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替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器人,信息,缓存,网络,多核,信息中心,小家鼠。
信息替换论文文献综述
陈登辉,陈心灵[1](2019)在《AI换脸一夜爆红,事关隐私别瞎“ZAO”》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景涛的“咆哮”、周润发的“赌神”,甚至是王健林的“小目标”……上传自己一张照片后,这些影音片段的主角都能换上自己的脸,体验一把“上镜”带来的快感。“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带着这句广告语,手机APP ZAO连日来“攻陷”了朋友圈和微博,甚(本文来源于《长沙晚报》期刊2019-09-05)
肖璐瑶[2](2019)在《中心折迭技术和最低有效位替换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和快速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增长,每秒都有大量的数字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然而,这种传输的信息是高度敏感的,因此,这些数据吸引了恶意攻击者的注意力。因此,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性是许多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除了对于隐秘图像的高嵌入容量和高视觉质量的要求之外,恢复原始载体图像而没有任何失真也是数据隐藏应用的目标。为了满足所有这些要求,许多用来提高嵌入效率的可逆数据隐藏算法被提出。因此,信息隐藏保证了传输的数字信息的安全性。本文将标准的灰度图像作为载体图像,改进相关可逆数据隐藏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嵌入容量。为此,下面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简要阐述了可逆数据隐藏的基础理论以及常用的可逆数据隐藏的基本方法,为本文的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基础。(2)针对可逆数据隐藏中图像质量和嵌入容量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中心折迭技术与最低有效位替换相结合的可逆数据隐藏方法。划分像素的位平面,得到两个位平面;然后利用中心折迭技术将秘密数据折迭,并将折迭后的秘密数据嵌入到原始像素中,以生成两个隐秘像素;最后利用最低有效位替换将秘密数据嵌入到隐秘像素中,以进一步提高嵌入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嵌入容量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嵌入秘密信息后图像的PSNR比相关算法提高了2dB左右,具有更大的嵌入容量和更好的不可感知性。(3)针对在高嵌入率的情况下,嵌入性能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移位像素坐标的选择策略和最低有效位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采用可移位像素坐标的选择策略,具有最小的失真。虽然中心折迭的方法中的隐秘双像素以最小的失真移位,但是可以使用另一个可移位的像素坐标,而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失真,然后在嵌入信息的图像利用最低有效位替换实现图像的二次嵌入。通过在每个新发现的替代像素坐标中嵌入额外的消息比特,可以在不降低视觉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嵌入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隐秘图像质量,嵌入率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0)
晁天柱[3](2017)在《中国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的构建及基因组信息和表型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啮齿类动物小鼠(musculus),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并广泛应用于生物相关领域的研究。从第一个近交系小鼠品系(DBA)培育至今,并伴随着各类小鼠资源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小鼠已成为最重要的模式动物,小鼠遗传学也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小鼠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小鼠遗传学研究也从单基因研究步入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状研究。迄今,虽然已在小鼠基因组中定位大量调控复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但其中仅有小部分基因被成功定位克隆。研究表明,小鼠QTL精细定位和复杂性状相关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之所以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1)传统QTL定位方法耗时、耗力,分辨率低:QTL初步定位区段大(20~40c M),通过构建同类系及反复杂交积累重组事件(几年时间)实现QTL的精细定位(1~2c M);2)QTL精细定位困难:现有实验小鼠起源单一,等位基因数量少;遗传多样性匮乏,连锁不平衡程度高;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累积重组事件少。综合上述原因导致小鼠QTL精细定位及复杂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克隆极其困难。为克服上述问题,为小鼠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首次以中国地区野生小家鼠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部分一:构建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群体。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小家鼠资源,包括北方M.m.musculus和南方M.m.castaneus两个亚种,且在长江流域具有较宽泛的亚种杂交地带。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野生小家鼠是复杂性状研究的理想资源,但中国野生小家鼠的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而染色体替换系品系是基因挖掘、遗传学和表观遗传性学及功能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迄今小家鼠1号染色体上已初步定位超过1000个QTLs,仅有小部分基因被鉴定出来。为促进小鼠1号染色体上已知QTL的精细定位,并进一步定位克隆功能基因,为现有实验室小鼠品系小鼠遗传学研究增添新成员。本论文1)基于前期构建的叁组PCR-LDR分型系统,快速筛选携带未重组1号染色体的小鼠个体用于回交,加速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群体(population of chromosome one substitution strains,PCSSs)的构建进程;2)构建基于竞争性聚合酶链式反应(compe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 PCR)技术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方案,并结合叁组PCR-LDR分型方案协同监控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的稳定遗传;3)采用两步法自交方案,克服了小鼠大规模饲养和大量基因分型工作等多方面难点,实现PCSS各品系1号染色体的快速纯化;4)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实时监控回交过程中各品系基因组背景纯度,且染色体工程小鼠随着回交代数的不断增加小鼠基因组背景纯度将逐渐提高。结合叁组PCR-LDR分型方案、2步法自交方案和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最终成功建立25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野生小家鼠来源PCSS群体填补了国内外就中国野生小家鼠遗传资源利用的空白,为现有实验室小鼠品系添加新的成员。部分二:20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的遗传质量评估。2002年,近交系C57BL/6J(简称B6)的全基因组DNA序列信息的获取,大力推动了小鼠正向遗传学的发展。且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鼠基因组计划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已完成36个近交系的基因组测序,通过深入解析品系间SNPs,In Dels,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SVs)等遗传多样性,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一步推动了小鼠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及小鼠进化史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在成功构建中国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的基础上,本论文1)采用Illumina Hiseq2500和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平台,分别针对昆明白鼠来源和19个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平均测序深度均﹥30×。通过数据质控,过滤低质量数据和接头后,获得了充足有效、高质量测序数据用于后续生物统计学分析;2)采用speedseq软件深入挖掘了20个品系的遗传多样型,共累积发现4.1×107个遗传变异。其中B6-Chr1KM品系中的数量最少,只有7.61×105,而19个品系的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上则含有大量遗传多样性,远超实验小鼠。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上平均含有的SNP数量为1.38×106(SNP密度为7.06个SNP/Kb),高于实验小鼠群体(1.25个SNP/Kb)。并采用Variant Effect Predictor软件完成各种遗传变异的功能注释,共发现2684个基因有可能受到影响。3)根据20个品系的SNP数据:发现16个品系的1号染色体纯合度均﹥98%,而B6-Chr1HZ、B6-Chr1TZ、B6-Chr1TZ和B6-Chr1TZ 4个品系的纯合度分别为97.19%,91.90%,80.00%和75.96%,因此20个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适用于后续遗传学研究的。4)在20个品系的基因组背景中,均残留供体品系的遗传信息(称“Island”),其中B6-Chr1YX品系的基因组背景杂合度最低为0.27%,B6-Chr1ZZ2品系最高为6.46%。5)通过研究20个品系1号染色体的遗传结构说明,小家鼠作为人类伴生种在中国地区主要分布两个亚种M.m.castaneus和M.m.musculus,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频繁流动,南北小家鼠彼此频繁迁移和基因的相互渗透,形成一较大的杂交地带。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信息的获取及初步解析,填补了国内外就中国地区野生小家鼠DNA序列信息的空白,是国内外小鼠遗传学研究的有益补充,为复杂性状相关QTLs的精细定位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定位克隆奠定了坚实基础。部分叁:PCSSs群体的表型鉴定及分析。模式动物小鼠是人类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中。小鼠遗传学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与表型相关的功能基因,因此表型检测始终是小鼠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后基因组时代,单一和简单的表型检测难以适用于复杂性状相关的研究需要,因此针对复杂性状开展广泛的表型检测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以B6-Chr1SJ,B6-Chr1ZZ2,B6-Chr1ZC,B6-Chr1TW,B6-Chr1SMX,B6-Chr1ZZ1,B6-Chr1CM,B6-Chr1HZ和B6-Chr1KM共9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小鼠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等表型数据,并建立了表型数据库。通过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与B6品系具有显着星差异的染色体替换系品系及表型:如B6-Chr1KM(P=0.000)、B6-Chr1ZZ1(P=0.014)和B6-Chr1TW(P=0.031)的1日龄雌鼠体重与B6雌鼠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其它品系与B6无显着差异;B6-Chr1ZZ1、B6-Chr1TW、B6-Chr1SJ、B6-Chr1SMX和B6-Chr1ZZ2 5个野生小家鼠来源的替换品系的阴门开启时间显着高于B6,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6-Chr1CM、B6-Chr1SJ、B6-Chr1SMX和B6-Chr1ZZ24个品系的包皮脱落时间高于B6(P﹤0.05);B6-Chr1HZ雌鼠的ALP显着高于B6(P=0.001),而B6-Chr1KM雄鼠则显着低于B6(P=0.031);B6-Chr1CM雌鼠的ALT显着高于B6(P=0.011);B6-Chr1CM(P=0.000)、B6-Chr1SMX(P=0.000)、B6-Chr1HZ(P=0.041)雄鼠的TB显着高于B6;B6-Chr1SMX雄鼠的TG显着高于B6(P=0.044);B6-Chr1TW雄鼠的TC显着高于B6具有显着差异(P=0.005)等。通过归纳整理表型数据并录入表型数据库,为研究染色体替换系群体的表型,深度挖掘QTL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论文针对当前小鼠资源在复杂性状遗传学研究领域中面临的困难,在国内外首次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积累丰富重组事件的中国野生小家鼠,成功构建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深入探索20个品系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和基因组背景信息,进一步采集了9个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的基础表型和血液生化等表型数据,并建立了野生来源小家鼠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基础数据库。本论文研究结果显示,20个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品系的1号染色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大量基础表型和血液生化等表型与近交系品系B6具有显着性差异。因此,PCSSs群体是复杂性状研究的优势资源,PCSSs群体为小鼠遗传学研究提供优质遗传资源,也为后续QTL精细定位和相关基因定位克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5-19)
黄康[4](2017)在《机器人“同事”倒逼工人“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春时节的青岛,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在这家主要生产轻、中、重型卡车的汽车制造厂,4000多名产业工人与200多台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了亲密“同事”。在冲压、焊装、涂装等车间,这些“新同事”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7-04-18)
徐昌彪,王华,王珩[5](2017)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基于节点缓存命中贡献率的缓存替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中心网络(CC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其显着的特点是处处缓存,合理的内容缓存部署能够显着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缓存替换策略是缓存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进行缓存内容的替换,成为影响网络整体性能的关键。考虑到内容自身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节点缓存命中贡献率的贪婪双倍命中(GDH)缓存替换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内容的请求次数、传输代价、缓存代价,设计全新的多目标价值函数,用于评估内容的缓存价值,当缓存空间不足时,替换掉价值最小的内容,实现节点缓存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替换算法提高了节点的命中率,降低了获取内容的平均跳数。(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李松斌,杨洁,蒋雨欣[6](2017)在《低速率语音码流中的码元替换信息隐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速率语音码流中的码元替换信息隐藏选取编码压缩语音中的特定码元作为载体,可实现高嵌入率和较高隐蔽性的信息隐藏.本文提出了码元关联网络模型,既可以从空间角度描述并量化同一语音帧内不同码元的取值分布特性,又能从时间角度描述并量化不同语音帧内同一码元的取值关联特性。进一步,基于码元关联网络构建高性能分类器,最终可高效地实现针对码元替换信息隐藏的隐写检测。在不同语音数据库来源和不同语音长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检测准确率优于现有的隐写检测算法,实现了快速有效地码元替换信息隐藏检测。(本文来源于《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徐金波,庞征斌,李琰[7](2016)在《位置信息与替换概率相结合的多核共享Cache管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核系统中末级Cache是影响整体性能的关键。为了提出一种细粒度、低延迟、低代价的末级共享Cache资源管理机制,将系统性能目标转换为每个内核当前占用Cache资源的替换概率,以决定每个内核能够提供的被替换资源的数量;对某个需要增加Cache资源的内核,从可提供被替换资源的候选内核中选出距离较近且替换概率较高的一个内核,并以Cache块为粒度进行替换,从而实现Cache资源在不同内核间的动态划分。与传统以相联度为粒度的粗粒度替换机制相比,以Cache块为单位的替换机制具有更细的替换粒度,灵活性更高。另外,通过将位置信息和替换概率结合,保证了Cache资源与相应内核在物理布局上的收敛,降低了访问延迟。同时,所提出的方法只需要增加极少的硬件代价。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验场景和对比对象的不同,所提方法与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相比,可以实现从6.8%到22.7%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崔光明,洪星,袁翔,张以文,朱二周[8](2016)在《基于不可见字符替换的信息隐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多数信息都以文本文档的方式进行存储与传输,这种文本文档存储与传输的普遍性使得基于文本文档的信息隐藏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当前流行的基于文本的信息隐藏方案具有鲁棒性较差、语义杂乱无章且肉眼轻易就可以分辨、嵌入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利用ASCII码中的不可见字符的独特性,提出针对于英文文本的信息隐藏算法,该算法是通过对英文文本中的空格进行处理来达到隐藏效果。实验表明,所提出的信息隐藏方案是可行、可靠、安全以及高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6年04期)
甄一章[9](2016)在《Web信息系统的服务替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web信息系统服务替换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单地概括和阐述了服务替换的整个流程;最后介绍了服务替换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几种替换方法,指出了目前服务替换技术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王永功,李振宇,武庆华,谢高岗[10](2015)在《信息中心网络内缓存替换算法性能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ICN)是一类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通过对网络内(in-network)缓存的充分利用,信息中心网络可以极大地增强内容分发效率.网络内缓存的管理机制一直是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分析了网络内缓存的基准缓存替换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LRU)算法的性能,指出多跳LRU缓存中广泛存在的"缓存退化"问题:在首个缓存节点发生缺失的内容请求也很难被下游的缓存命中.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过滤的O(1)复杂度的改进算法.在原有缓存前放置一个仅记录内容标识的预过滤缓存,完成对原始内容请求的整形,使得预处理后的请求流量可以更容易被后面几跳缓存命中.基于真实互联网拓扑的实验表明,在信息中心网络典型应用场景下,预过滤LRU的缓存命中率可以达到LRU的2~3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5年09期)
信息替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和快速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增长,每秒都有大量的数字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然而,这种传输的信息是高度敏感的,因此,这些数据吸引了恶意攻击者的注意力。因此,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性是许多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除了对于隐秘图像的高嵌入容量和高视觉质量的要求之外,恢复原始载体图像而没有任何失真也是数据隐藏应用的目标。为了满足所有这些要求,许多用来提高嵌入效率的可逆数据隐藏算法被提出。因此,信息隐藏保证了传输的数字信息的安全性。本文将标准的灰度图像作为载体图像,改进相关可逆数据隐藏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嵌入容量。为此,下面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简要阐述了可逆数据隐藏的基础理论以及常用的可逆数据隐藏的基本方法,为本文的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基础。(2)针对可逆数据隐藏中图像质量和嵌入容量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中心折迭技术与最低有效位替换相结合的可逆数据隐藏方法。划分像素的位平面,得到两个位平面;然后利用中心折迭技术将秘密数据折迭,并将折迭后的秘密数据嵌入到原始像素中,以生成两个隐秘像素;最后利用最低有效位替换将秘密数据嵌入到隐秘像素中,以进一步提高嵌入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嵌入容量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嵌入秘密信息后图像的PSNR比相关算法提高了2dB左右,具有更大的嵌入容量和更好的不可感知性。(3)针对在高嵌入率的情况下,嵌入性能还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移位像素坐标的选择策略和最低有效位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法。采用可移位像素坐标的选择策略,具有最小的失真。虽然中心折迭的方法中的隐秘双像素以最小的失真移位,但是可以使用另一个可移位的像素坐标,而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失真,然后在嵌入信息的图像利用最低有效位替换实现图像的二次嵌入。通过在每个新发现的替代像素坐标中嵌入额外的消息比特,可以在不降低视觉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嵌入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隐秘图像质量,嵌入率得到了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替换论文参考文献
[1].陈登辉,陈心灵.AI换脸一夜爆红,事关隐私别瞎“ZAO”[N].长沙晚报.2019
[2].肖璐瑶.中心折迭技术和最低有效位替换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3].晁天柱.中国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的构建及基因组信息和表型的评估[D].东华大学.2017
[4].黄康.机器人“同事”倒逼工人“升级”[N].工人日报.2017
[5].徐昌彪,王华,王珩.信息中心网络中基于节点缓存命中贡献率的缓存替换方案[J].电讯技术.2017
[6].李松斌,杨洁,蒋雨欣.低速率语音码流中的码元替换信息隐藏检测[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7
[7].徐金波,庞征斌,李琰.位置信息与替换概率相结合的多核共享Cache管理机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
[8].崔光明,洪星,袁翔,张以文,朱二周.基于不可见字符替换的信息隐藏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
[9].甄一章.Web信息系统的服务替换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
[10].王永功,李振宇,武庆华,谢高岗.信息中心网络内缓存替换算法性能分析与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