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条斑紫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紫菜,渤海湾,多糖,因子,氢化物,模式,丝状。
条斑紫菜论文文献综述
董道英,孔凡娜,崔正彩,孙斌[1](2019)在《条斑紫菜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PyMAPK5互作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条斑紫菜促分裂原活化激酶家族PyMAPK5的下游互作蛋白,理解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进行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提取不同温度和失水逆境胁迫下的RNA,利用Invitrogen体系构建条斑紫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其库容为1.44×107CFU,重组率为91.8%。以pGBKT7-PyMAPK5为诱饵蛋白载体,利用共转化方法,从文库中筛选得到26个与PyMAPK5互作的候选蛋白。候选蛋白集中在光系统II相关蛋白、捕光蛋白、微管蛋白、ATP酶、GTP结合蛋白及假设蛋白等。微管蛋白、捕光蛋白、光系统II蛋白一对一验证结果为阳性,表明在酵母体内存在互作。本研究为阐明条斑紫菜PyMAPK5与其互作蛋白的关系及解析PyMAPK5下游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6期)
凌云,王凤军,陈安娜,沈辉,万夕和[2](2019)在《条斑紫菜不同采收期总硒含量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海藻中硒的含量及其变化,以海水养殖条斑紫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沿海不同地区不同采收期条斑紫菜中总硒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条斑紫菜中总硒含量(干重)在最低值0.089 mg/kg(如东北渔地区五水采收期)到最高值0.284 mg/kg(如东环渔地区叁水采收期)之间,平均值为0.145 mg/kg。5个地区5个采收期条斑紫菜中硒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中连云港市赣榆地区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82 mg/kg,其次为如东环渔地区;不同采收期中叁水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91 mg/kg,四水次之。不同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致,并有一定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在江苏沿海南部条斑紫菜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江苏沿海北部,推测可能与沿海叁市海水温度差异有关。从总体上分析江苏沿海各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整体较高,属于天然含硒食品。(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9年07期)
萨日那,于茜雅,耿丽晶,周围,王筱瑜[3](2019)在《条斑紫菜多糖与薏米仁多糖复配物的制备及其降血脂功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粗粮的筛选,选出最佳粗粮与浡海条斑紫菜进行复配,对其进行吸油量及脂肪酶等降血脂功能性指标的测定进行研究,首先响应面法优化条斑紫菜可溶性多糖的最佳超声波法提取工艺,再在9种粗粮中筛选出最适复配的粗粮种类,再以体外油脂吸附能力即吸油量为指标,筛选出条斑紫菜多糖和粗粮多糖的最佳复配比,最后使用复配物对小鼠脂肪酶进行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提取条斑紫菜多糖的工艺为:料液比1∶25,超声功率为150 W,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获得水溶性多糖得率为4.24%±0.19%。筛选9种粗粮中得到薏仁米最适合与条斑紫菜多糖复配,且最佳复配比为1∶1,吸油量最大为45.87%±5.27%,对小鼠脂肪酶抑制率为34.67%。本实验为研发新型渤海紫菜降血脂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马颖超[4](2019)在《条斑紫菜突变株的诱变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及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斑紫菜生长在潮间带,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条斑紫菜产业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然而,条斑紫菜产业目前仍存在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种质退化及病害频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为育种,即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本文以条斑紫菜优良纯系NA为初始藻株,对其自由丝状体进行了化学诱变,获得了易于膨大形成壳孢子囊枝的突变株E;分别对突变株E的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组学进行了研究,并实施了育苗和海上试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显微镜下两个藻株丝状体的形态无明显差异。相同温度下,尤其是18℃,突变株E丝状体比初始藻株NA更容易形成壳孢子囊枝。在18℃下培育突变株E丝状体,使其发育形成壳孢子囊枝,采用低温缩光诱导的方法能够促进壳孢子放散,放散时间约为9d,在5~7 d时达到高峰。其中,16℃下放散量较多,日放散量最高可达(3.15±0.10)×10~7 g~(-1)。用自由丝状体接种贝壳,突变株E的接种率(21.33%±5.33%)低于初始藻株NA(60.44%±3.08%),说明突变株E丝状体不容易钻壳。以壳孢子囊枝比率为参数,研究突变株E营养藻丝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其适宜培养条件为16℃,20μmol photons m~(-2)s~(-1)白色光源,25‰~30‰盐度。(2)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转录组的变化。转录组分析共得到26,94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1,948个上调基因和15,001个下调基因。突变株E丝状体呼吸作用较强,可能是为丝状体的发育提供更多能量。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较低,但介导激素信号转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较强,表明激素可能在突变株E壳孢子囊枝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细胞骨架蛋白、转录相关蛋白和氨基酸合成相关蛋白等的基因表达量上调,可能是为突变株E丝状体发育(形成壳孢子囊枝)提供物质基础。(3)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叶状体的生理生化特性。显微镜下两个藻株的幼小叶状体(≤10 mm)形态无明显差异。突变株E幼小叶状体的生长速率和增量(0.79±0.05 mm d~(-1)和62.50±12.11)大于初始藻株NA(0.26±0.06 mm d~(-1)和8.00±5.15),表明相同条件下,突变株E叶状体可以释放更多的单孢子。以光合活性为参数,初步研究了条斑紫菜突变株幼小叶状体的培养条件,其适宜培养条件为16℃,60~80μmol photons m~(-2)s~(-1)的白色光源,30‰盐度和碳氮比3:1。将幼小叶状体(~10 mm)转到10℃培养,4 wks后长成较大的叶状体。两个藻株的叶状体均为细长型,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观和纵面观无明显差别。与初始藻株NA相比,突变株E叶状体具有生长优势。4 wks后,突变株E叶状体的长度是初始藻株NA的3.5倍,生物量约为NA的3倍。此外,突变株E叶状体的光合参数、部分色素(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而细胞呼吸速率低于初始藻株NA(p<0.05)。叶状体失水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在叶状体细胞持续失水过程中,Fv/Fm,Y(I)以及Y(II)均随之下降。当绝对含水量降至9%时,Y(II)的值接近0。复水15 min后,Y(I)值迅速回升,Fv/Fm和Y(II)也恢复过半。复水1 h后,Fv/Fm和Y(I)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在此过程中,虽然在某些时间点,突变株E的一些光合参数值高于初始藻株NA,但整体趋势无明显差异。(4)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叶状体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转录组分析共得到1,5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57个,下调基因892个。蛋白质组分析共鉴定到41个差异蛋白,包括22个上调蛋白和19个下调蛋白。整合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发现突变株E叶状体内分解代谢前期途径,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以及丙酮酸降解过程增强,由此推测前期产物乙酰辅酶A含量较高。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电子传递体减少,且测定结果显示细胞呼吸速率较低,表明突变株E叶状体呼吸作用较弱。呼吸作用的降低暗示增加的乙酰辅酶A没有进入叁羧酸循环进一步分解,而是作为前体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除此之外,突变株E叶状体内一些与光合作用、蛋白合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上调,且测定结果显示突变株E的光合参数、色素含量和生物量高于初始藻株NA,这表明突变株内的合成代谢如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等途径较强。分解代谢较低而合成代谢较高,这可能是突变株E叶状体生长速率较快的原因。此外,多种抗逆蛋白(如热激蛋白、抗氧化剂等)表达量增加,表明条斑紫菜突变株E具有高效抗逆的潜力。(5)在日照华岚紫菜育苗厂分别接种了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的自由丝状体,接种密度为600段/cm~2。丝状体生长初期的培养条件为18.5~20℃,最高光强<4000 lx,盐度24.8~26.5‰。之后培养条件为23~26℃,最高光强<2500 lx,盐度24.8~26.5‰。此过程中,丝状体膨大发育为壳孢子囊枝,后者成熟后释放壳孢子。统计壳孢子放散量,发现突变株E的壳孢子放散总量大于初始藻株NA,日放散量最高可达240.15±21.83万个/壳。(6)使用铺网泼水式采苗,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各采两张网,分别挂到威海文登紫菜养殖区(36°47'54''N 121°58'03''E)和日照岚山港潮间带(35°5'24''N 119°18'00''E)进行海上试养。威海试养的叶状体生长状态良好,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长度、宽度没有明显差异,突变株E的Fv/Fm、Y(I)、Y(II)以及大部分光合色素(玉米黄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高于初始藻株NA(p<0.05)。而且网绳上试验苗的密度高于养殖区其他条斑紫菜,这可能是因为其放散单孢子的能力较强。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叶状体中含量较高的为碳水化合物(40.8~41.0 g/100 g DW)和蛋白质(36.8~37.1 g/100g DW),其次是灰分(18.3~19.3 g/100 g DW),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粗纤维(3.5 g/100g DW)和脂肪(1.2~1.6 g/100 g DW)。与初始藻株NA相比,突变株E叶状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与叁种代表性谷物(小麦、稻米和黄豆)营养成分相比,条斑紫菜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绿色健康食品。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共测得18种氨基酸的含量,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试养的条斑紫菜叶状体中的限制性氨基酸。除甲硫氨酸和异亮氨酸外,条斑紫菜突变株E叶状体内其他氨基酸(包括9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呈味氨基酸中甜味类和鲜味类氨基酸总量在所测氨基酸总量中超过50%。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到14种脂肪酸,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突变株E叶状体中总脂肪酸含量和单项脂肪酸的含量均高于初始藻株NA。日照试养的突变株E叶状体的密度、长度、光合活性以及色素含量均大于初始藻株NA(p<0.05)。水质检测发现,日照养殖区缺氮缺磷,威海养殖区缺氮。在同样缺氮的情况下,两个养殖区试养的条斑紫菜生长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受不同环境和养殖方式的影响。日照养殖区海上试养后期,初始藻株NA和养殖区其他条斑紫菜出现腐烂脱网等现象,而突变株E叶状体生长状态较好,颜色较深,韧性较强。这表明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条斑紫菜突变株E叶状体的适应能力更强。本研究通过自由丝状体的化学诱变获得了条斑紫菜突变株E,其丝状体易于膨大形成壳孢子囊枝,叶状体生长速率高于初始藻株NA。分析突变株E和初始藻株NA丝状体及叶状体组学的变化,发现突变株E丝状体内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较低,但介导激素信号转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较强,表明激素可能在条斑紫菜突变株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突变株E叶状体合成代谢较强,分解代谢较弱,这可能是其叶状体生长速率较快的原因。研究中的组学数据为条斑紫菜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还进行了条斑紫菜突变株E的育苗及海上试养,为今后的人工栽培积累了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吕峰,严兴洪,王小红,严林俊,张敏[5](2019)在《移植量、光密度及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条斑紫菜优良品系深丰1号、深丰2号及野生品系WT为试验对象,在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过程中设置不同的自由丝状体移植量和光温条件,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丝状体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情况。结果表明,贝壳丝状体营养生长阶段,10~50μmol/(m~2·s)范围内提高光密度或15~25℃范围内提高温度都能加快贝壳丝状体的营养生长,初始藻落密度提高,丝状体能更快布满贝壳表面,获得更高的藻落密度;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养适宜的移植量、光密度、培养温度分别为100 mg/m~2、10μmol/(m~2·s)、2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6](2019)在《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7年11月下旬至2018年5月上旬在渤海湾养殖的条斑紫菜进行整个生长周期(1月中旬—3月中旬结冰期除外)的取样调查,并对其生长的海域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头茬紫菜的生长状况与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初步证实,条斑紫菜适宜在渤海湾海域生长,水温、盐度、pH和亚硝酸盐是限制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如若在该海域环境条件适宜时及时张挂网帘,其生长期可延长至5个月左右。调查还发现,如何渡过冬季结冰期是该海域条斑紫菜养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亦提出两种方案,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本文来源于《Marine Science Bulletin》期刊2019年01期)
曾傲琼,让一峰,杨瑞金,赵伟[7](2019)在《条斑紫菜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条斑紫菜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方法从条斑紫菜中提取多糖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分析其在不同浓度(2.5~30 mg/m L)下,经热(30~90℃,20 min)、酸(p H 2.0~7.0,室温,30 min)、碱(p H 7.0~10.0,室温,30 min)、蛋白酶(分别为100 U/g的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50℃,2 h)以及模拟胃肠道环境(胃处理:p H 2.0,100 U/g胃蛋白酶;肠道处理:p H 8.2,100 U/g胰蛋白酶)处理后对α-AI活性的影响,探讨α-AI的稳定性及其对淀粉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条斑紫菜多糖α-AI在多糖浓度为2.5~30 mg/m L之间对α-淀粉酶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30 mg/m L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经不同条件处理,α-AI活性无显着变化(P>0.05),仍具有良好的淀粉酶抑制活性,且其活性在胃液和肠液中稳定,可较好地发挥生理作用。结论条斑紫菜多糖α-AI在控制血糖稳定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8](2019)在《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17年11月下旬至2018年5月上旬在渤海湾养殖的条斑紫菜进行整个生长周期(1月中旬-3月中旬结冰期除外)的取样调查,并对其生长的海域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头茬紫菜的生长状况与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初步证实,条斑紫菜适宜在渤海湾海域生长,水温、盐度、pH和亚硝酸盐是限制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如若在该海域环境条件适宜时及时张挂网帘,其生长期可延长至5个月左右。调查还发现,如何渡过冬季结冰期是该海域条斑紫菜养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亦提出两种方案,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孔立敏[9](2019)在《条斑紫菜多糖的降解、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斑紫菜是一种分布在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型褐藻,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研究表明条斑紫菜多糖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旨在为研发具有良好抗氧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活性的条斑紫菜多糖相关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多糖的生物活性常与其空间结构和分子量有关,为了提高其生物活性,本文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条斑紫菜粗多糖,用过氧化氢和抗坏血酸联合的方法对条斑紫菜粗多糖进行降解,对降解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后再对纯化的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分析、体外免疫活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水提醇沉法从条斑紫菜中提取条斑紫菜多糖(PSPY),提取率为9.7%。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联合的方法对条斑紫菜多糖进行降解,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的降解条件:降解剂浓度为4.1 mM、降解温度为52.4℃、降解时间为2.1 h,降解多糖(DPSPY)的得率为73.89%。2.对PSPY和DPSPY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降解后多糖的总糖含量和硫酸基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得降解前后多糖的峰位分子量分别为4.52×105和1.70×104。经红外光谱扫描分析后发现降解前后多糖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对PSPY和DPSPY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O2-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的研究发现,DPSPY的还原力和叁种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显着高于PSPY。以考来烯胺为阳性对照,纤维素为阴性对照,发现DPSPY对胆汁酸的结合能力强于PSPY。3.DPSPY 经 DEAE Cellulose-52 和 SephadexG-100 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 DPSPY-0、DPSPY-0.1M、DPSPY-0.3M 和 DPSPY-0.5M 四个组分,DPSPY-0、DPSPY-0.1M、DPSPY-0.3M 和 DPSPY-0.5M 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 1.08×104、1.07×104、1.87×104 和 3.55×104,总糖含量分别为 75.86%、78.40%、78.54%、79.20%,蛋白质含量为 0.72%、未检测出、0.24%和未检测出,硫酸基含量为4.9%、16.93%、17.10%和17.76%。GC-MS分析发现各组分都主要是半乳糖组成,并含有少量的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鼠李糖组成。紫外-可见光全波段扫描可知DPSPY-0和DPSPY-0.3M含有少量的糖蛋白基本不含核酸及色素。DPSPY-0.1M和DPSPY-0.5M基本不含核酸、蛋白质及色素。红外光谱分析四种分离纯化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均为吡喃糖。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可知条斑紫菜降解多糖的四个分离纯化组分均为同时存在α-型和β-型糖苷键的吡喃糖。4.利用细胞模型实验比较了 PSPY、DPSPY、DPSPY-0、DPSPY-0.1M、DPSPY-0.3M 和 DPSPY-0.5M 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多糖、降解多糖及其分离纯化组分都具有一定的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都具有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兴红的能力,DPSPY和DPSPY-0.5M具有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NO的能力。5.铁还原力和自由基(DPPH、·OH、O2-)清除实验结果表明,四个纯化组分中DPSPY-0的抗氧化活性最小,DPSPY-0.5M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各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与其硫酸基含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何婕培[10](2018)在《条斑紫菜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斑紫菜作为重要的经济海洋藻类,已在基因工程领域中做了诸多研究,包括核遗传转化和质体遗传转化,并且已经在紫菜中实现稳定表达和瞬时表达。文章研究了条斑紫菜对潮霉素的敏感性,获得筛选条件。结果表明,潮霉素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的筛选浓度为2mg/mL,其中RZ品系筛选时间为15天;野生型品系为14天。对条斑紫菜原生质体的筛选浓度为0.5mg/mL,其中RZ品系筛选时间为7天;野生型品系为6天。该结果有助于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技术在条斑紫菜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条斑紫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海藻中硒的含量及其变化,以海水养殖条斑紫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沿海不同地区不同采收期条斑紫菜中总硒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条斑紫菜中总硒含量(干重)在最低值0.089 mg/kg(如东北渔地区五水采收期)到最高值0.284 mg/kg(如东环渔地区叁水采收期)之间,平均值为0.145 mg/kg。5个地区5个采收期条斑紫菜中硒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中连云港市赣榆地区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82 mg/kg,其次为如东环渔地区;不同采收期中叁水条斑紫菜硒含量平均值最高,为0.191 mg/kg,四水次之。不同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致,并有一定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在江苏沿海南部条斑紫菜硒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江苏沿海北部,推测可能与沿海叁市海水温度差异有关。从总体上分析江苏沿海各地区条斑紫菜中硒含量整体较高,属于天然含硒食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斑紫菜论文参考文献
[1].董道英,孔凡娜,崔正彩,孙斌.条斑紫菜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PyMAPK5互作蛋白的筛选[J].海洋与湖沼.2019
[2].凌云,王凤军,陈安娜,沈辉,万夕和.条斑紫菜不同采收期总硒含量变化研究[J].水产养殖.2019
[3].萨日那,于茜雅,耿丽晶,周围,王筱瑜.条斑紫菜多糖与薏米仁多糖复配物的制备及其降血脂功效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马颖超.条斑紫菜突变株的诱变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及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5].吕峰,严兴洪,王小红,严林俊,张敏.移植量、光密度及温度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英文)[J].MarineScienceBulletin.2019
[7].曾傲琼,让一峰,杨瑞金,赵伟.条斑紫菜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8].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
[9].孔立敏.条斑紫菜多糖的降解、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10].何婕培.条斑紫菜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J].大众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