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芥菜论文-王洁,杨晓宾,王婧,任锡亮,孟秋峰

叶用芥菜论文-王洁,杨晓宾,王婧,任锡亮,孟秋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用芥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用芥菜,耐盐性,发芽期

叶用芥菜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杨晓宾,王婧,任锡亮,孟秋峰[1](2019)在《几种叶用芥菜发芽期耐盐性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5种叶用芥菜进行梯度盐胁迫试验,观察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发芽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100 mmol·L~(-1)时,各品种在发芽期能正常生长;当NaCl浓度≥150 mmol·L~(-1)时,各品种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对5个参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发芽期耐盐性大小依次为甬雪4号、甬雪3号>甬雪1号>科兴雪菜>大丰雪菜。(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双照,丘启松,黄发茂,薛珠政[2](2019)在《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5个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的特征特性,筛选适合龙岩市种植的叶用芥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抗逆性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1801生长势强,开展度、莲座叶数、外叶长、单株质量均最大,折合667 m~2产量最高,达到3 891.9 kg,比客家甜芥菜(CK_2)增产10.8%,比福州宽秆芥(CK_1)增产高达53.0%,均达极显着差异水平,综合性状表现最优,适合当地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9年18期)

孟秋峰,王洁,黄芸萍,任锡亮,高天一[3](2019)在《6种叶用芥菜品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适合宁波种植的叶用芥菜品种,以大坪埔包心芥为对照,研究了6种叶用芥菜的田间农艺性状,并对其植物学、经济学特征以及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甬包芥2号生长旺盛,表现优良,各项性状均显着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单球重1.53 kg,横径16.67 cm,纵径18.00 cm,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07期)

刘旭佳[4](2019)在《叶用芥菜紫色性状基因的克隆分析和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芥菜(Brassica juncea Czern.et Coss.),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栽培蔬菜、油料作物和调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紫叶芥作为叶用芥菜的一种,花青素含量显着高于一般叶用芥菜。本研究在张甜构建的六世代遗传群体的基础上,以紫色芥菜自交系品种(L17-P)和绿色芥菜自交系品种(L17-G)为主要研究材料,基于刘丽艳(2015)和张甜(2017)的研究结果,对位于B02染色体上的候选基因Bj.Pur(转录因子MYB90)进行克隆分析和遗传转化。研究结果如下:1、Bj.Pur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分析。将Bj.Pur基因编码的242个氨基酸序列信息提交至NCBI Conserved domains(https://www.ncbi.nlm.nih.gov/cdd)进行蛋白结构域与功能分析,结果显示N端高度保守的MYB结构域位于8-105个氨基酸的位置,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且该蛋白与萝卜的转录因子MYB114-like相似性较高,为92%。2、花青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分析。对紫色芥菜自交系品种(L17-P)和绿色芥菜自交系品种(L17-G)及杂交后代F_1进行的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紫叶芥花青素含量显着高于绿叶芥,而杂交后代F_1代花青素含量介于两亲本中间。对紫叶芥和绿叶芥及杂交后代F_1进行的叶绿素含量分析表明:紫叶芥叶绿素含量稍高于绿叶芥叶绿素含量,杂交后代F_1叶绿素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3、连锁标记的筛选。以芥菜基因组(https://www.ncbi.nlm.nih.gov/genome/?term=LFQT00000000)为参考,利用F_2代分离群体中的紫色单株和绿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结合SSR、In Del、SNP分子标记技术在张甜(2017)定位的候选基因Bj.Pur另一侧开发并筛选了132对引物,没有找到具有稳定性差异的连锁标记。4、花青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通过对紫叶芥和绿叶芥及F_1代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基因Bj.Pur(转录因子MYB90)的相对表达量在两亲本中差异显着,F_1中的表达量介于两亲本之间。花青素合成下游基因在紫叶芥中出现了显着地上调,在F_1中次之。低温处理条件下,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在紫叶芥中的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调,而在遮光处理条件下无显着变化。5、候选基因Bj.Pur的遗传转化与功能验证。构建了p35s:P-MYB90超表达载体,进行了拟南芥和绿叶芥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T_1代阳性植株有明显的紫色表型。转基因绿叶芥T_1代阳性植株的叶色表型为紫色,花青素含量较绿叶芥也有显着地增加;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T_1代阳性植株也有显着的上调。6、Bj.Pu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参考芥菜基因组(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LFQT00000000)对紫叶芥和绿叶芥Bj.Pur基因上游1980bp的片段进行扩增,绿叶芥启动子部分区段较紫叶芥均匀分布着36个碱基的插入,二者在Bj.Pur基因上游959bp区段完全一致,二者启动子相关元件基本无差异。构建959bp启动子截短和启动子全长2组GUS报告基因载体注射本氏烟草进行瞬时表达,结果显示紫叶芥和绿叶芥的Bj.Pur基因上游完全相同的959bp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已经具备基本的启动子活性,而二者的启动子活性没有显着差异。7、不同芥菜种质资源中叶色差异机制的初步探究。在绿叶芥第一内含子插入和第二外显子区段处设计一长度约为500bp的分子标记,对全国不同芥菜变种的52份材料进行筛选,只有叶色表型为绿色的日本圆叶光头芥扩增出预期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二者完全一致,初步说明日本圆叶光头芥和绿叶芥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上述材料进行Bj.Pur基因启动子区段的扩增筛选,结果显示春菜没有扩增出条带,初步说明在共计52份芥菜材料中的启动子结构基本是无差异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姚培杰,杨媛,刘志新,周润嫦,万正杰[5](2018)在《叶用芥菜“华芥5号”的品种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用芥菜华芥5号是华中农业大学以湖南省华容县地方品种华容大叶芥菜为原始群体,2011—2015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选取经济性状优良且叶片背部无刺毛的单株,经过多次单株选择法和1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获得叶用芥菜华芥5号新品种。该品种耐抽薹,芥辣味浓厚。叶片亮绿,表面光滑,叶片背部无刺毛,叶脉白色,叶色为较深绿色有光泽,叶缘无裂刻。平均单株鲜质量1 000~1 500 g。该品种生育期150 d左右,适合长江流域越冬栽培。(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0期)

寿晓清,李燕,罗充,邓英,唐兵[6](2019)在《不同叶用芥菜品种的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地方4个叶用芥菜品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抗旱性。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叁大渗透调节物质Pro、SS、SP含量逐渐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干旱胁迫加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也呈逐渐增大趋势。贵州地方4个叶用芥菜品种综合抗旱性评定结果为:2号≧1号>3号>4号。因此本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叶用芥菜生理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高抗旱品种,提高芥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贵州筛选高抗旱芥菜品种提供一定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5期)

邓英,唐兵,付文苑,杨静,陶莲[7](2018)在《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邹金福,赵伯莲,王玲[8](2017)在《桃源县叶用芥菜双茬种植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简单对比试验设计法,在桃源县开展秋冬叶用芥菜双茬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桃源县实行叶用芥菜双茬种植能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显着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建议推广包心芥菜(7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采收)—华容芥菜(9月下旬播种、11月上旬前移栽)的双茬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1期)

孟秋峰,王毓洪,任锡亮,黄芸萍,王洁[9](2017)在《叶用芥菜新品种甬包芥2号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甬包芥2号是以包心芥品种金天包心芥和大坪埔包心芥为材料获得的杂交后代,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中晚熟,生长势强。株高44.2 cm,开展度66.3 cm;叶葵扇形,黄绿色,叶面多皱,叶缘具锯齿,无刺毛;最大叶长48.9 cm,宽48.1cm;叶柄扁阔,横断面呈扁弧形。叶球迭抱紧实近圆形,淡绿色,横径16.6 cm,纵径17.7 cm,单球质量1.5 kg,鲜食与腌制品质均较佳。每667 m~2产量3 700 kg左右,中抗Tu MV,适宜在浙江省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7年11期)

唐兵,邓英,卢松,吴康云,陶莲[10](2017)在《贵州省叶用芥菜地方品种的形态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用芥菜为贵州芥菜主栽品种,具有许多特色地方品种资源,而地方品种作为种质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有利于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本研究利用69个表型性状对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46份叶用芥菜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探讨。表型性状主要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主要有叶缘齿状、叶缘波纹大小、种皮颜色、叶面刺毛、叶色、结球性等,数量性状主要有叶长、叶宽、株高、主薹高、单株质量、子叶大小等。调查计算资源质量性状Shannon-weave遗传多样性指数H′;数量性状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均用Excel和DPS 15.1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个质量性状频率分布分析,80%以上的品种资源的商品熟性和抽薹性适中;85%的品种资源叶面光泽没有刺毛、叶质地脆嫩、芥辣味适中、长角果浅绿色、并落粒性适中。Shannonweave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9~1.45之间,变化较大。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3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5.5%~76.8%,变异较大。其中净菜率、叶裂回数、播种—抽薹、播种—始花、播种—种子成熟的变异系数小于10%,遗传多样性较低;株高、主薹高、叶宽、叶柄宽、小裂片对数、长角果宽变异系数大于50%,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形态学聚类分析表明,在0.29处可将贵州省46份地方品种资源分成两大类。第1类包括3 1份材料,其叶缘浅锯齿、叶面无刺毛、叶面无蜡粉、子叶较宽大、种皮褐色;第2类包括15份材料,其叶缘深锯齿、叶面有刺毛、叶面有蜡粉、子叶较小、种皮红褐色。由此可见芥菜资源种类的划分与叶缘形状、叶面刺毛、叶面蜡粉、子叶大小、种皮颜色具有高度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9)

叶用芥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5个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的特征特性,筛选适合龙岩市种植的叶用芥菜新品种,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抗逆性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1801生长势强,开展度、莲座叶数、外叶长、单株质量均最大,折合667 m~2产量最高,达到3 891.9 kg,比客家甜芥菜(CK_2)增产10.8%,比福州宽秆芥(CK_1)增产高达53.0%,均达极显着差异水平,综合性状表现最优,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用芥菜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洁,杨晓宾,王婧,任锡亮,孟秋峰.几种叶用芥菜发芽期耐盐性鉴定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9

[2].张双照,丘启松,黄发茂,薛珠政.叶用芥菜杂交新组合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9

[3].孟秋峰,王洁,黄芸萍,任锡亮,高天一.6种叶用芥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果菜.2019

[4].刘旭佳.叶用芥菜紫色性状基因的克隆分析和遗传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9

[5].姚培杰,杨媛,刘志新,周润嫦,万正杰.叶用芥菜“华芥5号”的品种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8

[6].寿晓清,李燕,罗充,邓英,唐兵.不同叶用芥菜品种的抗旱性评价[J].分子植物育种.2019

[7].邓英,唐兵,付文苑,杨静,陶莲.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8].邹金福,赵伯莲,王玲.桃源县叶用芥菜双茬种植可行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

[9].孟秋峰,王毓洪,任锡亮,黄芸萍,王洁.叶用芥菜新品种甬包芥2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7

[10].唐兵,邓英,卢松,吴康云,陶莲.贵州省叶用芥菜地方品种的形态多样性[C].中国园艺学会2017年论文摘要集.2017

标签:;  ;  ;  

叶用芥菜论文-王洁,杨晓宾,王婧,任锡亮,孟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