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阶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阶层,体育,中产,沈阳市,变异性,马克思,社会。
中间阶层论文文献综述
杜邦,樊勇[1](2019)在《马克思“中间阶层”思想及其当代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阶级"思想是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中的重要范畴,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创立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这一思想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被证明没有过时。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发展与变革,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有助于把握对当前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认知。(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5期)
张熙坤[2](2019)在《沈阳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体育休闲——这一维持健康生活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最佳途径,逐渐成为广大人民,尤其是社会中间阶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尽管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人民在社会、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仍需提升。随着“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中间阶层的日益壮大,通过了解其体育休闲消费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影响其进行体育休闲消费的因素,可以为供给侧提供思路,带动和提升人们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度,进而促进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沈阳市中间阶层为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体育休闲消费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市中间阶层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男性多于女性;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办事人员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情况较好;参与情况最好的年龄阶段为46-55岁,并且大多受过良好教育。(2)沈阳市体育休闲消费水平较高,不同人群的体育休闲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但大多是理性消费;从消费结构上看,以实物型体育休闲消费为主,并且人们更注重的是产品的品牌和质量。(3)沈阳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动机呈多元化发展,主要的消费动机是强身健体,这与我国给体育所赋予的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有关,其次是缓解压力和疲劳,这和中间阶层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关。(4)沈阳市中间阶层大部分人都喜欢体育旅游,平均每年参加体育旅游的频率在1-2次,旅游地点普遍集中在沈阳市周边,另外,少部分人会选择去国外进行体育旅游。鉴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广泛参与,通过加大体育休闲消费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体育休闲消费意识。(2)政府和社会组织承办体育赛事,引发人们对体育休闲活动的关注,激发大众对体育休闲活动的热情,促进观赏型体育休闲消费发展。(3)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休闲活动习惯。(4)建立完善市场制度,创新体育休闲活动项目,提高体育休闲市场服务水平,把控体育休闲产品品质,拓展体育休闲消费人群。(5)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体现沈阳城市特征的体育休闲特色小镇,优化城市交通,促进体育旅游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期刊2019-04-08)
朱斌,范晓光[3](2019)在《中产阶层抑或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中间阶层的再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成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的热点,但该概念与社会学传统的"中产阶层"概念的关系至今还缺少理论与经验的系统分析。通过追根溯源,可以发现,虽然"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学科,但与社会学的等级分层逻辑并无二致。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基础差异,"中产阶层"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性位置,而"中等收入群体"则是以经济资源为基础的等级性位置,这种差异又进一步决定了二者的功能分异。对CGSS 2013年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关系结构之间的内在紧张使得阶层位置与社会秩序具有一种天然亲和,因此阶层对社会政治领域的现象会有更强解释力;而经济资源的多少则是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前提条件,故而收入群体更适合解释经济现象。(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静[4](2018)在《中西近代城市“中间阶层”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阶层分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结果之一,因此从阶层的角度去研究近代城市发展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亦包括对"中间阶层"的认识。"中间阶层"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后引入国内史学界成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路径。然而因为问题意识多为后设,往往缺乏对中间阶层相关背景的认知,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因此对比中西方关于城市中间阶层理论的发展,进一步理解中间阶层的内涵及外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城市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赵佳慈[5](2018)在《影子教育:城市中间阶层的育儿焦虑与行为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间阶层群体不断壮大。但是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使中间阶层的生活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对自身的阶层地位下滑充满了焦虑,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一线城市,这种焦虑又进一步表现为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忧虑。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间阶层育儿焦虑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行动者的选择及其逻辑,有助于丰富阶层研究和影子教育相关研究,同时在促进教育平等、改善教育环境以及更好地理解阶层群体心态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以上海C教育机构为例,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理论视角,利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收集资料,试图分析:在社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间阶层的育儿焦虑是如何被影子教育机构渲染和强化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行动者的选择及逻辑分别是什么,这种选择又会对社会有何影响。因此本文从中间阶层影子教育选择的背景展开,探究中间阶层群体育儿焦虑心态形成的社会根源和现实需求,继而分析影子教育机构对中间阶层群体焦虑的强化作用,接着阐释机构和家长对学生的共同规训,以及这种规训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最后探究中间阶层育儿模式和社会心态的转变。研究发现:首先,不断加剧的社会结构分化和严峻的教育形势催生了中间阶层的育儿焦虑,中间阶层作为文化资本较为丰富的群体,对子女教育尤为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也有着更大的需求;其次,这种焦虑在影子教育机构的宣传下进一步被渲染和强化,超前性、系统性的授课体系和区隔性的班级设置拉开学生差距的同时,也加深了父母的焦虑感;再次,影子教育机构作为一种课外的“学校”形式,和家长一起,形成对学生的规训权力,学生们面对这种规训和学业压力,有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试能力,有的产生厌烦情绪,基于子女不同的学业表现,家长们对影子教育成果进行了反思;最后,作为一种课外的“学校”,影子教育对阶层文化资本的积累和阶层再生产有较大影响,同时影子教育的成果需要中间阶层对子女的辅导加以巩固。(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12-31)
李娟,丁良超[6](2018)在《融媒体时代社会中间阶层诉求表达的行动逻辑与政府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融媒体的多渠道和互补性的优势,社会中间阶层偏好于选择融媒体手段表达利益诉求。虽然融媒体渠道是诉求表达的有效手段,但是中间阶层诉求表达被回应的效果却不甚理想。中间阶层具有摇摆性,其诉求表达的策略与政府的回应逻辑相悖,网上诉求表达受制于线下社会管理方式的管控。可从完善和落实借助融媒体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的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建立和运行公开透明的网络行政服务中心,培养和形成有效的诉求表达策略叁个方面改进治理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刘怡[7](2018)在《中间阶层崛起:党报客户端困境突围新生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来自网媒等各方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纸媒为谋求新的出路纷纷转型建立新闻客户端。2015年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党报新闻客户端遍地开花,但就目前看来,党媒的转型之路似乎走得不是很顺畅,在网易、今日头条等原生态网媒新闻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强力冲击下,党报客户端的真正持久发展还需要另觅蹊径。中间阶层作为这个时代活跃网络的主力军,面对这个庞大的群体,党报客户端当下的发展困境和未来的突围新生机显然都与其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8年10期)
何明敏[8](2018)在《旅游过年:中间阶层的美好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历来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管身在何方,岁末时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情结。正如梁实秋所言:"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1])然而,全球化进程之下,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的春节正在逐年淡化。曾被老舍津津乐道的种种春节年俗,现如今也已不大被重视。由农耕文明孕育的春节,本是古人在秋收之后、春耕(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陆小聪,吴永金[9](2018)在《上海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参与及其国际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上海市中间阶层休闲体育的参与状况及与国际休闲体育参与状况的异同。研究发现:在休闲时间和休闲频率方面,中间阶层与非中间阶层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休闲花费、参加休闲组织的频率及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范围上,二者则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与国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上海市中间阶层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要高于几个发达国家,但从休闲活动的项目上看,则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针对中间阶层体育参与的特征,提出促进中间阶层休闲体育参与的对策,要处理好以下4个方面的关系:体育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政府政策制定和人们主动接纳的关系,个人体育与团体体育的关系,国内体育与国际体育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秦广强[10](2018)在《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异质性与动态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市场状况与制度分割两大维度,利用相隔十年的两个时点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中国中间阶层在性格特征和功能取向上的异质性及变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两类新中间阶层地位获得的代际延续性有增强趋势;高阶层地位认同由之前的体制内中间阶层"一枝独秀"转变为由体制外中间阶层领衔;体制内中间阶层的政治取向保守,而体制外中间阶层则由相对"激进"转向平缓持中;生活方式上分化明显,两类新中间阶层高档消费特征突出,体制内新中间阶层生活相对安逸,而体制外和边缘型中间阶层的紧张焦虑感较强。(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中间阶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体育休闲——这一维持健康生活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最佳途径,逐渐成为广大人民,尤其是社会中间阶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尽管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人民在社会、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仍需提升。随着“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中间阶层的日益壮大,通过了解其体育休闲消费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影响其进行体育休闲消费的因素,可以为供给侧提供思路,带动和提升人们体育休闲活动的参与度,进而促进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沈阳市中间阶层为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体育休闲消费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市中间阶层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男性多于女性;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办事人员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情况较好;参与情况最好的年龄阶段为46-55岁,并且大多受过良好教育。(2)沈阳市体育休闲消费水平较高,不同人群的体育休闲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但大多是理性消费;从消费结构上看,以实物型体育休闲消费为主,并且人们更注重的是产品的品牌和质量。(3)沈阳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动机呈多元化发展,主要的消费动机是强身健体,这与我国给体育所赋予的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有关,其次是缓解压力和疲劳,这和中间阶层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关。(4)沈阳市中间阶层大部分人都喜欢体育旅游,平均每年参加体育旅游的频率在1-2次,旅游地点普遍集中在沈阳市周边,另外,少部分人会选择去国外进行体育旅游。鉴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广泛参与,通过加大体育休闲消费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体育休闲消费意识。(2)政府和社会组织承办体育赛事,引发人们对体育休闲活动的关注,激发大众对体育休闲活动的热情,促进观赏型体育休闲消费发展。(3)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休闲活动习惯。(4)建立完善市场制度,创新体育休闲活动项目,提高体育休闲市场服务水平,把控体育休闲产品品质,拓展体育休闲消费人群。(5)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体现沈阳城市特征的体育休闲特色小镇,优化城市交通,促进体育旅游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阶层论文参考文献
[1].杜邦,樊勇.马克思“中间阶层”思想及其当代解读[J].汉字文化.2019
[2].张熙坤.沈阳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9
[3].朱斌,范晓光.中产阶层抑或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中间阶层的再审视[J].江海学刊.2019
[4].王静.中西近代城市“中间阶层”比较分析[J].城市史研究.2018
[5].赵佳慈.影子教育:城市中间阶层的育儿焦虑与行为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李娟,丁良超.融媒体时代社会中间阶层诉求表达的行动逻辑与政府回应[J].广西社会科学.2018
[7].刘怡.中间阶层崛起:党报客户端困境突围新生机?[J].传播与版权.2018
[8].何明敏.旅游过年:中间阶层的美好生活[J].中国图书评论.2018
[9].陆小聪,吴永金.上海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参与及其国际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
[10].秦广强.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异质性与动态变迁分析[J].青年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