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_鲁明骞,陆海燕,孔庆志,夏忠军,许新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脱氢酶,嘧啶,尿嘧啶,乳腺癌,多态性,基因,苷酸。

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文献综述

鲁明骞,陆海燕,孔庆志,夏忠军,许新华[1](2019)在《二氢嘧啶脱氢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40例胃癌组织和90例癌旁组织中DPD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DP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DPD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 29%(118/140),癌旁胃黏膜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 67%(4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胃癌组织中DPD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 05)。可评价的84例DPD表达阳性胃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20. 24%(17/84),明显低于DPD阴性表达患者的59. 09%(13/22,P<0. 05)。DPD阳性表达患者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腹泻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PD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DPD阳性与阴性表达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3. 73%(28/118)与68. 18%(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胃癌组织中DP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DP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但DPD高表达患者5-氟尿嘧啶(Fu)化疗后不良反应更小,但其疗效和预后更差。DPD可作为5-Fu化疗敏感性、毒副反应和预后的一个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迪丽拜尔·吾守,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祖丽比亚·司马义,艾斯卡尔·艾沙[2](2018)在《胸苷酸合成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南疆地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TS和DPD的蛋白表达;分析TS和DP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TS和DPD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和DP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34/60)、46.67%(28/60),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36.67%(33/60)、26.67%(16/60),均P<0.05];癌组织T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0.01或P<0.05),而DPD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0.05)。TS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显着低于阴性患者(P<0.05),而DPD表达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S和DPD异常高表达,TS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雪晴,李全,钱世宁,李鹏飞[3](2018)在《直肠癌化疗对5-氟尿嘧啶耐药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及突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直肠癌化疗对5-氟尿嘧啶敏感及耐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及突变的影响,探讨该基因表达量及突变与化疗药物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进展期使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其中化疗敏感患者22例,化疗耐药患者28例,实时定量PCR及测序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及突变(A74G、T85C、A1627G、T1896C、IVS14+1G>A、14G1A、G2194A)情况。结果化疗敏感组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化疗耐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28例化疗耐药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暂未发现突变。结论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程度与化疗敏感性相关,试验暂未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突变病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3期)

黄勇,马勇杰[4](2018)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编码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人体嘧啶核苷酸分解的代谢酶,DPD也是氟尿嘧啶类药物体内代谢分解的起始和限速酶。该文论述了DPYD基因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乳腺癌患者中,DPYD基因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PYD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DPD蛋白与DPYD基因mRNA表达水平作为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估的意义存在较大争论,根据对DPYD基因的多态性与癌症患者预后的现有研究,认为DPYD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指标,指导乳腺癌患者化疗用药。开展针对乳腺癌病人DPYD多态性的探究,对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过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晓丽,黄勇,杨丽敏,余峰,谷峰[5](2016)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的T85C和A1627G联合突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的T85C和A1627G突变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临床资料完整的17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检测并分析了DPYD基因编码序列的第85位点和第1627位点的核苷酸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85C和A1627G位点联合突变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正相关。T85C和A1627G位点单突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无影响,而与对照组相比,存在T85C和A1627G位点联合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乳腺癌患者中,DPYD基因T85C和A1627G联合突变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T85C和A1627G联合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韦青,王晰程,沈琳[6](2016)在《二氢嘧啶脱氢酶与氟尿嘧啶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嘧啶代谢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DPD的酶活性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和完全缺陷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DPD的研究也从酶学水平上升至基因水平。本文回顾了DPD的分布、功能和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6年07期)

丁永娟,许德金,袁文博,卢红文,裴泽军[7](2015)在《汉族人外周血二氢尿嘧啶脱氢酶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汉族人外周血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活力的影响,为制定符合我国汉族人群实际的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60份汉族人的血样分成5个大组,以外周血全血温孵的方法分别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外周血DPD活力的影响。结果:汉族人外周血DPD活力与年龄负相关,与性别无关,当个体肝肾功能异常时,外周血DPD活力降低,当个体怀孕时,外周血DPD活力增强。结论: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时,当患者为老人或肝肾功能异常时,应适当减量;当患者为无法避免用药的孕妇时,要注意怀孕导致药物代谢的异常加快。(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高君伟,孙搏,郭彦琨,李晓宇,刘皋林[8](2014)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对氟尿嘧啶化疗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可能导致DPD功能缺失的编码基因突变及非编码区域的一些基因突变,分析其与5-Fu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为消化道肿瘤患者5-Fu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EDTA抗凝静脉血2mL,测序法测定DPD基因的85T>C、1627A>G、2194G>A、464T>A、496A>G、2846A>T、1236G>A等位点的SNP,评价患者DPD基因SNP与5-Fu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中出现的毒性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等)、手足综合症、皮肤或指甲色素沉着等。其中骨髓抑制的发生最为普遍,用药后仅有13例未出现骨髓抑制,34例发生了骨髓抑制,其中3例发生了Ⅰ度骨髓抑制,9人为Ⅱ度抑制,22例出现Ⅲ度以上骨髓抑制。SNP的检测中测到了SNP位点85T>C、1627A>G、2194G>A、496A>G和IVS6+139G>A的变异型。其中85T>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突变与5-Fu的骨髓抑制毒性具有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中隐性基因85C较显性基因85T更易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P<0.01);未发现其他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5-Fu骨髓抑制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论:5-Fu代谢酶DPD的基因多态性位点85T>C的突变可能会导致使用5-Fu的患者发生严重的骨髓抑制,在使用5-Fu化疗前进行SNP检测可能有助于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4-09-11)

高君伟,孙搏,郭彦琨,李晓宇,刘皋林[9](2014)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对氟尿嘧啶化疗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疗不良反应严重且个体差异大是以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基础用药的化疗方案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临床医师在用药时常会选择相对低的剂量,因而常常难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对不良反应的经验预防和发生后的治疗也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的基因变异与5-Fu的毒性在患者中的个体化差异密切相关。目的通过检测可能导致DPD功能缺失的编码基因突变及非编码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25)

赵峰,汤捷,勾红峰,李龙浩,董航[10](2013)在《阴茎癌中胸苷酸合成酶及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阴茎癌中胸苷酸合成酶(TS)及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96例阴茎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及DPD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S、DPD在阴茎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67%(40/96)和33.33%(32/96),TS与DPD的表达正相关(C=0.362,P<0.01),DPD表达较多见于不吸烟患者(P=0.040)。结论 TS和DPD在阴茎癌组织中一定程度表达,且二者表达正相关。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阴茎癌的特征,为阴茎癌的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南疆地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TS和DPD的蛋白表达;分析TS和DP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TS和DPD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和DP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34/60)、46.67%(28/60),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36.67%(33/60)、26.67%(16/60),均P<0.05];癌组织T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0.01或P<0.05),而DPD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0.05)。TS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显着低于阴性患者(P<0.05),而DPD表达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S和DPD异常高表达,TS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参考文献

[1].鲁明骞,陆海燕,孔庆志,夏忠军,许新华.二氢嘧啶脱氢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迪丽拜尔·吾守,艾克白尔江·艾尼瓦尔,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祖丽比亚·司马义,艾斯卡尔·艾沙.胸苷酸合成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赵雪晴,李全,钱世宁,李鹏飞.直肠癌化疗对5-氟尿嘧啶耐药者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表达水平及突变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4].黄勇,马勇杰.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

[5].刘晓丽,黄勇,杨丽敏,余峰,谷峰.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的T85C和A1627G联合突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

[6].韦青,王晰程,沈琳.二氢嘧啶脱氢酶与氟尿嘧啶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J].癌症进展.2016

[7].丁永娟,许德金,袁文博,卢红文,裴泽军.汉族人外周血二氢尿嘧啶脱氢酶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

[8].高君伟,孙搏,郭彦琨,李晓宇,刘皋林.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对氟尿嘧啶化疗毒性的影响[C].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4

[9].高君伟,孙搏,郭彦琨,李晓宇,刘皋林.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对氟尿嘧啶化疗毒性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10].赵峰,汤捷,勾红峰,李龙浩,董航.阴茎癌中胸苷酸合成酶及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与胸苷酸合...5-FU体内代谢途径GA下调5-FU疗效相关基因及凋亡抑制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年生存率的M幽分析

标签:;  ;  ;  ;  ;  ;  ;  

二氢嘧啶脱氢酶论文_鲁明骞,陆海燕,孔庆志,夏忠军,许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