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关系论文_孙建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义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义,关系,古音,变调,音变,高山,汉字。

音义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孙建伟[1](2019)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字际关系考探七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慧琳《一切经音义》虽然是共时的着作,但其所收录的文字往往是历时的,经不断层积而成;同时也是多元的,有的出自慧琳当时所见语文类辞书,有的出自手抄本佛经文献,也有的出自后世传刻者之手。这里我们选取了七组,在疏通经义的基础上,考证其中的疑难未识字,考辨其字际关系,追溯其形体流变,考察某些形体在真实文本中的使用情况。这既有助于疏通、辨析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疑难文字,也为相关字词关系的考辨、字际关系理论的探索等提供了更多资料。(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宗志[2](2019)在《浅谈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音·义·词性的关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在多音多义字方面的难题。其实,多音多义字在组成了不同意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时候,他们的读音——声母·韵母或者声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的时候,学生们就会不知所措。这势必妨碍了学生们的阅读·写作和规范·和谐的口语交流,也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正常的社交活动,例如鉴定书面协议,合同,立字据(包括借条·收据)等。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张翼[3](2019)在《古书中焉字的音义关系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韵书中焉字主要有两读,用作疑问代词读作影母,其余非疑问用法一般都读作匣母。本文考察几种音义着作中焉的音义配合关系,发现各家注音与韵书高度一致。《经典释文》中偶有两音兼注的例子,或是对如何断句有不同理解,或是对语义有不同理解。焉字产生两读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区别疑问和非疑问用法,避免混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4期)

徐健顺[4](2019)在《汉语音义关系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就是有音形义分工特征的会意字。这些字基本都可以归纳为同源字串。章太炎、黄侃、王力等前辈学者为把它们的音形义从上古到现代的演变搞清楚,花费了大量精力。现在不能说所有的形声字都解决了同源字串归属问题,但是基本体系已经出来了。这样,绝大部分字就收到了字根这一层次,这些字根都是形声字的声符。一万(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B版)》期刊2019年05期)

卢烈红[5](2019)在《刘博平对音义关系研究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博平继承章炳麟、黄侃的音义关系学说又有重要的发展。他的古声同纽之字义多相近说、类象说颇多创获,关于名事相依、义反同源现象的论述有不少独到的发现,不限形体的研究视野使得他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研究向前推进,而事理类比的论证方法则有方法论方面的创新意义。(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翼[6](2019)在《古书中“轻”字的音义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轻"字现代汉语中只有平声一个读音,但在中古韵书或字书中有平去两读,表示不同的意义,古人区别甚严。读平声时,表示"重量轻",读去声时,表示"迅疾""不稳重""轻佻"等意义。这些意义都是从本义引申而来,是一种变调构词。(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白金峰[7](2019)在《“等”字的音义关系及语音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语音发展史当中,"等"字的语音演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这个字从上古音的之部发展到中古时期的"都肯""多改"两个反切,再由两个反切并行走到今天的"deng"这个读音,似乎并无规律可言。郭锡良在2010年的《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当中,将"等"字的上古音从端纽蒸部改成了端纽之部,我们认为这种修改背后所反映出的语音演变现象值得探究,故对"等"字的语音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本文来源于《荆楚学术2019年2月(总第二十八期)——第二十八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2-26)

朗杰扎西[8](2018)在《《象鼻高山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初步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象鼻高山译语》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丁种本"西番译语"的一种,经对译语的藏文和汉字初步认读,发现其记录的大多为口语。通过译语的藏文校订和分析,大致分为"藏汉义一致,藏文拼写基本正确(或稍有误)","藏文与汉字义不一致,但对音与汉义一致","在词组中某一藏文与汉字义相同(或相近),但有一部分藏文词不知何义","藏文仅有表音作用","藏文拼写有误,对音不知何义(可能大多为口语)","藏汉合璧词汇"六种情况,从中可知《象鼻高山译语》记录的语言是藏语,汉字对音在推导藏语词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象鼻高山译语》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研究清代川西地区藏语和汉语的语音面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叶晓芬[9](2018)在《“囊”字的音义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各家韵书及《经典释文》,梳理出"囊"字的音义发展源流,认为"囊"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中,在普通话中读为阳平调[naη~(35)]的,来自于上古平声"奴当切";读为阴平调[naη~(55)]的则未见详细记载,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方言的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胥紫翼[10](2018)在《《岳麓书院藏秦简》(壹—肆)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岳麓书院藏秦简》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购藏的一批秦代简牍,其内容包括《质日》《为吏治官及黔首》《占梦书》《数书》《为狱等状四种》《秦律杂抄》《秦令杂抄》等,是对已发现秦代简牍语料的极大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上古汉语特别是秦代语言文字的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字形与音义关系”为“字词关系”的扩展,分析研究特定语料中字形与音义关系,有助于认识特定阶段的用字记词现象及其规律,丰富对汉语字词关系史的认识。本文以岳麓秦简(壹-肆)为基础,以材料较为完整的第叁卷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其字形与音义关系进行研究。论文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字形与音义关系”的定义以及岳麓秦简的出土情况和内容;概述了目前字形与音义关系的研究现状;同时交待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将岳麓秦简中的字形与音义关系归纳为四类:一、“字形与音义关系的简单对应”,其下主要有“一字形对应一音义”和“一音义对应一字形”两个部分。其中,“一字形对应一音义”现象相对简单,而“一音义对应一字形”出现较多情况。在“一音义对应一字形”现象中,有“一音义对应其本字字形”“一音义对应一个通假字形”“一音义对应其异体字形”等情况,说明在简单对应关系中仍有复杂的字形与音义关系;二、“一字形表多音义”,分为“由假借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义”“由同源分化和孳乳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义”“由同形或)混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义”及“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义”四类情况。其中,“由假借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义”现象最为常见。叁、“一音义用多字形”,其下有“由假借造成的一音义用多字形”“由一字异体造成的一音义用多字形”和“由字形)混造成的一音义用多字形”“由文字兴替造成的一音义用一字形”四种情况。其中“由假借造成的一音义用多字形”占大多数。四、“字形与音义的交叉对应”,这一现象又可分为“由假借造成的字形与音义的交叉对应”“由同源分化造成的字形与音义的交叉对应”“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字形与音义的交叉对应”叁种情况,虽种类较少,但字形与音义关系却最为复杂。第叁部分为“岳麓秦简形义辩证”,从形音义叁个方面展开探讨,正确隶定字形“窻”与“腊”,在其基础上进行音义的研究。其中,整理者将“腊”错写为“腊”,导致释义错误,结合字形与音义以及材料具体语境的基础下,我们得出“腊”应表示{昔},为夜晚之义。同时,我们对于“于”“于”二字进行语法上的比较,发现岳麓秦简代表的秦代这一时期“于”“于”二字处于混用阶段,语法功能类似但用字不固定,说明在这一时期二者虽有字形差别但音义一致,表现为多字形对应一音义的关系。最后为结语。(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13)

音义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在多音多义字方面的难题。其实,多音多义字在组成了不同意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时候,他们的读音——声母·韵母或者声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的时候,学生们就会不知所措。这势必妨碍了学生们的阅读·写作和规范·和谐的口语交流,也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正常的社交活动,例如鉴定书面协议,合同,立字据(包括借条·收据)等。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义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孙建伟.慧琳《一切经音义》字际关系考探七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孙宗志.浅谈现代汉语中多音字的音·义·词性的关系及其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3].张翼.古书中焉字的音义关系小考[J].北方文学.2019

[4].徐健顺.汉语音义关系体系[J].湖南教育(B版).2019

[5].卢烈红.刘博平对音义关系研究的贡献[J].古汉语研究.2019

[6].张翼.古书中“轻”字的音义关系[J].长江丛刊.2019

[7].白金峰.“等”字的音义关系及语音演变[C].荆楚学术2019年2月(总第二十八期)——第二十八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19

[8].朗杰扎西.《象鼻高山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初步考查[J].西藏研究.2018

[9].叶晓芬.“囊”字的音义关系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胥紫翼.《岳麓书院藏秦简》(壹—肆)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说文》知识库系统的音义关系模...1 译名符号与原语商标名的音义关系语言符号音义关系图《说文》知识库系统中音义系联模块原理...句尾“了”和双“了”句完成体用法的语义地...图形与背景

标签:;  ;  ;  ;  ;  ;  ;  

音义关系论文_孙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