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探析论文

李晶晶:《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文化思想的产生进行了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阐述,并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双重剖析,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全球化历史发展进程,科学预见了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些文化思想可以为我国思考为何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2月公开问世以来,主要阐述了“两个必然”、“两个彻底决裂”、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等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思想革命和人类社会变革方面发挥了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据此可知,《宣言》揭示了具有不可磨灭性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但除了阐释上述思想外,《宣言》还立足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深刻的文化思想。

一、《宣言》中产生文化思想的逻辑自洽

《宣言》中文化思想的发生有其自身逻辑,一方面,《宣言》运用贯穿始终的唯物史观,从理论逻辑分析了文化思想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宣言》通过披露形形色色的文化谬误从现实逻辑论述了文化思想产生的必要性。

(一)《宣言》用唯物史观阐释了文化思想产生的理论逻辑

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多次强调了唯物史观思想,指出这一思想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历史产生的基础,这一唯物史观思想从理论上解释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决定社会状况,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起点。人类不仅进行物质生产,也进行人口的生产和繁衍,这些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推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生,也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关系的形成。随着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日益增多,语言、文字等精神文化产品应运而生,人类文化也随之形成。生产力决定人类的社会交往状况,同时又受到人类社会交往状况的制约,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一定时期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结构的状况和变化起决定作用。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包括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上层建筑,同时受上层建筑的制约,上层建筑通过赋予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的阶级以一定的政治合法性服务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的不断运动,导致社会基本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人类精神文化不断发展。由此可知,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证明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实现改造的,旧思想必然伴随着旧生活条件的瓦解而逐步瓦解,资产阶级文化最终将随着资产阶级的灭亡而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文化取得胜利将不可避免。

五是加强长江流域大保护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如科学布局长江流域保护地网络,应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演变影响的研究、监测、评估和有效管理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不断思考为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挖掘《宣言》中的文化思想,能够为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

无论是自建、共建、公建还是商建,都必然涉及住房用地制度、住房金融制度、住房产权制度(住房产权结构、住房产权的覆盖面:全覆盖、半覆盖和零覆盖)以及相关政策等。因此,城镇住房供给制度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六是建设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按照率先确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率先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率先建成水资源管理系统,率先建立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总体要求,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建设步伐,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为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经验和示范。

《宣言》中文化思想的产生有其现实逻辑性。当时欧洲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谬误,《宣言》要阐述自身先进的革命文化思想,必须要揭露形色的文化谬误。

《宣言》批判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并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在《宣言》第三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详细论述了包括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内的社会主义思潮,并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各种思潮进行了有力地揭示。他们指出,在这些社会思潮背后隐藏着自身阶级利益的要求,它们或代表没落的封建贵族利益,或代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民的利益,或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利益。而共产主义思想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与这些社会主义思潮有着质的区别,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宣传真正的共产主义思想主张,需要对这些空想或幻想进行有力地批判和揭露。第二,批判资产阶级的阶级教育,树立无产阶级的教育观。资产阶级指责无产阶级企图消灭一切教育。面对这种指责,《宣言》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教育本质,即资产者通过阶级教育,把大多数工人阶级训练成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消灭的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下的教育。无产阶级主张要改变社会对教育的阶级性,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实行社会教育,培养真正自由且全面发展的人。第三,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宣言》批判资产阶级认为存在永恒真理的错误思想。资产阶级否认思想的发展性,认为自由、正义等思想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状态中的永恒真理,消灭永恒真理是与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面对这种谬误,《宣言》明确指出,各个历史发展状态下的社会意识都是阶级运动的产物,会随着阶级对立的消失而消失,自由、正义等思想不具有永恒性,它们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充当意识形态教育的工具。

二、《宣言》中文化思想的深刻意蕴

《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一方面,《宣言》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肯定与否定的双重阐释;另一方面,《宣言》从全球化视角出发科学预见了人类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宣言》从辩证视角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性

(二)《宣言》从全球化视角思考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立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文化曾经发挥过的先进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对中世纪封建专制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宣扬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冲破了人们的封建宗法观念,将人们从宗教幻想和思想压迫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日益具有开拓进取的品质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推动了资产阶级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3]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资产阶级通过世界市场的开辟,使精神文化产品日益摆脱了过去片面、局限和狭隘的状态,促进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交往、相互融合,丰富了世界精神文化宝库。

(二)《宣言》批驳的文化谬误是文化思想产生的现实逻辑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还尖锐地揭露,资本主义文化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第一,《宣言》指出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取得统治地位后,对传统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严重破坏,将传统的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雇佣关系,社会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社会。第二,《宣言》指责资本主义文化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存在野蛮状态,具有虚伪本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追逐资本的最大化,到处进行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不断使涉足的民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4]。第三,《宣言》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文化的阶级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资产阶级指责共产主义消灭了一切教育,其本质是想实行阶级教育,把占多数人口的无产阶级培养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机器。此外,资产阶级宣扬自由、正义等是一切社会状态所共存的永恒真理,无疑仍具有阶级性,其旨在为资产阶级政权的长期统治寻找理论合法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从全球化视角出发,分析世界历史发展的境遇,思考人类文化发展的态势,对共产主义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趋势进行了科学预见。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辩证分析方法,在《宣言》中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剖析,既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革命性,也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落后腐朽性。

Locking J3-J7and reconfiguring the dynamics model of the manipulator,L1=Lais the active link,and links L2-L7 are locked together as the passive linkLp.Theposition vectors of the centroid relative to the coordinate Rpfor each link Li involved in Lpare shown asm,m,m,rp6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阐述了文化发展的全球化潮流,并指出,美洲的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增加商品销量,在世界各地到处建立联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精神文化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融合也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精神生产日益摆脱了封闭保守状态,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文化产品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成果变为世界的、公共的精神财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呈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状态,文化发展呈现全球化。

创客空间翻新辅导实验室应该面向全社会开放,吸纳各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根据仪器门类成立多个工作室。并且要及时补充新鲜力量,由老生带动新生,既巩固了老生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信息能力。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分析了人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态势,还科学预测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指出人类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文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关系日益简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文明日趋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日益被利己主义、金钱关系所主宰。资产阶级不仅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也导致了人类社会私欲的膨胀和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资产阶级文化之所以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文明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还具有生机活力。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难以克服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自身生产力创造的巨大财富时,社会将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采取更为先进的所有制形式,通过无产阶级,推翻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真正属于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教育和共产主义文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比较常见的嫁接方法主要是切接法。需要进行嫁接的幼苗应该比茄子砧木幼苗提早播种15天,一般砧木播种65天内就可以进行嫁接了,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幼苗成活。砧木生涨到5-6个真叶后,茄子幼苗生长到3-4片真叶后,进行嫁接。在嫁接前一天下午,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兑水15 kg,均匀喷洒苗床,杀菌处理。

三、《宣言》中文化思想的价值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阶级社会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超阶级的文化观点和永恒的理论说教是不存在的。《宣言》详细论述了“宗教、道德、哲学、政治、法”等精神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运行规律,指出“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1],新思想是伴随新社会条件的出现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文化在旧社会母体内部孕育产生,其发展状态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其代表性的自由、正义思想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必然会随着阶级对立的消失而消失。共产主义革命要完成推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使命,需要同传统的观念实现最彻底的决裂,彻底“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2]

(一)《宣言》论述的文化思想产生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有利于思考为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用唯物史观阐释了文化思想产生的理论逻辑,强调生产力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起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推动了精神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这一思想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其精神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其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变得日益紧迫。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国内生产总值,或者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都处于世界前列。我国实力不断增强的经济水平,不仅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还揭露和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谬误,为《宣言》文化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逻辑。这一思想表明,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各种文化思潮的背后都隐藏着阶级利益诉求。当前,我国处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不同矛盾,各种思潮交织激荡。有一些思潮看似“价值中立”,实则妄图虚构或解构中国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建设主流意识形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还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激进左派等错误思潮,防止错误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民群众思想造成强烈冲击。

(二)《宣言》阐述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双重性与文化发展趋势,有利于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剖析,既肯定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革命性,又否定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落后腐朽性。这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启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时,应尊重和珍惜世界上出现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宽阔的胸怀包容不同文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养分,在学习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当然,正如在《宣言》中所批判的,资本主义文化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中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这些思想容易对我国人民的革命性造成腐蚀,阻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进程,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安全造成威胁。这就要求我国不仅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还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落后文化,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学会批判性的借鉴和学习,切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江水滔滔,江风浩荡。巍巍大石牌,傲然耸立于峡口之上。经过鄂西会战之后,驻守石牌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把一个江岸防线建得固若金汤,使得日本鬼子从峡江进川的美梦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一样,一眨眼工夫就破灭了。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还立足全球化视角,思考文化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以及共产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科学预见。这表明,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顺应全球化潮流,增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自觉性,推动各种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资本主义文化必然被共产主义文化所取代,应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正确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2][3][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48,30,32.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Thoughts in the M 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Li-Jingjing,sun xi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Academy of Marxism,Bei jing Haidian 100081)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explained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realistic logic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thoughts in themanifestoof the communistparty,andmadea doubleanalysisofcapitalistcultureby using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method.Meanwhile,based on the historicaldevelopmentofglobalization,Marx and Engels foresaw the trend ofhuman culture’s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These cultural thoughtscan provideguidance forChina to think aboutwhy and how tobuild a socialistculture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Cultural Thoughts;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1-0001-05

[收稿日期]2018-1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CXTD09);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和创新研究”(18KDBL068);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SZZKY-20191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孙行(1993-),女,河南南阳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邓宏斌)

标签:;  ;  ;  ;  ;  ;  ;  ;  ;  ;  ;  ;  ;  ;  ;  

李晶晶:《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