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组织工作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作流,组织,组合,性能,服务质量,过程,引擎。
跨组织工作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孙勇,谭文安[1](2017)在《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任务分派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社会协同计算带来的不可靠性和社会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性问题,提出了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任务分派优化算法.首先,采用了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分层的优化模型,将复杂社会网络图进行有效地划分,从而简化了社会网络成员的协作关系评估问题;然后,根据划分后网络的拓扑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连接点的快速介数中心性计算方法,以高效地选取跨组织业务项目的领导者;最后,采用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实现了快速查找跨组织业务过程的协作成员;并且,理论证明了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工作流分派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大幅降低了社会协同计算的复杂性,保证了较高的准确性,解决了工作流任务成员之间的关系评价和人工团队组合优化的时效性问题,为社会协同计算的任务分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7年09期)
曾扬,贲可荣,雷义伟[2](2017)在《跨组织工作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当前企业应用呈现出异构、松耦合和动态性特征,企业整体业务目标需要跨组织协同完成,导致传统集中式工作流管理方式在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伸缩性和可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论文提出一种分布式工作流框架,为不同组织设置独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并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间的协同交互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7年07期)
孙勇[3](2016)在《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服务计算以及社会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信息领域,越来越多的业务过程跨越了企业组织边界,构成了不同组织间松散耦合的服务工作流。跨组织工作流的广泛应用将传统的封闭、静态、可控的企业计算环境迁移到以开放、动态、不确定为特征的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分布式系统。然而,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评估模型正面临着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各种恶意攻击,严重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而且,传统的服务评估模型只适用于小规模企业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评估和实时计算的要求。因此,本文从跨组织工作流的可靠性、服务性能、服务组织关系以及服务可信性等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基于超平面划分的Skyline计算、多子群协同优化、小批量学习预测与综合分析、社会协同计算以及在线聚类推荐等理论和方法,建立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并提出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工作流自动优化算法,解决跨组织复杂业务过程的动态优化与异构系统集成等可靠服务计算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贡献归纳如下:1)提出一种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针对大规模服务的选择和组合优化问题,设计一种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的算法集成框架,通过集成Skyline过滤技术、逆向分层调度、以及权值迭代优化等模型方法,解决了已有工作流调度优化模型存在的效率问题。首先,通过引入超平面投影划分模型,过滤冗余候选服务,建立Skyline服务数据集,提高了服务选择的效率,并运用理论证明分析了Skyline模型算法的可行性,发现了Skyline服务数据数量远小于所有候选服务数量的重要原因;然后,采用逆向分层的优化算法,确定初始工作流调度方案;最后,在初始方案的基础上,围绕工作流截止期,提出权值迭代优化计算方法,通过逐步优化工作流调度模型,从而获得最优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效率与正确性,为解决大规模服务的选择和组合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提出一种求解工作流可靠性计算问题的多子群协同进化算法,为解决传统优化约束模型的惩罚系数难以设置问题,将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计算问题转化为双目标优化问题,把工作流约束条件作为其中一个优化目标,而工作流可靠性优化作为另外一个目标;在可靠性计算模型和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粒子编码和带扰动的位置更新算子;综合考虑双目标优化问题的特点,定义了一种新颖实用的均匀多样性适应度函数,将进化群体分解为若干子群,让各进化子群在不同方向上协同搜索目标解;最后根据适应度进行排序,构造出基于非支配集合的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效率,求得的最优解集全部满足约束条件,且分布和质量均优于基于非支配档案的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3)在动态不确定的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下,单一服务性能评估值难以全面解释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状态问题。因此,采用了综合的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从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分析服务的性能状态,通过计算服务过去某段时间的历史性能、当前性能、将来性能以及趋势等多个性能值,合理地评价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而且,针对大规模服务性能预测算法的时间效率问题,在综合权衡了批量学习法和随机梯度下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方法,改善了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的时效性;并且,理论分析了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算法的收敛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流服务预测算法的时间效率,解决了大规模服务预测算法的时效性问题。4)针对跨组织协同计算带来的不可靠性和社会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性问题,引入社会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社会协同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的分层优化模型,有效地划分复杂社会网络图,从而简化社会网络成员的关系评估问题;然后,根据划分后网络的拓扑特征,改进了快速介数中性算法,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连接点的快速介数中心性计算方法,以高效地选取跨组织业务项目的领导者;最后,采用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实现了快速查找跨组织业务过程的协作成员;并且,理论证明了社会协同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大幅降低了社会协同计算的复杂性,保证了较高的准确性,解决了工作流任务成员之间的关系评价和人工服务组合优化的时效性问题,为社会工作流的任务分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备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5)针对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中聚集反馈、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问题,通过融合在线聚类推荐、共谋欺骗检测、个体恶意识别等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跨组织工作流集成应用的可信服务推荐方法,首先,根据跨组织工作流日志中企业服务用户反馈评分信息,综合考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大数据特性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更新规则的在线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自动修正权重的聚类分组方差计算,并进行递减增量优化,提高了在线k-均值算法的聚类质量;然后,建立一套复合检测机制识别出不同性质的虚假行为,充分考虑团体的同谋行为特征和协同攻击现象,利用聚类的性质和同谋团体异常性的特征,检测出协同作弊团体;并对已通过评估认定的聚类分组,进一步检测分组中个体不诚实行为,引入偏离率和声望值,通过迭代计算,综合分析反馈评价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最后,采用协同过滤技术度量用户行为的偏好相似性,实现了快速的可信服务推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信服务推荐算法具有良好时间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服务推荐中虚假反馈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4-01)
杨巧云,姚乐野[4](2015)在《基于协调理论的应急情报部门跨组织工作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对应急情报工作流程中的活动过程及其依赖关系进行描述,构建应急情报部门协同工作流程概念模型,最终提出了应急跨组织协作的集成框架,以期提高应急情报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8期)
彭佳[5](2015)在《跨组织工作流中可信服务资源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模型的不断演进,网格计算、服务计算、云计算等计算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作流技术、网格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等有效地促进了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单个企业很难按照传统模式进行生产,企业战略联盟不断涌现,工作流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某一领域的工作任务调度,现已扩展至跨组织的工作流业务应用,从而使得企业联盟中不同组织间业务过程重组成为可能。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服务的执行资源,进行可靠的跨组织工作流服务资源规划调度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体现为:1.将可信加入到服务资源调度中,克服了以往工作流资源调度时视所有资源为任务候选集,而忽略跨组织工作流中可信性的问题。2.研究并分析当前工作流调度算法,提出了基于结构分析的工作流调度算法(Structure Aware Hierarchical Workflow Scheduling Algorithm,SAH)。该算法分析分层后具体层次内部工作流的分支路径结构,合理地分配可用于总体执行开销优化的冗余时间,从而显着优化跨组织工作流费用。3.针对工作流调度中由于存在执行任务失效,执行服务负载加剧等导致相应的服务资源未能在其声明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基于结构分析的动态调度算法。该算法考虑工作流层次内部分支路径数目,根据层内结构计算部署延迟时间所在的任务层次,进行时间费用的优化,尽量减小因时间延迟造成的额外费用开销。通过多个模拟实验对比分析SAH算法与近年来时间费用优化算法在费用优化上的效果,实验结果验证了SAH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1-01)
黎乐儿[6](2015)在《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敏捷供应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从组织内部扩展到组织之间。SOA通过建立模块化服务,来支持所在组织以及外部组织共同参与到一个跨组织的业务过程中,为企业极大改善了B2B交流平台。与此同时,Web服务逐渐成为了SOA的最佳实践,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应运而生。企业的业务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才能实现其商业目标。有效预测工作流性能,分析工作流中的各个服务Qo S对工作流整体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服务计算环境中,不同用户对同一个服务会有不同的体验。因此,本文从用户角度提出一种基于Web服务工作流的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主要工作有:首先,研究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原理,分析其工作流性能与服务Qo S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用户视角对工作性能进行监控、预测与分析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分析用户特征和服务特征,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Qo S时间序列评估方法,并以此计算出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接着,基于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工作流性能进行预测,当预测的工作流性能值超出预设定的范围时,分析导致工作流性能冲突的主要成员服务。最后,围绕Qo S评估方法和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展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Qo S时间序列评估方法与工作流性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和工作流性能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1-01)
周东朝[7](2014)在《基于动态协同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表现出全球化、协同化、多元化,要求不同的组织和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同,共享组织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最浅显的表现就是当一个业务流程活动涉及到多个组织或者部门的时候,就需要这些组织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进行相互配合,协同作业,形成组织动态联盟。动态联盟为不同组织提供一个平台,支持跨组织的业务流转,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实现组织间业务流程协同,因此,跨组织的协同业务成为组织和部门的研究重点。跨组织间的协同业务需要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本文首先对工作流、工作流引擎、动态协同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理论进行了研究,为之后的分析、设计、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渔业船舶检验系统的需求,使用Petri网图形化展示动态联盟的流程以及相关流转,模拟实际的操作,将业务处理模型化。对于数据采取视图的方式对外共享,而共享则依据动态联盟提供的统一平台,及其制定的相同数据标准,设计工作流引擎,按照规定的数据格式建立动态协同模型。利用接口及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不同组织之间动态传输数据,解决组织异构问题。另外,由于组织对外显示数据时,采用视图的方式,很好地隐藏了不同组织的私有数据,不仅提升联盟中不同组织成员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动态协同。同时,针对联盟的总体流程,对程序源代码进行分析、整合,简化流程,便捷开发。最后,将动态协同模型应用于舟山渔业船舶检验管理,通过实施,改善了之前混乱的管理局面,同时有效监督当地的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企业。另外,使用联盟统一平台提供的数据接口,动态协同不同组织之间的数据传递,使得组织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的业务系统,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12-01)
黎乐儿,谭文安,孙勇[8](2014)在《面向服务组合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促进了工作流技术与服务组合技术的结合,为跨组织业务应用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针对实时监控到的服务质量属性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工作流性能分析方法,采用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来预测工作流的动态性能。当预测到性能值超标时,分析导致工作流性能异常的主要服务,有利于为组合服务提供更加合理的优化服务调整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11期)
朱亮[9](2014)在《跨组织工作流建模与模拟技术研究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涉及多个组织的业务流程,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都大大增加。工作流是实现现代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也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而跨组织工作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业务过程的调整、优化和重组。本文研究目的是使跨组织工作流如何更好地在多组织参与的协同业务流程中运作。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跨组织工作流技术关键问题,并介绍了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基本概念和跨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等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其次,参照工作流参考模型,结合业界关于企业过程建模的技术成果,构建了一个实用的跨组织工作流模型的体系结构,它由过程模型、组织模型、资源模型、行为模型、协同模型和数据模型六个要素组成。以过程模型为基础和核心,组织模型、资源模型为过程模型提供支持,协同模型对过程模型进行控制和调度,实现跨组织工作流的协同。基于可视化过程建模语言V P M L设计了一个跨组织工作流可视化建模语言C O V P M L,并给出了语言表达形式和对象原语。研究并讨论了跨组织工作流的建模方法。最后,给出了跨组织工作流建模环境的整体架构设计与实现,基于G M F建模技术进行了建模环境的开发,并对E P M S进行功能扩展,使其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可视化建模,对跨组织工作流的模拟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协同规则和调度策略来实现跨组织的业务过程的协同,控制多个企业参与的跨组织工作流业务活动的执行顺序。并通过一个企业业务过程建模案例的模拟与分析,实现对跨组织工作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5-01)
蔡丽丽[10](2014)在《一种跨组织柔性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流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涉及到不同系统间的业务流程协作问题,以及由于业务突发变动而产生的动态适应问题。为了解决这两者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跨组织和柔性工作流技术的工作流引擎设计方案。对已有的跨组织工作流技术和柔性工作流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一种工作流模型,该模型既支持跨业务系统交互,同时也支持业务内部的流程动态变更。结合实际场景分析来阐述该模型的跨组织业务处理和业务动态变更机制的功能设计。以流程回退为例介绍该模型的原型实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4年03期)
跨组织工作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当前企业应用呈现出异构、松耦合和动态性特征,企业整体业务目标需要跨组织协同完成,导致传统集中式工作流管理方式在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伸缩性和可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论文提出一种分布式工作流框架,为不同组织设置独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并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间的协同交互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组织工作流论文参考文献
[1].孙勇,谭文安.支持社会协同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任务分派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
[2].曾扬,贲可荣,雷义伟.跨组织工作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7
[3].孙勇.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4].杨巧云,姚乐野.基于协调理论的应急情报部门跨组织工作流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
[5].彭佳.跨组织工作流中可信服务资源规划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6].黎乐儿.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7].周东朝.基于动态协同的跨组织工作流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4
[8].黎乐儿,谭文安,孙勇.面向服务组合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9].朱亮.跨组织工作流建模与模拟技术研究和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10].蔡丽丽.一种跨组织柔性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