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初中,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施展[1](2019)在《精彩从这里开始——谈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它悄然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之路上,我不断学习、转变、摸索、前行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熊媛[2](2019)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是学生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时代,相关教师应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孩子的创新兴趣,促使学生将创新兴趣转化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生创新(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刘汉卿[3](2019)在《培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信息技术创客课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才的培养具有时代性,因而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拘泥于传统常规学科。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适应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因此,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胡治钢[4](2019)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为了跟上时代潮流,教育部门专门设置了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希望学生在信息时代获得身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为例,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一、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在千篇一律的信息教学活动中,固定的制作主题、固定的教学场所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教育目标顺利(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1期)
张伟[5](2019)在《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教育中科学课程发挥出了重要价值,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融合,开展个性化的科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2期)
陆永来[6](2019)在《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主动迎合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根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的设置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即考虑起点差异、尊重个性发展、体现层次性、强调实践性、突出师范性;思考在课程的内容上普及与提高结合、形式上必修与选修结合、策略上线上与线下结合,并提出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本文来源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居健[7](2019)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了教学领域,并且具有很有效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课堂趣味性增加,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但创新型教学方式也同样有其不足之处。大量的信息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反向作用,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才能使初中教学有所进步。本文就对信息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进行探究,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灵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2期)
黄斐[8](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目标、结构和评价等方面,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以下简称"2003年版课标")进行对比,感悟和把握2017年版课标的精髓,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与指南。(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梁玉华[9](2019)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中也提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之。"寻本溯源,探索创新,只有想明白,才能干到底。笔者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近二十年,本以为对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得还算彻底,想得也比较明白。直到前几天,在一次报告中听熊璋教授说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本’在哪里?是编程?是操作?(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李国军[10](2019)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当代信息技术能够让课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中的师生时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信息技术的运用亦应该有其注意要点,要注释时间场合的特殊性,本文就以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其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上所应注意的重难点问题,以便帮助其余学科教师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6期)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是学生思维开发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时代,相关教师应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孩子的创新兴趣,促使学生将创新兴趣转化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生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施展.精彩从这里开始——谈新课程理念下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J].当代家庭教育.2019
[2].熊媛.“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3].刘汉卿.培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信息技术创客课程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4].胡治钢.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张伟.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6].陆永来.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设置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7].居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8].黄斐.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比[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
[9].梁玉华.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
[10].李国军.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华少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