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径高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树,静压,转台,杉木,壳体,精密,钢筋混凝土。
径高比论文文献综述
吴九达[1](2013)在《大径高比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一直作为安装工件或者其他机床移动轴的重要部件广泛地运用在多轴的超精密机床中,其运动精度对整个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影响液体静压转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转台中液体静压轴承工作状态下的刚度等性能指标。同时,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结构形式对于转台制造、装配过程中的可行性、难度及所达到的精度影响很大。因此,研究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液体静压轴承及转台结构的设计和相关性能的分析对超精密机床整体获得优良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针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ZX04004-061)中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制造而开展的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与分析研究。课题涉及的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安装在水平面内的直线运动部件上,要求的径高比较大。为此,在转台的液体静压轴承结构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案,此种结构方案可为类似的大径高比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提供参考。根据提出的大径高比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结构进行了液体静压轴承的设计和计算。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编写了相关的设计计算程序。在确定了合适的液体静压轴承结构尺寸后,完成了转台整体结构的叁维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Mechanical APDL,分别对止推轴承和径向轴承进行了静力学变形分析,以校验转台的各项刚度指标在液压油压力作用下是否满足转台的技术要求。对于不满足技术要求的结构进行结构优化。并计算液体静压轴承中的液压油在工作状态下的平均温升,以分析轴承在工作状态下液压油温升对轴承的刚度影响。为获得更为接近实际工作情况下的转台液体静压轴承结构的变形,对液体静压轴承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并根据流固耦合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重新计算校验转台的各项刚度指标。为考察转台转动体的固有频率及在固有频率下的振型,将转台液体静压轴承油膜支撑等效为弹簧单元,对转台转动部分进行模态分析。并进行了谐响应分析,以得到转动体系统在磨削力作用下的幅频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7-01)
符利勇,唐守正,刘应安[2](2011)在《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径高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隙径高比(DEG/H)是指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的比值。它是林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子,是研究森林动态及评价森林采伐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关帝山叁种天然次生针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林分林隙径高比结构,结果为:云杉林林隙径高比DEG/H以0.6—1.6之间分布最多,占81.82%,油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8—1.6之间,占70.72%。华北落叶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4—1之间,占97.06%;通过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及林隙敏感度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趋势对林隙大小和林隙敏感度两个特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之间的散点分布无规律,很难反映各自林隙大小与幼树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而DEG/H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很有规律,能较好的反映幼树密度与林隙径高比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以及二阶多项分布模型分别对幼树密度和DEG/H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各自模型的相关系数、参数P值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为:3种模型都可以用来拟合3种林分的幼树密度和林隙敏感度,其中对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洪伟[3](2008)在《大径高比环件辗扩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径高比的矩形截面环件,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辗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以小设备生产大尺寸环件的可行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8年12期)
胡志宇,王柏华,刘疆[4](2005)在《毛绒类纤维径高比频率分布证明与实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羊绒、羊毛、超细羊毛、绵羊绒等毛绒类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和计算机相配合采集上述纤维图像,利用毛绒类纤维图像识别软件测量了纤维的径高比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频率分布进行了证明和评价.结果表明,毛绒类纤维的径高比频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吴晓芙,胡曰利[5](2000)在《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 Ⅳ.杉木胸高形数与径高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杉木林分调查数据讨论了林分胸高形数η和径高比δ随林龄 t变化的相关性 .η和δ值均随 t递增而递减 ,且递减趋势相似 ,η/δ比值近似为常数 ;η和δ也随立地 S递增而递减 ,其比值在调查的 S范围内不随 S变化产生显着差异 ;η随林分密度 N递增而递增 ,δ随 N递增而递减 ,η/δ比值与 N成正相关 .在 t递增过程中 ,给定 S和 N ,η/δ比值变幅小是蓄积方程 Y=Ymt3/( K+t) 3应用精确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宋彦萍,王仲奇,徐文远,卢文才[6](1997)在《在大径高比环形透平叶栅中叶片弯曲对二次流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blade curving on the high diameter-length ratio annular cascad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ree kinds of cascade outlet flow fields were measur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curved bla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secondary losses.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he guide vanes behind the test cascades was also discussed.(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陈超[7](1989)在《关于合理确定低压贮气柜钢筋混凝土浮罩径高比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贮气(500毫米水柱压力以下)是沼气工程普遍采用且较适宜的贮气压力。当贮气柜采用钢筋混凝土浮罩结构时,由于该结构具有壁较厚、自重大的特点,如果浮罩径高比(直径与高之比)不当,则往往达不到低压贮气的效果。那么钢筋混凝土浮罩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1989年03期)
韩万今,徐文远,王仲奇[8](1987)在《径高比和扩张角对叶片最佳倾斜角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叶片最佳倾斜角对径高比或外壁面扩张角的依赖关系,作者对具有不同倾斜角叶片的环形透平静叶栅做了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倾斜角与径高比或外壁面扩张角之间存在着单调函数关系,即随着径高比或外壁面扩张角的增大,最佳倾斜角增加。采用最佳倾斜角叶片,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流,而且还能提高气流的作功能力及改善栅后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1987年06期)
径高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隙径高比(DEG/H)是指林隙直径与林隙高度的比值。它是林隙的一个主要特征因子,是研究森林动态及评价森林采伐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关帝山叁种天然次生针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林分林隙径高比结构,结果为:云杉林林隙径高比DEG/H以0.6—1.6之间分布最多,占81.82%,油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8—1.6之间,占70.72%。华北落叶松林林隙径高比主要分布在0.4—1之间,占97.06%;通过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及林隙敏感度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趋势对林隙大小和林隙敏感度两个特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林隙大小与林隙下幼树数量之间的散点分布无规律,很难反映各自林隙大小与幼树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而DEG/H与幼树密度之间的散点分布很有规律,能较好的反映幼树密度与林隙径高比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以及二阶多项分布模型分别对幼树密度和DEG/H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各自模型的相关系数、参数P值对它们进行比较,结果为:3种模型都可以用来拟合3种林分的幼树密度和林隙敏感度,其中对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高比论文参考文献
[1].吴九达.大径高比超精密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符利勇,唐守正,刘应安.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径高比[J].生态学报.2011
[3].李洪伟.大径高比环件辗扩数值模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
[4].胡志宇,王柏华,刘疆.毛绒类纤维径高比频率分布证明与实用评价[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5
[5].吴晓芙,胡曰利.林木生长与养分动态模型研究Ⅳ.杉木胸高形数与径高比[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
[6].宋彦萍,王仲奇,徐文远,卢文才.在大径高比环形透平叶栅中叶片弯曲对二次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
[7].陈超.关于合理确定低压贮气柜钢筋混凝土浮罩径高比的探讨[J].中国沼气.1989
[8].韩万今,徐文远,王仲奇.径高比和扩张角对叶片最佳倾斜角影响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