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硫互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组分,大蒜,蛋白质,活性,产量,品质。
氮硫互作论文文献综述
许建,贾凯,朱君芳,胡梅,王娜[1](2017)在《氮硫互作提高大蒜氮、硫含量及其关键同化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生理学角度研究氮、硫两种营养元素配施对大蒜氮硫关键同化酶的影响,揭示氮硫关键同化酶与植株氮、硫同化能力的关系,以期为大蒜合理施肥与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蛭石–珍珠岩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氮(5、10、20 mmol/L)、硫(2、4、8 mmol/L)配施条件下,大蒜在幼苗期、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和中期大蒜植株氮、硫含量,以及氮、硫关键同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大蒜植株氮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鳞茎膨大期达到最高水平,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茎伸长期至鳞茎膨大初期活性较高。硫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ATP-硫酸化酶(ATPS)活性在花茎伸长期达到最大值,而半胱氨酸合成酶(OAS-TL)活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花茎伸长期酶活性总体最低。鳞茎膨大期前,氮硫交互作用对氮、硫同化量有影响显着,而单因素影响不明显;鳞茎膨大期,单因素影响明显。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氮素对于NR活性影响显着,而对GS影响不显着;硫素仅在花茎伸长期和鳞茎膨大初期对NR活性有显着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NR、GS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氮素、硫素对ATP-硫酸化酶、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无显着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其影响极显着。NR活性在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与植株氮呈显着正相关关系,ATPS活性在花茎伸长期、鳞茎膨大初期与植株硫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分别为0.690、0.847和0.662、0.816。鳞茎膨大初期和中期,GS活性与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0.693。OAS-TL活性与硫含量整体呈负相关,而在鳞茎膨大初期为0.646,呈显着正相关。【结论】大蒜生长过程中,氮、硫两元素间存在互作关系。NR、ATPS等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氮、硫同化能力,而GS则通过降低酶活性而促进氮的同化。在大蒜鳞茎膨大期前,氮、硫配施能够通过调控关键同化酶活性而影响氮、硫同化,进而影响植株生长;鳞茎膨大阶段,可以通过单一施肥达到调控大蒜植株氮或硫含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蒿呈龙[2](2014)在《氮硫互作和硫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相关品质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连麦2号为供试材料,于2011-2013年在连云港东辛农场进行了氮硫互作试验,同时,以扬麦16为供试材料于2012-2013年在南京市汤泉农场进行了不同硫肥运筹试验,研究了氮硫互作和不同硫肥运筹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相关品质形成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但是过量施氮会引起穗数和穂粒数的下降,降低产量。增施硫肥可以促进穗粒数的增加。以适量的氮肥为基础,配施一定量的硫肥能促进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同步提高,以N210S67.5和N270S67.5的互作效果最佳。同一施硫量下,随着追硫比例的增加,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拔节肥过高穗粒数减少,当拔节肥比例为7:3或5:5时最佳。本研究条件下在施氮量为210~270kg.hm-2范围内,配施67.5kg.hm"2的硫肥并按照7:3或5:5的比例追施拔节肥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增施氮、硫肥显着提高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但过量的氮、硫肥施用反而导致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的下降。适量硫肥施用条件下,提高硫肥追施比例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本研究条件下施用适量的氮硫肥配合合理的硫肥基追比,可以显着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而改善小麦品质。增施氮、硫肥有利于提高籽粒GMP含量,且全生育期GMP含量随氮、硫肥的增施先升高后降低,表明过量施氮、硫肥降低GMP含量,在适量的氮硫肥共同作用下(N210S67.5, N270S67.5) GMP含量最高;在适宜的硫肥施用量基础上,降低拔节期追硫比例有利于全生育期GMP积累。研究还发现,成熟期GMP颗粒表面积和体积均呈双峰曲线分布,增施氮、硫肥均减GMP颗粒比例,增加>12GMP颗粒所占比例,进而提高了大粒径GMP颗粒表面积比和体积比;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增大峰值,适量的氮肥施用下,增施硫肥促使峰值出现向小粒径GMP颗粒偏移,增加了小粒径GMP数目比例。此外,增施氮、硫肥显着提高了各亚基、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硫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随追硫比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在硫肥基追比为7:3或5:5处理下含量最高。3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增施氮、硫肥提高了连麦2号面粉干、湿面筋含量,改善了面筋质量。氮肥施用量为210-270kg.hm2下其品质最佳,而过量施氮反而导致面筋质量有所下降;施硫量在45-67.5kg.hi n-2范围内面筋含量较高,且提高追硫比例有利于提高干、湿面筋含量,改善面筋质量,但是过高的硫肥拔节肥比例反而导致面筋质量下降。增施氮肥对面粉沉降值影响显着,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促使籽粒面粉沉降值增大;硫肥及硫肥追施处理则对沉降值影响效果不显着。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施氮量为210-270kg.hm2范围内,硫肥施用量在45-67.5kg.h n2范围时,适当控制硫肥基追比例在7:3至55范围下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GMP和HMW-GS、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提高湿面筋含量,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这种氮、硫施用方式还可以促进穗粒数增加,提高产量,因而在此条件下氮硫肥互作及硫肥运筹可以保证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同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胡志颖[3](2013)在《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硫互作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泰安)进行,采用品种、氮、硫叁因素不完全正交设计,供试品种为烟农19和汶农6号,研究高产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硫营养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氮硫互作对小麦开花后茎、叶、籽粒中全硫、可溶性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的影响单施氮肥比单施硫肥有利于小麦开花后叶片中全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的提高,氮硫配施使叶片中全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进一步增加,但单施硫肥显着提高两品种小麦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硫含量,促进烟农19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后期迅速向叶外转移,对汶农6号灌浆中后期叶片中可溶性硫素的转移不利。氮硫配施则促进了汶农6号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前期的积累和在灌浆后期的向外转移。氮硫配施可促进烟农19茎秆中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前期和中期的积累,及灌浆后期向茎外的转移,亦有利于上部节位节间非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前期的积累和灌浆后期的分解转移;对汶农6号各节位节间中非可溶性硫在灌浆前期的积累和灌浆后期的分解转移亦有显着促进作用。单施硫肥并不能提高两品种灌浆初期各节位节间各形态硫素的含量,但显着增加汶农6号灌浆后期倒叁和倒四节间中非可溶性硫素的积累;而单施氮肥则可促进汶农6号茎秆中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后期向茎外的转移。单施硫肥只提高了两品种灌浆前期籽粒中非可溶性硫和全硫含量,却不利于灌浆后期籽粒中非可溶性硫和全硫的积累;单施氮肥显着提高两品种灌浆后期籽粒全硫含量和烟农19籽粒中非可溶性硫含量;氮硫配施则显着促进汶农6号灌浆后期籽粒中非可溶性硫的积累。2、氮硫互作对小麦花后茎、叶、籽粒中全氮、可溶性氮和非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烟农19和汶农6号开花后上位叶片中全氮含量高于下位叶片。单施氮肥和氮硫配施均可提高两品种叶片在灌浆前期的全氮含量,并促进氮素在灌浆后期向叶外转移,特别有利于汶农6号叶片中非可溶性氮在灌浆后期的分解转运。单施硫肥不利于提高两品种叶片全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单施氮肥虽能提高汶农6号上位叶片在灌浆前中期的可溶性氮含量,但抑制了下位叶片中可溶性氮素在灌浆后期向叶外的转运。单施氮肥显着提高烟农19和汶农6号开花后茎秆中可溶性氮含量,并促进小麦各节位节间非可溶性氮素较早较快的分解和向外转移,氮硫配施可进一步提高烟农19各节位节间全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单施硫肥显着提高汶农6号开花后和烟农19灌浆前中期的籽粒非可溶性氮含量,单施氮肥则对提高两品种籽粒可溶性氮含量有利,氮硫配施亦可提高两品种籽粒可溶性氮含量,并促进灌浆后期籽粒中全氮的积累。3、氮硫互作对小麦光合同化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氮硫配施并不能提高烟农19和汶农6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灌浆前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在氮肥底追比例为1:1的条件下,硫肥分期施或一次性底施对汶农6号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但分期施硫会导致烟农19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在氮肥底追比例为1:2的条件下,硫肥分期施可提高汶农6号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但对烟农19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能力无显着影响。同一氮肥底追比例条件下,分期施硫可提高汶农6号灌浆中后期的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粒重,但对烟农19籽粒灌浆速率无显着影响。氮硫配施显着提高烟农19和汶农6号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并不能提高两品种小麦开花后单株干物质同化量。在氮肥追施比例为1:2的条件下,硫肥分期施显着增加汶农6号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对烟农19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均无显着影响。4、氮硫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单施氮肥或硫肥均能显着提高烟农19和汶农6号两品种小麦籽粒产量,氮硫配施使汶农6号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但对烟农19影响较小。单施氮肥或氮硫配施均比单施硫肥更有利于提高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氮硫配施对两品种籽粒品质的调节效果与单施氮肥或硫肥相比差异不明显。氮肥底追比由1:1改为1:2可显着提高烟农19籽粒产量,但对汶农6号小麦无显着影响。在氮肥底追比为1:1的条件下,分期施硫对两品种籽粒产量均无显着影响,但显着改善两品种籽粒品质;在氮肥底追比为1:2的条件下,分期施硫显着提高汶农6号籽粒产量和品质,对烟农19籽粒产量无显着影响,但不利于其籽粒品质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0)
氮硫互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连麦2号为供试材料,于2011-2013年在连云港东辛农场进行了氮硫互作试验,同时,以扬麦16为供试材料于2012-2013年在南京市汤泉农场进行了不同硫肥运筹试验,研究了氮硫互作和不同硫肥运筹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相关品质形成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但是过量施氮会引起穗数和穂粒数的下降,降低产量。增施硫肥可以促进穗粒数的增加。以适量的氮肥为基础,配施一定量的硫肥能促进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同步提高,以N210S67.5和N270S67.5的互作效果最佳。同一施硫量下,随着追硫比例的增加,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拔节肥过高穗粒数减少,当拔节肥比例为7:3或5:5时最佳。本研究条件下在施氮量为210~270kg.hm-2范围内,配施67.5kg.hm"2的硫肥并按照7:3或5:5的比例追施拔节肥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增施氮、硫肥显着提高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但过量的氮、硫肥施用反而导致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的下降。适量硫肥施用条件下,提高硫肥追施比例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本研究条件下施用适量的氮硫肥配合合理的硫肥基追比,可以显着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而改善小麦品质。增施氮、硫肥有利于提高籽粒GMP含量,且全生育期GMP含量随氮、硫肥的增施先升高后降低,表明过量施氮、硫肥降低GMP含量,在适量的氮硫肥共同作用下(N210S67.5, N270S67.5) GMP含量最高;在适宜的硫肥施用量基础上,降低拔节期追硫比例有利于全生育期GMP积累。研究还发现,成熟期GMP颗粒表面积和体积均呈双峰曲线分布,增施氮、硫肥均减GMP颗粒比例,增加>12GMP颗粒所占比例,进而提高了大粒径GMP颗粒表面积比和体积比;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增大峰值,适量的氮肥施用下,增施硫肥促使峰值出现向小粒径GMP颗粒偏移,增加了小粒径GMP数目比例。此外,增施氮、硫肥显着提高了各亚基、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硫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随追硫比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在硫肥基追比为7:3或5:5处理下含量最高。3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增施氮、硫肥提高了连麦2号面粉干、湿面筋含量,改善了面筋质量。氮肥施用量为210-270kg.hm2下其品质最佳,而过量施氮反而导致面筋质量有所下降;施硫量在45-67.5kg.hi n-2范围内面筋含量较高,且提高追硫比例有利于提高干、湿面筋含量,改善面筋质量,但是过高的硫肥拔节肥比例反而导致面筋质量下降。增施氮肥对面粉沉降值影响显着,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促使籽粒面粉沉降值增大;硫肥及硫肥追施处理则对沉降值影响效果不显着。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施氮量为210-270kg.hm2范围内,硫肥施用量在45-67.5kg.h n2范围时,适当控制硫肥基追比例在7:3至55范围下不仅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GMP和HMW-GS、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提高湿面筋含量,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这种氮、硫施用方式还可以促进穗粒数增加,提高产量,因而在此条件下氮硫肥互作及硫肥运筹可以保证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同步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硫互作论文参考文献
[1].许建,贾凯,朱君芳,胡梅,王娜.氮硫互作提高大蒜氮、硫含量及其关键同化酶活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
[2].蒿呈龙.氮硫互作和硫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相关品质的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3].胡志颖.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硫互作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