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装置、排水装置、以及供气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滗水盘和浮筒;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和排水管,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所述悬浮装置悬浮在液面上,并且能够随液面的升降而升降;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本实用新型利用滗水盘空腔内气体量的多少来调整导水口的在处理池内的高度,使导水口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控制排水速度和排水量;无需控制元器件和动力提升机构,设备性能稳定,无需经常性维护,且能耗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产业化应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装置、排水装置、以及供气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滗水盘和浮筒,所述滗水盘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滗水盘空腔,所述滗水盘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浮筒连接于所述滗水盘,且位于所述滗水盘空腔内;且所述悬浮装置悬浮在液面上、并能够随液面的升降而升降;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和排水管,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管连通,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经所述排水口连通清水池,且所述悬浮装置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设计方案
1.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装置、排水装置、以及供气排气装置,其中:
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滗水盘和浮筒,所述滗水盘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滗水盘空腔,所述滗水盘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浮筒连接于所述滗水盘,且位于所述滗水盘空腔内;且所述悬浮装置悬浮在液面上、并能够随液面的升降而升降;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和排水管,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管连通,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经所述排水口连通清水池,且所述悬浮装置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
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可旋转排水管,所述可旋转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设于所述排水口处,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旋转接头连接到所述排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滗水盘可旋转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浮筒可旋转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进行可旋转连接;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滗水盘的一侧,所述集水槽与污水处理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水支管和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支管的一端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设于所述集水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由滤网及所述滗水盘的侧壁围绕而成,所述滤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滗水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口在处理池内的高度大于所述滗水盘的底部,小于所述滗水盘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装置,还包括支架和基座,所述支架的两端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滗水盘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总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滗水盘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浮筒;所述浮筒的上部设有导水口,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浮筒内,并与所述导水口和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滗水器。
背景技术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处理方法(SBR)是一种按照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其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反应池集均化、初淀、生物降解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具有生化反应推动力大、效率稿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运行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等优点,还可以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滗水器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必配机械装置,它能够从静止的池表面将澄清水滗出,而不搅动沉淀,以确保出水水质。现在常用的滗水器主要有旋转式滗水器、浮筒式滗水器、虹吸式滗水器等几种,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与不足。旋转式滗水器需要靠动力驱动滗水器旋转来调节排水水位,需要消耗较高的动力能量,滗水口还不能随水面的升降同步变化,严重影响了排水速率;浮筒式滗水器需要借助弹簧的弹力或机械力、电力、控制元器件来升降调节排水水位,不但需要较高能耗和经常性的维护,还容易出现机械故障、控制元器件失灵等现象;虹吸式滗水器受排水管固定的限制,水位高度、排水深度无法灵活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其耗能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无需经常性维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包括,悬浮装置、排水装置、以及供气排气装置,其中:
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滗水盘和浮筒,所述滗水盘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滗水盘空腔,所述滗水盘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浮筒连接于所述滗水盘,且位于所述滗水盘空腔内;所述悬浮装置悬浮在液面上、并能够随液面的升降而升降;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槽和排水管,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管连通,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经所述排水口连通清水池,且所述悬浮装置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
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可旋转排水管,所述可旋转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水管。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设于所述排水口处,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旋转接头连接到所述排水口。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滗水盘可旋转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浮筒可旋转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进行可旋转连接;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滗水盘的一侧,所述集水槽与污水处理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水支管和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支管的一端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设于所述集水槽内。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有两组,分别设于所述浮筒的左右两侧。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由滤网及所述滗水盘的侧壁围绕而成,所述滤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滗水盘。
优选地,所述集水槽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滗水盘的两侧。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口在处理池内的高度大于所述滗水盘的底部,小于所述滗水盘的顶部。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悬浮装置,还包括支架和基座,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滗水盘的两端。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总管。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风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滗水盘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浮筒;所述浮筒上的上部设有导水口,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浮筒内,并与所述导水口和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水口上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连接于所述浮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利用滗水盘空腔内气体量的多少来调整滗水口的在处理池内的高度,使导水口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控制排水速度和排水量;
(2)无需控制元器件和动力提升机构,设备性能稳定,无需经常性维护,且能耗低;
(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悬浮式滗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悬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悬浮式滗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悬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1、排水口;12、可旋转排水管;13、排水总管;14、排水支管;141、导水口;15、排水管;16、可旋转接头;2、悬浮装置,20、滗水盘空腔;21、滗水盘;22、出气口;23、进气口;24、集水槽;25、滤网;26、浮筒;27、第一传动杆;28、第二传动杆;29、连接杆;31、支架;32、基座;41、风机; 42、出气管;43、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滗水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实施例1
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包括,悬浮装置,集水管槽,供气排气装置。所述悬浮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滗水盘21、浮筒26、支架31和基座32,滗水盘21 的底部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滗水盘空腔20,滗水盘空腔20内设有进气口23 和出气口22,所述浮筒26位于所述滗水盘空腔20内。浮筒26可以为圆柱体状,也可以为球体状。滗水盘21的底部一端与第一传动杆27的一端进行可旋转连接,第一传动杆27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28的一端进行可旋转连接,第二传动杆28的另一端可旋转连接于浮筒26。第一传动杆27和第二传动杆28 设有两组,分别位于浮筒26的左右两侧。浮筒26可以相对与所述滗水盘21运动。支架31与滗水盘21的两端进行固定连接,用以支撑滗水盘21的重量。所述支架31固定于基座3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集水管槽,包括集水槽24、排水支管14、排水总管13、可旋转排水管12。滗水盘21的两侧还连接有滤网25,所述滤网25围绕而成的空腔形成集水槽24。排水支管14的一端设有导水口141,导水口141 设于集水槽14内部,排水支管14可以有多个,均与排水总管13相连通。导水口141的高度大于滗水盘21的底部,小于滗水盘21的顶部。排水总管13连接可旋转排水管12。污水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11,可旋转排水管12连通排水口11,清水能够从导水口141进入排水支管14,经排水总管13和可旋转排水管12到达排水口11,从而最终将清水排入清水池。
如图2所示,集水槽24周围设有滤网25,可以防止液面上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进入,避免了液面杂质进入到导水口141,从而防止杂质排入到清水池。基座 32连接于排水总管32,所述悬浮装置能够以排水口11为轴心做圆周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43、出气管42和风机41,出气管42通过出气口22连通滗水盘空腔20与外界大气,出气管42上还设有出气阀44,用以控制排出气体的速率,以此控制滗水盘21在处理池内的高度或深度。进气管43通过进气口23连通滗水盘空腔20和风机41。通过风机41气体能够由进气管43进入到滗水盘空腔20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滗水器,其工作原理为:
在打开出气阀44时,滗水盘空腔20内部气体经出气管42排出到外界大气,浮筒26在水的压力下向上运动至滗水盘空腔20内部,且紧靠所述滗水盘21,此时,滗水盘21收到的浮力最小,导水口141处于液面以下,滗水器处于排水状态,液面逐渐降低,在可旋转排水管12的作用下,滗水盘21以排水口11为轴心做圆周运动,其在处理池内的高度随液面的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下降到一定范围,需要停止排水时,关闭出气阀44、开启风机41,气体沿进气管43进入到滗水盘空腔20内,滗水盘21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并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导水口141离开液面,滗水器停止排水。依次循环。在开始排水时可以通过调节出气阀44的排气速度来调节所述滗水盘21所受浮力的大小,从而实现调节排水速度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悬浮式滗水器,包括,悬浮装置2、排水装置、以及供气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悬浮装置2,包括滗水盘21和浮筒26,所述滗水盘21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滗水盘空腔20,所述滗水盘21上设有进气口23和出气口22,所述浮筒26通过连接杆29固定连接于所述滗水盘21,且位于所述滗水盘空腔20中;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槽14和排水管15,排水管15固定连接于浮筒26,所述集水槽14设于所述浮筒26的内部,浮筒26的上部设有导水口141,集水槽14与排水管15相连通。处理池池体设有排水口 11,排水管15经所述排水口11连通清水池,且排水口11的位置设有旋转接头16,悬浮装置能够以所述可旋转接头16所在的水平线为轴转动。所述供气排气装置,包括进气管43、和出气管42,进气管43通过进气口23连接所述滗水盘空腔20,出气管42通过所述出气口22连接滗水盘空腔20,出气管42上设有排气阀44。进气管43可连接风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悬浮式滗水器,其工作原理为:进气管43停止供气,排气阀43处于开启状态时,曝气池内液面与滗水盘空腔20内的液面平齐,浮筒26 处于液面以下,水可以通过导水口141进入到集水槽14,经过排水管15,最后通过排水口11排出。当进气管43开始供气,排气阀43关闭,滗水盘空腔20 内压力逐渐增大,其内部液面下降,导水口141高出液面,从而实现了停止排水。在处理池的液面升高或下降时,悬浮装置能够以可旋转接头16所在的水平线为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悬浮装置始终悬浮于液面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9538.7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22645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C02F 3/12
专利分类号:C02F3/12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上海歌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歌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路380号5层A584室
发明人:曹振国
第一发明人:曹振国
当前权利人:上海歌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余毅勤
代理机构:3133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