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型模式论文_苏晨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套型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套型,模式,住宅,关中,起居室,旅游,长江。

套型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苏晨婷[1](2018)在《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经营套型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提高以及旅游消费市场观念的转变,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的经营模式逐渐升级且趋于成熟,它为寻找新鲜感的游客提供一个悠闲轻松的环境和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还可使游客领略关中地区传统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然而关中地区现有的旅游度假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特色不够鲜明,修建方式大同小异,经营套型模式千篇一律,游客感到单调的乏味,这使旅游度假村很难吸引游客多次游玩。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研究背景,以旅游度假村的经营套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针对不同种类旅游度假村的经营特点,归纳总结出相对应的套型模式,最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经营套型的设计模式。本文内容可分为基础背景、实践调研、理论方法和结论四个部分。基础背景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旅游度假村和经营套型的概念做出阐述。然后,对关中地区的环境特征、旅游度假村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阐述,并对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的类型、布局和特点做出解析。本文实践调研部分分别对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村落类度假村和旅游地产类度假村及其经营套型进行实地调查、测量与研究。然后在类型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餐饮、住宿、购物、展览和观演这五类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案例中现有的经营套型特点与模式,对关中地区各类型旅游度假村案例中游客的总体感知度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理论方法部分在前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篇的基础上,通过对绘制出的各类经营模式的套型平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调研问卷的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的现有经营套型的基本模式。然后结合关中乡土文化自身的特点,在现有经营套型的基础上,提出更能适应其经营模式的新型经营套型模式的优化方法与策略。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局限性做出说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旅游度假村经营套型模式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0)

杨一峰[2](2015)在《广州独居老人适居住宅套型模式及适应性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不单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城乡规划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作为城市老年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居老人的数量随着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逐渐增加。为独居老人提供适合养老的住宅套型模式,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之一。广州是社会老龄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大型城市。广州城市老龄化状况主要体现在老龄人口数量多、老年人口增速快以及高龄化趋势严峻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广州独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独居老人生活缺乏代际关怀,导致独居老人居住生活的照顾问题和心理问题都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广州独居老人住宅套型设计模式的研究具有切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广州保障性住区为主要调查范围,本着可持续设计的原则,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出发,根据问卷调查、访谈、拍照记录等研究手段分析总结独居老人的日常行为模式和居住需求,初步总结出现阶段基于保障性住房条件下,适应广州独居老人居住生活的住宅套型模式的设计策略,并揭示此类住宅居住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律。具体来说,本文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老龄化和独居化趋势以及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限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叁章,该部分首先归纳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独居老人住宅套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然后对广州现阶段独居老人的居住分布以及保障性住区独居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即第四章,通过对保障性住区进行实地现状调研,结合针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了解目前广州部分保障性住房的使用评价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总结广州保障性住房适应老年人居住生活方面的不足,分析独居老人的居住行为模式作为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独居老人住宅设计的成熟经验,提出广州独居老人适居住宅套型设计模式和策略,为改善广州独居老人的住宅空间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4)

杨国霞,沈山[3](2012)在《我国居家养老型住宅套型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居家养老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行的养老方式,探索适合于居家养老的住宅模式是建筑设计领域面临的必然课题。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对住宅空间的生理、心理要求,对老年家庭结构下的居住模式进行了分类和研究,提出了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的独住型、同住型、邻居型、分而不离型四种主要的居住模式,归纳出了各种居住模式的特征,设计出对应的套型模式简图,并据此总结出居家养老住宅套型模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彭元春[4](2009)在《廉租住宅套型模式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廉租房政策的提出至今,我国的廉租住宅建设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并有效解决了我国城镇中相当一部分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然而有的住并不意味着住得好、住得舒适。当前,我国既有的大部分廉租住宅从规划选址到套型大都只是参照一般的商品住宅建设标准进行设计,甚至有部分廉租住宅就是在已修建好的普通住宅基础上进行改建。可想而知,这样的廉租住宅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对廉租住宅这一特殊的住宅模式设计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分析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低收入阶层居住实态以及重庆市廉租住宅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识别了当前廉租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住宅空间本身与低收入阶层居住生活模式之间的矛盾。基于研究识别的矛盾和现实因素,将我国低收入阶层划分为叁种:城市低收入常住家庭、城市农民工(城市低收入暂住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老龄空巢家庭。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种类家庭的居住生活模式对未来廉租住宅设计从规划选址到套型空间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且总结出了四种廉租住宅套型的设计模式。此外,本文还对廉租住宅的可持续运营方式和空间适应性作了相关的探索分析,力图通过设计手段提高廉租住宅空间的适应性、延长住宅建筑的功能寿命,进而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最后作者还对廉租住宅模式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提高建筑同行对于廉租住宅设计的关注度,对我国未来廉租住宅设计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5-01)

覃庆胜,谭波[5](2008)在《住宅套型模式的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住宅套型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原有住宅套型模式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住宅套型模式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广西城镇建设》期刊2008年02期)

赵小龙[6](2003)在《长江叁角洲地区后小康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宅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经实现人均居住面积10m~2的小康目标。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居住水平已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后小康”目标迈进。但当前有关后小康住宅特别是住户最为关心的套型模式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不免使人们走入误区,因此有关后小康住宅的研究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着眼于对长江叁角洲地区后小康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研究,以居住模式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套型模式的演变轨迹,并基于国内外研究的视野和长江叁角洲地区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后小康住宅套型模式的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出后小康住宅套型模式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探讨了影响后小康住宅套型模式的主要因素,为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立论依据。 (2) 提出了后小康住宅套型模式的新特点、发展趋势。 (3) 总结出了后小康住宅套型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3-04-01)

高锦山[7](1992)在《乌鲁木齐住宅套型模式回顾与发展趋势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乌鲁木齐住宅套型模式的演变过程,分析了住宅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在中小型住宅中,半厅式起居型将成为乌鲁木齐今后套型模式的主流,指出了在这种模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期刊1992年Z1期)

套型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不单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城乡规划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作为城市老年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居老人的数量随着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逐渐增加。为独居老人提供适合养老的住宅套型模式,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之一。广州是社会老龄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大型城市。广州城市老龄化状况主要体现在老龄人口数量多、老年人口增速快以及高龄化趋势严峻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广州独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独居老人生活缺乏代际关怀,导致独居老人居住生活的照顾问题和心理问题都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广州独居老人住宅套型设计模式的研究具有切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广州保障性住区为主要调查范围,本着可持续设计的原则,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出发,根据问卷调查、访谈、拍照记录等研究手段分析总结独居老人的日常行为模式和居住需求,初步总结出现阶段基于保障性住房条件下,适应广州独居老人居住生活的住宅套型模式的设计策略,并揭示此类住宅居住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律。具体来说,本文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老龄化和独居化趋势以及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限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叁章,该部分首先归纳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独居老人住宅套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然后对广州现阶段独居老人的居住分布以及保障性住区独居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生活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即第四章,通过对保障性住区进行实地现状调研,结合针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了解目前广州部分保障性住房的使用评价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总结广州保障性住房适应老年人居住生活方面的不足,分析独居老人的居住行为模式作为住宅套型设计的依据。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独居老人住宅设计的成熟经验,提出广州独居老人适居住宅套型设计模式和策略,为改善广州独居老人的住宅空间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套型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苏晨婷.关中地区旅游度假村经营套型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8

[2].杨一峰.广州独居老人适居住宅套型模式及适应性要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杨国霞,沈山.我国居家养老型住宅套型模式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

[4].彭元春.廉租住宅套型模式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覃庆胜,谭波.住宅套型模式的变化趋势[J].广西城镇建设.2008

[6].赵小龙.长江叁角洲地区后小康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7].高锦山.乌鲁木齐住宅套型模式回顾与发展趋势浅析[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2

论文知识图

展览类经营套型模式(来源:自...购物与观演相结合的经营套型模式购物类经营套型模式(来源:自...解放后城市住宅套型模式发展图住宿类经营套型模式(来源:自...廊式住宅套型模式平面图

标签:;  ;  ;  ;  ;  ;  ;  

套型模式论文_苏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