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氮论文-张文华,蒲小鹏

微生物氮论文-张文华,蒲小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牧草品质,羔羊,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

微生物氮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华,蒲小鹏[1](2019)在《牧草品质对生长期羔羊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6只羔羊为试验动物,通过测定其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氮沉积率和微生物氮合成来评价两种牧草日粮对生长期羔羊的饲用价值。试验分为两组,分别用品质较好的猫尾草日粮和品种较差的黑麦草日粮饲喂9个月。羔羊饲喂量为体重的2%,精料饲喂量为采食量的40%。猫尾草和黑麦草组羔羊的日增重分别为82.6 g和66.2 g,但无显着差异(P> 0.05)。黑麦草日粮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猫尾草组(P <0.05),但不受试验时期影响(P> 0.05)。日粮和饲喂时期对养分消化率均无显着影响(P> 0.05)。黑麦草组氮与沉积氮吸收比值较猫尾草组提高的趋势(P=0.06)。日粮和饲喂时期对微生物氮含量和合成效率均无显着影响(P> 0.05)。研究结果表明,低品质的黑麦草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草料饲料,长期饲喂反刍动物不会对养分利用和生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2期)

任傲,朱晋佳,陈亮,孔志伟,刘倩[2](2019)在《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的利用及微生物氮流转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Met)的利用及Met对微生物氮流转的影响。试验以玉米-豆粕型精料(0.5 g)和玉米-秸秆型饲粮(0.5 g)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添加0. 33μmol同位素标记的碳13蛋氨酸(13C-M et,以0.18 mL溶液的形式添加到体外培养底物中),对照组添加等量蒸馏水,探究M et对体外发酵pH和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 et含量以及微生物13C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M et能极显着提高发酵液的pH(P<0.01); 2)添加M et能极显着提高微生物13C的丰度(P<0.01); 3)添加M et对NH3-N、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 et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瘤胃微生物可有效利用Met,Met对发酵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微生物氮的流转。(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员东丹[3](2019)在《全球降雪理化因子分布特征与雪水微生物氮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合物是大气降水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大气降雪对冬季湿沉降的贡献超过了90%,然而大气降雪中氮化合物的重要性和贡献,以及相关微生物氮循环过程在大气降雪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和2017年的两年共27个大气降雪样品,其中80%的样品来自中国,运用理化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湿沉降机理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主要污染因子和微生物氮循环过程。(1)主成分分析表明,SO_4~(2-)、Ca~(2+)、Mg~(2+)、K~+、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体积平均粒径为第一主成分,氮化合物(NH_4~+、NO_2~-、NO_3~-)为第二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得分值将样点划分为叁类,得分值越高表示污染越重,采样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值)也符合这一规律。(2)通过中和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分析、水同位素(δ~(18)O和δD)分析,结果表明此研究中收集的雪水是未受污染的大气降雪,符合离子平衡;确定了主要阴离子污染源SO_4~(2-)和NO_3~-是人为来源,主要阳离子Ca~(2+)、Mg~(2+)、K~+是土壤来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SO_4~(2-)对污染负荷的贡献率(61%)高于NO_3~-(29%);同一纬度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样点水同位素比率相似,证明海洋对降雪污染的影响很小。(3)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微生物氮循环过程的基因丰度,包括氧化过程(好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亚硝酸盐氧化)和还原过程(反硝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氨(DNRA)),功能基因的分子定量分析显示,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较高,且AOB丰度始终大于AOA。然而,其他氮循环过程中的基因丰度均低于检测限。(4)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微生物转化率表明,上述五个过程的潜在活性很低,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氮循环过程并不是造成中国新鲜降雪污染的主要生物过程。(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邓欢,杨晶,刘金艳,石宝石,赖星[4](2019)在《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活对日粮蛋白水平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活对日粮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水平响应规律。选择54头体质量为(5.55±0.49) kg的28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断奶仔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配到CP为20%、17%、14%的3组日粮中,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分别在正试期10,25及45 d,每组随机挑选6头进行屠宰,采集各肠段食糜和粪便样品分离微生物,测定肠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活力。结果表明,仔猪肠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酶活力具有肠段特异性,日粮高CP水平能显着提高肠道微生物硝酸还原酶(P<0.05)、腺苷脱氨酶(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P<0.05)、尿素酶(P<0.05)、谷丙转氨酶(P<0.05)及蛋白酶(P<0.05)。肠道微生物的蛋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谷氨酸脱羧酶活力对日粮高CP水平响应明显(P<0.05)。消化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活力对蛋白质水平的响应规律性解析了当前猪蛋白质利用率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亚敏,王文基,康婧鹏,刘虎,景小平[5](2018)在《低氮条件下饲粮能量水平对藏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条件下饲粮能量水平对藏羊尿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和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藏羊冷季适宜的能氮补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试验选取5只1.5周岁、体重为(47.70±2.46) kg且体况相近的健康去势公藏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其中1只藏羊为重复),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内分别饲喂粗蛋白质(CP)含量[(6.97±0.05)%]相近而消化能(DE)水平不同的4种饲粮,其DE水平分别为8.21(低能饲粮)、9.33(中低能饲粮)、10.45(中高能饲粮)和11.57 MJ/kg(高能饲粮)。整个试验分为4期,每期21 d,包含15 d的预试期和6 d的正试期。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尿PD排出量和十二指肠PD吸收量均线性增加(P<0.05)。在尿PD各组分中,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尿酸排出量线性增加(P<0.05),尿囊素排出量呈现增加趋势(0.05≤P≤0.10),尿PD各组分排出量占PD排出量的百分比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2)总可消化养分(TDN)摄入量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但氮摄入量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尿氮排出量线性降低(P <0.05),而尿嘌呤氮排出量和嘌呤氮指数(PNI)均线性增加(P<0.05)。同时,瘤胃MN产量及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MPS)也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3)尿PD排出量、瘤胃MN产量与TDN摄入量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其模型方程分别为:尿PD排出量(mmol/d)=18.09TDN摄入量(kg/d)-1.11(R~2=0.97);瘤胃MN产量(g/d)=18. 32TDN摄入量(kg/d)-2. 51 (R~2=0. 97)。4)氮平衡(NB)与可消化能摄入量(DEI)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其模型方程为:NB(g/d)=10.24DEI(MJ/kg BW~(0.75))-3.58(R~2=0.6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当饲粮CP含量为6.97%时,藏羊维持氮平衡的DE需要量为0.35 MJ/kg BW~(0.75);提高饲粮能量水平(DE水平:8.21~11.57 MJ/kg)可提高藏羊瘤胃MN的合成量,改善饲粮氮素利用效率,从而弥补饲粮氮素匮乏的限制。因此,在青藏高原冷季,可通过补饲能量物质来提高藏羊对氮素营养胁迫的适应力。(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凌宁,荀卫兵,沈其荣[6](2018)在《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输入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纽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然而,这些碳的输入会使氮素发生强烈的生物固持作用,造成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氮素竞争。这不仅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改变土壤有机碳氮的稳定性。国内、外前期的研究工作虽对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情况有一定认知,但受传统研究方法局限,并未全面阐述植物源有机碳在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以及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演替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荐秸秆全量还田的大背景下,理解全量秸秆还田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对建立合理的秸秆还田管理措施、改善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并提高氮素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下作物与微生物间的氮素竞争规律,以及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根际激发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生态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植物和微生物间氮素竞争的关键微生物菌群研究的主流观点和方法,并提出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途径,以期为提升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以及土壤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传统化学肥料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惟惟,王传洋,郝力壮,刘浩,仲崇亮[7](2017)在《饲粮氮水平对牦牛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与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讨牦牛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对饲粮氮水平的响应规律,并基于此估测了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以期为高寒牧区牦牛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选取4头体重[(192±12)kg]相近、年龄(3岁)相同的去势公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牦牛分为4组,各组饲粮氮水平分别是1.03%、1.95%、2.85%和3.76%,每组1头;试验分为4期,每期21 d,包含15 d的预试期和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牦牛尿中PD主要由尿囊素和尿酸组成,尿囊素/PD和尿酸/PD分别为0.69~0.76、0.23~0.30,黄嘌呤与次黄嘌呤的含量极少。当饲粮氮水平升高时,尿中PD、尿囊素、尿酸以及马尿酸排出量均线性增加(P<0.05),而尿酸/PD和嘌呤氮指数(PNI)均线性降低(P<0.05)。瘤胃细菌嘌呤碱基(RNA当量)含量、瘤胃细菌氮含量以及瘤胃MN产量都随着饲粮氮水平升高而线性增加(P<0.05),但饲粮氮用于合成MN的效率[即瘤胃MN/食入氮(NI)]却线性降低(P<0.05)。基于尿中PD排出量(mmol/d)和瘤胃MN产量(g/d)与NI(g/d)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PD=0.58NI+18.28,MN=0.18NI+22.18。综合得出,当牦牛饲粮氮水平为2.85%时,牦牛瘤胃M N产量最大,为42.60 g/d,而PNI以及饲粮氮用于合成M N的效率却在低氮(1.03%)条件下达到最高,这一结果揭示了牦牛对低氮饲粮中氮素营养高效利用的特点,解释了牦牛对青藏高原饲料营养匮乏的适应性的营养机理。(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张建贵,蒋永梅,姚拓,高亚敏,李海云[8](2017)在《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微观视野认识土壤氮素形成机理,为高寒草甸微生物生长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玛曲高寒草甸4种不同管理措施(不围栏、围栏、围栏+施肥、围栏+补播)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管理措施下,不同空间层次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0~10cm和10~20cm土层的数量均显着高于20~30cm土层(P<0.05),一般前者是后者的1.23~4.03倍和1.11~2.25倍;且不同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之间数量差异显着,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嫌气性固氮菌。2)同一空间层次,不同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间数量差异较大。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以围栏+施肥和围栏+补播草地最高,围栏草地次之,不围栏草地最少。3)不同管理措施,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但围栏+施肥和围栏+补播处理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可见,围栏+施肥和围栏+补播措施对玛曲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和不同形态氮素含量有提高效果。(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李昊骏,曹莉,秦舒浩[9](2017)在《缓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理化性质及辣椒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理化性质及辣椒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陇椒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普通尿素(释放期0d)和缓释尿素(释放期90和180d)与施氮量(450kg/hm~2、400kg/hm~2、350kg/hm~2、300kg/hm~2)双因素交互试验.【结果】在同一施氮水平,释放期为180d的缓释尿素(D180)可显着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处理A3B3(释放期180d、施氮量350kg/hm~2)为最优处理,产量最高,达14 540.1kg/hm~2,分别比普通尿素U和缓释尿素D90处理增产146.6%和52.1%;施氮量超过400kg/hm~2,辣椒减产明显;缓释尿素D180可使辣椒土壤保持较高数量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和硝化细菌,分别比普通尿素U增加了2.6倍、6.3倍和29.2倍;在辣椒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开花坐果期,缓释尿素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EC值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结论】缓释尿素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及理化性质有显着影响,其中释放期180d、施氮量350kg/hm~2处理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及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郭安宁,段桂兰,赵中秋,唐仲,王杨扬[10](2017)在《施加碳酸钙对酸性土壤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闭合氮循环的重要步骤,阐明在酸性土壤施用碳酸钙(CaCO_3)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可为农田质量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湖南省湘潭市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个CaCO_3施加量,分别为0、2.25、4.5和7.5 t·hm~(-2),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分析了不同CaCO_3施加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_3的施加,显着提高了土壤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762.10~868.58mg·kg~(-1),促进土壤硝化作用[0.59~0.82μg·(g·h)~(-1),以NO_2~--N/土计],但当CaCO_3施加量达7.5 t·hm~(-2)时对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对CaCO_3的响应较为复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硝化作用与土壤DOC显着正相关,和NH_4~+-N含量显着负相关,反硝化作用与NO_3~--N含量、土壤DOC显着正相关,和含水量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8期)

微生物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Met)的利用及Met对微生物氮流转的影响。试验以玉米-豆粕型精料(0.5 g)和玉米-秸秆型饲粮(0.5 g)为发酵底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添加0. 33μmol同位素标记的碳13蛋氨酸(13C-M et,以0.18 mL溶液的形式添加到体外培养底物中),对照组添加等量蒸馏水,探究M et对体外发酵pH和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 et含量以及微生物13C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M et能极显着提高发酵液的pH(P<0.01); 2)添加M et能极显着提高微生物13C的丰度(P<0.01); 3)添加M et对NH3-N、VFA、微生物氮、微生物M et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瘤胃微生物可有效利用Met,Met对发酵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微生物氮的流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氮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华,蒲小鹏.牧草品质对生长期羔羊生长性能、养分利用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2].任傲,朱晋佳,陈亮,孔志伟,刘倩.瘤胃微生物对蛋氨酸的利用及微生物氮流转特征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员东丹.全球降雪理化因子分布特征与雪水微生物氮循环[D].吉林建筑大学.2019

[4].邓欢,杨晶,刘金艳,石宝石,赖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氮代谢相关酶活对日粮蛋白水平响应规律[J].中国兽医学报.2019

[5].郭亚敏,王文基,康婧鹏,刘虎,景小平.低氮条件下饲粮能量水平对藏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6].凌宁,荀卫兵,沈其荣.根际沉积碳与秸秆碳共存下作物与微生物氮素竞争机制及其调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7].王惟惟,王传洋,郝力壮,刘浩,仲崇亮.饲粮氮水平对牦牛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与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

[8].张建贵,蒋永梅,姚拓,高亚敏,李海云.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17

[9].李昊骏,曹莉,秦舒浩.缓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理化性质及辣椒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

[10].郭安宁,段桂兰,赵中秋,唐仲,王杨扬.施加碳酸钙对酸性土壤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7

标签:;  ;  ;  ;  

微生物氮论文-张文华,蒲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