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型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自由度,位移,参数,矩阵,损伤,延性。
剪切型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罗战友,莫林飞,邹宝平,陶燕丽[1](2019)在《基于颗粒流的双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多齿型结构面,但对于双齿型结构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为了探究双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首先对比了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与颗粒流计算结果,得到了较准确的细观参数,然后基于该细观参数和颗粒流程序建立了不同法向应力、齿高和齿距的颗粒流直剪试验数值模型,并从峰值抗剪强度和峰值摩擦角的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齿高皆呈现出正相关;峰值抗剪强度随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着法向应力和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齿高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占超[2](2014)在《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己成为土木工程学科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在于损伤识别算法。剪切型结构具有形式简单、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实际工程中诸多结构(如高层建筑、输电塔、海洋平台、飞机机翼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简化为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算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发掘出适用于更一般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本文针对剪切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利用时不变滤波器由加速度信号重构速度和位移信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时不变滤波器系数的计算公式及频域上准确度的评价公式,探讨了滤波器参数的选择对重构精度的影响,并以一个单自由度质量弹簧体系数值算例和一个四层板柱结构在环境荷载下振动的数值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2)对传统恢复力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恢复力模型的局部损伤识别法”(简称“方法1”),克服了传统方法由于质量和刚度间的耦合而无法确定损伤类型的缺点。方法1采用以下步骤识别损伤:一,由剪切型模型各层实测的加速度信号通过时不变滤波器重构速度和位移信号;二,求出各层间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结合环境激励技术和各层的动力方程拟合出刚度系数;叁,求出各层刚度系数损伤前后的比值,得到损伤指示向量(DIV);四,根据损伤的局部性,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找出DIV中的异常元素,作为判断损伤位置的依据;五,由DIV求出各层质量和刚度的损伤程度。(3)对传统交叉模型交叉模态(CMCM)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CMCM的局部损伤识别法”(简称“方法2”)。传统CMCM法由于核心矩阵缺秩使得全局修正时解不唯一,为求得唯一解往往假设损伤前后质量不变。方法2将核心矩阵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作为DIV,然后由DIV对损伤进行定位和定量。方法2的优势在于:无需人为主观地添加约束即可一次性求出结构各单元质量和刚度损伤前后的变化,避免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假设给损伤识别结果带来的误差。(4)通过数值实验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实验对改进后方法(方法1和方法2)的可行性进行了证实。改进后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即可以识别结构在极端运营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数值实验和LANL实验中,改进方法均对预设损伤进行了准确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左媛,邢百朋,刘平[3](2013)在《剪切型结构阻尼矩阵强迫解耦法的修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剪切式结构研究中,阻尼是分析结构动力的主要参数,阻尼特性的不同和结构的动力响应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结果。本文以粘滞阻尼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阻尼力等效原理,并依据此原理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强迫解耦方法。采用修正的等效强迫解耦方法,给出了阻尼矩阵强迫解耦后主对角线元素的递推表达式。(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3年06期)
李慧,李卓航,杜永峰[4](2013)在《基于附加质量的剪切型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上附加已知质量,利用附加前后模态参数和附加质量识别结构物理参数。利用特征方程结合矩阵变换推导出结构物理参数与附加质量前后的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关系式推导待识别参数的线性模型,感觉蒙特卡洛思想用Gibbs抽样方法对参数进行抽样,得到结构的物理参数。用一个7层的剪切模型为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3年06期)
蔡健,王慧英,补国斌[5](2013)在《剪切型结构高模态效应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延性折减系数是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通过调整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位移延性折减系数,研究多自由度体系(MDOF)高模态效应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以剪切型集中质量MDOF体系模型为分析对象,通过地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MDOF体系因高模态延性需求集中而影响延性折减系数的规律,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MDOF修正系数估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MODF体系由于高模态效应的影响,其抗震延性折减系数比其相应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抗震延性折减系数小,系统位移延性系数和结构基本振动周期是影响MDOF修正系数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3年05期)
魏宏艳,杨胜春,李新祥,汪厚冰,陈丽敏[6](2012)在《含缺陷盒段类T型结构单元剪切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脱胶或弱胶接是复合材料整体化结构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缺陷形式,对此目前还缺乏成熟的分析手段,从而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整体化结构在飞机上的应用。首先开展了含界面缺陷/损伤的盒段类T型结构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失效判据和失效分析方法。研究了损伤起始和扩展的过程,以及界面缺陷类型、尺寸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人为制造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界面缺陷试验件的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20期)
周靖,陈凯亮,方小丹[7](2011)在《基于剪切型结构的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速度脉冲型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IM)与剪切型多自由度(MDOF)体系顶层非线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并分析IM的有效性。采用20条速度大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基于MDOF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恒延性水平(μ)条件下速度脉冲地震动IM与MDOF体系最大非线性顶层位移相关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和离差分析,分析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基本周期与延性水平对相关性和离散性均有较大影响;峰值地面运动速度(PGV)作为IM,相关性系数较大且离差较小,相关性和离差表现较稳定,是较好的速度脉冲地震动IM。(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1年06期)
沈明荣,张清照[8](2010)在《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规则齿型结构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试验,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基础性研究,阐述规则齿型结构面在剪切条件下力学特性的主要特征,以及其强度、变形等力学特性的主要规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对结构面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剪切变形曲线以及不同粗糙度结构面的剪切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面剪切变形特性的经验本构关系,同时对结构面综合抗剪强度参数在剪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评价结构面剪切强度的经验公式。最后还对结构面在剪切条件下的扩容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现象做出解释。(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涂胡兵,滕军,胡艳容[9](2010)在《剪切型结构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剪切型结构基于损伤的新型抗震设计方法.鉴于以往针对结构最大位移模式的研究没有考虑低周疲劳累积损伤的影响,对若干典型剪切型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大量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了当最大层间损伤达到某一确定值时结构沿竖向楼层的最大位移分布模式,提出了不同周期结构的最大位移分布计算公式;结合规范设计反应谱建立了等延性屈服点谱,提出了基于最不利楼层容许损伤和结构整体目标延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步骤.算例分析表明,按该方法进行结构设计,能有效控制结构最不利楼层的损伤和结构整体延性,确保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陈伯望,黄兰芝[10](2009)在《剪切型结构动力特性求解的扫描搜索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求解结构动力特性是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的必要前提,现有求解方法需要大型矩阵运算。本文运用扫描手段搜索结构自由振动的自振频率及振型,推导了扫描公式,不需要进行矩阵运算,方法简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09-11-28)
剪切型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己成为土木工程学科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在于损伤识别算法。剪切型结构具有形式简单、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实际工程中诸多结构(如高层建筑、输电塔、海洋平台、飞机机翼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简化为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算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发掘出适用于更一般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本文针对剪切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利用时不变滤波器由加速度信号重构速度和位移信号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时不变滤波器系数的计算公式及频域上准确度的评价公式,探讨了滤波器参数的选择对重构精度的影响,并以一个单自由度质量弹簧体系数值算例和一个四层板柱结构在环境荷载下振动的数值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2)对传统恢复力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恢复力模型的局部损伤识别法”(简称“方法1”),克服了传统方法由于质量和刚度间的耦合而无法确定损伤类型的缺点。方法1采用以下步骤识别损伤:一,由剪切型模型各层实测的加速度信号通过时不变滤波器重构速度和位移信号;二,求出各层间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结合环境激励技术和各层的动力方程拟合出刚度系数;叁,求出各层刚度系数损伤前后的比值,得到损伤指示向量(DIV);四,根据损伤的局部性,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找出DIV中的异常元素,作为判断损伤位置的依据;五,由DIV求出各层质量和刚度的损伤程度。(3)对传统交叉模型交叉模态(CMCM)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CMCM的局部损伤识别法”(简称“方法2”)。传统CMCM法由于核心矩阵缺秩使得全局修正时解不唯一,为求得唯一解往往假设损伤前后质量不变。方法2将核心矩阵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作为DIV,然后由DIV对损伤进行定位和定量。方法2的优势在于:无需人为主观地添加约束即可一次性求出结构各单元质量和刚度损伤前后的变化,避免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假设给损伤识别结果带来的误差。(4)通过数值实验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实验对改进后方法(方法1和方法2)的可行性进行了证实。改进后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即可以识别结构在极端运营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数值实验和LANL实验中,改进方法均对预设损伤进行了准确的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型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罗战友,莫林飞,邹宝平,陶燕丽.基于颗粒流的双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通报.2019
[2].占超.剪切型结构损伤识别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左媛,邢百朋,刘平.剪切型结构阻尼矩阵强迫解耦法的修正研究[J].特种结构.2013
[4].李慧,李卓航,杜永峰.基于附加质量的剪切型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
[5].蔡健,王慧英,补国斌.剪切型结构高模态效应对延性折减系数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
[6].魏宏艳,杨胜春,李新祥,汪厚冰,陈丽敏.含缺陷盒段类T型结构单元剪切失效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7].周靖,陈凯亮,方小丹.基于剪切型结构的速度脉冲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评估[J].工程力学.2011
[8].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
[9].涂胡兵,滕军,胡艳容.剪切型结构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陈伯望,黄兰芝.剪切型结构动力特性求解的扫描搜索法[C].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