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和设置在上模底端的下模,所述下模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底座,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固定设置有中模构件,所述中模构件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模板、插接块、第二模板、插接口、第一定位凸体、第二定位凸体、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中模构件由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而成,分块拆除模板构件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模板更换效率高,并且不会对导致模具工件容易损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设置在上模(1)底端的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底座(4),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01),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01),所述上模(1)与下模(3)之间固定设置有中模构件(2),所述中模构件(2)包括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所述第二模板(202)设置在第一模板(201)的一侧,所述第一模板(201)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插接块(205),所述第二模板(202)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插接口(206),所述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缺口(5),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凸块(103),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03),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出通口(305),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杆(105)。
设计方案
1.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设置在上模(1)底端的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底座(4),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01),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01),所述上模(1)与下模(3)之间固定设置有中模构件(2),所述中模构件(2)包括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所述第二模板(202)设置在第一模板(201)的一侧,所述第一模板(201)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插接块(205),所述第二模板(202)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插接口(206),所述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缺口(5),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凸块(103),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03),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出通口(305),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杆(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05)和顶出通口(305)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顶杆(105)对称设置在上模(1)的底端表面,所述顶出通口(305)对称设置在下模(3)的上端表面,所述顶杆(105)的长度尺寸大于顶出通口(305)的高度尺寸,所述顶出通口(305)的直径尺寸大于顶杆(105)的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通口(305)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防护套(306),所述防护套(306)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配合形成有腔体(6),所述第一凹槽(101)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四个第一定位凸体(102),所述第二凹槽(301)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体(302),所述第一模板(201)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203),所述第二模板(202)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2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块(103),所述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凹槽(303),所述限位凸块(103)与限位凹槽(303)的截面形状均为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插接件(104),所述下模(3)的两侧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插接槽(3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凹槽(401),所述安装凹槽(401)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顶杆端口(402),所述顶杆端口(402)的直径尺寸与顶杆(105)的直径尺寸相适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就是一个模型,按照这个模型做出产品来,模具已经在我们生活当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部分离不开模具。
然而传统的模具不便于更换模板构件,导致明显降低了模板的更换效率,并且容易导致模具工件受损,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的模具不便于更换模板构件,导致明显降低了模板的更换效率,并且容易导致模具工件受损,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和设置在上模底端的下模,所述下模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底座,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模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固定设置有中模构件,所述中模构件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模板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插接块,所述第二模板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插接口,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缺口,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凸块,所述下模的上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下模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出通口,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杆和顶出通口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顶杆对称设置在上模的底端表面,所述顶出通口对称设置在下模的上端表面,所述顶杆的长度尺寸大于顶出通口的高度尺寸,所述顶出通口的直径尺寸大于顶杆的直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出通口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四个第一定位凸体,所述第二凹槽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体,所述第一模板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模板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块,所述下模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块与限位凹槽的截面形状均为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插接件,所述下模的两侧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插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顶杆端口,所述顶杆端口的直径尺寸与顶杆的直径尺寸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模板、插接块、第二模板、插接口、第一定位凸体、第二定位凸体、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中模构件由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而成,分块拆除模板构件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模板更换效率高,并且不会对导致模具工件容易损坏。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块,使得上模和下模更加紧密配合,防止上模和下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护套,防护套能够对顶杆进行良好的防护,防护顶杆在顶出通口活动时容易受损,延长了顶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中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01、第一凹槽;102、第一定位凸体;103、限位凸块;104、插接件;105、顶杆;2、中模构件;201、第一模板;202、第二模板;203、第一定位凹槽;204、第二定位凹槽;205、插接块;206、插接口;3、下模;301、第二凹槽;302、第二定位凸体;303、限位凹槽;304、插接槽;305、顶出通口;306、防护套;4、底座;401、安装凹槽;402、顶杆端口;5、缺口;6、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更换模板的新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设置在上模1底端的下模3,下模3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底座4,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01,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01,上模1与下模3之间固定设置有中模构件2,中模构件2包括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第二模板202设置在第一模板201的一侧,第一模板201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插接块205,第二模板202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插接口206,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缺口5,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凸块103,下模3的上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凹槽303,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出通口305,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顶杆105。
在图1和图3中:顶杆105和顶出通口305的数量均为两个,顶杆105对称设置在上模1的底端表面,顶出通口305对称设置在下模3的上端表面,顶杆105的长度尺寸大于顶出通口305的高度尺寸,顶出通口305的直径尺寸大于顶杆105的直径尺寸,达到了能够通过顶杆105顶出上模1的目的。
在图3中:顶出通口305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防护套306,防护套306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达到了能够对顶杆105起到防护作用的目的。
在图2和图3中: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配合形成有腔体6,第一凹槽101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四个第一定位凸体102,第二凹槽301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体302,第一模板201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203,第二模板202的上端和底端表面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204,达到了便于固定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的目的。
在图2和图3中:上模1的底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块103,下模3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凹槽303,限位凸块103与限位凹槽303的截面形状均为齿形,达到了对上模1和下模3进行限位的目的。
在图2和图3中:上模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插接件104,下模3的两侧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插接槽304,达到了便于固定上模1和下模3的目的。
在图1中:底座4的上端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凹槽401,安装凹槽401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顶杆端口402,顶杆端口402的直径尺寸与顶杆105的直径尺寸相适配,达到了能够将顶杆105的底端插接于顶杆端口402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模具时,将中模构件2安装在下模3内侧,然后扣合上模1和下模3,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形成腔体6,上模1的两个限位凸块103与下模3的限位凹槽303向配合,使模具型腔不发生错位,上模1上的顶杆105伸入下模3上的顶出通口305内,将上模1的插接件104插接于下模3的插接槽304内,将上模1和下模3压紧固定,将模具置于底座4上,底座4的上端表面开设有安装凹槽401,安装凹槽401的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顶杆端口402,将顶杆105的底端插接于顶杆端口402内,当需要更换模板时,首先打开插接件104与插接槽304之间的连接,然后将模具装置从底座4上取下,将模具侧立放置,通过顶杆105的顶出力将上模1从下模3上脱开,然后进行中模构件2脱除,第一模板201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插接块205,第二模板202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插接口206,中模构件2由将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拼接而成,分别将第一模板201和第二模板202从下模3上拆除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3685.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66539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29C 33/30
专利分类号:B29C33/30;B29C33/4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深圳市鑫胜都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鑫胜都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东方大田洋五路A5栋一楼东面
发明人:翁志斌
第一发明人:翁志斌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鑫胜都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