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毒活性物质论文-燕志强,郭鸿儒,杨甲月,刘权,金辉

抑毒活性物质论文-燕志强,郭鸿儒,杨甲月,刘权,金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毒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瑞香狼毒,根,黄酮,化感物质

抑毒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燕志强,郭鸿儒,杨甲月,刘权,金辉[1](2013)在《瑞香狼毒植物毒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植物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周围其它植物或微生物所产生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化感作用是某些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大肆蔓延的重要内在因素。瑞香狼毒是中国西部和北方草地上最具毒性的杂草之一,生态竞争力极强。本研究通过活性跟踪分离方法,从瑞香狼毒根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现代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检测实验表明,分离鉴定化合物中,除7-甲氧基新狼毒素A(4)和(+)-表琵琶素(5)之外,其它化合物对拟南芥幼苗均有显着的生长抑制活性,新狼毒素B(1)、异新狼毒素A(2)、狼毒素C(3)、genkwanolA(6)、瑞香素B(7)和二氢瑞香素(8)对拟南芥生长的IC50值分别为:6.9,12.1,43.2,74.8,7.1和27.3μg/mL。其中,化合物1-3以及6-8能够导致拟南芥根系发育异常。通过拟南芥DR5::GUS转基因植株研究表明,化合物1,2和6-8能够显着降低拟南芥根尖生长素的分布水平,而化合物4能够大幅提升拟南芥根尖生长素的分布量。以生长素相关突变体pin2和aux1-7作为受体材料的活性检测显示,化合物1-8对这两种突变体的抑制效应均低于其对野生型(Col-0)的抑制效应。这些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化合物对拟南芥的生长抑制活性与内源生长素的分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05)

赵磊,杜娟,卜春亚,王有年,师光禄[2](2012)在《瑞香狼毒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最高活性流份3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其抑菌中浓度为1.52 mg.mL-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流份3对草莓灰霉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伞形花内酯严重破坏了草莓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季宇彬,袁会成,高世勇,孙海波[3](2011)在《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从龙葵青果中分离出龙葵粗多糖;Sevage法除去游离蛋白;10%H2O2脱色,95%乙醇沉淀,分离出龙葵多糖。龙葵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色谱分离得多糖-蛋白复合物;采用SDS-PAGE电泳法检测多糖-蛋白复合物是否为糖蛋白,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TT法检测多糖-蛋白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多糖-蛋白复合物再经SephadexG-200凝胶柱色谱精制,采用MTT法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SDS-PAGE电泳法测得龙葵多糖-蛋白复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3.0×104和2.5×104的2种糖蛋白的复合物,经MTT法测得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为804.51μg/mL;多糖-蛋白复合物经SephadexG-200凝胶柱色谱精制得糖蛋白A、B,并测得其对MCF-7的IC50分别为532.96、613.91μg/mL。结论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和2.5×104的2种糖蛋白。(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1年11期)

胡申才,谭仁祥,庄令,闫莉萍,洪葵[4](2009)在《获自链霉菌060524发酵液细胞毒活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链霉菌060524菌株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以K562细胞检测细胞毒性实验,其中1-H-3-吲哚羧酸和1-H-3-吲哚羧酸甲酯2个化合物具中等强度细胞毒活性(10μg/ml≤IC50≤20μg/ml);茴香霉素(anisomycin)和脱乙酰茴香霉素(deacetylanisomycin)2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细胞毒活性(IC50≤10μg/ml)。另外,以HL-60作细胞凋亡实验,1-H-3-吲哚羧酸和脱乙酰茴香霉素在90μg/ml时显示了细胞凋亡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李海燕,黄容,卿晨,沙涛,李凌飞[5](2008)在《法夏内生菌株D126产细胞毒活性物质布雷菲德菌素A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法夏内生真菌D126,当进行液体培养时能产细胞毒活性物质,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确定,该物质为布雷菲德菌素A(BFA)。进一步研究表明,BFA对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植物病原真菌黑曲霉和杨桃炭疽菌等具有抑菌活性。最后,对植物内生真菌产细胞毒活性物质BFA的生态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1期)

王琢[6](2007)在《黄曲霉毒素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抑毒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已筛选获得的能抑制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第一个稳定中间产物Norsolorinic acid(NA)产生的,并且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防细菌Hitwh-B05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形态生理特征和产生抑毒活性物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发酵适宜温度、抑毒活性物质的有效保藏期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初步建立提取纯化其发酵产生的抑毒活性物质的方法,为进一步纯化、鉴定抑毒活性物质、探明其抑制NA继而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机理打下基础。通过对Hitwh-B05菌株的形态生理特征和16S rDNA鉴定,明确其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产生抑毒活性物质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至少可稳定遗传10代),连续转接10代中发酵上清液对寄生曲霉NA突变株产生NA的抑制率均为100%,而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为75%~98.7%。该菌株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5℃,发酵上清液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为76.32%以上,对NA产生的抑制率则可达到100%。而发酵上清液保存时间在一年以内不会影响其中的抑毒活性物质的稳定性,保存0天、保存半年和保存一年的发酵上清液对NA产生的抑制率均为100%,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78%、98.04%和92.96%,t检验表明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利用寄生曲霉产毒菌株进行研究表明,能完全抑制NA产生的发酵液同样能完全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Hitwh-B05菌株发酵上清液中抑毒活性物质的提取与纯化方面的研究表明,除氯仿提取物仅对寄生曲霉NA突变株的菌丝体生长有抑制效果外,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菌丝体生长和NA产生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菌丝体生长的IC50分别为苯1.218mg/ml,乙酸乙酯0.075mg/ml ,正丁醇0.530mg/ml ,对NA产生的IC50分别为苯0.481mg/ml,乙酸乙酯0.029mg/ml,正丁醇0.318mg/ml,这表明Hitwh-B05菌株发酵上清液中含有多种类的抑毒活性物质,并且可初步判断抑制效果较好的抑毒活性物质的极性较高。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提取物通过薄层层析进一步纯化,分别获得14和13条区带,通过微孔板培养结果表明,对寄生曲霉NA突变株产生NA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区带总数分别为5条和7条。乙酸乙酯提取物对NA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的分离区带中,带9浓度在0.3mg/ml时能够完全抑制NA的产生,带11、12、13和14浓度在0.075mg/ml时就能够完全抑制NA的产生,而对菌丝体生长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使当浓度达到0.3mg/ml时,对菌丝生长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丁醇分离区带中抑制效果最好的为带1,Tip culture结果表明,区带1在0.05mg/ml浓度下可完全抑制NA的产生,而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可达32.20%,微孔板实验中,当其浓度达1.0mg/ml时能完全抑制寄生曲霉孢子的萌发。本研究结果表明了Hitwh-B05菌株为一优良的生防细菌新菌株,对其发酵产生的抑毒活性物质进一步分离纯化及进行结构鉴定将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新农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6-01)

李园园[7](2006)在《大青叶抗内毒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青叶为常用中药,其性苦、味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神昏、吐血、黄疸等温热证。《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药用习惯不一。有关大青叶在本草学、生药学等方面的记述长期存在分歧和混乱,同名异物现象严重。这不仅阻碍了大青叶类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也给药材品质、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的深入研究带来障碍。本文通过对大青叶的本草记载进行追溯和考证,从历史角度阐述大青叶品种的起源及演化过程,为中药材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历史依据。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死亡时裂解出来的细胞壁脂多糖成分。内毒素侵入机体血流可触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引起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内毒素性疾病(endotoxic diseases),乃致死亡。中医常把内毒素疾病的早期表现诊断为“实热”症,亦有学者认为内毒素与“热毒”、“邪毒”的物质基础有关。 大青叶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之一,文献报道有较好的抗内毒素活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资助下,旨在揭示大青叶中反映清热解毒功效实质的抗内毒素活性物质基础,为从大青叶中开发出新型、高效的抗内毒素药物奠定基础。 本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将大青叶分成不同极性的化学部位,结合体外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和体内对致敏小鼠内毒素致死攻击的保护作用,综合比较了大青叶各化学部位的抗内毒素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大青叶正丁醇部位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反应、内毒素性DIC家兔模型等试验确证相关部位的抗内毒素活性,验证了该部位的活性作用。 为探讨与大青叶抗内毒素活性相关的物质基础,对大青叶中有机酸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等重要化学成分的抗内毒素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大青叶中的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腺苷等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并建立了大青叶药材中腺苷、丁香酸、邻氨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专属、可控,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为合理选择大青叶药材的质控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4-01)

朱九滨,洪葵,庄令,张鹏[8](2005)在《红树林细胞毒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1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复筛,从中得到3株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的放线菌菌株:095601、124382和124092。其中,菌株095601、124382所产细胞毒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体中,其ID50值为320;菌株124092所产细胞毒活性物质在发酵上清液和菌体中都大量存在,其ID50值为5120;这3株菌所产活性物质热稳定性良好,都易溶于甲醇。另外,菌株124092、124382所产活性物质酸碱稳定性良好;菌株095601所产活性物质的活性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但没有规律。(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林岳夫[9](2005)在《我国大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获新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林岳夫报道 我国大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再获新成果。日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专家验收组,对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大洋协会“十五”期间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的“深海极端微生物基因文库,随机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05-09-30)

曾辉[10](2004)在《应用狼毒活性物质防治害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狼毒的天然产物及活性物质对农业上重要的几种害虫具有很高的触杀作用和拒食作用。运用瑞香狼毒的活性物质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杀虫剂,即可以控制草原滋生蔓延的杂草,又达到了防除农作物害虫、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在今后农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生态学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04年02期)

抑毒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最高活性流份3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其抑菌中浓度为1.52 mg.mL-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流份3对草莓灰霉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伞形花内酯严重破坏了草莓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毒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燕志强,郭鸿儒,杨甲月,刘权,金辉.瑞香狼毒植物毒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作用机理研究[C].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2].赵磊,杜娟,卜春亚,王有年,师光禄.瑞香狼毒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2012

[3].季宇彬,袁会成,高世勇,孙海波.龙葵多糖细胞毒活性物质基础研究[J].中草药.2011

[4].胡申才,谭仁祥,庄令,闫莉萍,洪葵.获自链霉菌060524发酵液细胞毒活性物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

[5].李海燕,黄容,卿晨,沙涛,李凌飞.法夏内生菌株D126产细胞毒活性物质布雷菲德菌素A的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

[6].王琢.黄曲霉毒素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抑毒活性物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李园园.大青叶抗内毒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8].朱九滨,洪葵,庄令,张鹏.红树林细胞毒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

[9].林岳夫.我国大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获新成果[N].中国海洋报.2005

[10].曾辉.应用狼毒活性物质防治害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青海草业.2004

标签:;  ;  ;  ;  

抑毒活性物质论文-燕志强,郭鸿儒,杨甲月,刘权,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