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形象论文-柳海松,毕岸

商贾形象论文-柳海松,毕岸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贾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言二拍,明清商贾小说,商妇

商贾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柳海松,毕岸[1](2018)在《论明清时期商贾小说中的商妇形象——以叁言二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言二拍收录的作品题材广泛,描绘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它最显着的地方,是以极其真实的笔触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商人及商妇的形象。就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的关注焦点大多聚焦在商人身上,而很少对商妇形象进行分析,因此,文章便以叁言二拍为例,分析明清时期商贾小说中商妇的形象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杨丹[2](2015)在《浅析《喻世明言》中商贾形象的特点——以蒋兴和杨八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士农工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对社会各个行业所处地位的排序,商贾被排在最后,被视为末业、贱业,这以中国的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有很重要的关系。直到明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对商贾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在了小说作品中,如《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和杨八老这两位商人的形象就很有特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08期)

陈书录[3](2014)在《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蔡雅红[4](2013)在《唐代商贾小说中胡商形象的建构及文化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胡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代商贾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胡商形象,记录了胡商在唐朝的商业活动,也反映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胡商形象在唐代商贾小说中大多是正面的、被"美化"的。通过胡商形象建构的文化语境分析,探寻胡商形象被"美化"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的心态及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思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颖,徐勇[5](2012)在《唐诗中的商贾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入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叁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清溪[6](2012)在《论《儒林外史》中的商贾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反映读书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为主的小说,但同时在吴敬梓笔下还活跃着一群商贾形象。这既是时代背景使然,也是作者亲历亲闻的结果。他们丰富了文士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时代特征,还寄托了作者"述往思来"的社会理想。(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上半月)》期刊2012年02期)

金亚东[7](2010)在《由话本拟话本中的商贾形象看明末社会世态人情》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跨学科的方法,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以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为基础,特别是"叁言""二拍"为重点,来分析其中的商贾形象。明清社会,商人地位有了质的改变,从"四民之末"变成了"天下第一生业",商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奢华,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勤劳、智慧、敬业,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商人的传统认识,商人由人们鄙视不齿的唯利是图、无商不奸变成了正值、富有爱心同情心的正面形象。通过这些变化,亦可以折射出当时的世态人情、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深刻变化。(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洪英[8](2010)在《唐五代商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笔者统计,唐五代商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女商人,第二类是商妇。无论是女商还是商妇,其性格特征中始终都有坚强、强悍。商人重利轻别离,商妇必须要支撑整个家庭,必然会培养出唐代商贾小说中的强悍女性形象,同时唐代商妇的性格特征也是社会思潮的必然表现(女权的强大)。(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6期)

陈金刚[9](2010)在《中国商贾文学中的女商人形象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商人作为一般商人之一,显现出来的共性特征表现在:或是钟爱金钱积累,甚而惟利是图;或是坚持诚信经营,赚取适当的利润,不欺诈顾客,争做良商、诚商、儒商;或是体现在面对复杂经营环境,都具有管理能力强、聪明智慧、有胆有识、经营能力好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作为一般商人中特殊的女商人群体,她们身上显现出来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深受中国古代压迫妇女的道德、行为和修养的规范标准的影响,在从事商业过程中,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严守"男女授受不亲"、"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的封建训诫,尤其以"垂帘"这一细节特征来体现女性商人的行为特点。(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曾美海,杨娴[10](2009)在《论《型世言》中的商贾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陆人龙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选材集中于明代社会,"对明中叶以来的商品货币经济进行了真实而独特的描写与反映",透露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刻画了许多商贾形象。这些商贾所遭受的艰辛,对金钱的强烈欲望,以及他们被金钱所扭曲的人格,正是社会变革时期人们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强烈压制这一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商贾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士农工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对社会各个行业所处地位的排序,商贾被排在最后,被视为末业、贱业,这以中国的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有很重要的关系。直到明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对商贾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在了小说作品中,如《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和杨八老这两位商人的形象就很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贾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柳海松,毕岸.论明清时期商贾小说中的商妇形象——以叁言二拍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赵杨丹.浅析《喻世明言》中商贾形象的特点——以蒋兴和杨八老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

[3].陈书录.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

[4].蔡雅红.唐代商贾小说中胡商形象的建构及文化探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5].张颖,徐勇.唐诗中的商贾形象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6].王清溪.论《儒林外史》中的商贾形象[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

[7].金亚东.由话本拟话本中的商贾形象看明末社会世态人情[J].文学界(理论版).2010

[8].陈洪英.唐五代商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9].陈金刚.中国商贾文学中的女商人形象刍议[J].明清小说研究.2010

[10].曾美海,杨娴.论《型世言》中的商贾形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商贾形象论文-柳海松,毕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