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波动分析论文_赵利,李理,董大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地波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济阳,过程,周期,方程,惠民,机理。

盆地波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利,李理,董大伟[1](2015)在《基于小波变换的盆地沉积-构造波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动分析是一种定量研究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滑动窗口法在盆地沉积波动分析数理方法中的诸多不足,采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解思想对研究区19个点处的信号做了处理,方法是使用db4小波对沉积速率直方图做Level9次分解。结果表明:以东营凹陷616-2点为例做沉积波动分析发现,通过小波变换可以获得能量波(A)、次能量波(n)、沉积演化波(g)和高频波(l)四个分解波,其中周期波n、g、l的周期分别是91、50、14 Ma;平面对比各分解波发现,能量波反映的是盆地沉积的整体趋势和盆内某点的平均沉积速率,次能量波反映的是盆地构造演化周期和断陷结构,沉积演化波反映的是板块聚敛控制下的盆地沉积-剥蚀演化,沉积干涉波反映的是盆地多尺度周期波迭加所呈现的地层沉积速率;空间尺度波动分析表明,一期构造运动会在空间内产生一个特定的构造波,而多个构造波在空间内会有规律地相互干涉,即产生多期构造迭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袁伟文[2](2011)在《波动过程分析在盆地埋藏-沉降史研究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一些似周期及非周期的地质现象,用特殊的工作方法分解出一些有规律的波动过程,并建立波动方程,从而达到定量预测的目的。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详细介绍了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恢复盆地埋藏-沉降史的原理、分析流程,并参考回剥法验证了波动方法在恢复埋藏-沉降史研究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1年14期)

袁伟文[3](2011)在《基于波动方程法的原型盆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识原型盆地的性质、恢复盆地原型是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也是含油气系统分析的基础,对于准确认识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及盆地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深层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抓住压实系数的计算和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剥蚀厚度恢复两个关键因素,以原型盆地的恢复及分析为目标,为预测勘探方向提供依据。首先,在研究地层压实系数时,建立了济阳坳陷4个凹陷共16个压实系数方程。求取了各地层沉积速率,并分析得出孔二段与孔一段的沉积速率特征。通过构造沉降史的模拟和分析发现,对于同一凹陷不同位置来说,凹陷中心的地层沉降速率较大,边缘的地层沉降速率较小。在波动方程法约束下,综合取值恢复了原型盆地剥蚀量。即首先通过波动方程法建立起盆地波动方程,进而计算出地史时期地层各组、段沉积量和剥蚀量,界定区域的剥蚀厚度范围,再利用沉积速率法等多种方法等来精确恢复地层的剥蚀量。研究表明,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凹陷的边缘。孔二段剥蚀主要集中在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剥蚀厚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的交界处;孔一段的剥蚀厚度与孔二段类似,剥蚀厚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惠民凹陷东部。基于波动方程法,对济阳坳陷孔店组原型盆地进行了波动旋回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几个凹陷都存在着一个周期波G或N决定凹陷不同时期的相对沉积速率,周期波L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在总的趋势上具有相似性。通过编制研究区孔店组原型盆地厚度等值线图,综合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孔二期原型盆地深度最大值位于惠民凹陷的滋镇洼陷,可达2800m以上,主要发育有3个凹陷,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厚度明显小于惠民凹陷。在孔一期,原型盆地深度最大值位于阳信地区南部,可达3800m以上。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总体上继承与发展了孔二期盆地形态,沾化凹陷也由于构造运动开始产生影响。车镇凹陷属于相对“平静期”,基本未沉积孔二段和孔一段地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5-30)

刘春平,金之钧,林娟华,李京昌[4](2009)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物理学中有关波的理论为基础,以波动的观点来分析地壳运动.本文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从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四个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波动过程分析法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它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9年01期)

姜素华,许新明,康恒茂,高平[5](2007)在《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原型盆地剥蚀量恢复——以惠民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 Ma,根据7.5 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汤良杰,马永生,郭彤楼,陈梅涛,李儒峰[6](2005)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应用——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应用此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波动单元、建立地层格架、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沉积速率等步骤,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应用此方程分析盆地的主要演化周期,总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识别不整合面并计算剥蚀量,划分成藏旋回,识别波动转换带。此方法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05年04期)

李儒峰,金之钧,马永生,范绍雷[7](2004)在《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耦合关系分析——以楚雄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的波动过程分析是建立在成因研究基础之上的全新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方法 ,它能够定量地重塑沉积和间断的空间分布 ,恢复无沉积记录时间段的沉积—剥蚀过程 ,计算不整合的剥蚀量 ,分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 ,建立波动周期与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内在联系 ,揭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要素的相关性 ,进而从全新的角度探讨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结合楚雄盆地井和剖面波动过程分析实例 ,归纳总结出了生、储、盖层的纵向分布规律与沉积—剥蚀波动过程曲线的耦合关系 ,揭示了沉积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以及油气运移通道 (不整合面 )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四种相应的耦合关系模式 ,这对于预测含油气盆地有利生油层、储集层、盖层时空分布规律和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刘国勇,杨明慧[8](2004)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物理学中有关波的理论为基础,以波动的观点来分析地壳运动,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恢复地层原始厚度,计算沉积速率,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据此进行波动过程分析,借助方程的参数,得到波动周期;通过波动方程对时间积分,可以定量分析剥蚀量;对波动方程进行分析,得到波动过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和成藏旋回。此方法在国内的一些盆地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04年03期)

赵利华,云金表,方德庆,杨大军[9](2004)在《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及波动旋回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 8个井区的回剥分析 ,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 ,构造沉降曲线分为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构造反转阶段 .松辽盆地普遍经历了 2次抬升过程 ,且东部断陷区和西部断陷区沉降史又有差异 ;提取 60Ma和 3 1Ma的周期波对东部断陷区进行沉积盆地波动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 ,60Ma周期波与盆地总体构造旋回一致 ;3 1Ma周期波与盆地热构造事件、拉张—沉降、构造回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陈书平[10](2004)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上普遍存在的波动现象说明地壳波动理论的合理性,地球上板块构造出现以前的地球动力学问题、板块构造出现以后的大陆内部变形问题也需要地壳波动理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补充。基于地质事件的旋回性、地壳波动理论和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发展起来的盆地波动分析已逐渐发展成为盆地分析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但是,不管是地壳波动还是盆地波动,在对波动成因解释上还存在争议和不确定的因素。 盆地波动表现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域的盆地充填、构造运动、油气成藏具有旋回性特点;二是空间域的隆(起)坳(陷)转化和迁移、盆地翘板运动、以及同级构造发育的等距性等。 地壳上沉积盆地的形成是地球系统各圈层内各种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过程包括天文过程、地球表面过程、地球浅表过程和地球深部过程,其中,前两者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后两者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这些过程之间的耦合作用形成了盆地过程(系统)。 对于沉积盆地波动成因的解释,既要强调外力地质作用,也要强调内力地质作用;既强调天文因素,也强调地球自转,还强调地幔对流。这不同于只强调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壳波动说,也不同于仅强调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引起惯性力变化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说,还不同于仅强调地幔对流的板块构造学说。 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可判断地球系统各圈层内发生的过程都是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或旋回性过程,从而可以推论作为这些周期性或旋回性过程耦合作用结果的沉积盆地,其发展演化过程必然具有周期性或波动性特点,表现在沉积的旋回性、构造运动的旋回性和油气成藏过程的旋回性等。另一方面,由于重力分异等引起的密度波和由于板间作用引起的应力或位移在板内的波动传播,使变形在空间上具有了波浪状特点,表现在隆(起)坳(陷)的转换和迁移、不整合面的非等时性、盆地的掀斜和构造发育的等距性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期刊2004-06-01)

盆地波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是一种较新的盆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一些似周期及非周期的地质现象,用特殊的工作方法分解出一些有规律的波动过程,并建立波动方程,从而达到定量预测的目的。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详细介绍了波动过程分析方法恢复盆地埋藏-沉降史的原理、分析流程,并参考回剥法验证了波动方法在恢复埋藏-沉降史研究中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地波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赵利,李理,董大伟.基于小波变换的盆地沉积-构造波动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

[2].袁伟文.波动过程分析在盆地埋藏-沉降史研究中的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3].袁伟文.基于波动方程法的原型盆地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刘春平,金之钧,林娟华,李京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

[5].姜素华,许新明,康恒茂,高平.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原型盆地剥蚀量恢复——以惠民凹陷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汤良杰,马永生,郭彤楼,陈梅涛,李儒峰.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应用——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05

[7].李儒峰,金之钧,马永生,范绍雷.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耦合关系分析——以楚雄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04

[8].刘国勇,杨明慧.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在中国的应用[J].世界地质.2004

[9].赵利华,云金表,方德庆,杨大军.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及波动旋回性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

[10].陈书平.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论文知识图

1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和典型井位分布Fi...波动分析技术思路及主要内容流程图滑动窗口使用方法示意图塔里木盆地沉降波动过程模式图安龙堡剖面高频波动过程分析南堡凹陷构造纲要图(据冀东油田,修改)

标签:;  ;  ;  ;  ;  ;  ;  

盆地波动分析论文_赵利,李理,董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