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分子论文_周燕霞,任岩,王青龙,曹悦,胡凤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集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清,凝集素,棉铃虫,基因,免疫,分子,舌鳎。

凝集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周燕霞,任岩,王青龙,曹悦,胡凤月[1](2019)在《沙门氏菌传统血清凝集分型和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沙门氏菌血清分型试剂盒的适用性,考核本实验室传统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技术,扩充沙门氏菌的分型方法,寻找更有效、更快捷的沙门氏菌分型方法。方法保存的样品菌株库中随意挑选33株沙门氏菌和6株标准菌株,首先确证为沙门氏菌,然后分别采用传统的玻片血清凝集方法和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对其进行分型,最后采用16S rRNA系统发育树对试验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种分型手段的匹配率高达94.9%,其中YP 281 Salmonella havana和YP 639 Salmonella liverpool没有匹配到,这2株菌在试剂盒数据库中不存在,但本实验利用传统血清分型手段可以对这2株菌进行准确分型,其中YP 281是本实验室对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表B.1外成功分型的沙门氏菌。结论本实验室传统血清凝集分型技术合格。沙门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更快速、更方便对沙门氏菌进行分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张孟洁[2](2019)在《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早期胚胎免疫及凝集素途径关键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蟹类免疫防御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成体,胚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攻击这一发育免疫学中的关键问题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报道了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蟹类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早期胚胎的免疫功能并探讨其免疫机制。实验表明,叁疣梭子蟹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溶藻弧菌、革兰氏阳性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毕赤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或无抑制效果。叁疣梭子蟹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对溶藻弧菌、大肠杆菌以及毕赤酵母菌具有明显的凝集活性和损伤作用,而对铜绿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凝集和损伤作用。酶活实验表明,溶菌酶和Cu/Zn-SOD的活力随胚胎发育时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ELISA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系统的关键分子C3和C4存在于受精卵中,与以上酶活实验结果不同,C3和C4随胚胎发育时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受精卵和卵裂期含量明显高于囊胚期,推测其可能是重要的母源免疫分子。补体凝集素途径的激活需要Ca~(2+)参与,金属离子螯合实验显示,在受精卵蛋白提取液中添加Ca~(2+)螯合剂后,其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而补充足量的Ca~(2+)后,其抑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相反抑制替代途径再补充其所需的Mg~(2+)不能使抑菌活性得到恢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叁疣梭子蟹的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具有抑菌、凝菌和菌损伤活性,溶菌酶、Cu/Zn-SOD和补体凝集素途径在早期胚胎的免疫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凝集素途径关键分子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作为关键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叁疣梭子蟹中克隆出了一种新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命名为PtMBL)和新的纤维胶凝蛋白(命名为Ptficolin)。PtMBL基因的cDNA全长为1208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32bp,编码含有24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过多序列比对显示PtMBL与其他物种中的MBL具有较低的氨基酸相似性,但它含有具有QPD基序的保守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RD)。PtMBL主要在眼柄和鳃中检测到且经溶藻弧菌,藤黄微球菌和毕赤酵母菌刺激后,血细胞中PtMBL被不同程度的激活。重组PtMBL蛋白显示出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并且可以结合并凝集细菌和真菌(具有Ca~(2+)依赖性)。此外,D-半乳糖和D-甘露糖都可以抑制凝集活性,这表明PtMBL具有更广泛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识别谱。Ptficolin基因的cDNA全长为2183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963bp,编码含有32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过多序列比对显示Ptficolin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中的ficolin具有较低的氨基酸相似性,但与其他已经鉴定出的无脊椎动物的ficolin具有保守的信号肽和FBG结构域。Ptficolin主要在肝胰腺、眼柄和胸神经节中检测到且用经过溶藻弧菌,藤黄微球菌和毕赤酵母菌刺激后,血细胞中Ptficolin可产生快速响应。这些结果共同表明,PtMBL和Ptficolin不仅可以作为免疫识别中的模式识别受体,而且可以作为蟹类的先天免疫反应中潜在的抗菌蛋白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桂杰[3](2019)在《棉铃虫C型凝集素1参与细胞免疫和抗中华卵索线虫寄生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囊和吞噬作用是由血细胞介导的两种免疫反应,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囊作用是由多个血细胞参与的、针对较大的病原物(如寄生蜂的卵、病原线虫等)的清除,而吞噬作用是单个血细胞针对较小病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清除。蜕皮激素的活化形式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作为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发育等过程的重要激素,也参与调节多种免疫应答,如细胞免疫(包囊和吞噬)。然而,目前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及其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首先统计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msis 寄生后棉铃虫的死亡率,并分析了棉铃虫应答O.sinesis.寄生后的免疫反应。结果发现O.sinensis寄生后导致了棉铃虫存活率急剧下降,且寄生早期棉铃虫的血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浆抗菌活性显着升高。为了进一步获得识别O.sinensis并触发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我们将O.sinensis与棉铃虫变态期血浆孵育,经洗涤、洗脱后质谱鉴定,获得一个模式识别蛋白C-typelectin1b(HaCTL1b),该蛋白与他人前期报道的HaCTL1a高度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为96%)。随后我们采用qRT-PCR、Western blot、RNAi和蛋白体外活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HaCTLl(包括HaCTL1a和HaCTL1b)的时空表达模式,并对HaCTL1b参与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HaCTL1在变态期的血细胞和血浆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受20E显着诱导;2.人造葡聚糖凝胶珠(Beads,模拟寄生物)能刺激HaCTL1上调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率显着下降。3.重组HaCTL1b蛋白能够与O.sinen0.结合,且促进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和对O.sinenO.的粘附;4.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faureus)刺激棉铃虫显着诱导HaCTL1的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E.coli和S.aureus的吞噬率显着降低;5.重组HaCTL1b蛋白可以凝集并结合E.coli和S.aurreus,且促进血细胞对E.coli和S aureuss的吞噬。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aCTL1参与血细胞介导的包囊和吞噬反应,且在棉铃虫识别O.sinensis和细菌并触发细胞免疫反应以抵御其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棉铃虫变态期血淋巴中20E滴度显着升高,暗示变态期20E可以诱导HaCTL1基因的表达,以触发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增加了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了解,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孙军峰[4](2018)在《鸡β-半乳糖凝集素-1B在新城疫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家禽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能够引起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禽呼吸道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感染的最终结果是由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迄今为止,ND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因子在NDV感染复制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β-半乳糖凝集素蛋白-1(Galectin-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控因子,主要功能为结合细胞表面糖蛋白上的多糖从而调节自身的免疫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Galectin-1也能够与病毒表面的多糖结合从而调节病毒的感染过程。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NDV弱毒株La Sota感染鸡后能够诱导靶器官气管中Chicken galectin-1B(CG-1B)的表达水平升高。由于NDV表面含有糖基化修饰的囊膜蛋白,而β-半乳糖凝集素蛋白具有能够与糖蛋白结合的特性,因此我们推测鸡源的β-半乳糖凝集素蛋白CG-1B有与NDV的糖蛋白结合从而参与NDV感染过程的潜在可能。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探索CG-1B是否参与NDV的感染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NDV强毒株F48E9感染同样能够引起CG-1B在靶器官中的上调表达。此外,ELISA检测结果显示CG-1B能够与NDV强毒株F48E9、弱毒株La Sota直接结合,并且能够在体外抑制二者的红细胞凝集活性。蛋白相互作用检测结果表明CG-1B是与F48E9和La Sota中的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糖蛋白相结合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获得HN糖蛋白糖基化位点缺失的突变NDVLaSota-G1、-G2、-G3、-G4和-G12,与CG-1B进行相互作用检测,结果表明HN糖蛋白中的G4 N-glycans在CG-1B与HN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细胞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细胞上清中加入CG-1B后能够与HN糖蛋白结合抑制NDV的吸附过程,而对吸附之后的进入过程没有影响。并且CG-1B可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HN糖蛋白从而抑制子代病毒的释放。而细胞内表达的CG-1B能够与HN糖蛋白相互作用,导致HN糖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减少,从而抑制子代病毒的产生。此外,为分析CG-1B表达水平与NDV复制的相关性,分别测定了亲本病毒和HN蛋白糖基化位点缺失的突变病毒在SPF鸡胚、鸡靶器官、CG-1B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的LMH细胞中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NDV的复制水平与CG-1B的表达水平是负相关的。上述结果表明CG-1B通过结合NDV HN糖蛋白中的N-glycans发挥抗NDV活性。本研究首次表明在NDV的感染过程中,鸡的galectin-1B通过调节病毒-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宿主的抗病毒防御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12)

王桂杰,卓晓蓉,汪家林[5](2018)在《C型凝集素参与棉铃虫抗细菌免疫反应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 CTL)蛋白家族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无脊椎动物中能识别病原入侵物并触发一系列先天免疫反应。前期研究中,笔者证实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C型凝集素3 (HaCTL3)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在介导蜕皮激素信号调控血细胞包囊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HaCTL3能与多种细菌结合,且在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的棉铃虫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并促进对棉铃虫血淋巴中的细菌进行清除。进一步研究发现,HaCTL3通过增强血浆抗菌活性和促进血细胞吞噬作用来清除血淋巴中的细菌。转录组分析表明,当敲降HaCTL3基因的表达后,笔者在棉铃虫脂肪体中鉴定到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9个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中有6个基因上调,23个基因下调表达。鉴定到的所有模式识别受体(SR-C-like, CTL4, PGRP C,β-1, 3-GRP 1,PGRP A,β-1, 3-GRP 3, andβ-1, 3-GRP 2a)和大多数抗菌肽(cecropin 1, cecropin,attacin,lebocin,pro-lebocin,and pre-gloverin)基因均在敲降了HaCTL3基因的脂肪体中显着下调表达。因此笔者得出结论,HaCTL3不仅能够直接促进血细胞吞噬细菌,还能够通过调控模式识别受体和抗菌肽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棉铃虫抗细菌免疫反应。然而,HaCTL3通过何种途径来调控这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黄越倩,张佩,钟名其,姚德福,陈洁辉[6](2018)在《基于不同纯化策略的4种对虾血蓝蛋白的凝集活性及分子基础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研究表明,对虾血蓝蛋白(hemocyanin, HMC)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菌等多种免疫学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分子,但迄今为止,其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尚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HMC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层析、凝集素层析技术获得4种HMC成分:A-HMCs、A-HMCl、AL-HMCs和AL-HMCl,发现其对不同细菌的凝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AL-HMCs和AL-HMCl对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凝集活性明显强于A-HMCs和A-HMCl,前者约为后者的2~32倍。继而,通过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和凝集素印迹技术对不同HMC的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种HMC在2-DE图谱上表现为6~7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且与伴刀豆凝集素(concanavalin A, Con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 UE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ows agglutinin, DBA)等4种凝集素的识别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A-HMCl 6个蛋白点均可识别4种凝集素,而A-HMCs 6个蛋白点中仅有4、3个点分别与UEA、DBA反应呈阳性,AL-HMCs和AL-HMCl可以与UEA、PNA特异性显色的点分别为其总蛋白点的3/7、2/6。由此推测,对虾血蓝蛋白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可能与其蛋白质组成和糖基化修饰水平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Saidou,Mamoudou[7](2018)在《小麦凝集素激酶TaLecRK-Ⅳ.1基因的作用和由纹枯病诱导的小麦基因发展的分子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纹枯病主要由土传真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茎基部引起。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在中国更为严重。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培育和种植抗性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最环保、高效的方法。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小麦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中,我们从抗纹枯病的小麦材料CI12633中鉴定了一个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基因,命名为TaLecRK-Ⅳ.1。与感纹枯病小麦温麦6号相比,在CI12633中该基因的表达受纹枯病侵染诱导。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含有676个氨基酸残基的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沉默CI12633的TaLecRK-Ⅳ.1后,小麦植株表现矮化的表型,表明该基因可能是小麦矮化的负调控因子。进一步在含有矮化基因Rht-D1b(formerly Rht2)的小麦中分析了该基因的转录,结果表面TaLecRK-Ⅳ.1在矮化小麦中的表达量很低。另外,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激素---赤霉素和生长素诱导TaLecRK-Ⅳ.1的转录,而脱落酸和水杨酸对该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暗示TaLecRK-Ⅳ.1参与了小麦发育过程。另外,沉默TaLecRK-Ⅳ.1的小麦植株对纹枯病侵染的抗性反应没有变化,暗示该基因在小麦抗纹枯病反应中并没有主要作用。一个包括11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其亲本山红麦(抗纹枯病亲本)和温麦6号(感病亲本)在大田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抗性表型分析发现,株系的病情指数是持续变化的,表明山红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反应是数量遗传的。在microarray中鉴定的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基础上,基于这些基因的序列,开发得到8个分子标记,并在RIL群体中鉴定了每个单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其中,叁个分子标记(RGA-left,RGA-right and F3F-TC371509R)与纹枯病抗性位点连锁。然而,在该群体中,所有的QTL的LOD值都没有达到显着,没有检测到任何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以上结果主要是由于山红麦/温麦6的RIL_S纹枯病病级鉴定不准确,另外,山红麦/温麦6的抗性是由微效QTL所控制。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分子标记所基于的基因不是山红麦抗病反应的重要基因。在以后的研究中,提高纹枯病鉴定准确性,利用更大的RIL群体,或者更多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机制的解析,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加快抗病改良育种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甘甜[8](2018)在《半滑舌鳎凝集素相关基因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半滑舌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使其成为近年来海水鱼类主要优良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半滑舌鳎已实现了工厂化养殖与全人工繁殖。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养殖半滑舌鳎陆续发生各种疾病。疾病的频繁暴发容易造成鱼群大量死亡,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病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大障碍。采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分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抗病高产的鱼类新品种将是解决鱼类病害问题的重要途径。凝集素(lectin)家族是一类非抗体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可以和糖类物质特异性结合,具有凝集细胞和沉降聚糖和复合糖的作用。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属于S-型凝集素,可以结合半乳糖苷,并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相关病原体分子从而间接参与抗体调理、细胞吞噬、补体激活和对微生物的致死等一系列生物体免疫活动。近来研究发现一种与半乳糖凝集素同源,但是缺乏与半乳糖苷结合能力的新型半乳糖凝集素相关蛋白(galectin-related protein)。本实验对半滑舌鳎GRP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将其命名为Cs GRP。半滑舌鳎Cs GRP基因全长785bp,ORF528 bp,共编码176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显示Cs GR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通过序列比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进化分析发现:Cs GRP和玛丽鱼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深裂眶锯雀雕,相似性分别是68%和67%。qPCR结果显示较其他免疫器官,Cs GRP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被哈维氏弧菌感染后,Cs GRP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此外,通过检测发现,Cs GRP的Cp G岛在抗病家系中的甲基化程度高于易感家系。实验结果表明,Cs GRP可能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半滑舌鳎免疫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DNA甲基化模式为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与免疫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并有助于未来动物遗传学和育种的研究。36 ku囊泡整合膜蛋白(VIP36)属于L-型凝集素,参与细胞内分泌途径中糖蛋白的运输,能识别甘露聚糖且参与甘露聚糖的运输和分类。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半滑舌鳎VIP36基因两个转录本VIP36–X1和VIP36-X2的c 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了该基因在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该基因两个转录本m RNA在半滑舌鳎不同组织、哈维氏弧菌感染后不同时间段的免疫组织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VIP36基因在半滑舌鳎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免疫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哈维氏弧菌感染后不同时间段的脑组织中VIP36–X1表现为轻微上调趋势,而VIP36-X2的表达量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VIP36基因在哈维氏弧菌感染半滑舌鳎后发挥的免疫调功能可能比较小。(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4-05)

杨钊[9](2018)在《凝集素PSA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在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属于第五大常见肿瘤。HCC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列第叁位,在男性患者中位列第二位,而在女性患者中位列第六位。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可分为手术治疗、消融治疗、化疗栓塞和全身药物治疗几种,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极大的改善了肝癌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肝癌易复发及转移,目前临床上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或者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药对于HCC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凝集素芯片筛选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六株肝癌细胞Hep3B、MHCC97L、MHCC97H、HCCLM3、Hep G2、SMMC7721的糖链表达差异,发现凝集素PSA、LTL、MPL、SNA所识别的糖链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凝集素STL所识别的糖链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下调。细胞免疫荧光验证实验结果与凝集素芯片结果一致。其中凝集素PSA所识别的糖链表达上调最为显着。第二部分:以肝癌细胞HCCLM3、SMMC7721为研究对象,检测凝集素PSA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MTT实验发现凝集素PSA对肝癌细胞存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人正常肝细胞并无明显作用,当凝集素PSA浓度为40μg/ml时,细胞存活率约为50%。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40μg/ml和80μg/ml的凝集素PSA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随着PSA浓度的升高,抑制能力增强。通过Hoechst染色实验发现凝集素PSA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第叁部分:以肝癌细胞HCCLM3为研究对象,探究PSA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Westen blotting结果发现凝集素PSA刺激细胞后,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分子p-AKT(Ser473)、p-GSK-3β(Ser9)和β-catenin表达下调,AKT与GSK3β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中p-AKT、p-GSK3β和β-catenin的下调表达与凝集素PSA浓度正相关。为了进一步确认凝集素PSA是通过AKT/GSK-3β/β-catenin通路来促进细胞凋亡的,我们加入GSK-3β抑制剂Li Cl和CHIR-99021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发现加入0.2μM的CHIR-99021和4 m M的Li Cl均能抑制PSA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并逆转PSA对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抑制,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分子p-AKT(Ser473)、p-GSK-3β(Ser9)和β-catenin在细胞中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第四部分:使用PSA-磁性微粒复合物富集HCCLM3和SMMC7721细胞中能与PSA结合的糖蛋白,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发现HCCLM3细胞中有52种糖蛋白能与PSA特异性结合,SMMC7721细胞中有55种糖蛋白能与PSA特异性结合,其中HCCLM3和SMMC7721细胞中有38种共同表达的糖蛋白都能与PSA结合,HCCLM3细胞中特有的糖蛋白14种,SMMC7721中特有的糖蛋白17种,其中有4种蛋白与细胞的凋亡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刘珍珍,胡苏辉,张璐,陈凯丽,张龙现[10](2018)在《基于凝集素基因对部分隐孢子虫种类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隐孢子虫凝集素基因在不同分离株的序列差异及其遗传进化关系,以SSU rRNA基因作参照,评价Lectin基因位点作为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和进化关系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巢式PCR,分别在Lectin和SSU rRNA位点处对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多个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PCR的扩增。用Clustalx对扩增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5中的邻近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 NJ),进行进化树的构建。结果基于Lectin基因位点,在C.parvum、C.hominis、C.cuniculus及其在SSU rRNA处与人源C.hominis极为相近的horse genotype、驴源C.hominis均成功扩增出了大小在450bp左右的目的条带,并进行了进化树的分析,不同种类和同种不同动物来源的隐孢子虫分布在不同的分支上。结论 Lectin基因位点可很好的区分SSU rRNA序列极为相似的几种隐孢子虫,有望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分类和遗传研究提供新的基因靶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凝集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有关蟹类免疫防御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成体,胚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攻击这一发育免疫学中的关键问题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报道了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蟹类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早期胚胎的免疫功能并探讨其免疫机制。实验表明,叁疣梭子蟹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溶藻弧菌、革兰氏阳性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毕赤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不明显或无抑制效果。叁疣梭子蟹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对溶藻弧菌、大肠杆菌以及毕赤酵母菌具有明显的凝集活性和损伤作用,而对铜绿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凝集和损伤作用。酶活实验表明,溶菌酶和Cu/Zn-SOD的活力随胚胎发育时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ELISA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系统的关键分子C3和C4存在于受精卵中,与以上酶活实验结果不同,C3和C4随胚胎发育时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受精卵和卵裂期含量明显高于囊胚期,推测其可能是重要的母源免疫分子。补体凝集素途径的激活需要Ca~(2+)参与,金属离子螯合实验显示,在受精卵蛋白提取液中添加Ca~(2+)螯合剂后,其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而补充足量的Ca~(2+)后,其抑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相反抑制替代途径再补充其所需的Mg~(2+)不能使抑菌活性得到恢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叁疣梭子蟹的受精卵蛋白提取液具有抑菌、凝菌和菌损伤活性,溶菌酶、Cu/Zn-SOD和补体凝集素途径在早期胚胎的免疫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凝集素途径关键分子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作为关键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叁疣梭子蟹中克隆出了一种新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命名为PtMBL)和新的纤维胶凝蛋白(命名为Ptficolin)。PtMBL基因的cDNA全长为1208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32bp,编码含有24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过多序列比对显示PtMBL与其他物种中的MBL具有较低的氨基酸相似性,但它含有具有QPD基序的保守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RD)。PtMBL主要在眼柄和鳃中检测到且经溶藻弧菌,藤黄微球菌和毕赤酵母菌刺激后,血细胞中PtMBL被不同程度的激活。重组PtMBL蛋白显示出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并且可以结合并凝集细菌和真菌(具有Ca~(2+)依赖性)。此外,D-半乳糖和D-甘露糖都可以抑制凝集活性,这表明PtMBL具有更广泛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识别谱。Ptficolin基因的cDNA全长为2183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963bp,编码含有32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过多序列比对显示Ptficolin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中的ficolin具有较低的氨基酸相似性,但与其他已经鉴定出的无脊椎动物的ficolin具有保守的信号肽和FBG结构域。Ptficolin主要在肝胰腺、眼柄和胸神经节中检测到且用经过溶藻弧菌,藤黄微球菌和毕赤酵母菌刺激后,血细胞中Ptficolin可产生快速响应。这些结果共同表明,PtMBL和Ptficolin不仅可以作为免疫识别中的模式识别受体,而且可以作为蟹类的先天免疫反应中潜在的抗菌蛋白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集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周燕霞,任岩,王青龙,曹悦,胡凤月.沙门氏菌传统血清凝集分型和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方法比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张孟洁.叁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早期胚胎免疫及凝集素途径关键分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3].王桂杰.棉铃虫C型凝集素1参与细胞免疫和抗中华卵索线虫寄生的分子机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孙军峰.鸡β-半乳糖凝集素-1B在新城疫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5].王桂杰,卓晓蓉,汪家林.C型凝集素参与棉铃虫抗细菌免疫反应分子机理[J].华中昆虫研究.2018

[6].黄越倩,张佩,钟名其,姚德福,陈洁辉.基于不同纯化策略的4种对虾血蓝蛋白的凝集活性及分子基础对比分析[J].水产学报.2018

[7].Saidou,Mamoudou.小麦凝集素激酶TaLecRK-Ⅳ.1基因的作用和由纹枯病诱导的小麦基因发展的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8].甘甜.半滑舌鳎凝集素相关基因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8

[9].杨钊.凝集素PSA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

[10].刘珍珍,胡苏辉,张璐,陈凯丽,张龙现.基于凝集素基因对部分隐孢子虫种类的分子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卵磷脂有机凝胶的形成总之,两亲性分...生物进化中的补体系统KI对黄精凝集素Ⅱ荧光淬灭图谱KI对黄精凝集素Ⅱ荧光淬灭图谱膜荚黄芪凝集素纯化过程SDS-PAGE电泳...CsCl对黄精凝集素Ⅱ内源荧光的淬灭作...

标签:;  ;  ;  ;  ;  ;  ;  

凝集分子论文_周燕霞,任岩,王青龙,曹悦,胡凤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