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燕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珠江路小学471003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是摆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点应从爱心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诚信教育这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久而久之,传统美德便会常驻孩子们的心中。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育爱心教育礼貌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开拓者。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只有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我们的民族才能经久不衰,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全社会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宽以待人、富有同情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等,我认为当今小学生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爱心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诚信教育,这些教育都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一、爱心教育
1.利用每周的班会、晨会时间向他们讲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故事,小黄香、小孔融的典故,“报春晖,寸草心”的成语,着重从“孝”入手进行教育。不少学生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不把父母挂在心上,记不住父母生日。为了让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在学生中延伸开去,使他们懂得爱人,关心人,尊重人。我结合思想品德课中有关孝亲敬长的内容,让学生调查了解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几小时,是怎样工作的,再观察下班后,爸爸、妈妈又是怎样为家庭忙碌的。学生在调查、聆听讲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艰辛,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真诚的、无私的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让学生由此产生深深的幸福感,感受到生活在爱的怀抱里是多么甜蜜,多么舒适,多么幸福啊!
当孩子们体会到了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温暖,并懂得了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是一种责任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回报别人的爱也是一种责任。怎么爱呢?对周围的人,要以礼相待,关心、体贴、帮助有困难的人。对一个集体,就要尽心尽力为集体添荣誉,不做损坏集体荣誉的事。通过号召、竞赛、榜样、激励、奖励等方法,教导学生在家孝敬长辈。
2.学校开展背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百善孝为先,从低年级学校就要求学生做到“尊亲”,举行一系列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二、礼貌教育
1.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常注重礼貌用语教育,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久而久之,学生们都养成了基本的礼貌习惯。
2.加强礼貌用语训练。对于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要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且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到礼貌用语。
3.礼貌教育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强化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氛围的好习惯。
三、善心教育
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善于体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以避免做出有损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事情,让孩子从小接受体谅别人、关心他人的心理换位“训练”,从而较为容易地接受约束。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定势,为其进一步接受更高的道德教育奠定基础。所以,在对独生子女教育时,多用“如果我是你,我会怎样做的方法”促使孩子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要一味地钻进“我要什么”“我想怎么样”的独我无他的死胡同。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言行习惯,从而自觉地体谅他人,关心别人。
四、诚信教育
1.家庭是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摇篮。少年儿童时期是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是良好的诚信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孩子刚懂事时,就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家长的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学校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校风、师风、学风对培养诚信之人至关重要,尤其是教师在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巩固地和延伸处。
3.社会是诚信教育的支柱。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并得以升华。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是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扶持和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诚信就像一棵树,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灿烂的阳光、清新的雨露和充足的养分,一样都不能少。诚信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除了家长、教师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及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既“持之以恒”,又“潜移默化”,才能培育出讲诚信的孩子。
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们爱心、礼貌、善心、诚信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传统美德已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