2.2.2.5 乙烯相关合成酶的测定 |
2.2.2.6 植物材料总RNA的提取 |
2.2.2.7 RNA的浓度和质量检测 |
2.2.2.8 模版c DNA的合成 |
2.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3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硅肥对桃幼树生长的影响 |
3.1.1 硅肥对土壤状况的影响 |
3.1.1.1 硅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1.1.2 硅肥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
3.1.1.3 硅肥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3.1.2 硅肥对桃幼树植株生长的影响 |
3.1.2.1 硅肥对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 |
3.1.2.2 硅肥对桃树生物量的影响 |
3.1.2.3 硅肥对桃幼树各器官养分状况的影响 |
3.1.2.5 硅肥对桃幼树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的影响 |
3.2 硅对桃流胶病的影响 |
3.2.1 不同浓度的硅肥处理对离体桃枝条硅含量的影响 |
3.2.2 硅对桃流胶病的影响 |
3.2.3 硅肥对细胞壁降解酶及其基因的影响 |
3.2.4 硅肥对乙烯释放量变化的影响 |
3.2.5 硅对乙烯合成相关酶活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硅肥对桃幼树生长的影响 |
4.1.1 硅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4.1.2 硅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4.1.3 黄腐酸钾可增加硅肥的有效性 |
4.2 硅肥对桃流胶病的影响 |
4.2.1 硅能提高桃树抗病性 |
4.2.2 硅对细胞壁具有强化作用 |
4.2.3 硅对乙烯具有双重调控作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冬作马铃薯商品有机肥适宜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1.2 有机肥对全镁和全硅的影响 |
1.1.3 镁对马铃薯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4 硅对马铃薯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5 氮磷钾对马铃薯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田间布局 |
2.4 田间管理 |
2.5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
2.5.1 样品采集与初步处理方法 |
2.5.2 样品分析指标和方法 |
2.6 数据统计方法 |
2.6.1 计算公式 |
2.6.2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 |
3.1.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3.1.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1.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块茎品质的影响 |
3.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氮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 |
3.2.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氮含量的影响 |
3.2.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氮积累量的影响 |
3.2.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氮分配率的影响 |
3.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磷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 |
3.3.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磷浓度的影响 |
3.3.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磷积累量的影响 |
3.3.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磷分配率的影响 |
3.4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钾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 |
3.4.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钾浓度的影响 |
3.4.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钾积累量的影响 |
3.4.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钾分配率的影响 |
3.5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镁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 |
3.5.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镁浓度的影响 |
3.5.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镁积累量的影响 |
3.5.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镁分配率的影响 |
3.6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硅的吸收、积累、分配变化规律 |
3.6.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硅浓度的影响 |
3.6.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硅积累量的影响 |
3.6.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硅分配率的影响 |
3.7 马铃薯营养元素的需求量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的影响 |
4.1.2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氮营养特性的影响 |
4.1.3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磷营养特性的影响 |
4.1.4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钾营养特性的影响 |
4.1.5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镁营养特性的影响 |
4.1.6 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全硅营养特性的影响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几种新型肥料对向日葵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硅肥、生物有机肥、腐殖酸液态肥的简介及研究进展 |
1.2.2 硅肥、生物有机肥、腐殖酸液态肥对作物光合性能产生的影响 |
1.2.3 硅肥、生物有机肥、腐殖酸液态肥对作物生育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
1.2.4 硅肥、生物有机肥、腐殖酸液态肥对作物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1.2.5 硅肥、生物有机肥、腐殖酸液态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型向日葵生理,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5 数据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光合性状的影响 |
2.2.2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2.2.3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2.2.4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株高的影响 |
2.2.5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2.2.6 不同硅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籽仁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与分析 |
2.3.1 讨论 |
2.3.2 结论 |
3 不同牧伦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型向日葵生理,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光合性状的影响 |
3.2.2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光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3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3.2.4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株高的影响 |
3.2.5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6 不同腐殖酸水溶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籽仁品质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3.3.1 讨论 |
3.3.2 结论 |
4 不同牧伦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型向日葵生理,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向日葵光合性状的影响 |
4.2.2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2.3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4.2.4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株高的影响 |
4.2.5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4.2.6 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籽仁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与结论 |
4.3.1 讨论 |
4.3.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对玉米硅、磷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硅肥处理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
2.2 硅肥处理对玉米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2.3 硅肥处理对玉米硅素、磷素吸收的影响 |
2.4 硅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2.5 玉米硅、磷营养相互间关系及对硅、磷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9)滴施与叶面喷施供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2 微量元素 B 、Si 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腐植酸对马铃薯的影响 |
1.4 氨基酸对马铃薯的影响 |
1.5 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生产的应用现状 |
1.6 叶面施肥在种植马铃薯中的作用 |
1.7 肥料增效剂复硝酚钠对马铃薯的影响 |
1.8 荧光参数在植物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样品采样及产量、品质指标的测定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滴施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影响 |
4.1.1 滴施不同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4.1.2 滴施不同有机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4.2 滴施有机肥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马铃薯的影响 |
4.2.1 滴施氨基酸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4.2.2 滴 施氨基酸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4.2.3 滴施黄腐酸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4.2.4 滴施黄腐酸条件下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4.3 滴施与叶面喷施结合对马铃薯商品属性-大薯率的影响 |
4.4 滴施有机肥对马铃薯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4.5 滴施有机肥对马铃薯叶片酶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滴施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2 喷施叶面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3 滴施有机肥条件下喷施叶面肥对马铃薯的影响 |
5.4 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机肥和叶面肥的合理应用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四、马铃薯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铃薯高效专用水溶肥肥效试验初报[J]. 崔云玲,张立勤,姜银春,车宗贤,赵欣楠,崔增团,万伦. 甘肃农业科技, 2021(12)
- [2]我国沼肥施用对作物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J]. 陈理,赵凯,周宇光,柳珊. 中国沼气, 2021
- [3]硅调控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性能的影响[D]. 刘莹. 吉林大学, 2020(08)
- [4]硅肥对桃幼树生长及流胶病发生的影响[D]. 孙希武.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5]马铃薯“液体硅肥”试验总结与分析[J]. 赵静. 农村科学实验, 2018(15)
- [6]冬作马铃薯商品有机肥适宜用量的研究[D]. 代启贵.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几种新型肥料对向日葵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D]. 祁建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8]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对玉米硅、磷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马新,陈家杰,刘涛,唐诚,褚贵新. 土壤, 2016(01)
- [9]滴施与叶面喷施供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王利勇.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6)
- [10]番茄施用硅肥的肥效初探[J]. 王春辉,张彦萍,石晋文,张丽清,赵宏儒,马丽萍,任树强,赵晔春.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