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沙水量论文_白夏,吴成国,黄强,王义民,畅建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沙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量,黄河,下游,沙特,可调,干流,泥沙。

输沙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白夏,吴成国,黄强,王义民,畅建霞[1](2015)在《黄河上游不同用水情景下可调输沙水量概念探析与估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黄河上游水沙关系不断恶化,造成沙漠宽谷河道淤积、萎缩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黄河上游防凌安全及水能资源综合开发与有效利用。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是缓解河道泥沙淤积、发挥水库水沙调控效益、从而提高危险断面过流能力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此文在初步探析黄河上游可调输沙水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可调输沙水量与水库可调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通过计算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1987~2010年可调水量,探讨了满足综合用水需求和发电用水需求两种情景模式下的黄河上游历年可调输沙水量及水库水沙调控效益。结果表明:满足黄河上游综合用水需求情景下,龙羊峡水库富余水量可完全满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需求;满足发电用水需求情景下,发电用水不能集中下泄,导致水库水沙调控效益不明显。若需实现河道调水调沙任务,则应适当降低电站出力需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缓解黄河上游水沙关系、制定水沙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苏昕[2](2014)在《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及输水输沙通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主要的水沙来源之一,同时作为一条多沙河流,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叁门峡水库修建以来,由于潼关高程的相应抬升,渭河各河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下游河段,出现较为严重的淤积,这使得渭河水沙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潼关高程逐渐稳定,河道基本回到平衡状态,但水少沙多问题加剧,沿程用水量激增,各方面问题依然存在。找寻新平衡条件下,渭河输沙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间的平衡点以保证渭河河道的稳定,已经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归纳之前学者的研究,运用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等基础知识,结合渭河特有的水沙关系与变化趋势,在潼关高程近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以研究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和未来河道输水输沙规模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通过对1950~2009年来水来沙情况、水沙变化及特征、流域产流产沙区域分布、年内水沙分配、实测各流量级等多方面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渭河下游为黄河流域的水少沙多区,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点。来水来沙过程年际间变化大,1960年代以来水沙量呈总体减少趋势,2000年以来沙量明显减少。年内水沙分配不均匀,主要来水来沙过程集中于汛期,2000年以来水量向汛期转移,来沙向汛期高度集中,咸阳站、华县站和张家山站叁站汛期沙量占比均达到97%以上。(2)泾河来沙多导致渭河下游水沙关系极不协调,华县站多年平均和汛期平均来沙系数分别为0.217kg/s.m6和0.178kg/s.m6,比花园口站大一个数量级,1986-2002年水沙关系最差;2003年以来咸阳水沙的搭配有所好转,但非汛期水沙搭配恶化。(3)渭河下游出现天数最多的流量级为0-500m3/s,0~000m3/s为主要的输水输沙流量级,1000-1500m3/s流量级的输沙也占了较大比例,大于1500m3/s的各流量级所带水沙量比例不大。2003年后0-500m3/s流量级输沙比例呈明显增大的趋势。2.分析了叁门峡水库运用以来不同时期渭河下游的淤积特点及河道萎缩特征,得到:(1)渭河下游自叁门峡水库运行以来,渭河下游淤积加重,累积淤积量12.86亿m3;受叁门峡工程不同运用方式和水沙条件的影响,渭河下游冲淤过程阶段性明显,1960-1973年潼关高程迅速抬升,渭河下游河段大量淤积;1973年对叁门峡进行改建,潼关高程暂时得到控制,渭河下游临潼至华县段少量冲刷,其余各段均出现少量淤积;1986-2002年径流明显减少,导致潼关高程继续抬升,各河段均以淤积为主,多数表现为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2003年叁门峡水库再次改变运行方式,2003年和2005年水沙有利,潼关高程出现小幅下降趋势,渭河下游总体表现为微冲。(2)2003年以前,渭河下游河段明显萎缩,主要表现在主槽过流能力减少,河道横断面呈现缩窄趋势,交口以下河段深泓点抬升等。通过对叁门峡水库的调整,2003年后平滩流量有所回升,逐步稳定在2500m3/s左右,说明主槽萎缩趋势有所缓和。3.在对现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1973-2009年水沙系列为依据,通过曲线拟合或半经验公式推导得到资料分析法、冲淤修正法和不平衡输沙法叁种适合渭河下游输沙水量计算方法。以此计算了1973-2009年实际冲淤量和不同允许淤积量下的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叁种方法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取平均值的结果表明:在实际淤积情况下,华县站的年输沙水量为52.45亿m3,4.2亿m3的水未用于输沙。若要使渭河下游的年均淤积量分别减少到0.1亿t、0.05亿t和0亿t,华县站年水量需分别达到60.23亿m3、65.1亿m3和69.96亿m3。4.建立了包括渭河下游和叁门峡库区的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率定和验证后进行了平水平沙系列、前期水沙偏丰系列和前期偏枯60年水沙系列下的渭河下游淤积量、淤积过程及以平滩流量为指标的输水输沙通道规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未来仍将呈累计淤积状态,以滩地淤积为主,前10年全河段累计淤积1.90亿t,后50年各方案淤积11.08亿t-12.37亿t;未来10年,渭河下游的输水输沙通道临潼-华县在2300m3/s,华县以下能维持在2700m3/s。长期来看,临潼-华县平滩流量1800m3/s以下,华县以下河段在2000m3/s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6-30)

刘立权[3](2013)在《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流域有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点,目前,辽河干流水资源短缺与河道泥沙沉积问题同时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规律研究较少,理论基础缺乏。鉴于此,论文将研究区域定位在辽河干流,将研究内容确定为水沙规律探索,并应用多种比选计算方法,深入探索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计算方法及水资源科学配置模式。论文从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河道演变、洪水过程等环境特征研究入手,对辽河干流未来河道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对辽河干流径流与水资源、10种(0.007、0.01、0.025、0.05、0.1、0.25、0.5、1.0、2.0、5.0mm)粒径泥沙特性及径流与泥沙之间的关系,7个组别(<0.007mm,0.007~0.01mm,0.01~0.025mm,0.025~0.05m,0.05~0.1mm,0.1~0.25mm,>0.25mm)粒径泥沙在水、沙两相流中的作用,悬移质泥沙沿程、随时间泥沙颗粒分布特征,以及床沙颗粒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明晰了辽河干流上游将继续冲刷下切、中游保持基本稳定、下游处于持续淤积的趋势,下垫面、降雨和人为活动是辽河干流泥沙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辽河干流有“东水西沙”的分布特点,泥沙沿程呈现由粗到细的特点。丰水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枯水期泥沙粒径,0.025-0.1m泥沙粒径组是下游河道泥沙沉积的主要成分,0.01~0.1mm泥沙粒径组对输沙水量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沙量法、河道水沙资料法、净水量法和能量法4种方法对辽河干流输沙水量进行了比选计算,经过综合分析各种计算结果认为,应用净水量计算法对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确定更具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应用净水量法计算出通江口、铁岭、马虎山、平安堡和六间房水文站年平均输沙水量分别为772.1、899.9、2551.5、809.5和1310.9m3/t。辽河下游各站汛期、非汛期、全年的单位输沙水量随时间呈现增大、与汛期平均流量呈对数关系、随着平均流量和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综合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冬叁月水量、创造平滩流量、针对不同粒径、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调配,才能实现输沙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论文针对不同粒径进行输沙水量研究,打破了以往全沙输沙水量研究模式,在研究思路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将研究内容确定在水沙规律探索方面,为辽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和高效配置,在解决辽河流域泥沙淤积现实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比选计算,确保输沙水量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吴保生,郑珊,李凌云[4](2012)在《黄河下游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出发分析了挟沙水流的能量耗散机理及水流塑槽和输沙能量的分配模式,河道水流能量的消耗主要用于塑槽和输沙两个方面,即一部分水流能量用来克服河床边界阻力,维持一定的河道主槽;另一部分则用于输送水流中挟带的泥沙,维持河道的输沙平衡。根据水流能量的这一分配模式,并结合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累积影响作用,建立了塑槽输沙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黄河下游各主要测站的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叁黑小的来水来沙为输入条件,得到了黄河下游河道塑槽输沙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维持黄河下游平滩流量为4000m3/s的塑槽输沙需水量区间。(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赵海镜,胡春宏,陈绪坚[5](2012)在《黄河干流河道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回顾已有河道输水输沙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入手,引入来流含沙量的概念,推导出河道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分别得到了黄河干流河道兰州至利津站不同河段的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各式的相关关系均较好。黄河干流各河段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特点的分析表明:兰州-石嘴山和潼关-利津河段的该种关系受大型水利枢纽运行影响较大,石嘴山-头道拐与头道拐-潼关河段的该种关系分别受比降变化和支流入汇影响较大;随着来流含沙量的增大,自动调整作用使各河段的该种关系中输水量对输沙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曹麟,秦大庸,刘家宏,王建华[6](2011)在《连续枯水状态下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输沙水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输沙机理分析着手,根据1951—2009年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在剖析上游水沙特点和沿程泥沙冲淤关系的基础上,预估了经历小北干流放淤和叁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后,连续枯水状态下的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结果表明:①按照枯水年考虑,2015年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至少需要127亿m3;②小浪底水库达到冲淤平衡后,上游全部来沙将于2020年进入黄河下游河道,2020年枯水年情况下需要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39.8亿m3;③按照持续枯水情况考虑,2030年下游河道需求的输沙水量至少为104亿m3,与2008年相比,至少缺水74亿m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1年07期)

袁吉栋,邢红芳,李彦军,王方勇[7](2009)在《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时输沙水量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50~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汛期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计算得到了花园口—高村和艾山—利津河段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时的输沙量、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并分析了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段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时,输沙水量随着输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单位输沙水量随着输沙量、输沙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输沙效率增大;随着河槽形态趋于窄深,一定输沙量所需输沙水量减小,单位输沙水量减小,输沙效率提高。(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09年07期)

姜立伟[8](2009)在《黄河下游汛期输沙需水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里,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二级悬河和主槽萎缩的现象不断加剧,河流的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河道排沙比是描述河道输沙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河道科学管理的依据。为了维持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并塑造一定的平滩流量,最优的输沙需水量的确定是黄河下游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总结1950~2006年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的形势出发,通过建立场次洪水排沙比以揭示河道输沙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维持主槽冲淤平衡的汛期输沙需水量的优化模型,最后分别应用了特定年份水沙条件线性回归法和平滩流量计算公式法获得了维持黄河下游4000m3/s平滩流量的汛期输沙需水量。本文得出的主要认识如下:在1950~2006年间,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黄河下游出现了水沙量显着减少,年内径流调平,淤积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输沙用水效率降低等现象,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输沙入海,减少河道淤积成为黄河治理的重要课题。从冲积河流的输沙率关系出发,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汛期场次洪水资料,获得了“场次洪水”的排沙比关系式,刻画了“场次洪水”尺度上的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特性,而排沙比的95%预测区间近似反映了场次洪水排沙比关系的内在不确定性。基于场次洪水的输沙特性,建立了维持主槽不萎缩的汛期输沙需水量的优化模型,考虑排沙比公式的不确定性,针对特定来沙量情况,给出最优汛期输沙需水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当年来沙量为7.6亿t时,概率密度最大的汛期输沙需水量为155亿m3,优化的汛期输沙需水量落在130~180亿m3的概率为42.8%。根据实测资料,发现下游测站4000m3/s平滩流量对应的5年滑动平均年、汛期水沙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由此线性回归得到水沙搭配关系和90%的预测区间。通过对比发现,对前期水沙量采用加权平均的形式能够更好的反映前期水沙过程对当前平滩流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平滩流量的计算方法。对于相同的来沙量情况,特定年份水沙条件线性回归法和平滩流量计算公式法给出的4000m3/s平滩流量的汛期输沙需水量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9-05-01)

严军,申红彬,王俊,王飞,高胜杰[9](2009)在《用泥沙输移公式推求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输沙水量的概念和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分析了输沙水量与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求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实用公式,计算了下游河道输沙水量,分析了冲淤平衡状态时下游河道单位输沙水量与输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推导出的输沙水量实用公式可用于估算下游河道年输沙水量。(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9年02期)

韩其为[10](2007)在《水量百分数的概念及在非均匀悬移质输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水量百分数这一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有效工具。给出了水量百分数定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它的3个特性:它能严格地将均匀沙挟沙能力迭加为非均匀沙挟沙能力;在强平衡条件下,水量百分数恰等于床沙级配;水量百分数就是能量百分数。进而利用水量百分数证明了床沙质、冲泻质与全沙具有相同的挟沙能力;证明了用它可以导出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时的挟沙能力组成以及挟沙能力级配和有效床沙级配表达式。(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7年05期)

输沙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渭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主要的水沙来源之一,同时作为一条多沙河流,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叁门峡水库修建以来,由于潼关高程的相应抬升,渭河各河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下游河段,出现较为严重的淤积,这使得渭河水沙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潼关高程逐渐稳定,河道基本回到平衡状态,但水少沙多问题加剧,沿程用水量激增,各方面问题依然存在。找寻新平衡条件下,渭河输沙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间的平衡点以保证渭河河道的稳定,已经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归纳之前学者的研究,运用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等基础知识,结合渭河特有的水沙关系与变化趋势,在潼关高程近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以研究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和未来河道输水输沙规模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通过对1950~2009年来水来沙情况、水沙变化及特征、流域产流产沙区域分布、年内水沙分配、实测各流量级等多方面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渭河下游为黄河流域的水少沙多区,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点。来水来沙过程年际间变化大,1960年代以来水沙量呈总体减少趋势,2000年以来沙量明显减少。年内水沙分配不均匀,主要来水来沙过程集中于汛期,2000年以来水量向汛期转移,来沙向汛期高度集中,咸阳站、华县站和张家山站叁站汛期沙量占比均达到97%以上。(2)泾河来沙多导致渭河下游水沙关系极不协调,华县站多年平均和汛期平均来沙系数分别为0.217kg/s.m6和0.178kg/s.m6,比花园口站大一个数量级,1986-2002年水沙关系最差;2003年以来咸阳水沙的搭配有所好转,但非汛期水沙搭配恶化。(3)渭河下游出现天数最多的流量级为0-500m3/s,0~000m3/s为主要的输水输沙流量级,1000-1500m3/s流量级的输沙也占了较大比例,大于1500m3/s的各流量级所带水沙量比例不大。2003年后0-500m3/s流量级输沙比例呈明显增大的趋势。2.分析了叁门峡水库运用以来不同时期渭河下游的淤积特点及河道萎缩特征,得到:(1)渭河下游自叁门峡水库运行以来,渭河下游淤积加重,累积淤积量12.86亿m3;受叁门峡工程不同运用方式和水沙条件的影响,渭河下游冲淤过程阶段性明显,1960-1973年潼关高程迅速抬升,渭河下游河段大量淤积;1973年对叁门峡进行改建,潼关高程暂时得到控制,渭河下游临潼至华县段少量冲刷,其余各段均出现少量淤积;1986-2002年径流明显减少,导致潼关高程继续抬升,各河段均以淤积为主,多数表现为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2003年叁门峡水库再次改变运行方式,2003年和2005年水沙有利,潼关高程出现小幅下降趋势,渭河下游总体表现为微冲。(2)2003年以前,渭河下游河段明显萎缩,主要表现在主槽过流能力减少,河道横断面呈现缩窄趋势,交口以下河段深泓点抬升等。通过对叁门峡水库的调整,2003年后平滩流量有所回升,逐步稳定在2500m3/s左右,说明主槽萎缩趋势有所缓和。3.在对现有输沙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1973-2009年水沙系列为依据,通过曲线拟合或半经验公式推导得到资料分析法、冲淤修正法和不平衡输沙法叁种适合渭河下游输沙水量计算方法。以此计算了1973-2009年实际冲淤量和不同允许淤积量下的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叁种方法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取平均值的结果表明:在实际淤积情况下,华县站的年输沙水量为52.45亿m3,4.2亿m3的水未用于输沙。若要使渭河下游的年均淤积量分别减少到0.1亿t、0.05亿t和0亿t,华县站年水量需分别达到60.23亿m3、65.1亿m3和69.96亿m3。4.建立了包括渭河下游和叁门峡库区的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率定和验证后进行了平水平沙系列、前期水沙偏丰系列和前期偏枯60年水沙系列下的渭河下游淤积量、淤积过程及以平滩流量为指标的输水输沙通道规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未来仍将呈累计淤积状态,以滩地淤积为主,前10年全河段累计淤积1.90亿t,后50年各方案淤积11.08亿t-12.37亿t;未来10年,渭河下游的输水输沙通道临潼-华县在2300m3/s,华县以下能维持在2700m3/s。长期来看,临潼-华县平滩流量1800m3/s以下,华县以下河段在2000m3/s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沙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白夏,吴成国,黄强,王义民,畅建霞.黄河上游不同用水情景下可调输沙水量概念探析与估算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5

[2].苏昕.渭河下游输沙水量及输水输沙通道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

[3].刘立权.辽河干流输沙水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吴保生,郑珊,李凌云.黄河下游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J].水利学报.2012

[5].赵海镜,胡春宏,陈绪坚.黄河干流河道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研究[J].水利学报.2012

[6].曹麟,秦大庸,刘家宏,王建华.连续枯水状态下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计算与分析[J].人民黄河.2011

[7].袁吉栋,邢红芳,李彦军,王方勇.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时输沙水量变化规律研究[J].水力发电.2009

[8].姜立伟.黄河下游汛期输沙需水量[D].清华大学.2009

[9].严军,申红彬,王俊,王飞,高胜杰.用泥沙输移公式推求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J].人民黄河.2009

[10].韩其为.水量百分数的概念及在非均匀悬移质输沙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7

论文知识图

1950~2000年黄河下游各站汛期输沙水辽河干流汛期输沙水量与输沙量...1950~2000年黄河下游各站汛期输沙水1950~2000年黄河下游各站汛期输沙水1950~2000年各站汛期单位输沙水量1950~2000年各站汛期单位输沙水量

标签:;  ;  ;  ;  ;  ;  ;  

输沙水量论文_白夏,吴成国,黄强,王义民,畅建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