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油气饱和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饱和度,油气,岩石,几何,东营,水合物,黑油。
含油气饱和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赵铭海,朱家俊[1](2014)在《东营凹陷非常规致密地层含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研究及评价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1]。作为评估资源量和可动烃类储量的重要参数,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合理计算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饱和度模型主要针对纯砂岩或泥质砂岩,而对非常规泥页岩地层,国内外均未有相应的模型可以遵循,从而使得该类地层的含油饱和度计算缺乏方法模型和理论依据。笔者以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泥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从泥页岩的储集空间(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0: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论文集》期刊2014-10-20)
王雷,胡永乐,李国欣,武江[2](2008)在《空间几何与油气饱和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计算原始地层中的油气饱和度时是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或用已知大量样品回归后计算未知样品实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决定了在实验室中测量含有天然气水合物时几乎不可能满足测量其阿尔奇公式中m、n、a、b的测量条件,用快速直观法也不能实现。通过引用双源距碳氧比测井原理和方法进行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用多向量在岩心样品较少且实验室条件较难满足对饱和度值求取时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的方法和途径;分别介绍了投影法和两次坐标旋转法求解饱和度。利用二维直角坐标旋转的理论对叁维直角坐标进行了2次旋转,通过2次旋转将储层中含的有天然气水合物、水和岩石骨架在3种测井方法中的测井数据点构成1个叁角形平面,这个叁角形平面与特定的1个坐标轴垂直,可将叁维求解饱和度的问题转成二维求解的问题,最终解决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问题。(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王雷,胡永乐,武江[3](2008)在《空间几何位置与油气饱和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水合物是中国将要开发利用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世界上的科学家估计天然气水合物的世界储量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量的两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已向世界提出在2010年至2015年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而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六大世界级难题之一是:如何发现和评价地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安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问题。而发现和评价地下天然气水合物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地球物理的方法精确计算储层中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储层中的孔隙度等地质勘探和开发参数等研究。以往计算原始地层中的油气饱和度时是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或用已知大量样品回归后计算未知样品来实现的。而双源距碳氧比测井仪器的出现将提出与已往截然不同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的解释方法。本文通过引用双源距碳氧比测井解释的方法和原理,介绍了用多向量在岩心样品较少且实验室条件较难满足时,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的方法和途径,另外本文还利用了二维直角坐标旋转的理论对叁维直角坐标进行了两次旋转,通过两次旋转将储层中含的有天然气水合物、水和岩石骨架在叁种测井方法中的测井数据点构成一个叁角形平面,而这个平面与特定的一个坐标轴垂直,因而,可将叁维求解饱和度的问题转成二维求解的问题,从而利用了双源距碳氧比的解释方法,最终解决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康志勇[4](2008)在《均质储集岩含油(气)饱和度方程的理论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水模型(束缚水和可动水)为基础,根据储集岩的导电机理,将储集岩划分成单一介质的导电网络,由此推导出含烃储集岩含油(气)饱和度方程的理论形式。方程中含油(气)饱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可动地层水电阻率(R_(wf))与综合地层水电阻率(R_w~*)的比值,该比值与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和分散状粘土矿物含量有关。利用该比值可估算油气藏的极限含油(气)饱和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08年01期)
李久娣,严涛,赵天沛[5](2005)在《利用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饱和度计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于储层评价的影响,进而对储量计算、开发方案、工程方案的影响,最终成为项目开发的风险(或机遇),从而揭示了不确定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05年04期)
赵良孝,张树东,胡玲[6](2005)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油、气、水在孔、洞、缝非均质储层中的赋存状态和不同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建立了储层的原始地层流体模型、钻井液侵入模型和测井响应的数理模型,从而研制了相应的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及储层含流体性质判别方法。将以上模型及判别方法应用于空隙空间结构极其复杂的裂缝—溶洞型储层,分别计算出了束缚水饱和度、自由水饱和度、封存水饱和度、自由烃饱和度和不可动烃饱和度,从而在油、水分布关系十分复杂的井剖面中不仅能较准确地判别出地层流体性质,而且可以解释和预测油、水的产出特征。(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5年09期)
毛曼[7](2004)在《成藏过程中的含油气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以模拟实验为手段,配合以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对油气成藏过程中和油气饱和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取得以下认识: 1成藏过程中油气饱和度的变化与油气运移动力、阻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1)在亲水砂质、泥质沉积物的压实过程中,油的运移阻力大于水,而且,在压实过程中油的运移阻力是不断增大的。因而,含油水沉积物在压实过程中,水优先排出,相应导致油饱和度逐渐增加。 (2)在卸压过程中,沉积物中油气饱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油、水的压缩性及膨胀性,由于气的膨胀系数较大,在卸压条件下,气优先膨胀并把油带出,导致岩石孔隙中油饱和度降低,气的饱和度相应增大。 (3)油在压差驱动下注入亲水砂岩孔隙的过程中,油的运移阻力比水大,因而,油往往沿阻力较低的有限通道运移。随着油的不断注入,油相通道的延长,导致运移驱动力增加,这相应导致油进入近注入点的较小的孔隙。从饱和度分布来看,越近注入点,油相饱和度越高。 (4)油在砂岩中上浮的条件是具备一定的连续油相体积。在浮力驱动下,油往往沿阻力最低的孔隙运移,并形成连续的有限运移通道。油上浮过程是油向上倾方向转移的过程,即上倾方向含油饱和度逐渐增高,而下倾方向上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 2烃源岩中的油气饱和度一般随着埋深加大、压实程度增加而增高,剥蚀或断裂导致的卸压可以诱发气的膨胀和油的运移,导致烃源岩中油饱和度降低。 3储集层中油饱和度的变化与油的注入方式密切相关,并受压实作用、卸压作用及浮力作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烃源岩中的油气是在压力差驱动下注入到储集层的。而且,越近注入点,油相饱和度越高。在与烃源岩直接接触的储集层中,油饱和度首先在近烃源岩处实现饱和度的增长。在与烃源岩分离的储集层中,油饱和度首先充满与之连通的断裂或裂缝,然后再沿着断裂或裂缝进入储集层。 压实会使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增加,卸压会使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降低。当油相富集到一定程度时,在浮力驱动下油会向上倾方向运移,使上倾方向的油饱和度增加。 4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沙四上段-沙叁中下段烃源岩中含油饱和度有随深度增加增大的趋势,沙叁上段和沙二段油层受切割烃源岩的断裂的控制,而且,储集层上倾方向油的富集程度高于下倾方向。这为上述分析提供了烃源岩和储集层中油饱和度变化与分布的实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4-05-01)
乐友喜,王才经[8](2004)在《利用分形条件模拟和流线模型预测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测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是高含水期油田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二次采油或叁次采油方案的重要依据。认为预测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的有效方法是:首先充分利用井点测试资料,采用先进的随机建模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建立精细的多种可能的地质模型;然后对多种可能的地质模型进行精细的油藏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挑选出理想的地质模型;最后利用优选的地质模型通过水驱油流线模型数值模拟来预测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运算速度明显加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4年01期)
莫修文,李舟波,范晓敏[9](2003)在《岩石的导电模型研究与油气饱和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电阻率确定地层流体的性质和含量,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任务。岩石导电主要是通过其孔隙含有的地层水,导电矿物起作用的情况极少,可以认为骨架不导电。油气进入岩石后取代部分地层水,岩石的导电性通常会减弱,电阻率的变化同岩石含烃量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Archie首先给出了纯砂岩地层流体饱和度与电阻率关系的公式,利用电阻率测井与阿尔奇公式或其派生形式求解油气饱和度仍然是裸眼井储层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10-01)
张烈辉,冯佩真,刘月萍,刘传喜,陈军[10](2000)在《单井注气吞吐过程中油气饱和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滞后模型 ,对已有的黑油模型进行了改进 ,使得相渗和毛管压力在实际的油藏模拟中更加精确地体现出来 ,并使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反映注气吞吐过程的真实动态。基于改进的黑油模型 ,对单井注气吞吐全过程的叁个阶段 :注气阶段、关井平衡阶段、开井采油阶段 ,油气的饱和度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对实际的水平地层单井吞吐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含油气饱和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计算原始地层中的油气饱和度时是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或用已知大量样品回归后计算未知样品实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决定了在实验室中测量含有天然气水合物时几乎不可能满足测量其阿尔奇公式中m、n、a、b的测量条件,用快速直观法也不能实现。通过引用双源距碳氧比测井原理和方法进行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用多向量在岩心样品较少且实验室条件较难满足对饱和度值求取时计算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的方法和途径;分别介绍了投影法和两次坐标旋转法求解饱和度。利用二维直角坐标旋转的理论对叁维直角坐标进行了2次旋转,通过2次旋转将储层中含的有天然气水合物、水和岩石骨架在3种测井方法中的测井数据点构成1个叁角形平面,这个叁角形平面与特定的1个坐标轴垂直,可将叁维求解饱和度的问题转成二维求解的问题,最终解决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油气饱和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敏,赵铭海,朱家俊.东营凹陷非常规致密地层含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浅析[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0: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论文集.2014
[2].王雷,胡永乐,李国欣,武江.空间几何与油气饱和度的理论研究[J].测井技术.2008
[3].王雷,胡永乐,武江.空间几何位置与油气饱和度的理论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8
[4].康志勇.均质储集岩含油(气)饱和度方程的理论形式[J].中国石油勘探.2008
[5].李久娣,严涛,赵天沛.利用毛管压力资料计算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不确定性分析[J].海洋石油.2005
[6].赵良孝,张树东,胡玲.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探索[J].天然气工业.2005
[7].毛曼.成藏过程中的含油气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
[8].乐友喜,王才经.利用分形条件模拟和流线模型预测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
[9].莫修文,李舟波,范晓敏.岩石的导电模型研究与油气饱和度评价[C].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2003
[10].张烈辉,冯佩真,刘月萍,刘传喜,陈军.单井注气吞吐过程中油气饱和度分布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