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丝电爆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属丝,等离子体,冲击波,脉冲,电压,光辐射,矫直。
金属丝电爆炸论文文献综述
位永辉,王石语,吴梦瑶,蔡德芳,过振[1](2019)在《纳秒脉冲激光对金属丝电爆炸过程的瞬态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丝电爆炸是获取金属纳米级粉粒的有效途径,电爆炸的演绎过程直接影响金属粉颗粒的尺度范围。采用纳秒级脉冲激光对爆炸过程的瞬态进行观察,以激光干涉条纹为背景,依据电爆炸过程中,对条纹的扰动获取具有清晰边缘的爆炸区图像;再根据激光穿过爆炸云团的透过率计算出不同时刻粉尘体浓度的叁维分布图。测量结果表明:通电后0.5μs,金属丝直径由0.3 mm扩展为4.7 mm,直到18μs时扩展为28 mm,而粒子的最大浓度由3×10~(21)/cm~3减小为1.1×10~(20)/cm~3。整个扩展过程中,粒子浓度沿径向呈现多个环带的分布形态。(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尚勇,高建村,胡守涛,孙谞,王乐[2](2019)在《金属丝状材料对预混气体爆炸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主设计加工的气体爆炸瞬态压力实验装置中,填充Cu、Al、Ni、Fe金属丝状材料后分别进行甲烷-空气(体积比为12%)和丙烷-空气(体积比为8%)预混气体的密闭爆炸实验,测定爆炸瞬态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金属丝状材料后爆炸压力峰值明显减小,说明能够有效地抑制可燃气体的爆炸;不同金属丝状材料的抑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明显优于Cu、Al金属丝状材料;随着可燃气体的分子质量的增加,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优于Al、Cu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的现象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坚,阴国锋,范云飞,李兴文,邱爱慈[3](2018)在《金属丝电爆炸研究进展-(Ⅱ):水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在温密等离子体基础研究、强冲击波产生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受到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及多种精密诊断系统,研究人员对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基本物理过程和实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基于此建立了多种仿真模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文中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电爆炸特性和冲击波特性,分析了丝参数、电参数和水介质参数对于水中金属丝电爆炸的影响规律,总结了水中金属丝电爆炸仿真研究采用的比作用量模型、无量纲模型和磁流体模型,并对水中金属丝阵内爆研究,以及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在产生强冲击波、制备纳米材料等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在电爆炸产物的密度和冲击波压力测量、丝爆相变过程和击穿过程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吴坚,李兴文,邱爱慈,卢一晗,李沫[4](2018)在《金属丝电爆炸研究进展-(Ⅰ):真空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中金属丝电爆炸在Z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源等有重要应用,特别是纳秒脉冲下金属单丝的电爆炸行为是丝阵Z箍缩的最初始阶段,对丝阵Z箍缩内爆辐射特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目前,利用高时空分辨的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和数值模拟手段,真空环境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研究已在实验诊断、调控方法、理论模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在介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真空环境中纳秒脉冲下金属单丝电爆炸的相关研究,描述了金属丝电爆炸的基本特性,总结了电参数和丝参数对电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提高金属丝中沉积能量以实现金属丝汽化的调控方法,并综述了数值模拟中电爆炸丝状态方程、输运参数和磁流体模型等的主要进展,最后指出了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永民,姚伟博,邱爱慈,汤俊萍,王宇[5](2019)在《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丝在快脉冲电流驱动下,受到欧姆焦耳加热作用发生电爆炸现象,并呈现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新材料制备和核聚变等方面。文中综述了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的研究历史和应用情况,分析了金属丝在不同电流作用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提出了一种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的分类方法,即以金属丝注入能量快慢的不同,将金属丝电爆炸现象分为欠热电爆炸和过热电爆炸现象,在过热电爆炸现象中,根据产生的电爆炸等离子体温度的不同,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该类低温等离子体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分析了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的研究现状,即金属丝电爆炸等离子体的参数诊断方法以及相关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郭勇[6](2018)在《电爆炸法中金属丝连续矫直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呈现出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电爆炸法制备金属超细粉末的工作效率,文中对电爆炸法制备金属超细粉末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加工效率主要的因素为:矫直后的金属丝到达爆炸腔后直线精度不够导致加工中断,为了使被加工的金属丝在到达爆炸腔后满足直线精度,需要对金属丝的矫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材料力学理论与弹塑性应用理论,对矫直过程中金属丝与矫直设备的弹塑性弯曲做出基本假设,分析得出金属丝在矫直过程中的弹塑性弯曲变形与曲率、弯矩、挠度等参数的关系。结合辊式矫直原理与金属丝矫直工况的要求,对平行辊矫直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确定了适合金属丝连续矫直的平行辊矫直装置的关键参数。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结合金属丝矫直工艺的特点,完成对金属丝矫直过程的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金属丝矫直后的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矫直力和矫直后直线度等参数,验证了矫直装置结构参数、工艺参数及矫直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为继续深入研究矫直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完善超细金属丝矫直理论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验证矫直装置能为电爆炸法制备纳米粉末提供可靠的连续供丝方案,文中基于电爆炸法制备纳米粉末的工作原理,设计搭建包括金属丝牵引、金属丝矫直、金属丝裁剪等模块的模拟实验平台,并完成了拥有人机界面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研究成果对微细金属丝的矫直工作提供参考价值,为电爆炸法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的工作提供合理的矫直方案与实验平台,满足金属丝连续矫直的精度要求,提高了电爆炸法制备金属纳米粉末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6)
王涛[7](2018)在《金属丝电爆炸对岩石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易采油藏的枯竭,对低渗透油藏资源的开采愈发重要。由于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渗透率低,自然生产能力弱,所以要对低渗透油田实施增产措施来提高采收率。近几年,金属丝电爆炸技术(EEW)因其能够产生可控的、稳定的、连续的冲击波而被用于石油行业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为了对金属丝电爆炸石油增产工具的增产操作进行理论指导,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增产工具在射孔完井和裸眼完井的垂直井中对储层的处理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模型的尺寸及材料参数,利用TNT等效将金属丝电爆炸等效为模型中的TNT爆炸。针对不同的油井工况,利用ANSYS/Autodyn软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金属丝在单次爆炸和连续爆炸情况下,冲击波在油井中的传播规律,爆炸对油井的造缝过程、损伤机理及解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经过套管和水泥环后衰减较大,但在射孔孔眼中传播的冲击波能保持较高的压力,连续爆炸会对组合体造成累积损伤;岩石材料参数会对冲击波的传播过程产生影响,电爆炸对射孔的解堵效果明显;在裸眼完井模型中,电爆炸对岩石的造缝效果较好,连续爆炸会使裂缝发生扩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4-01)
韩若愚,吴佳玮,丁卫东,姚伟博,张永民[8](2017)在《空气中不同金属丝电爆炸的光辐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丝电爆炸过程伴随明显光辐射现象,该现象蕴含大量信息,为此研究了空气中铝(Al)、钛(Ti)、铁(Fe)、铜(Cu)、钼(Mo)、银(Ag)、钽(Ta)、钨(W)8种材质的金属丝以及石墨芯C在亚微秒与微秒尺度脉冲电流作用下电爆炸的光辐射特性。搭建了金属丝电爆炸实验平台与诊断系统。在系统储能500 J的情况下,将上升沿约为45 A/ns与5 A/ns的脉冲电流分别施加在长1 cm、直径200μm的金属丝/石墨芯负载上,并测量负载电压、回路电流、光强与时间积分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光电管可响应的光辐射起始于负载阻性电压下降时刻,并随着放电过程结束逐渐达到最大值,发光过程持续时间>300μs。从幅值来看,Ti丝电爆炸具有最强的光辐射,在5 A/ns脉冲电流作用时幅值为Cu丝的3倍。非难熔金属Al、Cu、Ag具有相似的光辐射特性,包括相似的光强–时间曲线以及具有明显线状谱的时间积分光谱;难熔金属Mo、Ta、W具有相似的光强–时间曲线且积分光谱以连续谱为主;石墨芯与难熔金属具有相似的光强–时间曲线,积分光谱却存在明显的线状谱。此外,金属丝电爆炸光辐射能量在250~380nm的波段具有较强的分量,比例最高为Cu丝,可达42.9%。不同材质金属丝电爆炸的光辐射具有很大差异,可以推测其等离子体通道温度、密度、电离度等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王坤,史宗谦,石元杰,赵志刚,张董[9](2017)在《真空及空气中金属丝电爆炸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铝丝在真空和空气环境中的电爆炸特性研究.从金属丝电爆炸的电压、电流波形得到了金属丝内的沉积能量,并基于以上电参数特征分析了电爆炸产物的状态,获得了空气中铝丝电爆炸电流暂停时间随初级储能电容充电电压的变化规律.真空和空气中铝丝电爆炸在电压击穿时刻的沉积能量分别为2.8和6 eV/atom.采用波长为532 nm、亚纳秒激光探针对金属丝电爆炸物理过程开展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阴影和纹影诊断.阴影图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气氛环境中高密度电爆炸产物的膨胀过程,根据光学诊断图像分析了高密度丝核沉积能量的结构和空气中铝丝电爆炸产生的激波的膨胀轨迹.真空和空气环境中高密度电爆炸产物的平均膨胀速度分别为1.9和3 km/s.基于实验数据和输运参数模型,估算了金属丝在电压击穿时刻的温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8期)
吴坚,杨泽锋,李兴文[10](2016)在《真空电爆炸金属丝中电子的单粒子轨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识真空电爆炸金属丝中电压击穿过程,基于单粒子轨道理论,根据1kA、100A/ns电流下铝单丝电爆炸实验的电流电压波形,建立了电子运动轨迹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初始条件(产生时刻、初始位置、速度)下电子的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初速度为0的电子,运动轨迹位于r-z平面;当电流超过0.3kA时,电子开始被束缚在金属丝周围,磁场越强,发射位置距离金属丝越近,回旋运动的径向范围越小,与轴向碰撞的次数越多,越有利于电压击穿;当发射电子的初始动能等于电压击穿时的欧姆沉积能量时,初始速度沿径向方向时的运动轨迹与其沿轴向方向时的轨迹没有显着差异,而角向方向的初始速度将引起电子绕金属丝旋转。(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11期)
金属丝电爆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自主设计加工的气体爆炸瞬态压力实验装置中,填充Cu、Al、Ni、Fe金属丝状材料后分别进行甲烷-空气(体积比为12%)和丙烷-空气(体积比为8%)预混气体的密闭爆炸实验,测定爆炸瞬态压力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金属丝状材料后爆炸压力峰值明显减小,说明能够有效地抑制可燃气体的爆炸;不同金属丝状材料的抑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明显优于Cu、Al金属丝状材料;随着可燃气体的分子质量的增加,Ni、Fe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优于Al、Cu金属丝状材料抑爆性能的现象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丝电爆炸论文参考文献
[1].位永辉,王石语,吴梦瑶,蔡德芳,过振.纳秒脉冲激光对金属丝电爆炸过程的瞬态测量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19
[2].周尚勇,高建村,胡守涛,孙谞,王乐.金属丝状材料对预混气体爆炸影响规律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
[3].吴坚,阴国锋,范云飞,李兴文,邱爱慈.金属丝电爆炸研究进展-(Ⅱ):水环境[J].高电压技术.2018
[4].吴坚,李兴文,邱爱慈,卢一晗,李沫.金属丝电爆炸研究进展-(Ⅰ):真空环境[J].高电压技术.2018
[5].张永民,姚伟博,邱爱慈,汤俊萍,王宇.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研究综述[J].高电压技术.2019
[6].郭勇.电爆炸法中金属丝连续矫直技术及应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8
[7].王涛.金属丝电爆炸对岩石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8].韩若愚,吴佳玮,丁卫东,姚伟博,张永民.空气中不同金属丝电爆炸的光辐射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7
[9].王坤,史宗谦,石元杰,赵志刚,张董.真空及空气中金属丝电爆炸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7
[10].吴坚,杨泽锋,李兴文.真空电爆炸金属丝中电子的单粒子轨道行为[J].中国科技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