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关系论文_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张建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美,关系,同盟,日本,外交,中日关系,日本海。

日美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张建墅[1](2019)在《日美同盟仍是日俄关系发展的“拦路虎”》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近日访问俄罗斯时,提出了将俄远东地区与日本北海道、日本海沿岸地区视为一个经济圈加以开发的设想,展现出续推经贸合作促进对俄领土与和平条约谈判的外交思路。不过,日美同盟恐怕还是日俄关系发展难以绕开的“拦路虎”。日俄均希望扩大经贸合作和(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12-27)

柯耿珺,陈爱琴[2](2019)在《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日本作家加藤幸子的作品《池边的住所》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作品《海风下》中的动物描写,来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异同。并从其中思考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和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田中均[3](2019)在《构建日美中战略性稳定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官的特点是要尽量客观,要着眼于现实来说话。作为外交官,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今天,我想谈叁个内容,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时通常需要的叁个程序。一、对历史如何评价东亚地区的和平安全实际上是由日本、美国、中国叁方相互关系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并且是以40年为一个周期的。譬如在160年前,当时美国(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王越[4](2019)在《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形成与日美关系发展(1904—1924)》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日俄战争后至1924年美国《移民法》颁布这一时间段,日美两国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产生的日本涉美舆论反映,并进一步透视日美两国关系的变化。文章主要基于日本《朝日新闻》这一时期的涉美舆论,结合官方文件如《日本外交文书》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主要分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萌生、排日移民问题与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发展、华盛顿会议与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缓和、1924年《移民法》与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激化以及总结为核心的五部分。研究发现,1904至1924年间,日本民间的对美态度呈阶段性变化态势:从最初的心有芥蒂和不满,到反感和抗议,再到对立、排美和决裂,呈现出逐层深化的情绪反应。尽管在不同时期中也曾暂时出现因灾难救助带来的短期和缓,但总体上还是渐趋恶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在日俄战争以后的20年里,日本民间形成了日趋强烈的反美情绪。需要指出的是,移民问题在这一时期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总的来说,民主化发展时期的日本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并利用着民间舆论,使其成为政府对外政策合理化的口实,为了政府的对外实际利益煽动民间情绪,并以“民意”为基础制定对外政策。国家利益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日本民间舆论作为一种社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和移民问题的双重作用下不断走向恶化的日美关系成为这一时期最显着的特点。因此,民间涉美舆论是影响日美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舆论影响下的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日美两国间关系的变化,而且日本的民间反美情绪的发展与两国在这一时期的关系变化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9-06-03)

张建墅[5](2019)在《日美同盟关系是基轴 日中关系重返正常轨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8日,日本第198届国会开幕,安倍晋叁首相发表施政演说,阐述其内政外交政策方针。安倍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他对“日本战后外交总决算”的基本考虑,亦表示日中关系已完全重返正常轨道,将把日中关系推上新的台阶。内政方面,安倍提及的主要是:要为4月底(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1-30)

庚欣[6](2018)在《日美关系悄然“深刻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弗里曼日前发文称,特朗普亲口表示虽然“与日本领导人关系好,但只要告诉他们需要付多少钱,这一关系就会结束。”外媒预估美国下一步将把矛头对准与日本的贸易。无独有偶,安倍此前也针对日美关系及贸易纠纷明言:虽然与特朗普有很好的友谊(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09-08)

郭爱民[7](2018)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消费与产业分工关系解读:基于Agr与Nagr表达式的分析——兼与日美韩相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日美韩四国的数据表明,在粮食进口比重不大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农业和非农产业分工(或分工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条件。在中国,1980年代中期之前,由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低,出现了长期的温饱问题和知青下乡问题。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人们的饮食构成中,肉蛋奶数量趋高,饲料粮出现短缺,粮食进口比重快速增长。按照目前的趋势,如果粮食进口比重继续增长,在日韩出现的"效率假象",将会在中国上演。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饲料粮的替代,同时,确保18亿亩土地红线不被侵蚀,是中国农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键[8](2018)在《日美关系难掩“貌合神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日本对即将到来的朝美首脑会的心态,那就是“忐忑”。所以,日本首相安倍晋叁最近正寻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6月12日前后密集会面,连《日本经济新闻》都惊讶地评论道,4月刚刚会面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日美首脑再次频密会谈实属罕见。为何如此?因为安(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05-16)

杨阳[9](2018)在《日美“战略性蜜月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朗普政权的诞生,意味着日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调整期。与历任新总统的战略调整相比,“特朗普冲击”波及至地区和全球体系变革的速度和影响更快、更大。对日本来说,“特朗普冲击”不仅是对日美外交、安全关系的冲击,更涉及到日美同盟的传统框架及其战后安排的延续问题。日本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与其说是对日美关系的一种新定位,不如说是一种日本期待的、寄希望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式日美关系的“愿景”。从日美同盟的历史来看,日本对美国一直在“自主”与“依附”间反复调整。日美双方曾有过“中曾根康弘—里根”,“小泉纯一郎—小布什”的蜜月期,也曾经历过贸易摩擦,日本受到美国的“敲打”。日本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能否应对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能否维系日美同盟关系,能否助推日本国家战略调整,是目前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有鉴于特朗普个人特性与政策特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日本处在国家战略转型时期,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既是日本的战略考量,也是政策选择。变动中的美国亚太战略与日本的战略转型同时进行,不可避免地给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带来紧张态势和地缘安全困境。本文从“战略性蜜月关系”的概念及其辨析、提出的战略背景、构建的方略、未来前景与多重影响与应对五个方面,对新时期日美关系进行研究。在总体勾画新时期日美关系的同时,也从“特朗普冲击”,“战略性蜜月关系”局部分析日美同盟的战略协调与战略分歧。除绪论外,本文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战略性蜜月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形态、基本定位、本质特征,对“战略性蜜月关系”的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和辨析。分析了日本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的现实认知,辨析了其未来的多种结构形态,横向比较了中日对“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差异,纵向探析了其在日美关系的变迁。第二章主要从日美政策背景、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叁个维度,透视了“日美关系”的未来,现在与过去。从战略背景层面揭示了“战略性蜜月关系”之于“日美关系”的意义,解析日本对特朗普政权与对日政策、日美两国的战略调整与变化和日美关系的“光”与“影”的认知、反思、定位与摸索。第叁章侧重于研究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的具体方略。重点研究日美首脑会谈,双边战略对话,“盯人战略”,政策协调四个方面对“战略性蜜月关系”的设计与安排。安倍与特朗普个人关系的构筑、多元人脉关系网的构建与对口协商是日本从社会学意义上对推进日美关系的方略,安保与经济问题的“捆绑”与分离、宣扬“中国威胁”谋求同盟关系进化是从政治学意义上对构建日美关系的政策。第四章探析“战略性蜜月关系”的未来前景。如同日美关系中,日本对美国的“自主”与“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建“战略性蜜月关系”的内在动力与战略分歧同时存在,互相牵扯。通过辨析两者的发展关系透视“战略性蜜月关系”未来的发展态势。第五章主要从“战略性蜜月关系”中的“日本问题”,“美国问题”和“中国问题”叁个维度总体解析其战略影响。最后,基于客观的研究与判断,摸索中国应对新时期日美关系的政策和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丹睿[10](2018)在《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前的日美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受邀访问中国,双方会谈最后共同发布了中日联合声明,一举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然而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离不开美国因素的影响,田中也是在9月初结束与尼克松夏威夷首脑会谈后才前往中国。根据美国原始档案,田中上台初美日双方就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开展了多次交流,双方在承认中国、日台关系、美日安保条约适用性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经过双方的沟通以及美国内部情报分析与评估,以夏威夷会议为标志双方正式协调一致,该会议也反映出当时日美关系的新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日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日本作家加藤幸子的作品《池边的住所》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作品《海风下》中的动物描写,来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异同。并从其中思考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和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美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张建墅.日美同盟仍是日俄关系发展的“拦路虎”[N].中国青年报.2019

[2].柯耿珺,陈爱琴.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J].大众文艺.2019

[3].田中均.构建日美中战略性稳定关系[J].日本学刊.2019

[4].王越.日本民间反美情绪的形成与日美关系发展(1904—1924)[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5].张建墅.日美同盟关系是基轴日中关系重返正常轨道[N].中国青年报.2019

[6].庚欣.日美关系悄然“深刻变化”[N].环球时报.2018

[7].郭爱民.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消费与产业分工关系解读:基于Agr与Nagr表达式的分析——兼与日美韩相比较[J].中国乡村研究.2018

[8].王键.日美关系难掩“貌合神离”[N].环球时报.2018

[9].杨阳.日美“战略性蜜月关系”探析[D].吉林大学.2018

[10].丹睿.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前的日美协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年-2007年中日关系中日美关系年-2007年中日关系中日美关系2007年中美、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叁大周刊"对日本各类政治军事报道的...佐藤荣作1955~1980年美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余额...

标签:;  ;  ;  ;  ;  ;  ;  

日美关系论文_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张建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