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用于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的张力调整,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以及调节所述浮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过辊和浮辊均水平放置,且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平行分布;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基材交替绕于所述过辊和浮辊上;所述调整组件驱动所述浮辊沿其径向来回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涂布机的两组传动辊存在输送力不均匀造成铜箔料带起皱、拉扯断裂、传输冗余等不良后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用于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的张力调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以及调节所述浮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过辊和浮辊均水平放置,且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平行分布;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基材交替绕于所述过辊和浮辊上;所述调整组件驱动所述浮辊沿其径向来回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用于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的张力调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以及调节所述浮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过辊和浮辊均水平放置,且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平行分布;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基材交替绕于所述过辊和浮辊上;所述调整组件驱动所述浮辊沿其径向来回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平行于所述滚珠丝杆的丝杆轴的导柱、以及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浮辊两端的浮辊安装座;所述丝杆轴和导柱均固定且平行于所述浮辊的移动方向;所述浮辊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上,且滑动套设于所述导柱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所述基材的传送末端处抵靠有张力传感组件;所述张力传感组件、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依次电性连接形成控制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组件包括绕于所述基材的传送末端的张力检测辊和设置于所述张力检测辊的转轴处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滚珠丝杆的丝杆轴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柱的两端部套设有用于抵靠所述浮辊安装座的缓冲胶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且所述浮辊为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述浮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辊位于所述过辊的下方,且全部所述过辊以及全部所述浮辊分别呈一水平面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用于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在涂布机的组成结构中,通过成卷的基材在两组传动辊之间完成传动,在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呈展开状态,在此处采用涂布机构完成涂布工序。
在铜箔料带的涂布加工过程中,由于两组传动辊自身以及其驱动组件之间存在技术参数差别,使得两组传动辊之间存在输送力不均匀的问题,造成铜箔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起皱、拉扯断裂、传输冗余等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在两组传动辊之间增设有张力调整组件,确保两组传动辊上的铜箔料带的线速度相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涂布机的两组传动辊存在输送力不均匀造成铜箔料带起皱、拉扯断裂、传输冗余等不良后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用于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的张力调整,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以及调节所述浮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过辊和浮辊均水平放置,且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平行分布;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基材交替绕于所述过辊和浮辊上;所述调整组件驱动所述浮辊沿其径向来回移动。
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由驱动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杆、平行于所述滚珠丝杆的丝杆轴的导柱、以及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浮辊两端的浮辊安装座;所述丝杆轴和导柱均固定且平行于所述浮辊的移动方向;所述浮辊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上,且滑动套设于所述导柱外。
优选的,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所述基材的传送末端处抵靠有张力传感组件;所述张力传感组件、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依次电性连接形成控制回路。
优选的,所述张力传感组件包括绕于所述基材的传送末端的张力检测辊和设置于所述张力检测辊的转轴处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滚珠丝杆的丝杆轴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优选的,在所述导柱的两端部套设有用于抵靠所述浮辊安装座的缓冲胶圈。
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过辊和一个对应的所述浮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且所述浮辊为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述浮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重叠。
优选的,所述浮辊位于所述过辊的下方,且全部所述过辊以及全部所述浮辊分别呈一水平面分布。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调节浮辊位置的调整组件,输送力均匀,基材在输送过程中不容易起皱,保证良品率;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在厂区内安装,利用过辊和浮辊配合输送,实现输送张力可调,基材输送时两端平衡,输送效果好,避免起皱,方便基材进行后工序加工;调节组件为输入和输出同时设置,更好的利用滚珠丝杆调节输送张力,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设备出现故障几率小,维护及保养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在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前,先介绍现有涂布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相关方案。
在现有铜箔料带的涂布加工过程中,由于两组传动辊自身以及其驱动组件之间存在技术参数差别,使得两组传动辊之间存在输送力不均匀的问题,造成铜箔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起皱、拉扯断裂、传输冗余等不良后果,进而影响铜箔料带的涂布成品率。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调整两组传动辊之间的基材的张力大小,因此该基材可以为成卷的薄膜状材质,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铜箔料带。
请参见图1-2,该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10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20、以及调节浮辊20位置的调整组件30。其中过辊10和浮辊20均水平放置,且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平行分布。两个相邻的过辊10和一个对应的浮辊20呈三角形分布,基材交替绕于过辊10和浮辊20上。调整组件30则驱动浮辊20沿其径向来回移动。
其中,调整组件30包括由驱动电机31驱动的滚珠丝杆、平行于滚珠丝杆的丝杆轴32的导柱40、以及两个分别固定于浮辊20两端的浮辊安装座50。为了实现浮辊20的位置调整,丝杆轴32和导柱40均固定且平行于浮辊20的移动方向,在此基础上,浮辊安装座50固定于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33上,且滑动套设于导柱40外。驱动电机31可以为伺服电机31,使得直线轴承33的位置调节控制更精确。
上述驱动电机31启动后,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33在丝杆轴32上移动,进而带动浮辊安装座50沿导柱40的轴向移动,由于丝杆轴32和导柱40均平行于浮辊20的移动方向,因此浮辊安装座50的移动方向与浮辊20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安装结构中,包括固定安装在涂布机基座上的钢制墙板60,且墙板60竖直设置,过辊10、驱动电机31、滚珠丝杆以及导柱40均固定在墙板60上。区别在于,过辊10垂直固定于墙板60上,滚珠丝杆和导柱40均固定于墙板60所在的平面上。
驱动电机31则设置于滚珠丝杆的丝杆轴32端部,依次通过联轴器和轴承座与丝杆轴32连接。
导柱40的两端通过固定在墙板60上的导柱40夹套固定在墙板60上,还在导柱40夹套上设计定位销孔,保证安装过程中四条导柱40彼此间的平行度,尽可能的降低浮辊安装座50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基材运行过程中张力的影响。
浮辊安装座50套设在导柱40上,并固定在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33上,直线轴承33带动浮辊安装座50移动。
浮辊20的两端固定在浮辊安装座50上,并且在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螺丝,拧动调节螺丝时,可推动浮辊安装座50上的过辊10,达到调节过辊10两端高度的目的,可以调节辊筒间的平行度,纠正基材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褶皱或者跑偏的现象。
浮辊安装座50带动浮辊20移动,在导柱40的两端部套设有用于抵靠浮辊安装座50的缓冲胶圈。由于基材交替绕于过辊10和浮辊20上,浮辊20移动使得两个过辊10和一个浮辊20形成的三角形的夹角以及边长发生改变,进而达到调节基材于两个过辊10前后两端的张力大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10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20、以及调节浮辊20位置的调整组件30。调整组件30包括由驱动电机31驱动的滚珠丝杆、平行于滚珠丝杆的丝杆轴32的导柱40、以及两个分别固定于浮辊20两端的浮辊安装座50。在安装结构中,同样包括固定安装在涂布机基座上的钢制墙板60,且墙板60竖直设置,过辊10、驱动电机31、滚珠丝杆以及导柱40均固定在墙板60上。
浮辊安装座50套设在导柱40上,并固定在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33上,直线轴承33带动浮辊安装座50移动,进而带动浮辊20移动,由于基材交替绕于过辊10和浮辊20上,浮辊20移动使得两个过辊10和一个浮辊20形成的三角形的夹角以及边长发生改变,进而达到调节基材于两个过辊10前后两端的张力大小。
上述方案中通过浮辊20位置的调整达到调节基材张力大小的效果,为了实现基材张力大小调节的可控性,请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处理单元,在基材的传送末端处抵靠有张力传感组件70,张力传感组件70、处理单元以及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31依次电性连接形成控制回路。
具体的,张力传感组件70包括绕于基材80的传送末端的张力检测辊71和设置于张力检测辊71的转轴处的张力传感器72,其中张力传感器72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张力传感器72通过检测张力检测辊71的转轴处产生的径向力,该径向力即为基材80的张力大小,张力传感器72检测的感应数据即为与张力大小对应的数据。处理单元设定正常运转的张力范围值所对应的感应数据范围,并将张力传感器72传输的感应数据与设定的感应数据范围作比对,若张力传感器72检测到的感应数据位于处理单元设定的感应数据范围内,则判定基材80张力处于正常状态,维持原操作;若张力传感器72检测到的感应数据位于处理单元设定的感应数据范围以外,则判定基材80张力处于非正常状态,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完成浮辊20位置的调整,进而达到基材80张力调整的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张力调整结构,包括多个固定设置的过辊10和可移动设置的浮辊20、以及调节浮辊20位置的调整组件30。调整组件30包括由驱动电机31驱动的滚珠丝杆、平行于滚珠丝杆的丝杆轴32的导柱40、以及两个分别固定于浮辊20两端的浮辊安装座50。浮辊安装座50套设在导柱40上,并固定在滚珠丝杆的直线轴承33上,直线轴承33带动浮辊安装座50移动,进而带动浮辊20移动,由于基材80交替绕于过辊10和浮辊20上,浮辊20移动使得两个过辊10和一个浮辊20形成的三角形的夹角以及边长发生改变,进而达到调节基材80于两个过辊10前后两端的张力大小。
本实施例同样还包括处理单元,在基材80的传送末端处抵靠有张力传感组件70,张力传感组件70、处理单元以及滚珠丝杆的驱动电机31依次电性连接形成控制回路。
由于浮辊20的移动方向为浮辊20的径向,使得两个相邻的过辊10和一个对应的浮辊20形成的三角形在调整过程中呈不规则变换过程,进而使得基材80末端的张力传感组件70与驱动电机31之间的控制过程不具有规律性。
请参见图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两个相邻的过辊10与一个对应的浮辊20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且浮辊20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浮辊20的移动方向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重叠。基于上述要求,滚珠丝杆的丝杆轴32和导柱40的方向均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高平行。
上述结构使得基材80的张力大小变化与浮辊20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呈线性,提高了浮辊20调整的可控性。
基于相同目的,浮辊20位于过辊10的下方,且全部过辊10以及全部浮辊20分别呈一水平面分布。由于实施例1-2所述的两个过辊10和一个浮辊20形成一组独立的张力调整结构,每一组均可采用独立的调整组件30实现张力调整,无疑增加了该张力调整结构的生产成本,上述结构则能够将全部过辊10均装设于浮辊安装座50上,通过一个驱动电机31实现所有浮辊20的位置调整。
综上,通过设置调节浮辊20位置的调整组件30,输送力均匀,基材80在输送过程中不容易起皱,保证良品率;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在厂区内安装,利用过辊10和浮辊20配合输送,实现输送张力可调,基材80输送时两端平衡,输送效果好,避免起皱,方便基材80进行后工序加工;调节组件为输入和输出同时设置,更好的利用滚珠丝杆调节输送张力,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设备出现故障几率小,维护及保养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4851.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2113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5H23/26
专利分类号:B65H23/26
范畴分类:申请人: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西坑工业区138-7号4号厂房1-3楼
发明人:叶鑫林;肖壮;李世成;李肖方;冯玉川;李峥;施展
第一发明人:叶鑫林
当前权利人: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俊垣
代理机构:4436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