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特征论文_党飞鹏,陈昌,石亚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油气,地热,青藏高原,样式,油层,天桥。

断裂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党飞鹏,陈昌,石亚飞[1](2019)在《湘赣边界营盘圩地区NE向断裂构造特征与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营盘圩地区位于近SN向井冈山-陈山隆断褶束(Ⅳ17)的南西侧,断裂构造发育,以NE向、NNE向断裂为主,NEE向、近SN向断裂为辅。NE向黄坳大断裂是主干断裂,不仅限制着加里东期、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形态,还控制了铀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具控岩、控矿双重属性。区内大面积出露花岗岩,以黄坳大断裂为界,北西侧为加里东中期南风面岩体,呈岩基状;南东侧为燕山早期淋洋岩体,呈楔状。周缘地层仅见震旦-奥陶纪浅变质沉积岩系,多构成NW-NNW向同斜褶皱。研究区位于北东向桃山-诸广花岗岩(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刘元章,刘凯,刘久荣,王树芳,王丽亚[2](2019)在《基于地热钻孔资料探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热深井的地层资料,绘制了横穿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图,对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探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发现黄庄-高丽营断裂曾经至少有过4次正、逆构造转换,具有反复震荡性。认为断裂的成因是区域板块开裂,后由于板块间的水平运动方向多次转变,形成拉张与挤压的反复转变,不断产生上盘的下降及逆冲运动,而呈现出构造活动的反复震荡特征,分析认为其断裂形成时代约在1.6~1.4亿年间的晚侏罗世(J_3)。后来岩体的活动产生局部挤压和抬升,使得南、北两端上盘活动受限,产生掀斜抬升现象;而中段断块的活动自由度相对更大,根据水准监测当前中段上盘平均每年下降3 mm左右。结合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结果分析,认为应当注重对断裂带两侧板块的水平运移状况加以监测。(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司文朋,薛诗桂,马灵伟,赵群,焦艳艳[3](2019)在《顺北走滑断裂-断溶体物理模拟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高角度走滑断裂对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明确断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走滑断裂的宽度、非均质程度、横向可分辨能力、断裂样式及溶洞发育形式分别进行了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实验地震数据的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杂乱反射能量异常特征是断裂带宽度及破碎程度的综合效应;断裂横向分辨能力与上覆地层无密切关系,主要受子波等因素影响,但如果上覆地层吸收衰减严重,则会导致频带变窄,地震波长变长,从而降低横向分辨能力;断裂带内部发育的溶洞无明显"串珠"特征,大规模溶洞及反射界面处发育的溶洞能产生"串珠"特征,但仍难与断裂产生的杂乱反射进行明显区分。通过模型响应结果与实际地震资料的对比,形成了关于顺北地区3种典型断裂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即断裂弱反射、断裂强反射、断裂杂乱反射+"串珠",为该地区实际断裂的识别提供了有效参考,对类似地区走滑断裂及相关断溶体的检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6期)

张学娟,赵爽,张曦,郭天然,李耀才[4](2019)在《叁肇凹陷南部Z52区块断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52区块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叁肇凹陷南部,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具有断裂破碎、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密度高等特征。针对该区断裂碎小,复杂等问题,利用沿层相干数据体切片,方位角属性切片等手段解释碎小断层,提高构造解释精度。葡萄花油层顶面构造解释精度较高,区内共解释断裂674条,构造解释层位相对误差低于2‰。依据断裂活动时期及油气生排烃时期的匹配关系将断裂分为4类:Ⅰ类断裂向下断至青山口组一段底,向上断至嫩江组叁段底;Ⅱ类断裂向下断至青山口组一段底,向上断至嫩江组二段底;Ⅲ类断裂向下断至青山口组一段底,向上断至青山口组顶;Ⅳ类断裂断穿葡萄花油层。通过分析,Ⅰ类断裂主要对油气起到垂向运移作用,Ⅱ、Ⅲ类断裂主要对油气起到横向遮挡作用,Ⅳ类断裂主要调节油气运移路径。此次研究对于该区块进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9年05期)

罗丹,杨平恒,王治祥,冉瑜,蒋晶[5](2019)在《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形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化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对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资源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郁山断裂以西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断裂以东地热水以SO_4-Ca·Mg型为主。根据Gibbs图,郁山断裂以西、以东的地热水分别受到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断裂以西地热水的γNa~+/γCl~-接近1,表明地热水中高浓度的Cl-和Na+主要是源于地层中岩盐的溶解;断裂以东地热水的γ(Ca~(2+)+Mg~(2+))/γ(HCO_3~-+SO_4~(2-))接近1,表明地热水中高浓度的Ca~(2+)和SO_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膏岩的溶解。地热水的δD和δ~(18)O值分别为-64.7‰~-50‰和-9.17‰~-7.89‰,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两侧,表明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热水水源平均补给高程为1 278 m,这很可能来自附近岩溶中山地区。其热储温度为41~90℃,平均热储温度为66℃;循环深度为1 000~3 500 m,平均值为2 300 m。大气降水到达地表后,在重力(地形)作用下向深部径流,接受地球内部的热传导形成地热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沿着断裂带上涌,并接受冷水的混入。(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5期)

张正涛,林畅松,李慧勇,冯鑫,康海亮[6](2019)在《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利用最新的叁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通过地震切片、方差体切片、断层活动速率等技术方法,重点从断裂几何学特征、性质及样式、运动学特征、构造演化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对渤西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发育存在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叁个优势方向,早期(古近纪)以发育张性断裂为主,后期迭加走滑作用,使得断裂复杂化;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演化经历了古新世-早始新世末的初始伸展、始新世中晚期强烈伸展、晚始新-早渐新世弱拉张-弱张扭、中-晚渐新世张扭-走滑、上新世至今强走滑等五个阶段。渤西地区新生代多期次、多阶段、不同性质复杂断裂体系是受区域应力场、沙垒田古隆起、基底先存断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郭新军[7](2019)在《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伏龙泉断陷近30条断裂平面与剖面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形成时期与控制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3期3级:一级为控洼断裂,二级为同沉积断裂,叁级则为晚期调节断裂,其中,伏龙泉断陷西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二、叁级断裂。通过西部缓坡带F6同沉积断裂两侧钻井揭示到的油气赋存层系,分析了该断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断裂上盘主动盘发育大量诱导缝,断面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下盘被动盘中形成泥岩涂抹,对油气藏侧向封堵,证实了断裂主动盘侧利于油气输导、被动盘侧利于油气封堵的观点。根据同沉积断裂与调节断裂组合方式的差异,总结出断裂对伏龙泉西部缓坡带原生与次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廖炳勇,何晓飞,曾强,刘海勇,罗易[8](2019)在《龙门山构造带茂汶断裂在茂县、汶川一带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茂县-汶川一带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比较发育,且多具有韧性或脆-韧性断层的特点,主构造断裂呈北东-南西向波状弯曲延伸。构造变形亦非常复杂,规模不一,性质也有所不同。构造单元主要受区域性大断裂带所控制,断裂带对区内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及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性。各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的形成时代和对构造单元所起的控制作用及控矿、控制侵入体的展布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志伟,王德英,牛成民,杨海风,徐春强[9](2019)在《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渤海海域西北部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及其对凹陷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大连片叁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将断裂剖面特征与平面组合分析相结合,对主干控洼断裂进行精细刻画,并探讨了走滑和伸展2种构造作用差异迭合下的洼陷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辽西-秦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由走滑和伸展2种构造应力体制多期复合迭加形成,区内主要发育伸展型和伸展-走滑复合型2类成因6种构造样式。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弱伸展-弱走滑初始裂陷期、强伸展-弱走滑裂陷Ⅰ幕、强伸展-中走滑裂陷Ⅱ幕和弱伸展-弱走滑拗陷期4个阶段。研究区发育继承型、衰退型和萎缩型3类洼陷,其中继承型洼陷成藏物质发育,勘探潜力较大,应为重点勘探地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伟[10](2019)在《天桥沟—黄羊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沿祁连山展布的近900 km长的祁连—海原断裂系是青藏高原东北扩展前缘最主要的边界构造带,也是青藏、鄂尔多斯和戈壁阿拉善3个构造块体的重要边界。该断裂系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主要由冷龙岭单条断裂带构成,东段分为南、北两支弧形断裂带。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人们根据断错构造地貌的遥感解译及相应地貌形成年代,估计断裂系东段北支弧(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9期)

断裂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地热深井的地层资料,绘制了横穿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图,对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探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发现黄庄-高丽营断裂曾经至少有过4次正、逆构造转换,具有反复震荡性。认为断裂的成因是区域板块开裂,后由于板块间的水平运动方向多次转变,形成拉张与挤压的反复转变,不断产生上盘的下降及逆冲运动,而呈现出构造活动的反复震荡特征,分析认为其断裂形成时代约在1.6~1.4亿年间的晚侏罗世(J_3)。后来岩体的活动产生局部挤压和抬升,使得南、北两端上盘活动受限,产生掀斜抬升现象;而中段断块的活动自由度相对更大,根据水准监测当前中段上盘平均每年下降3 mm左右。结合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结果分析,认为应当注重对断裂带两侧板块的水平运移状况加以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党飞鹏,陈昌,石亚飞.湘赣边界营盘圩地区NE向断裂构造特征与找矿[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刘元章,刘凯,刘久荣,王树芳,王丽亚.基于地热钻孔资料探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9

[3].司文朋,薛诗桂,马灵伟,赵群,焦艳艳.顺北走滑断裂-断溶体物理模拟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J].石油物探.2019

[4].张学娟,赵爽,张曦,郭天然,李耀才.叁肇凹陷南部Z52区块断裂特征研究[J].中国锰业.2019

[5].罗丹,杨平恒,王治祥,冉瑜,蒋晶.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形成特征[J].中国岩溶.2019

[6].张正涛,林畅松,李慧勇,冯鑫,康海亮.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郭新军.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9

[8].廖炳勇,何晓飞,曾强,刘海勇,罗易.龙门山构造带茂汶断裂在茂县、汶川一带构造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19

[9].胡志伟,王德英,牛成民,杨海风,徐春强.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高伟.天桥沟—黄羊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国际地震动态.2019

论文知识图

5-22 纤维桥接研究区航空磁力异常图(中国航遥中心...错误断裂引起跟踪点跳变红旗沟矿段的节理褶皱貌图节理密集带轴部虚脱充填面貌华北平原活动断裂分布(据国家地震局...

标签:;  ;  ;  ;  ;  ;  ;  

断裂特征论文_党飞鹏,陈昌,石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