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
李德彬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刘晓雷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宋旭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方便,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和科研,但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易导致网络成瘾的产生,网络成瘾不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介绍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和不利影响,介绍如何判断网络成瘾且具体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057-03
大学生既是最早最快接受网络的群体之一,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最普遍的群体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拓展了大学生求知手段和交流时空;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1]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一项调查,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已达1690万,其中18~24年龄段用户占网民总数的46.77%,这个年龄段大多为在校大学生。[2]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3]部分大学生过度的迷恋网络、依赖网络,陷入网络的世界而脱离现实的环境,不但导致学业的荒废、人际的疏离,严重的还会造成网络成瘾,而且导致心理的异化,人格的扭曲。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
出现这种症状的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概括表现分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丧失,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神萎靡、思维迟钝、冷漠、孤僻、丧失兴趣,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症状。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基姆伯利博士指出:IAD最典型的症状是网上工作时间失控,网上停留时间过多,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并为此常对人说谎,早晨醒来后有一种立即上机的需要,有关网络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患者多沉湎于网上自由论谈或网上互动游戏,而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患上IAD的学生在网上持续浏览、聊天,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人际关系淡漠、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出现自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20~30岁的男性“单身贵族”为高危人群。大学生正处于高危人群之列,应该正视和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1]IAD发病的年龄段刚好是大学生大体所处的阶段,通过介绍的IAD的大体表现,可以看出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网络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据2005年6月~2006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心理门诊调查为例,以网络成瘾为主诉的大学生148例(研究组),其中网络成瘾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可见,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沉湎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网络的瘾君子。网络成瘾问题在大学生中已经存在,并且迹象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该问题会变得日趋严重。
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强、理解并且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促使其较好较快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但由于涉世不深、喜欢娱乐、追求刺激、自控能力较差,这些特点不但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钱铭怡教授对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进行抽测,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6.4%,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及难以自控地使用网络,耽误了学业,变得孤僻,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所以,基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帮助其解决现实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信息社会,进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诊断方法
采用Young编制的IAD测量标准,[4]具体的问题是:①你是否迷恋互联网或其他网上服务,并在下线后念念不忘?②你是否感到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网上寻求满足感?③你能控制自己上网吗?④如果上网时间减少或停止上网,你是否感到不安和愤怒?⑤上网是为了逃避现实问题或是为了减轻无助感、犯罪感、焦虑、抑郁吗?⑥你是否向家人或朋友隐瞒你上网的频度和时间?⑦你是否为了上网而不惜失去某些重要的关系、工作、受教育机会或兼职机会的风险?⑧即使上网费过多,你仍然上网?⑨下线时,你是否感到更加抑郁、情绪低落或易怒?⑩你的上网时间是否总是比预计的要长。上述问题回答有五个以上者,且排除其本身的其他躯体及精神疾病,即可判断其为网络成瘾者。
心理学家(Young)杨还提出: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之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上网;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符合以上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从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较多,一旦上网,可以持续很久,个体处于亢奋状态;间隔一段时间不上网就没有精神,萎靡不振;一旦上瘾,就极可能导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没有精神;甚至为了上网可放弃一切,不关心工作学习、朋友和人际关系。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看,大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网络交往(聊天)或网络游戏,为了上网,经常逃课,荒废学业,影响了人际交往,形成了不良的性格或品质(如说谎、冷淡、不思进取、自私、暴力倾向等),在学习时打不起精神,一旦上网就非常兴奋,丧失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功能,而精神总是处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难以自拔。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本身对网络有很大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宣泄心理等,而且认为网络的匿名性满足了他们对安全感的需要;网络的交互式满足了他们的归属与爱的需要;网络的平等性满足了尊重的需要;网络丰富多变性和环境的相对宽松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网络交往(聊天)和网络游戏,而且沉迷于其中。在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调查中表明: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而留校察看和退学的学生占总的留校察看和退学学生的98%以上,[5]我们就其进行心理分析。
1.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
网络游戏从广义上说,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相互进行交流、合作、联络等活动,主要有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网络文学、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浏览等等。狭义的网络游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玩游戏。[6]通过网络游戏软件,可以互联打同一个游戏,游戏的同时可以聊天对话等。常见的游戏有:CS反恐精英、魔兽世界、跑跑卡丁车、帝国时代、黑暗破坏神、星际争霸、地球帝国、疯狂坦克B、金山游戏和各式各样的游戏等。调查显示:近几年高校在对学生做退学警告、留校察看、退学等学籍的处分中,有近80%的学生是因过度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根据卡尔•古斯塔夫•荣格(KarlGJung)的心理学理论[7]知道,人们通过游戏会感到快乐的秘密是“动力”、“压力”和“压力的释放”。动力:又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初始动力则决定是否要进行一个游戏。压力:是在动力的推动下,玩家不停地追寻,不过,不能让玩家很快或者很容易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在这之前,还要不断地吊游戏者的胃口,这就是压力。压力释放,这时候游戏者会感觉到“啊!终于升级啦,终于找到宝物了,疑惑终于解开了……”。玩家积蓄的压力突然如潮水般的涌出,那个感觉就是一个字“爽”!这个突然的解脱,就是压力的释放。[8]初始动力是决定游戏者是否决定选择玩这个游戏的因素,游戏运营商加大对初始动力的投入,使游戏者对游戏产生兴趣,任何让人上手的网络游戏都能很好地把握好“持续动力”、“压力”和“压力的释放”三者的关系。大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极易迷恋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现实的人们从物理世界进入网络虚拟世界,在虚拟的、想象的自我构造中,表达了游戏者一种探索新的另一个“自我”身份的愿望。网络的虚拟性,其本质是人改变自己的欲望的体现。只不过这是一种虚幻的体现,不是体现在实际的社会实践奋斗中,而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代替的。现代大学生由于校园的相对封闭,所以很容易将网络世界当成巨大的生活演练场,各种生活形式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被虚拟化。除了模拟外部世界的形态和事态,计算机仿真技术还直接仿真人的感觉和思维,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倾向使得人机界面更加逼真、实时与虚拟交互,通过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个体在互动中具有主动建构性,可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世界。[6]这是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在他们思想中,在游戏中得到一个罕见的装备,能够做某个游戏中的霸主,是他们所追求的,而且往往在游戏中打胜一场模拟战争,甚至打死游戏中一个人物,都感觉无比的喜悦,这也是网络设计者让人感受的“胜利的喜悦”,从而吸引游戏者的原因。
调查发现,沉迷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他们在下网后,脑中一直呈现的感到的还是游戏中的种种情境,即使他们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余的,且沉迷网络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对不起父母,希望摆脱种种游戏画面,可却总是挥之不去。继而又如幽灵般进入网吧,开始游戏生活,然后内心自责更重。于是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逐步步入网络成瘾的深渊。[9]游戏的模拟情景已经在他们内心种下迷恋的种子,恶种得不到好的清除,只能是沉迷网络游戏,一发不可收拾。
2.大学生沉迷网络交往的心理
网络交往主要有QQ聊天、BBS、电子邮件等方式,泛泛而谈就是通过网络进行非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主要是QQ网络聊天。
有些大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热衷于上网聊天,甚至希望来个“缘分的邂逅”、“第N次亲密的接触”,从而与“网上知音”进行观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时的压抑、紧张、焦虑等情绪。网络聊天成为他们热衷利用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宣泄。
他们自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进行交流比现实世界人际交往要容易多、自由多,能更好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在遇到烦恼时采用向朋友、亲人倾诉等方式排除,而有10.7%采用网络聊天方式。被调查者中有9.7%承认网络聊天已经对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了较大影响,说明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对网络聊天的危害应当引起重视。[10]大学生迷恋网络聊天更多是出于心理的需求。网络聊天具有互动性强、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可跨越地理空间的限制,容易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聊天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语言具有平等、广泛、口语化、排解性等特点。[11]大学生选择网络交往,部分原因是进入大学少了许多家里人的精心呵护,成长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个人空间,大学交朋友增加难度等,致使他们社交增加压力,进而选择交际简单的网络交往。
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其他心理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也是模仿和学习的结果。目前,大学校园及周边到处是网吧,甚至学生的寝室里都已经安装了网络,周围许多人都通宵达旦上网,大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模仿和学习上网行为;在上网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得到暂时的放松,缓解各方面的压力;玩一些网络游戏获得成就感,得到奖赏,这样上网就得到了强化;使大学生沉迷网络,直到网络成瘾。[12]还有,当代大学生学业毕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生活压力等,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处理好自身的压力等问题,在接触网络时,往往会迷恋网络,寻求虚拟空间的放松,自由等。
五、总结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也给当前学生带来了新挑战,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大学生网络成瘾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要纠正和克服网络成瘾,必须要从大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引导大学生正视网络资源,恰当利用网络,抵触不利一面,让网络实现自身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
2朱成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探讨.探索健康干线.
3双传学.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37~42
4YoungKS.lnternetaddiction:theemergenceofanewdisorder[J].CyberpsycholBehav,1998.1:237
5殷建中.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10
6凌新龙、唐忠锋.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及思考.广西工学院学报第17卷增刊1,2006.6
7刘韵涵.荣格心理学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2~263
8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和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6(2):12~14
9葛春娱.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分析.文教资料,2007.3下旬刊
10杨立刚、杨瑾、孙桂菊.大学生网络聊天行为调查.中国校医,2007.8(4)
11赵雅文.网络媒体语言交际的特征及规范性应用[J].新闻知识,2006.(5):54~55
12张腾明、艾桂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外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