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绘画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绘画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德沃夏克,理想,拉斐尔,中世纪,唯灵论,全集。

绘画理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林梢青[1](2019)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里蕴藏着浙江人的文化理想 宋画终于有了“全家福”》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画,流散于全球各地且深藏"闺"中,要想亲见真迹绝非易事,直到2010年前后《宋画全集》出版。《宋画全集》以故宫博物院卷、上海博物馆卷、辽宁省博物馆卷、中国其他文化机构卷、欧美国家卷和日本卷等23册,收录海内外102家文博机构的827件(套)作品,系统反映了两宋300余年间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宋画全集》面世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继整理出版《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宋代典籍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宋代(本文来源于《文化交流》期刊2019年10期)

汪凌曦[2](2019)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早期绘画真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5)皇家美术学院的几名年轻学生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威廉·霍尔曼·亨特等七人组成了一个艺术团体"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以此来反叛皇家美术学院矫揉造作的绘画风格。他们认为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更为真诚和质朴,希望重现中世纪文化传统的荣光,并主张艺术创作要"忠实于自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在他早期的宗教画和人物画中能够将这种理想和现实进行完美的结合。(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9期)

李雷[3](2019)在《从“形意之辨”到“气韵生动”——邓以蛰的美术史观与绘画美学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美学名家邓以蛰因不满于中国现代美术界的创作弊病以及五四以来质疑国画生命力与价值的激进主张,在紧密结合中国画史与画论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近现代哲学与美学理论来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哲理性研究。邓以蛰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范畴,将中国古代绘画概括为"体—形—意—理"的线性发展过程,视"理"(气韵生动)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理想境界,并率先建构了一种相对完整的系统性绘画美学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的美术学研究与美学理论话语建构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关昕宇[4](2017)在《画中怪诞者,鉴也—就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谈现实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为祭祀、图腾崇拜、宗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在历史的长河图卷中最重要的一笔,由此产生的大量绘画,雕刻,建筑等等,成为人类生活过程中精神世界的具体展现。这些神秘主义所产生的关于“神”、“怪”之类的现象被赋予了特殊的生命,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西方绘画中也常出现这一类的鬼怪,他们更多的来自于神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历史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画家的绘画通常表现宗教、神话传说这一类的题材,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十分突出的,充满个人神秘主义色彩的画家就是,希罗尼穆斯·博斯。我对于这位神秘的画家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本文就博斯谈现实与理想,结合自身实践去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7-12-01)

肖鹰[5](2017)在《丁方:绘画的理想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当代中国绘画继承了双重的反传统美学:一是在20世纪上半期进行的引进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反对中国的传统绘画;二是在20世纪下半期进行的引进西方反传统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运动,反对西方的古典绘画。在这双重的反传统夹击下,被标举为"当代艺术"主流的绘画实质性地展现为反绘画的"波普、行为"游戏。当代艺术的反绘画运动,已经导致了已故美国美学家丹托宣告"艺术的终结"—"艺术终结",就是艺术丧失了自身的识别品质和标准,"艺(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7年07期)

杨璐[6](2017)在《理想与现实—唐代佛教绘画中的佛教建筑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是艺术史上的伟大创举之一,是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最古老的史前时期法国肖维岩洞的岩石壁画一直到当今,历史上的绘画都无一例外的给人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绘画中所反映的图像信息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精神思想境界的追求。由于年代久远,建筑史料中有关唐代建筑的内容并不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而留存下来的唐代木构建筑国内也仅仅只有四座,因此本文选择了绘画资料相对丰富的唐代佛教绘画作为研究内容,以其中所包含的佛教建筑图像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与解析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唐代建筑资料的欠缺,并且也能为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给予一些参考。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唐代佛教绘画中所涉及的佛教建筑图像,研究目的是探索这些建筑图像中涵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首先,根据国内外现留存的相关资料,广泛地搜集唐代佛教绘画,对其中包含有佛教建筑图像的绘画资料进行分类解读和归类总结,为解析研究做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从唐代佛教建筑绘画中的佛教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建筑形式、建筑细作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读,并将其与现实中的唐代佛教建筑进行详细的解析与对比。最后,选取具有典型理想主义色彩的建筑图像进行研究,运用平面复原、模型制作等手段来还原图像信息中反映的建筑空间场所,把现存的唐代寺院及历史文献、图典记载的唐代佛教寺院与之对比解析,解读唐代画师们对于理想中的建筑、环境、城市,以及人文的前瞻性思考。通过对唐代佛教绘画中佛教建筑图像与实际唐代佛家建筑的对比研究,完善了如今唐代古建筑遗迹的保护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唐代建筑资料的欠缺,同时也为当代营建相关佛教建筑与唐风建筑提供了充分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王聪[7](2017)在《插上理想的翅膀——谈小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创设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个性绽放的一片天地。(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7年16期)

杨道圣[8](2017)在《中世纪艺术传统的建构——简评德沃夏克《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沃夏克的《哥特式雕塑和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把中世纪的艺术的渊源归因于基督教的唯灵论,由此确定中世纪的艺术同古典艺术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衰落。哥特式艺术发展出来的自然主义也是这种唯灵论想要把握现实,获取对世俗控制的结果。哥特式艺术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发展而来,在北方文艺复兴中产生出一种和南方完全不同的自主的艺术形式。这样中世纪艺术就成为与古典艺术并列,具有同等价值的一种传统。(本文来源于《艺术设计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谢君君[9](2016)在《浅谈绘画中的理想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世间万物的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通过想象力将客观世界转化成绘画作品上的线条、黑白、色彩等绘画语言,从而组成新的画面逻辑和空间。我力图通过表现人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描绘出一个属于个人的理想世界。本文主要从绘画与原始宗教活动、中国古代社会“天人合一”观念、个人成长历程与美学追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结合个人艺术创作进行创作思路的整理和理念阐述。(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期刊2016-06-01)

朱恒[10](2016)在《石鲁绘画艺术中的真实与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鲁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植根生活,又极具思想性、创新精神与大写意精神的艺术家。针对当前中国绘画脱离生活、思想性与写意精神缺失的问题,研究石鲁绘画对当前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着重探讨石鲁人格精神、艺术理论及笔墨呈现等对当代中国画良性发展有所裨益的部分,并结合笔者自身在创作实践中受到的石鲁的启迪与影响,试图在向石鲁的学习和借鉴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画兼具真实性与理想性,并能够启迪中国画健康发展的道路。石鲁是一个有丰富真情实感的大写意者,一个创造型的画家,更是一个思想型的画家。因此,对石鲁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画“真实性”缺失的梳理,也是对当代中国画思想性失落的检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绘画理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5)皇家美术学院的几名年轻学生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威廉·霍尔曼·亨特等七人组成了一个艺术团体"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以此来反叛皇家美术学院矫揉造作的绘画风格。他们认为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更为真诚和质朴,希望重现中世纪文化传统的荣光,并主张艺术创作要"忠实于自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在他早期的宗教画和人物画中能够将这种理想和现实进行完美的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绘画理想论文参考文献

[1].林梢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里蕴藏着浙江人的文化理想宋画终于有了“全家福”[J].文化交流.2019

[2].汪凌曦.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早期绘画真实性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

[3].李雷.从“形意之辨”到“气韵生动”——邓以蛰的美术史观与绘画美学理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关昕宇.画中怪诞者,鉴也—就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谈现实与理想[D].中国美术学院.2017

[5].肖鹰.丁方:绘画的理想坚守[J].美术观察.2017

[6].杨璐.理想与现实—唐代佛教绘画中的佛教建筑解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王聪.插上理想的翅膀——谈小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J].学周刊.2017

[8].杨道圣.中世纪艺术传统的建构——简评德沃夏克《哥特式雕塑与绘画中的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J].艺术设计研究.2017

[9].谢君君.浅谈绘画中的理想世界[D].天津美术学院.2016

[10].朱恒.石鲁绘画艺术中的真实与理想[D].云南大学.2016

标签:;  ;  ;  ;  ;  ;  ;  

绘画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