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流通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工作面,凝汽器,风量,二氧化,空气质量,机理。
旋流通风论文文献综述
蒋逸丹,刘荣华,刘辉,李泳俊,韩涵[1](2019)在《综掘工作面附壁旋流通风控尘效果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综掘工作面附壁旋流通风的最佳控尘效果,对附壁旋流通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在附壁旋流通风方式下,对不同的吹吸流量比进行数值模拟,再改变压风筒轴向和径向的风量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的吹吸流量比和不同轴径风量比下的气流特性以及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吹吸流量比下,若吹风量太小,虽然对掘进面的扰动也小,但附壁旋流径向风幕太弱,对粉尘的封堵效果不好.若吹风量太大对掘进面的扰动太大会导致粉尘向巷道后方运动,不利于径向风幕对掘进面粉尘的封堵.在不同的轴径风量比下,随着轴径风量比的减小,径向风幕的强度增强,对掘进面粉尘的封堵效果也增强.当吹吸流量比为0.8和轴径风量比在1︰9以下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控尘效果,能够有效的把粉尘控制在掘进面前端由吸风筒排出,使掘进机司机处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程友良,胡宏宽,薛伟朋[2](2015)在《旋流通风方式下喷雾增湿对空冷单元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北方电厂夏季通常在空冷单元内部加装喷雾增湿系统,存在空冷单元下部局部温度偏高,使喷雾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基于电厂实际数据,对某600MW机组空冷单元喷雾增湿系统建立叁维模型,模拟喷雾增湿系统分别在空冷单元传统机械通风方式和旋流通风方式下对空冷单元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通风下的喷雾增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机械通风方式。(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5年01期)
符建文[3](2008)在《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掘工作面是煤矿井下主要产尘地点之一,也是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的多发地点,如何有效地控制机掘工作面粉尘扩散,防止工作面瓦斯局部集聚,已成为矿井掘进通风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对传统的掘进通风方式进行改进。为此,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掘进工作面利用旋流通风方法来解决工作面粉尘和瓦斯问题,并就这一掘进通风新方法,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风流运动复杂,目前国内外对这种通风方式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本文针对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作用机理,借助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紊动射流理论及其它相关理论,采用模拟试验手段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从旋流通风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控尘机理及瓦斯运移规律等多方面对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进行了系统综合的研究:(1)理论分析附壁风筒旋转风幕的形成过程,阐述旋流通风控尘机理及吹散瓦斯作用机理;(2)建立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气流结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最佳送风参数和吹吸比;(3)以呼吸性粉尘和瓦斯为代表,对旋流通风作用下工作面的粉尘和瓦斯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同送风参数条件下的长压短抽通风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旋流通风不仅能控制机掘工作面粉尘扩散,提高通风装置集尘效果,而且能吹散工作面顶板瓦斯,防止工作面瓦斯局部集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4)通过模拟试验,进一步研究相关因素对旋流通风效果的影响,验证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08-04-10)
符建文,刘荣华,王鹏飞[4](2008)在《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作用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这种通风方式的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长压短抽通风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旋流通风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机掘工作面粉尘扩散,提高通风装置集尘效果,而且能吹散工作面顶板瓦斯,防止工作面瓦斯局部集聚,在机掘工作面通风防尘及安全保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宋丽华,贾衡,曾源,孙萍,高辉[5](2005)在《旋流通风方式下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种旋流通风方式进行了实验测试,分别得到了各种通风方式下的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结果表明,旋流通风方式用于改善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是经济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5年12期)
宋丽华[6](2003)在《旋流通风方式下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内的空气品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良的空气品质会使人们在生理、心理方面感到种种不适。研究人员调查表明,室内通风不良是造成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新风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有限,所以,寻求更加经济合理的通风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是往往偏重于混合、置换通风,旋流通风却很少受到关注,尤其是旋流通风的实际效果及主观评价,还没有人做相关研究,目前尚缺乏对该种通风方式全面的认识。本课题首次以旋流通风方式为研究主线,运用通风方程和示踪气体衰减理论设计实验方案,对旋流通风方式下普通会议室的速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人员随意走动对浓度分布的影响,并调查了受试人员对各工况的主观评价。除进行现场实测外,本课题对实验中各工况的气流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场均做了模拟,经与实验结果对比,确定计算模型正确,比较各工况的气流分布和排污换气效果,建议合理的送风方式。为了更好地与实际接轨,文中还对电热地板辐射供暖条件下的旋流通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充分发挥该种通风方式灵活方便的特点,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服务。(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3-05-01)
旋流通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多数北方电厂夏季通常在空冷单元内部加装喷雾增湿系统,存在空冷单元下部局部温度偏高,使喷雾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基于电厂实际数据,对某600MW机组空冷单元喷雾增湿系统建立叁维模型,模拟喷雾增湿系统分别在空冷单元传统机械通风方式和旋流通风方式下对空冷单元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通风下的喷雾增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机械通风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流通风论文参考文献
[1].蒋逸丹,刘荣华,刘辉,李泳俊,韩涵.综掘工作面附壁旋流通风控尘效果数值模拟[J].矿业工程研究.2019
[2].程友良,胡宏宽,薛伟朋.旋流通风方式下喷雾增湿对空冷单元换热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5
[3].符建文.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
[4].符建文,刘荣华,王鹏飞.机掘工作面旋流通风作用机理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宋丽华,贾衡,曾源,孙萍,高辉.旋流通风方式下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5
[6].宋丽华.旋流通风方式下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